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征集优秀基础教育资源的要求

征集优秀基础教育资源的要求

征集优秀基础教育资源的要求
征集优秀基础教育资源的要求

附件1:

征集优秀基础教育资源的要求

一、总体要求本次优秀基础教育资源征集活动主要征集视频教育和知识点教学两类教育资源。

征集的资源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教育方针,符合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政治性、思想性、技术性错误,不侵权。

要能够直接进入课堂,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实质性的帮助。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教学过程明确,无科学性错误;技术表现恰当、准确。

二、征集资源的类别和要求

(一)视频教育类

1、电教优质课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恰当选择和使用好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同时提供教学设计与课例实况录像;报送的优质课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并请附上市级以上教研员对本课的点评资料。双机位及以上机位拍摄,画面、声音清晰稳定。

2、教育专题市、县教育部门、教育电视台和校园电视台拍摄的各类教育专题。内容可以是师资培训、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养成教育等。

要求:题材典型,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和谐,细节形象生动,节奏张驰有度。画面、解说、同期声、字幕等基本元素运用恰到好处。

3、教育栏目

将栏目以不同内容定位,具备基本固定长度、基本播出频次及主持人因

素等,题材不限。

要求:在节目开始前,列出该栏目的周播期数、每周首播、复播时间、每期节目时长和主要受众对象(该节目的收视率、社会影响等介绍);由主持人简要介绍(不含节目本身时间内)栏目开设背景、栏目宗旨、定位及板块设置等基本情况;参评栏目须开办一年以上,并有固定播出时间及包装形式,每期不超过25 分钟。

4、教育艺术

各类大型活动、文艺晚会,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台歌(校歌)MTV台庆(校庆)节目。

要求:选题重要,策划周密,如系现场直播,要求迅速准确地采集、传播信息,配置协调合理,音质、画面清晰,字幕准确,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知识点教学类

1 、课件资源

(1)原创课件,经过课堂实践检验过的原创课件,需同时报送课件源文件。开发工具不限。

(2 )整合、创新课件,主要是指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6378809.html, )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726378809.html,)上共享的课件资源,经过重新整合加工,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应用的课件,建议使用PowerPoint2003 以上格式,报送时需要指明引用的资源内容和出处。

要求:导航明晰,易于使用,无无效链接,附使用说明文档。

2、积件资源

积件是具有最基本教学功能的微教学元件或素材,可以是一副图片、一段声音,也可以一段动画或视频,要求必须是原创,需报送源文件并指明用途。

要求:画面应该能够被使用者在电脑屏幕上清晰观看,声音清晰

稳定。

3、网络专题资源

可以是同教材相配套的网络课程, 也可以是配合教学内容或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包含背景资料、拓展资料等内容的专题网站。

要求:网页的制作需符合 W3(标准,网页在1024*768的屏幕分 辨率下不应出现横向滚屏, 通常的宽度设计为 960像素,网页可设计 成自适应宽度;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 5 屏。兼容 Internet Explore 、Firefox 等浏览器。

4、软件资源与课程整合应用实例 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把教学软件资源及其应用 作为内容、 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案例。 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并有深入反思。 可以是光盘资源教学应用、卫星教学资源应用, 以是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等的教学应用。字数 要求: Microsoft word 2000 以上版本。 以内)、关键词( 3-4 个),标题为 3 号黑体, 体,正文为 4 号仿宋,参考书目为 4 号楷体, 明作者姓名(作者不能多于 2 人)、性

别、职称、学历、单位、通讯 地址(全称:省市县学校) 、电话、电子邮件信箱、邮编等。

三、技术要求

1 、视频教育类资源技术要求 画面清晰,色彩逼真;声音清楚、饱满、圆润,无失真、噪音杂 音干扰,无音量忽大忽小现象;声音和画面同步。资源载体为 DVD 。

2、知识点教学类资源技术要求 知识点教学资源由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网页等元素 构成, 各构成资源元素技术要求 (该要求也为教育部征集基础教育资 源的要求)如下表:

也可

2500字以上。 有标题、文摘( 文摘和关键词200字 4 号楷 标题下请用 4 号楷体注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及建议以四省略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例向彦

