精彩的过渡语--语文课堂的润滑剂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的过渡语语文课堂的润滑剂

-----浅谈语文课堂过渡语的妙用

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许泽英【摘要】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为一堂高质量的课,也要通过教师的过渡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别样的魅力。

【关键词】激趣式过渡串联式过渡提示式过渡结课式过渡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语言生硬,孩子们的情感就像紧闭的铁门,难以打开;教师语言优美,充满激情,孩子们的情感就会像涓涓流水,不断涌出。过渡语,是教师语言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是课堂教学当中的润滑剂,如果教师过渡语运用得当精辟,就能使整个语文课堂增光添彩。我们把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比作一串珍珠项链,那么,各个教学环节就是这一颗颗珍珠,过渡语就成了红丝线,没有了这个红丝线,再昂贵的珍珠也只能是孤立的,根本成不了精美的项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中我们不要只会用“接下来”“那么”“下面”等生硬的过渡语,这样只会使整堂课变得死板,孩子们思维也跟着教师的语言变得生硬。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教研室张开发老师在给我们做《今天我们如何上公开课》的讲座中提到“教学环节的过渡应该自然(淡而无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中也力求做到——淡而无痕。近年来我也一直在学习并实践收集到的关于教学过渡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激趣式过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高效率的学习,需要有下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和心理态势。激趣式过渡,就是以激发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过渡方法。它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心理,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心情,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上《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时,欣赏完一些神话故事图片揭题后,这样过渡: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让我们一起走近盘古,走进这个神奇地幻想世界。这样的过渡,使孩子们一下子被盘古的神奇而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再如:在上《掌声》这篇课文时,孩子们了解了英子是一个非常忧郁、自卑的女孩子,教师过渡:是啊!英子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疾,对自己失去了自信,难道我们英子的心灵从此就蒙上了这挥之不去的阴影了吗?让孩子们在了解英子的自卑时,教师话锋一转,让孩子也特别想去了解后来的英子,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串联式过渡

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同时思考:

1、小壁虎去向谁借尾巴了?结果怎样?

2、再读想一想,为什么他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师过渡:除了你们刚才说的原因外,我想可能是小壁虎借尾巴时不礼貌,所以他们不借,是不是呀?(学生: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几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通过“称呼:您、姐姐、伯伯、阿姨,商量:行吗?”体会)

3、出示小动物们说的话,指导朗读。要读出动物们有礼貌、无奈的语气,速度要慢一些。(先自由读,然后同桌互读、再指名读、分组读。)师过渡:老师发现小壁虎除了有礼貌,还有一个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有没有发现?

4、出示: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通过“爬呀爬”引导学生感悟发现小壁虎遇到困难不灰心,不放弃)。

(发现课堂纪律不太好。师过渡:小壁虎有这么多的优点,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有很多优点,你们看(指一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这位同学上课多认真,坐得多端正呀!我看谁会比他坐得更端正。)

师过渡:同学们和小壁虎一样棒。那你们看小壁虎从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小动物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那你们帮小壁虎想想办法,他该怎么办呢?假如小壁虎还不放弃继续向其它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能借到吗?

5、模仿说话。

模仿课文说一段话,(出示投影字幕)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小壁虎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鼓励学生用上“——来——去”说话)

师:尽管小壁虎说话那么有礼貌,又那么不怕困难,不放弃,但由于别的动物的尾巴都有用,他还是没有借到尾巴。借不到尾巴小壁虎心里很难过,这时候它想起了谁?(生:妈妈)。可我听说,小壁虎见到妈妈后,发生一件让他特别高兴的事,什么事呢?(二)学习第7自然段。(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1、指名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2、拓展:假如小壁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和燕子阿姨,他会怎么说?小鱼、老牛、燕子又会怎么说?)

三、提示性过渡

阅读课文从形式到内容,在涉及的事物或现象之间,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有目的地提示课文的某一方面,启发学生作“由此及彼”、“以因求果”、“举一反三”地联想,从而在揭示“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自然勾连,上下贯通。在听一位老师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他在课堂上提出:“小羊对于狼的找茬作出了据理力争的反应?狼呢?它是怎么应对的呢?小羊的做法有用吗?小羊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你能估计一下它的命运吗?”这一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去变更思路,由结果去设想原因。经过思考,不少学生认为:像狼这样的坏家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小羊的说理是毫无作用的。至此,学生已豁然开朗,十分肯定地说:“狼是一定会吃掉小羊的。”师再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习,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