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脾胃气虚型口腔溃疡35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87.47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中药外敷能否改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影响正常的饮食和生活。
在寻求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外敷疗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中医中药外敷究竟能否改善口腔溃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口腔溃疡,又称“口疮”,其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创面,周围红肿,中央凹陷,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或黄色的假膜,触碰时疼痛明显。
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精神压力、营养不良、局部创伤、内分泌失调、系统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例如,心火上炎、胃火炽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等都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的出现。
因此,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往往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身体的内在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药外敷作为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溃疡创面,药物能够迅速渗透,发挥药效。
其次,外敷用药可以避免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效损失和副作用。
此外,对于一些因口服药物困难或对口服药物不耐受的患者,中药外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选择。
那么,哪些中药适合用于外敷治疗口腔溃疡呢?常见的有冰片、青黛、黄柏、黄连、大黄等。
冰片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青黛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黄柏、黄连善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则有泻火凉血、逐瘀通经的功效。
这些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合理的配伍。
在使用中药外敷治疗口腔溃疡时,通常需要将中药制成适当的剂型。
比如,可以将中药研磨成细粉,用蜂蜜、香油等调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溃疡面上。
或者将中药煎汁,用纱布浸湿后敷在患处。
此外,还有一些现成的中药外用制剂,如口腔溃疡散、冰硼散等,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
那么,中医中药外敷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如何呢?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于轻型和中型的口腔溃疡,中药外敷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以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的发生率非常高,属于一种非器质性疾病,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1]。
目前在治疗时,通常会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是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
近年来,有资料表明,中医辨证治疗法对于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较为优秀[3]。
基于此,本次就对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28,年龄分布为27~69岁,平均年龄为(48.2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分布为28~73岁,平均年龄为(47.43±3.54)岁。
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每日服用2次,每次150毫克。
,每日3次,每次20服用吗丁啉,每日3次,每次10毫克。
同时服用维生素B1毫克。
1.2.2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具体如下:党参、茯苓、枳实、麦芽、白术各15克,厚朴、半夏、槟榔各12克,炙甘草9克,干姜5克,广木香6克,煎服,共1剂,分早、晚服用。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治疗,研究组应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0.0%(P<0.05)。
结论:给予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效果更为显著。
标签:复发性口腔溃疡;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康复新液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研究指出,其在临床中的发病率约在20%左右[1]。
这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易复发,口腔内的溃疡伴随者明显的疼痛感,对患者的正常饮食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状态。
临床西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短期效果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难阻止其不断的复发。
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定义与概念,但是在《素问》当中曾经指出: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并指出其隶属于中医学范畴当中的“口疡”及“口疮”[2]。
本次研究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都符合临床中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年龄范围:20岁~60岁;至少既往存在2次復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史,病史>1年,溃疡每个月至少发作1次。
对照组60例,年龄范围:20岁~60岁,平均年龄(39.8±2.6)岁,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病程(1.7±0.6)年;研究组60例,年龄范围:20岁~60岁,平均年龄(39.9±2.4)岁,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病程(1.6±0.5)年。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优选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1① 脾胃积热症状:数目多而密集的浅溃疡,周边充血,中心区表面有淡黄色假膜,灼疼明显。
面红热,口渴口臭,唇红干燥,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或厚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通腑。
方药:清胃散加减。
生石膏15g,黄连10g ,黄芩10g,栀子3g,当归12g,生地10g,寸冬10g,赤芍10g,牛膝10g。
若便秘加大黄、芒硝;红肿者加二花、公英。
② 心火上炎症状:口舌生疮,溃疡面积小而数目多,多位天舌尖和舌前部或舌侧缘,溃疡周边充血明显,灼痛剧烈;口热口渴,急躁心烦,夜寐不安,小便短赤涩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心降火,凉血利尿。
