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中国音乐学网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7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的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之路上,在于润洋先生浩瀚广博的西方音乐哲学美学考察与蔡仲德先生细致入微的中国音乐美学探查的涟漪激荡中,有一位无法被忽略的学者,他以悯人的胸怀、敏锐的眼光、敏捷的思维、敏感的笔触,著写了诸多令人铭记的理论篇章。
同时,他不断继承前辈所立古典,凝炼同辈思想经典,培育后辈创写今典,近四十年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为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就是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首批特聘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韩锺恩。
不同于传承深厚家学渊源的宗师一辈,也不同于系统接受音乐理论教育的年轻一代,韩锺恩的音乐美学探求之路既可算“半路出家”,亦近乎“白手起家”。
所谓“半路出家”,指的是韩锺恩接触专业音乐理论学习和音乐美学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
据他本人回忆,1982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时已然27岁。
而在此之前,他只有两年音乐专业中等师范经历,“没有系统的音乐知识,也没有像样的教学经验”。
[1]此外,虽然韩锺恩有幸跟随作曲家、中国现当代音乐美学的奠基人叶纯之先生迈入音乐美学的大门,不过也并开始新投入到美学的学习中:第一年学习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第二年学习心理学,第三年学习申克分析理论及形态学。
直到四年级的音乐美学基础课(集体必修课)开始才真正围绕音乐美学问题展开探究。
[2]至此,已至而立之年。
所谓“白手起家”,源于当时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正处在萌芽阶段。
如果以1982年为起点进行测算,距离1980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教研室成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成立并下设音乐美学研究室不过两年。
与1959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起草《音乐美学概论》、1960年于润洋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西方音乐美学史课程》不过20余年。
此时的中国音乐美学大体以“西学译介”为主,只有叶纯之先生于1979—1984年间写作的《音乐美学十讲》[3]及其他少数著作涉及了音乐美学学科定位,构筑了学科基本框架。
中国九大音乐学院概况1.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中央院。
是中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其前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
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
学校网站/index.asp2.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简称上音。
前身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
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
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
学校网站/3.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简称中国院。
成立于1964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而建立的。
她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
学校网站/default.html4.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简称川音。
创建于1939年。
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成果显著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高等音乐艺术院校。
分为校本部(成都市新生路6号)和新都校区(成都市新都区蜀龙路)两个校区。
学校网站/5.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简称武音。
是中南地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突出的高等音乐学府。
座落在武昌最繁华地段的解放路,东临辛亥首义纪念馆红楼,西濒扬子江,北倚黄鹤楼和长江大桥。
院内绿树成荫,湖面微风拂浪,四处乐韵缭绕。
学院历史悠久,1985年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