《经济师》2013年第2期 áá??????èéé éé ?? èéé ???èéé ???èéé ???èéé !é"#$% á&é '(# é)01é213453é2)5631é)75831é11236é1528)é 9#é61é17710é)8231é255420é0720é3 735 é "#@A B é6é773é2)36é)386é664é)86é C #é)65é73437é76)55é175246é2)148é2127)é "#@A B é18é6287é4)42é2816)é318é863é D é))6é788)4é00)82é463213é14513é1)853é "#@A B é7)é6718é855)é)6518é2644é21)0é 表22010年达州市教育事业基本情况表 ———————————————————————————————————————————————————————————————————————— ——————— ——————— ——— 表1 普九程度情况比较表 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体现社会科学发展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范围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国家教育战略决策的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达州市基础教育现状以及资源配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发,结合本市区域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实际,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达州市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40-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53-0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①可见,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重视基础教育,就要优先考虑资源配置。本文对达州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谈谈粗浅看法。 一、达州市义务教育发展实证调查1.达州市普九情况。2010年,达州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7.06亿元,比2009年增长16.54%,改扩建校舍8.5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4.68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到680.09万平方米。全市为12.7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375人,为2622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91.37万元。12333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普通高中新课程等培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达80.14%,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4.94%,共认定各类教师资格4467人,28名中小学教师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学前一年入园率为84.36%,三年入园率为73.43%,小学入学率达到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77.71%,初中辍学率2.89%,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控制在0.05%以内。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为5.1∶4.9。全市有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4所。近几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起初、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服务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基础教育教师现状。以渠县为例,虽然每年达州市渠县都 会招考一定数量的教师,调配到农村学校去,但农村教师缺口仍 然偏大,如三汇五小近6年未进一个教师。就现有教师来说,学科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很不合理,而城区都存在学科缺编,据调查渠县第三中学需语数外理化等学科教师60名左右。目前,全县教师缺编800多人,尚有代课教师800多人。巨光小学校还有代课教师20余人,三汇五小有代课教师10人。而天星三小、渠江一小、渠江二小、渠江三小等城区学校分别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富余师资。 从上表数据②可以看出, 普通中学的生师比是19.37:1,初中的生师比是23.79∶1,其中民办初中的生师比是25.10∶1;小学 的生师比是23.17∶1,其中民办小学师生比为27.488∶1,从这 里的比值觉得小学初中生师比差别都不是很大,不存在超级大班。但是渠县的实际情况是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实行包班制,所有课程,语文、数学、思想、政治、美术、书法、体育等由一个老师上。试想每天的每节课都是同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面前,就算这个老师很优秀,也难免感觉疲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很差。 3.办学条件方面。办学条件方面城乡差别很大。渠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间、校际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生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绿化用地面积、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学校功能室、实验仪器设备及生活用房等设施设备严重滞后。按省定标准计算,小学需教室282间,差91间。初中需166间,差44间。总计差教室135间,学校严重超负荷运行。渠县二中40余亩土地承载了7000多名学生,渠江镇一小20余亩土地承载了4000多名小学生和900多名幼儿,办学形势十分严峻。而农村学校校舍相对富余,并出现闲置现象。据调查全县闲置教室2863间,闲置其 他用房1865间,计23.5万平方米② ,主要集中在农村偏远学校。 4.教育经费方面。一是资金投入问题仍然困扰学校运转。国家虽然锁定普九债务,但新的债务不断增加。普九债务的资金利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及建议 ———以四川省达州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例 ●向彦 ●新视点 53——

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2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3 中英习语之间差异的原因和用法 4 A Brief Comparison of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5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6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7 霍桑《红字》女性主义的探析 8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9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1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12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13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14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15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6 与苦难嬉戏——透析《查尔斯兰姆散文集》 17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谈美剧《生活大爆炸》双关翻译 18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 19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 20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21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 22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23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24 论《米德尔马契》的人物塑造策略 25 26 A Study of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27 苔丝悲剧的解读 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9 理雅各与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的比较 30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1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 32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33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34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35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 36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37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38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39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40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网考试答案