方药: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10g,竹叶6g,黄芩12g,黄连12g,滑石9g,木通10g,栀子12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20g。
尿赤加白茅根、大小蓟;烦躁口渴加麦冬、玄参③ 肝郁气滞症状:口舌生疮,多位天舌缘,溃疡数目少。
复发与情绪及月经有关,经前复发,经后渐愈,月经失调,量过多或过少,__有块,小腹胀疼。
胸肋胀闷,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经前__胀痛。
舌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舒肝理气,调理冲任。
方药:丹枝逍遥散加减。
柴胡6g,龙胆草9g,栀子9g,香附6g,枳壳6g,赤白芍各10g,川芎20g,当归10g,菊花10g,益母草10g,生地10g,甘草20g。
若前不见古人情严重可形成气滞血瘀,可用桃红四物汤或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
④脾虚湿困症状:溃疡数目少,面积大而深,久治难愈合,口淡乏味,口粘不渴,头晕头重,胃脘满闷,食欲不振,便溏腹泻,体弱乏力,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数。
治法:益气健脾,芳香化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参11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10g,薏仁20g,半夏6g,厚朴6g,泽泻10g,佩兰10g,砂仁10g,桂枝10g,木香10g,炙甘草20g。
2021年4月第28卷第8期补法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张曼佳 马 蕾 吕雅萍 龙惠珍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疮等,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
其发病呈周期性复发,有自限性、局限性的特点,中医称之为“口疮”。
此病易反复、周期长,困扰患者身心[1]。
笔者有幸随龙惠珍老师临证,现将其经验分享于同道。
1 病因病机口疮的病因主要是火热为患,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
”口疮之病责之于外感六淫之邪化火,或内伤饮食、情志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火热,包括实火和虚火,其中临床又以虚火为多。
龙师临证所见,大多患者熬夜加班、疲乏操劳后易作口疮,究其病机责之于元虚火盛。
此外,许多拟清凉解毒之法不效者,辅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之法反得其神,龙师认为此类患者多是中焦气不足,虚火烦上的表现。
《医贯》所述:“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
”龙师临证时亦抓住中下二焦虚火易作的病机,培补肾元,健益后天,常可取得临床佳效。
龙师认为,疮者生于外,是虚证见于内;疮生于上是为下之五脏六腑精气的反映。
体强壮实者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五脏精盛,六腑气通,气血无需借助口舌传病。
惟忧思、劳苦、久病、年老之人,阴阳失衡,内外邪动,先后天之元亏虚,则七冲飞门首当其冲。
基于此思,凡治疗口疮龙师善从补法论治。
2 辨证遣方用药龙师诊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立根于先后天之本。
脾开窍于口,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胃经挟口环唇,只要化热、化火均会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病。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肾。
龙师对脾胃气虚型,当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升阳,甘温除热;心脾气血亏虚型,常拟归脾汤加减,养气补血,调和阴阳;肾元亏虚,虚火上炎型,常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在读(张曼佳、马蕾、吕雅萍);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龙惠珍)通信作者:龙惠珍,拟六味地黄丸加减,滋补肾水,降逆虚火;胃腑寒热错杂型,常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和阴阳,调升降,取腑病以通为补之意。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王立恒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5(23)8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中药内服方及外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56例,同时设对照组30例对照。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
结论: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法确切,且无毒副反应。
【总页数】2页(P1527-1528)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疗效观察
【作者】王立恒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R574.62
【相关文献】
1.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脾胃气虚型口腔溃疡35例疗效观察 [J], 赵志刚
2.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的疗效观察 [J], 杨凤
3.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型慢性结肠炎36例 [J], 肖国山;游小敏
4.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J], 支娟娟;张兆星;王文刚
5.低频治疗仪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沈潜;王薇;于芳宁;魏培栋;杨永;白霄;朱跃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用药规律分析
袁颖;袁伟琛;吕永琪;张杰翔;都桂娜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4(39)5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
方法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
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
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
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总页数】4页(P849-852)
【作者】袁颖;袁伟琛;吕永琪;张杰翔;都桂娜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口腔整形外科;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基于文献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用药规律
2.基于数据挖掘的季伟苹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用药规律分析
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药复方专利中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用药规律
4.《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五官科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用药规律研究