学校网站/6.星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简称星海。
位于岭南文化中心——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
学院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岭南音乐文化的精魂,铸就了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
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年第3期MUSICOLOGY IN CHINA王清雷Wan g Qin g -lei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Research of The Ceremon y and Ritual S y stem of Ancient Music摘要: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它对其后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文献中,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频繁出现。
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萌芽了呢?笔者试图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史前礼乐器为基础,结合文献史料,从音乐考古学角度对史前时期的礼乐制度作初步考察。
关键词:史前;礼乐制度;礼乐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42(2007)03-0070-13收稿日期:2007-03-08作者简介:王清雷(1975-),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29)。
引言礼乐制度一般被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所谓 周公制礼作乐 者是也。
而夏、商以及史前时期还没有 礼乐制度 一说。
不过,从先秦文献来看,礼乐制度的涵义似乎没有这么狭隘。
先秦文献中频繁出现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
如 史记 五帝本纪 载: 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
([西汉]司马迁1959:44) 世本 作篇 云: 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
礼记 乐记 又载: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代异世,不相袭礼。
在 管子 封禅 、 史记 封禅书 中还记载了虞夏之前的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封禅之礼。
尚书 中虞、夏书也将礼的起源追溯到五帝时代的虞礼。
如此说来,礼乐制度在夏代之前的五帝时期就已产生。
如果文献记载不误,所谓的礼乐制度似可作广义解,其并非特指西周的礼乐制度,还可包括 夏礼 、 殷礼 ,还有史前的 礼 。
各大乐谱网站汇总人人网校内 - 浏览日志 - [怕自己找不到了才发的]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最近使用日志相册分享胡莱旅馆开心农场品牌专区 VIP会员服务人人餐厅状态本草仙目投票留言好友买卖礼物照片美容工坊论坛电影欢乐卡片说吧班级抢车位超级大亨全部应用 ?管理我的应用浏览更多应用隐私设置帐户设置应用设置资料编辑搜索同学搜索同事高级搜索默认表情阿狸囧囧熊对不起,该表情为VIP专属留言表情,开通VIP 即可尽情享用。
立即开通首页个人主页装扮好友应用游戏站内信VIP充值邀请设置退出搜索周博瀛 Jodie的日志返回周博瀛 Jodie的日志列表返回周博瀛 Jodie的个人主页较新一篇 / 较旧一篇共73篇日志分享中国乐谱网5 m& ?/ KP0 E4 } 9 Z/ @- y8 ?# D. W" c: D6 h1 @[怕自己找不到了才发的]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2009-11-25 22:47 | (分类:默认分类) 中国乐谱网5 m& ?/ K P0 E4 } 9 Z/ @- y8 ?# D. W" c: D6 h1 @ 流沙音乐论坛6 K4 s9 A, v& _+ D; `/ G* o9 A1 d( x. k2 p5 A星夜钢琴网- b6 P% {$ W+ g/ k5 q* V* f7 l, Y+ Q古典音樂樂譜下載 , P! ~( O2 |( k# h8 C1 [/ p9 L; I" i4 B9 k; P9 S* G' z提供卡通影片樂譜供大家下載: \, p+ x+ t)Q5 j2 S( l3 W E! t- B# N: \/ o: g有很多中西樂曲的樂譜3 o3 `; O# L% H3 j2 `& E- Z& S1 Y/ d流行钢琴网' i% j6 r; j1 k7 |' j1 T' ^3 Z& d: G, a! m0 R# T: `+ }3 g% F( n谱乐联盟2 t! p _9 {# _: {6s& ~/ a1 |3 ~8 O; ]% u. Z9 _) ~3 U k* Z中国音乐网, y4 U+ O1 V- j X5 `- Y4 Y) X* {) K4 b, H' h% l 月光钢琴网,很不错的网站' i" X2 W* `' u8 G! A- o7 m0 L, f m1 N9 Y* s- z 爱琴钢琴网! q" Z7 i* ~. w/ MF1 P+ {4 t; T% b% [% y大众乐谱# t# p3 o Q D0 t0 I) M/ e! {5 `) J, R, e" R* ~; o$ o i 虫虫钢琴网&W1 D/ v! P! n( g( m( ^# V4 C6 q: n) n2 \- r4 @7 W0 h乐谱下载专业搜谱. ^. i7 m3 ?2 b7 C7 J + [- _' R0 f0 o5 r- t8 B中国陶埙网----常用乐谱下载: t7 q6 w$ J$ ?0 C# g& v~4 A0 a2 m3 \, m1 J3 U3 K4 B' b1 ]古曲网; Q, Y" i$ U( ^4 k+ j( l( X1 V, J+ h- E' H* J, N英文网站, 所以需要知道曲名或者作曲家名字2@8 E) u+ _5 |4 Y/ N9 G9 P+ |$ g * L, j5 F' b) T2 f9 a7 H' W: | 中国专业音乐网/ m0 C- ?3 v6 Z! d& J2 O7 C' g" \8 D3 H3 P( O6 R日本的乐谱下载网站$ p9 e$ ^; V! r" b- u1 I/ f8 `: a) F: V# u- t% {: M英文网站7 |; X: ~5 U- g4 m& R& ^5 { }% P" l* o# o, z) r: F: E# z+ D- K2 m- Z天文乐谱基地* o, W; h* Z1 j* w8 J# `" }- ]# v. r中国音乐学网e缪斯论坛& y- s3 A; d0 r7 \" ~+ r* H* |; ^: Q, o m) E- x/ s- z7 c+ U& {有很多不错的介绍附乐谱下载唐哲钢琴俱乐部2 `5 J$ j+ Z- @2 H# V0 R4 m: B: ?% L J" |吉他8 x1 e' B7 v% S, M# B+ }; B; N1 `9 m 不错的英文乐谱搜索网站# B# v$ \. j& L' Y2 Y& ^9 A8 k. j 专门出售音乐书籍、唱片、影碟、软件和乐谱等的网上书店9 }4 J7 t" ^1 p, q O" o k. d) e5 F8 s6 d: Q内容丰富的古典音乐midi文件网站,可免费下载或在线收" z. ?" }* k6 N$ Y+ h+ b9 Y听,按作品风格或作曲家姓名分类浏览。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一、概述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织影响下,呈现出一种多元而富有特色的面貌。
它既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已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推动了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技艺传授,而是融合了艺术、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也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引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育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特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当代社会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音乐学习,学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杨荫浏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期MUSICOLOGY IN C川NA国乐前途及其研究国乐的事实国乐全部的事实,决不是某一点理论,某一种乐曲,某一种乐器,或某一样技术所可以代表的.从纵的方面说,我国有史以来,凡有音乐价值的记载、著作、曲调、器物、技术等等,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实;从横的方面说,中原以及边地各省各市各村各镇的音乐材料,和曾与、正与、或将与本国音乐发生关系的他国音乐的材料,也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实.二、国乐将来地位的前瞻一般单看见国乐而全不了解世界音乐的人们,每以崇拜经典的态度来崇拜国乐,坚持着把过去国乐的整个环境,一丝不改地重演于现代;非但在乐器方面,不主张有所改进,并且在技术方面和教学方面,也主张墨守成规;非但在乐律方面牢守着三分损益的旧说,并且在符号方面,也得守着古代谱式不肯接受改进的建议。
其实乐器、符号甚至乐律和技术,都不过是国乐表现或流传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国乐真正的本体.若国乐确有他真正的本体,国乐曲调确有它内在的特性,则必不会因在小提琴上奏出,而变成了西洋曲调;必不会因等比律的应用,而失掉了它原来神情的重要部份。
个人的发展,因与社会上人群的交融作用,而更能达到充分的境界,个人的特性,因与社会上其他人们的互相比较,而更能发现独到的价值.音乐也是如此.国乐的独到的价值,必须在与世界音乐公开比较之后,始能得到最后正确的估计,国乐的充分发展,必须在与世界音乐经过极度融化之后,才能达到它应有的程度. 取这样观点来看国乐,便可以觉得拒绝世界音律,拒绝世界乐器;拒绝在国乐曲调上作配合和声的尝试等等,都非但是不必要的事,而且也是国乐前途充分发展的障碍.我们对于国乐的未来,有时会作这样几种预期的想像:有时国乐曲调在世界的交响乐队中,给多种的世界公共的乐器演奏着;有时,国乐某种具有特殊音色的乐器,经过了适当的改造,成为全世界普遍应用的乐器;有时某种在技术方面原已达到相当水准的国乐乐器,它的技术,经过国际音乐家们的认识体验,不断地进入新的发展境界,被独奏的人们重视着,被审美的听众欣赏着.到了这个时期,国乐的独特性,好像因了它孤立性和私有性的消失,多少消失了一些,其实可并设有真正消失,却是融入了整个的世界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音乐,而在整个的世界音乐中,建立了自己。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网络选修课学习说明各选修同学:现将网络选修课学习注意事项通知如下:一、学习与考试时间:2019年10月8日—12月13日,过期未参加考核者,按0分计算课程成绩。