本答案为80分左右。 一、选择题 1.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是通过________播发到广大农村中小学的。C、中国卫星宽带平台 2.陈至立指出,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 教学质量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具有深远的意义。①有效途径②重要手段③捷径④基础性工程B、 ①②④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的特点是:①实用性强 ②交互性强③简单实用④投入少、见效快、资源丰富D、①③④ 4、在2.53版以上的接收软件中,所接收的教育资源默认是保存在目录下的。D、D盘根目录 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二应用方式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①收看空中课堂节目②进行同步教学③计算机辅助教学、教 师备课④利用网络环境备课B、①②③④ 6、陈至立强调,要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_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B、应用 7、天线基座建造时。沙和水泥比例为( ),中间不能掺鹅卵石A、1:1

8、幻灯片有图片展示、声音播放、视频播放功能,并有交互功能所以在制作时需:①插入动作②超级链接③插入动画④插入声音 A、①②③④ 9、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标是: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基本具备计 算机教室,()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①农村初中②农村小学③农村小学教学点④偏远山区D、 ①②③ 10、网络机房中常见的故障有:①客户机故障②布线系统故障 ③应用服务器故障④交换机/集线器等故障A、①②③④ 1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目的是_C、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12、在编辑Word文档时,常用的视图模式为。C、页面视图 13、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____进行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C、多种媒体手段 14、板块包括教案示例、习题精选、课外扩展资料、视频资料、课件及部分教学案例等资源。B、课程资源 15、 PID值在卫星控制程序的“数据服务”标签中设置,接收教学资源时,一般只需要设置PID值为:A、B2 16、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IITC是指信息技术教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解决对策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动物营养2班 姓名:李久日学号:201140511215 课程论文题目: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解决对策 课程名称:市场经济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日趋完善。但其办学条件与城市基础教育相比,仍相差甚远。因此,了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现状,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对策 教育资源,总的来说,包含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及管理资源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基础教育相比,仍相差甚远。因此,了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现状,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效益有重要意义。一、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一)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较之城市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近十年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其在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甚至近年来又有下降的趋势。 事实上,国家财政投入中有限的教育经费被更多用于城市基础教育。尽管国家在保证义务教育投入的工作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实际投入中偏向城市基础教育,城乡差距拉大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正是由于财政投入的低水准,很多农村基础教育的正常运转都很困难,更别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 (二)农村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受旧的办学体制的影响,基础教育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成效的现象,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人、财、物资源严重浪费的一系列问题。 教育公平,是我国在新时期致力发展的一种新教育观。然而在基础教育方面,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仍然在拉大,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以亳州为例,好的学校不仅有图书馆、实验室,还有配套齐全的体育馆、塑胶跑道;差的乡村学校连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其结果必然是如报纸所报道的:“最好的中小学校在中国,最差的中小学校也在中国。”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其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纵向上来看,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有失公平。实施教师资源配置的主体单位,

CELTS-42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1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 (CELTS-41) 教 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CELTS-42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CELTS-42 CD1.6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发布

目录 1 概述 (2) 1.1 目的 (2) 1.2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3) 3.1 本应用规范使用的基础术语 (3) 3.2 缩略语 (5) 4 元数据元素属性定义 (6) 4.1 元数据元素的属性描述 (6) 4.2 数据元素定义的规定 (7) 5 元数据结构 (7) 5.1 元数据的基本结构 (7) 5.2 元数据元素及定义 (7) 6 限定词汇与编目词汇表 (11) 6.1 限定词汇 (11) 6.2 本规范的限定词与编目方式定义 (14) 6.3 受控词汇和编目方案 (22) 6.4 一致性 (29) 7 参考文献 (31) 附录 A 供参考的部分教育学科课程分类第三级词汇表(课程内容) (33) A.1 语文课程内容分类 (33) A.2 数学课程内容分类 (34) A.3 英语课程内容分类 (37) A.4 地理课程内容分类 (38) A.5 历史课程内容分类 (39) A.6 化学课程内容分类 (40) A.7 物理课程内容分类 (43) A.8 生物课程内容分类 (48) A.9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类 (49) A.10 音乐课程内容分类 (50) A.11 美术课程内容分类 (50)