5.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用药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三黄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R296.83B1672-5085(2011)18-0411-01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性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笔者在临床采用三黄泻心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2006年7月~2008年7月间我科门科就诊的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
主症:口腔溃疡呈圆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周围红肿,局部灼热疼痛。
次症:口渴欲饮、面红、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38例中男17例,女21例;发病年龄21~72岁,平均41.9±2.17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6.5年。
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发病年龄19~73岁,平均42.3±1.86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6.2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发作期口服三黄泻心汤加味(黄连6g,黄芩12g,大黄6g,生甘草12g,肉桂3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白及9g,大枣10g)。
加减:舌苔黄腻甚者加黄柏、薏苡仁;红肿疼痛甚者加竹叶、木通;大便干结加大黄至9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缓解期将基础方炼蜜为丸,日3次,每次12g。
对照组:发作期口服维生素B2片,每次10mg,每日3次;维生素C片,每次0.3g,每日3次。
口腔溃疡局部外用冰硼散,每日3次。
间歇期按原量常规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片。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
3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有效: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减轻50%以上,1年中溃疡复发次数减少50%以上。
无效:溃疡未愈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虽治愈,但1年中复发次数不减少。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痊愈9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5.79%。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付宝军; 秦霞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5(21)14
【摘要】临床资料入选6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4例,女36例,年龄2~76岁,病程2天~12年.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18例,口炎型溃疡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1例,女19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
【总页数】1页(P36)
【作者】付宝军; 秦霞
【作者单位】276824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中心卫生院; 276823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河山镇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0例观察 [J], 孙占杰
2.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J], 程而立
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J], 贾凯
4.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J], 贾凯
5.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何胜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砂六君子汤辅治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弱型疗效观察
张广华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1
【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辅治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弱型的效果。
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
两组均用西药四联疗法,B组加用香砂六君子汤。
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胃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评分、NO、IL-6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 组(P<0.05),两组EGF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辅治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弱型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胃肠黏膜组织恢复,提高血清因子水平。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张广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2.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3.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Hp感染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4.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常规四
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5.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47例疗效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君子汤加干姜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发表时间:2012-04-17T09:40:5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何远方田坤[导读] 复发性口腔溃疡为临床常见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
何远方田坤(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贵州贵定 551300)【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171-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
方法选取60例门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将脾胃虚寒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四君子汤加干姜,对照组予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左旋咪唑。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型四君子汤加干姜复发性口腔溃疡为临床常见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
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远期疗效不理想,易复发且难于控制;中医药对该病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我院2009~2011年采用四君子汤加干姜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门诊患者,均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