二、超星网络课程学习方法及考核方式(一)学习方法:1、请登陆网址:/,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点击网页右上方的“客服”按钮,有在线客服人员随时解答疑问。
2、平台登录,用户名为学号,初始登录时密码为123456,登录后需自行设定密码,设定密码后请同学们记住,如忘记密码请点击网页右上方的“客服”按钮。
3、app学习:第一步:下载“知到”app,安卓版请在应用市场里搜索下载,苹果版请在app store里搜索下载。
第二步:手机号注册绑定学号登录,初始密码是123456(已有账号的,用自己设置的密码登录),按照流程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后,点击课程,然后进行学习。
(二)考核方式:1、最终考核成绩由观看视频(20%)、完成在线作业(30%)和在线考试(50%)三部分组成。
最终考核成绩60分以上,获得本课程学分;2、课程视频没有观看完整(视频学习进度<80%)不能参加在线考试,未参加考试的学生将不能获得本课程学分;3、在线考试时间:考试前一周系统会发布考试通知,考试时间结束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关闭,请同学们注意查收平台中的通知。
三、智慧树网络课程学习方法及考核方式(一)学习方法:1、app学习:第一步:下载“知到”app,安卓版请在应用市场里搜索下载,苹果版请在app store里搜索下载。
第二步:点击我的,点击登录,选择学号登录,初始密码是123456(已有账号的,用自己设置的密码登录),按照流程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后,点击确认课程,然后进行学习。
2、pc端学习:第一步:电脑浏览器登录:第二步:点击页面右上角登录,点击学号登录,初始密码:123456(已有账号的,用自己设置的密码登录),按照流程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后,点击确认课程,然后进行学习。
作者简介:乌兰杰(1938~ ),男,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资深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 要:论文中对《江格尔》史诗音乐做了系统论述,提出《江格尔》史诗的音乐体式是以叙述调为主,专用固定调(曲牌)为辅,从叙述调向板腔体曲调过渡的综合性音乐体式。
作者将《江格尔》史诗曲调划分为四类:吟诵调、叙述调、固定调(曲牌)、变化调(板腔),并对其音乐形态特征做了分析归纳。
笔者采用比较音乐学方法,对《江格尔》史诗音乐的来源加以梳理,并列举相关谱例证明《江格尔》史诗音乐与科尔沁史诗曲调、萨满教歌曲、北元宫廷歌曲《笳吹乐章》、察哈尔民歌存在着渊源关系。
关键词:《江格尔》史诗音乐体式;吟诵调;叙述调;曲牌;板腔;萨满歌曲一、《江格尔》史诗曲调分类从传统音乐分类方面来说,英雄史诗《江格尔》属于说唱音乐范畴。
从历史上看,蒙古族史诗音乐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曲体—联曲体—变曲体。
《江格尔》史诗音乐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单曲体阶段,正在向联曲体、变曲体阶段过渡。
从《江格尔》史诗音乐的曲调来看,大致划分四种类型:吟诵调、叙述调、专用调及变化调。
汉族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将专用曲调叫作曲牌,变化曲调则叫作板腔。
我们不妨加以借鉴,将《江格尔》史诗音乐中的专用调称之为曲牌,变化调则称之为板腔。
内容决定形式,《江格尔》史诗曲调形成四种类型,均受到史诗体裁和题材的影响和制约。
(一)吟诵调——单曲体史诗音乐古老原始的单元情节史诗,一人一事,情节简单,通篇史诗只用一支曲调,贯穿始终,称之为吟诵调。
吟诵调的特点是以一个乐句为基础,不断变化反复,形成不对称的大联句乐段体结构;篇幅庞大,节奏自由,同语言音调密切结合,无限反复,即兴性较强;采用呼麦唱法,音乐风格类似于蒙古族赞祝词,与萨满教音乐具有渊源关系。
《江格尔》史诗音乐中,保留了一部分古老的吟诵调,显示出与单篇史诗音乐的内在联系。
(二)叙述调——多曲体史诗音乐随着英雄史诗的发展进步,产生了短篇英雄史诗。
音乐老师的你用得到的(网站)........很详细的曲谱(网站)/中国乐谱网/forum/index.asp流沙音乐论坛/星夜钢琴网/古典音樂樂譜下載/SheetMusic/index.htm提供卡通影片樂譜供大家下載/download_05.htm有很多中西樂曲的樂譜/流行钢琴网/谱乐联盟/Index.html中国音乐网/月光钢琴网,很不错的网站/爱琴钢琴网/大众乐谱/虫虫钢琴网/乐谱下载专业搜谱/pu/pu.html中国陶埙网----常用乐谱下载/古曲网/index.cfm英文网站, 所以需要知道曲名或者作曲家名字/index.php中国专业音乐网/dai/score/index.htm日本的乐谱下载网站/英文网站/index.asp天文乐谱基地/bbs/中国音乐学网e缪斯论坛/bbs/index.asp有很多不错的介绍附乐谱下载唐哲钢琴俱乐部/down/index.asp吉他/不错的英文乐谱搜索网站/专门出售音乐书籍、唱片、影碟、软件和乐谱等的网上书店/cmc/index.html内容丰富的古典音乐midi文件网站,可免费下载或在线收听,按作品风格或作曲家姓名分类浏览。