CELTS-42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1 概述 1.1 目的 本规范提供一个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数据模型。制定本规范旨在对希望在学校、企业、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教学资源中使用元数据的用户提供一套资源编目准则,以使读者能快速、有效地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门户网站中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广泛地实现资源共享。 1.2 范围 本规范在《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信息模型规范》(以下简称《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定义了一组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元数据元素。 本规范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同时参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数据(DCMES)》、《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GEM项目及澳大利亚EdNA项目的词汇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组用于元数据元素编目的受控词汇及相应的词汇表。 本规范通过与《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元素间映射来实现与CELTS的一致性。 本规范包括﹕ ?概述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元数据元素属性定义 ?元数据结构 ?限定词汇及编目词汇表 ?一致性 ?参考文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应用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应用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应用规范。 ?ISO 639:规定人类语言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ISO 646:规定ASCII字符集的国际标准。 ?ISO 8601:规定日期和时间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ISO 3166:规定国家名称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2013年度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附件1 2013年度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为落实教育部《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应用力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加快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特制定《2013年度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提出数字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建设机制、质量与技术要求以及2013年建设的内容重点,供企业、社会团体、教育机构、个人开展资源建设工作参照执行。 一、建设总则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系统性、引领性和实用性原则,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促进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教学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活动中常规化应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工作原则是坚持需求驱动、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和共建共享。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机制是吸引高等学校、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出版机构、教育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广大基础教育学校、教师

广泛参与和协同建设,采用资源征集、汇聚、共建、捐助等多种建设方式,形成资源建设的源头活水。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2013年基础教育资源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建设符合学科教学实际,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有引领示范作用,能够有效支持课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学科教学资源,约计1万个学时。 (一)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突出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 重点建设符合学龄前幼儿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通过一般性途径难以获得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素材,以及能够充分反映幼儿学习探究过程和教师适时引导的幼儿园小组活动和区域活动案例。 (二)义务教育 按照2011年版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为基础,突出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建设一批推动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资源建设应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开展,鼓励跨学科的主题教育资源建设。 重点建设供各学科教师备课、课堂授课使用的教学素材、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有助于解决学科特定教与学问题的教学案

中国基础教育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基础教育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查看检索历史 关闭 检索条件: (作者="杜红全") 此搜索结果 检 共有记录27条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 /2 序号 正标题 作者 报纸中文名 日期 1 指数运算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甘肃 杜红全 数理报.高一数学版 2004/08/20 2 例谈取对数与去对数符号 甘肃 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高一数学版) 2004/10/11 3 函数及其图像考点透析 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中考数学版) 2004/03/08 4 几何初步与三角形考点透析 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中考数学版) 2004/03/15 5 根的判定 杜红全 中学生文摘报 2003/11/15 6 判断液体压强变化例举 甘肃 杜红全 少年文摘报 初二 2003/04/04 7 密度定义“三理解” 甘肃 杜红全 少年文摘报 初二 2003/12/05 8 2002年中考数学 分类讨论例说 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中考指导版) 2003/04/21

9建立几何图形中的函数关系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中 考指导版) 2003/04/28 10中考动态几何题练习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中 考指导版) 2003/05/05 11根的判定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中 考指导版) 2003/09/22 12正确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甘肃杜红全 少年文摘报 (初二学习 版) 2002/12/06 13三角形第三单元“尺规作图”检测题 甘肃省康县阳坝中学 杜红全 数学报·初二版2002/09/11 14《因式分解》复习指导 甘肃省唐县阳坝中学 杜红全 数学报·初二版2002/11/11 15代数期末复习检测题(二) 甘肃省康县阳坝中学 杜红全 数学报·初二版2002/11/26 16几何期末检测题(一) 甘肃省康县阳坝中学 杜红全 数学报·初二版2002/12/11 17利用图形推导和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甘肃省康县阳坝中学 杜红全 数学报·初三版2002/07/22 18正确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甘肃省康县阳坝中学 杜红全 物理报·初二版2002/09/26 19怎样判定方程无解杜红全 学习方法报(初 三) 2002/10/28 20列代数式要注意四点 甘肃康县阳坝中学杜 红全 数学报·初一版2001/07/15 共有记录27条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 /2

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同名10655)

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同名10655)