病史超过2年,平均每月至少发作2次以上60例,选取的患者就诊时间均见唇内、上颚、两颊粘膜、舌尖等处有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基底为灰白色,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疮面色淡,食欲欠佳,口淡乏味,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2-71岁,平均52.6岁。
邵荣世教授运用内外结合治疗寒性胃痛经验之我见孙惠丽发布时间:2023-06-09T09:31:28.38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孙惠丽[导读] 邵荣世教授系第三、四、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脾胃病的治疗。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摘要:邵荣世教授系第三、四、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脾胃病的治疗。
她结合多年临床将胃痛分5型治疗,其中寒湿蕴中证、气滞湿阻证、中虚气滞证均归属于寒性胃痛,本文介绍邵师对寒性胃痛者采用中药辨证内服结合通络止痛袋外敷中脘部内外结合治疗的临证经验,以窥其学术经验1。
关键词:寒性胃痛;通络止痛袋;辨证论治;外治;邵荣世邵荣世教授,女,196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并随全国孟河派名医张泽生继承学习,深得其传。
五十多年来,她一直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系第三、四、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脾胃病的治疗。
邵荣世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将胃痛分如下五型 [1]:寒湿蕴中证,症见胃脘作胀,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嗳气频频,嘈杂吐酸,泛吐清水,大便偏烂,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细;气滞湿阻证,症见胃脘作胀或疼痛,嗳气则舒,有时脘胁胀痛,纳谷不馨,舌淡红,苔薄腻,脉小弦;湿热蕴中证,症见胃脘疼痛或作胀,嘈杂似饥,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小弦;中虚气滞证,症见胃脘隐痛不适,缠绵不愈,体倦乏力,纳谷不香,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无力;阴虚胃热证,症见胃脘隐痛,嘈杂,纳谷不振,口干饮水不多,大便偏干,舌红,苔少,脉细弦。
其中寒湿蕴中证、气滞湿阻证、中虚气滞证均归属于寒性胃痛,邵师认为对寒性胃痛者结合中医外治,可获良效[2],现将其辨治经验浅析如下。
一、从发病机理和治法上分析脾胃居于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二者一阴一阳,升降相宜,化生气血。
三才封髓丹治疗慢性口腔溃疡32例标签:口腔溃疡;三才封髓丹;中医药疗法;疗效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若治疗不当致使病情迁延日久,溃疡面积逐渐扩大及反复发作。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三才封髓丹治疗口腔溃疡32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2例患者全部来自门诊,男15例,女17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7~60天,平均33.5天。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三才封髓丹加味治疗,处方:人参15g,天冬20g,生地20g,黄柏15g,砂仁20g,肉桂5g,栀子15g,川黄连10g。
灯芯草6g,甘草10g。
加减:心火盛加石膏、竹叶;肝火盛加龙胆草;便秘加大黄;7日为1个疗程。
水煎服,每2日1剂,分5~6次口服。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口腔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治疗期溃疡愈合,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无发作。
3.2治疗结果32例全部治愈。
4典型病例魏某,男,60岁,2004年5月23日初诊。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年,患者自服青霉素V钾片,氨苄青霉素胶囊,黄连素片等,效果不佳,经西医诊治仍无好转。
溃疡疼痛直接影响进食及睡眠,神疲乏力,口淡无味,稍不慎进食膏粱厚味及辛辣香燥之品,疼痛加剧难忍。
患者面色少华,口腔内有3处溃疡,疮面色白,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舌尖红,脉细。
证属心脾积热,虚火上炎。
治宜健脾益气,滋阴降火。
投三才封髓丹加味:天冬20g,生地20g,人参15g,砂仁20g,肉桂5g,黄柏15g,川黄连10g,栀子15g,竹叶10g,木通10g,灯芯草6g,甘草10g。
5月26日复诊,患者自诉,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按上方服2剂后痊愈。
5讨论慢性口腔溃疡,属祖国医学“口疮”的范畴。
多因心脾积热,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劳倦过度,脾气受损、或过服苦寒药物,中阳受损,致使中气虚衰,则易使饮食、水湿停滞,日久实邪化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而发溃疡。
中医中药外敷能否改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这个看似不大却能让人苦不堪言的小毛病,时不时就会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吃东西疼、说话疼,甚至有时候连呼吸都觉得疼。
当我们遭遇口腔溃疡时,除了常见的口服药物,中医中药外敷这一疗法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那么,中医中药外敷到底能不能改善口腔溃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口腔溃疡是怎么一回事。
口腔溃疡,简单来说就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的溃疡性损伤。
它的成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于身体内部的免疫系统失衡、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过大、口腔创伤、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热毒内蕴等有关。
比如,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弱等都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的出现。
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医中药外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中药外敷,就是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等作用的中药直接敷在口腔溃疡的患处。
这种方式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迅速发挥药效。
常见的用于外敷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有很多。
比如,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能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冰片有清热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青黛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这些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配伍使用。
那么,实际应用中,中医中药外敷改善口腔溃疡的效果如何呢?不少临床案例表明,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的口腔溃疡患者,中药外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快速缓解疼痛,促进溃疡面的愈合,缩短病程。