/提供钢琴、吉他、电影音乐等乐谱下载,有免费和收费两种/index.html提供700多份乐谱的免费下载,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少量灵歌、爵士乐等风格/收藏了超过6000首赞美诗的歌词、乐谱和midi文件/music/songdb/可搜索收藏于田纳西洲大学音乐图书馆的5000多支歌曲/variations/scores/印地安纳大学的William and Gayle Cook音乐图书馆中收藏的乐谱资源。
包括歌剧、歌曲、合唱、室内乐等类别。
可在线浏览/en/index.php拥有143,000个合唱曲目的乐谱和多媒体链接,以及26500个作曲家信息/home.htm收集了大量歌剧咏叹调、德国利德、法、英艺术歌曲的乐谱和音响资料,部分免费/是Johns Hopkins 大学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收集了2,9000本乐谱,以1780至1960年间出版的美国流行音乐乐谱/提供免费的古典及其他风格的乐谱和midi、MP3文件/index.html按乐器分类提供免费的乐谱下载,并有其他乐谱及MP3分类站点的链接,还有一个小型的音乐百科全书/pages//音乐学生网http://www2.wbs.ne.jp/~unagi/index.htm原创作品和巴赫管风琴、其他古典作曲家作品的midi、Mp3文件Now古典网/公共音乐资源/emusic/文艺复兴midi/RoDeby乐谱/乐谱现在时/乐谱搜索网/folk.html民间音乐网很美!!http://www.greenwych.ca/musicmid.htm提供Bob Fink以古典、巴洛克或更早的对位风格写作的作品下载。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221第13卷第05期 Vol.13 No.052022年3月 March 202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而出版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职责与使命。
经过五年筹备,由笔者策划、撰写的《中国音乐记忆》于2020年顺利出版(见下图)。
《中国音乐记忆》结合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学习西方音乐的音乐家进行了深度访谈与研究,以他们的经历勾勒出中国音乐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通过聆听老一辈音乐家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回顾20世纪中国音乐家的奋斗历程。
本文将分享笔者策划与撰写《中国音乐记忆》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其研究价值和意义,为行业提供参考。
一、口述史的学术价值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世界首个现代口述历史研究室,标志着现代口述历史学的诞生。
随后,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口述史研究也得到发展[2],有关口述史的专著也不断涌现。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被称为“中国现代口述历史的第一人”,其口述历史的第一个对象是著名学者胡适,并出版了关于胡适的口述史著作《胡适口述自传》。
口述历史的兴起与发展,是当前中国学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口述史的定义是历史学界长期争论的话题,诸多研究口述史的专家学者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内文斯认为,“口述史是用现代科技产物录音机、录像机来实现口述语言、声音、形象的保留,是有声音、可倾听、可观赏的历史”[3]。
《大家来做口述史》《牛津口述史手册》的作者、美国口述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认为,“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4]。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第二任主任路易斯·斯塔尔认为,“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的、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迄今尚未得到的原始资料”[5]。
□袁静芳乐种学的理论与方法摘 要:本文是对乐种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精要归纳总结,重点阐述乐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乐种研究中的模式分析法。
乐种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重点举乐种的物质构成、乐种的音乐形态特征、乐种的体系三方面进行阐述。
模式分析法从模式在诸多不同乐种与同一乐种中其曲式结构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进行讨论。
模式的形成与展示是我们把握艺术历史衍变发展规律不可忽视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中国音乐各类音乐品种模式的追寻与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在研究中客观总结过去,清晰认识当前,敏锐展望 未来。