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试行) 2010年5月12日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实际,建立和开发我市本地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全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 一、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市教育机构和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为宗旨,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突出教育性、教学性、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及卫星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优势,突出网络、远程服务的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性;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完善信息资源评价、交流制度,建立信息资源准入制度,加快资源的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步伐;建立并完善各级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指导服务体系,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 二、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建设采取全市统一规划,全员参与,县(区)、学校分级建设管理机制。学校要立足于校本资源、特色资源的创建。 为加强对资源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新余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中小学资源建设相关政策和建设方案,建立教育资源评审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市中小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各校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学校和个人积极提供教育资源,加强对资源建设的管理和应用推进工作,实现与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交互与共享。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 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利用综合实践活 动 开发学生 信息技术 创新的潜 能 负责人:吕万红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申请日期:2008年4 月8 日 教育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制 基本资料 负责人 姓名吕万红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3 职称中高所在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职务校长最后学历湖北省教育学院本科 申请者承担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项目来源类别课题名称批准时间是否完 成 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法的研究2003.3.5 已完成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法的研究2001.11.20 已完成 申请单位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注明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限900字

近三年来,我校被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重点课题实验学校。2007年5月,“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研究”国家级课题;2007年3月,“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国家级课题;2006年6月,“中学生品德评价的深化研究”国家级课题结题;2006年12月,“学科渗透,心育教育研究”,国家级课题结题;2005年12月,“诊断性辅导方法研究”省级课题;2007年3月,“中学生心理行为训练的方法研究”,国家级课题;2007年10月,“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研究”。吕校长的《开展“补位教育,守护心灵家园》获国家级一等奖,《谈谈中学生心理训练营》获国家级二等奖,此外,钟儒桂老师的《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李学益老师的《谈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几个途径》,陈艳红老师的《播种真诚,收获品德》,彭艾丽老师的《在考试中沐浴阳光》,苏莉琼老师的《让缺位学生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等180多篇论文均获国家级奖项。一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学校教科室还认真做好学校教科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在学校的网站上积极推介我校教师,及时上传有关教师与学生获奖情况,让外界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教师,让家长特别是在外打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研究课题名 称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学生信息技术创新的潜能起始时 间 2008.4 终止时 间 2010.6 成果形 式 论文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04)06-0135-04 关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1 姚永强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理论的层面剖析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并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阐释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及优化配置方式的选择,从而为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原则;方式 THEORET ICAL CONSI DERAT I ONS ABOUT THE PERFECT ALLOCATI ON OF BA SI C EDUCATI ON RES OURCES YAO Yong-qiang (S chool of Educa tional S cience,Ch i na W est N ormal University,N anchong637002,China) Abst rac t:The perfect allocati o n o f the resources is a key pr oble m o 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 y.The thesis consi d ers m ere l y about the t h eoretica l prob le m s o f the perfect allocation of basic education,i n clud i n g the m anner of a lloca ti o n,the nature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pri n ciples of allocation.Then it g ives reference to the practice o f the allocati o n of basic educati o n resources. K ey w ords:basic educati o n;resources;a llocati o n;pri n ciple;m anner.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其发展的现实需求,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成为我国在发展基础教育时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既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我们既要强调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操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从理论的层面对其审视和思考。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任何社会都以最优化作为资源配置的目标,但是不同的生产方式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阶段对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纯粹的资源配置机制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以决策的集中性、信息传递的纵向性以及动力结构的行政性为特征的计划形式,另一种是以决策的分散性、信息传递的横向性以及动力结构的市场性为特征的市场机制。当然,也有人认为除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外,还存在着第三种配置力量,即伦理道德等社会文化的影响[1]。 作为资源的两种配置方式,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纯粹的计划配置方式和纯粹的市场配置方式都是不存在的。计划与市场不是截然分开的,现实中只能是计划与市场的某种程度的结合。因此,可供选择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计划或行政手段为基础的计划资源配置方式,一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其配置方式也不外乎计划与市场两种机制。但是,这两种机制如何有机结合,在教育的不同层次和结构中计划与市场两种方式支配地位、运行机制如何确定等,这都是我们教育理论界争论的问题。 1.教育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 无论是教育资源在各级教育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宏观配置,还是在学校内部或区域内进行的微观配置,只要是通过计划手段或行政手段来实现的,那么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就称之为计划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显著特点就是在教育决策权的分配上,实行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集中,地方部门和运行主体只是执行机构;在教育运行机制或信息结构上,用指令性计划或直接的行政控制取代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从而使教育的供求信息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行横向传递,而是通过行政的渠道实行纵向的层层传递;在动力机制上,由于决策权掌握在上级主管部门手中,学校只是单纯执行上级下达的行政指标,学校发展只是单纯依靠外部力量的 1收稿日期:2003-10-20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姚永强(1976-),男,四川巴中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经济学研究。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使用经验及体会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使用经验及体会 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体会: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但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不满足了,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如我在讲《认识钟表》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三、活学活用,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数学课。我也觉得非常的慰藉。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乡教育差距大