比如说,有一位患者,因为连续几天熬夜加上饮食不规律,嘴里长了两个溃疡,疼得厉害。
去看了中医后,医生给他开了一种中药外敷的药粉,让他每天敷在溃疡处。
仅仅过了两天,患者就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溃疡面也开始缩小。
又过了几天,溃疡就完全愈合了。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中医中药外敷对所有的口腔溃疡都有效。
对于一些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可能还需要结合内服中药、调整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方法。
而且,在使用中医中药外敷治疗口腔溃疡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脾胃气虚型口腔溃疡35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28T14:47:33.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赵志刚[导读] 诊断标准[2] 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有些病程较长,易复发。
赵志刚(巩义中医院河南巩义 4 5 1 2 0 0 )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结合冰硼散外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脾胃气虚证型的口腔溃疡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冰硼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片,复合维生素B,谷维素片,口服,碘甘油外用治疗,两组均7d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分别为5例,8例,10例,12例,总有效率为65.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结合冰硼散外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口腔溃疡疗效显著。
【关键词】口腔溃疡脾胃气虚冰硼散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38-01 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病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发,其中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两种溃疡,溃疡引起的局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2008年1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结合冰硼散外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口腔溃疡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2例,女3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9岁,病程多在4-10d,最长达3年。
排除重型口疮,白塞病及全身性疾病患者,确定溃疡无残根,托槽,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存在。
中医辨证分型符合脾胃气虚型[1]:口腔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表面白色或黄色,周围粘膜色淡红,水肿,疼痛明显,进食尤甚,溃疡可反复发作,伴神疲乏力,脘腹胀闷,口中黏滞,大便时溏时泻,舌质淡苔白腻。
1.2诊断标准[2] 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有些病程较长,易复发。
口腔检查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1-2个,多则10余个,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黏膜大多充血。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结合冰硼散外敷治疗。
组方为:黄芪30g,白术10g,陈皮10g,党参15g,茯苓15g,升麻5g,柴胡10g,当归10g,山药15g,白芷10g,佩兰10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2次服用;溃疡面用棉球吸干,冰硼散粉末置于溃疡面上,3次/日,7d为一疗程。
1.3.2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甲硝唑0.2,复合维生素B2片,谷维素片20mg,均3次/d,外用碘甘油涂搽,5-6次/d,7d为一疗程。
1.4疗效评价标准局部病损评定标准以主观症状及客观检查为依据,以病损的愈合情况,溃疡面大小,愈合速度的快慢为标准。
痊愈:用药7d后疼痛症状消失,溃疡病损全部愈合;显效:用药7d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溃疡面周围充血水肿消退,少量渗出或无渗出,溃疡变浅缩小或愈合达2/3;有效:用药7d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均好转,溃疡面周围充血水肿明显消退,渗出减少,溃疡变浅缩小或愈合达1/3;无效:用药7d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溃疡基本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5.7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 35 5(14.29) 8(22.86) 10(28.57) 12(34.28) 65.72 治疗组 35 14(40) 10(28.57) 7(20) 4(11.43) 88.57 注:与对照比较P<0.05。
3 讨论
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本病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病毒感染,个人情绪,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系。
治疗多采用消炎,补充维生素,应用激素及免疫增强剂等药物治疗,可获一定疗效。
但疗程长,易复发,副作用大。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口腔溃疡以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者居多,临床脾胃气虚证也较为多见。
患者病情日久或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脾之运化功能减弱,下陷中气无力滋养口唇粘膜,而致口、颊、唇、舌边缘局部溃烂红肿疼痛。
从现代社会心理因素上讲,患者多伴随生活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不良,苦闷多虑,日久耗气伤神,致脾失健运,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之力减弱,肌肤粘膜失于荣养。
故运用补气养血之补中益气汤以扶助正气,祛邪外出,益气健脾,化湿敛疮。
方中黄芪益气升阳,起托疮生肌之力;白术、党参、甘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以降浊邪;当归山药温养补益气血;白芷佩兰化湿敛疮,五味子收敛化湿,诸药合用益气健脾,化湿敛疮。
外用冰硼散有解毒化腐,消毒止痛,收敛生肌之功效。
现在药理研究方中冰片可抑制多种细菌及真菌,主要成分龙脑和异龙脑均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抗炎止痛作用。
硼砂既可抗菌,又对皮肤粘膜有收敛保护作用。
总之,中药内服结合外用可以标本兼治,促进局部溃疡尽快愈合,缩短疗程,且不易复发。
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溃疡,创伤性口腔溃疡辨证证型属脾胃亏虚者均适用。
用药显效后,不宜骤然停药,需继续内服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同时注意作息规律,调节情绪,忌食辛辣肥甘厚味,方能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8.
[2]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