关键词:乐种学;基本理论框架;模式分析法一、乐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乐种,是中国传统音乐体系架构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乐种界定。
笔者1988年在《乐种学构想》一文中对乐种的界定①:“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寺院、道观)内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并以音乐(主要是器乐)为其表现形式的各种艺术品类,均可界定为乐种。
”严密的组织体系,系指传承的乐种名称、固定的表演组织;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系指严格的乐队编制、标志该乐种的定律乐器、严格的宫调体系与音阶序列特征、代表性曲目中的典型曲式结构模式、体现该乐种风格特点的演奏技巧;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系指该乐种与一定社会功能相适应的序列表演过程。
2.乐种学的研究对象。
乐种学是研究乐种的科学概念、模式及发展规律的一个专门学科。
乐种学将阐明学科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探讨乐种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生、发展、变形、变异的演变流程规律;在体系归纳方面,将梳理乐种、乐种族、乐种系的层次关系和艺术特点,研究存留于乐种中的传统文化沉积;并在更大空间即文化层(或文化流)中寻求其价值和地位。
乐种学虽为一门独立学科,但其并不能割断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看,乐种学的研究与乐器学、乐谱学、乐学、律学、曲式学、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等学科有着近缘关系;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乐种学的研究与中国古典文学、戏曲学、舞蹈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乐种学的研究处处都显现出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烙印。
收稿日期:2023-12-18作者简介:汪胜付,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中外音乐作品分析与研究。
相西源,博士,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民族视域下的音乐创作———相西源教授访谈汪胜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相西源/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广东广州 510006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4)02-0001-08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4.02.001 访谈时间:2023年6月26日访谈地点:星海音乐学院相西源教授办公室汪胜付(以下简称“汪”):相教授您好,很荣幸能够采访您!您作为国内著名作曲大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多年来辛勤耕耘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一线,理论研究与教学成果卓著。
请谈谈您是如何走上专业音乐道路的?相西源(以下简称“相”):我出生在青藏高原,从小在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中长大,让我对音乐深深痴迷,并开始了一生的艺术追求。
20世纪70年代,我在青海省西宁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当时叫参加“革命”。
我在乐队里担任手风琴及打击乐演奏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始了我初期的专业音乐创作。
青藏高原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滋养着我,这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浸染着我,让我的音乐创作从中汲取了许多养分。
我的音乐学习,最早是师从我国著名音乐家、指挥家靳梧桐先生及青海省民族歌舞团著名作曲家施观林先生。
1985年,我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在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
1991年,调任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先后担任音乐专业主任、首任艺术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科带头人。
200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赵晓生教授。
2005年赴广州,筹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并担任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