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城市孩子 从军训开始,来自农村的郑州大学大一新生刘伟就开始感受着自己和城市学生的差距。 “没想到很多城市同学都是应届生,年龄比我们小得多。在我们那里,复读很普遍。”小刘出生在河南周口市的一座村庄,201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过一本线,但他想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在拥挤的复读班复读了一年之后,他以超出重点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河南最好的重点大学——郑州大学,这也是他们乡里高考考生中的最好成绩。 让满怀着跳出“农门”志向的小刘感到优越感荡然无存的是,同班一名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同学竟然告诉他“因为在班里成绩一般,所以只能在省内上个重点”。小刘还从同学口中得知,河南省实验中学本科上线率竟然达到了9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学生达到一本分数线,每年升入北大、清华20多名学生。 在河南,像河南省实验中学这样的学校由于地处省会郑州,拥有丰厚的教育经费与政策支持,能够吸收全省最优秀的学生与老师,在高校自主招生、加分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确保了这所学校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升学率,以至于挤占甚至是垄断了大量清华、北大在河南有限的招生名额。 “差距太大了,我们那里的基础教育太差了,我的初中同学,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小刘说,自己小学、初中分别在乡村与县城度过,乡里初中压根就没有补习班和辅导书一说,到了县城里,才有了老师推荐的各种教辅资料,但大部分都是盗版的,错别字很多。“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城市孩子了。” “我算是很幸运的了,身边不少同学考上了三本,一看见一年一万多元的学费,干脆就放弃了。”小刘告诉记者,在他们那里,每年乡镇里能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就三四个人,而即便是考上了县高中,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也是少数,并且考上基本上都是复读生,复读两三年的学生也十分常见。 “就是说,我们要考上好大学,在高中阶段就得比城里孩子要多学一年以上才行。”小刘说,本来小时候上学就晚,再加上复读一耽误,等考上大学时年龄都到了20岁,同身边动辄比自己小两三岁的同学比,今后考研、就业等方面,仅年龄一项上就没了优势。 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太艰难 事实上,与刘伟这样的农村子弟相比,城里孩子考上大学的渠道也更加多样。 在河南,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的机会,大多被省会郑州最富竞争力的几所高中包揽,这也使得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高考新政基本上与农村孩子无缘。 在今年河南教育部门公布的高校录取保送生名单上,全省有62人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北大,其中没有一个人来自县级或乡镇学校。与之对应的是,来自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3所省会优质高中占到了总数的85%,其余9名学生也全部来自省辖市的优质高中。 在河南,这种情况早已持续了多年:2008年、2009年北大清华的保送名额,郑州的3所优质高中都占绝对优势,这些被保送的孩子多因获得了省级或全国奥赛大奖,或在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奖,或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获奖等。 “这些获奖的孩子,多数都是家庭条件很好的城市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兴趣爱好,父母都舍得花钱读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辅导。”郑州外国语中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农村孩子,尤其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农村孩子,即便再努力,表现再好,都没法享受到这些机会,报名参赛都没有渠道,更别说获奖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_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新中国以来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P5 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P5 ?全球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7 ?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P7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 和江泽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P8 思想品德,法律意识,三观,智力,技能,身心,四有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 ?改变课程功能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评价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P9 ?综合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均衡性:各科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选择性:增加选修科目 (四)国家课程标准 形式:教学大纲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