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力无线专网4G核心网部署规划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电力无线专网系统组网方案研究蒋旭东; 吕志来; 喻宜; 张东【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9(000)021【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业务需求; 组网方案; 安全防护; 深度覆盖【作者】蒋旭东; 吕志来; 喻宜; 张东【作者单位】北京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国家电网公司把“打造与电网融合发展的公司‘第二张网(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驱动能源互联网构建”作为新时代信息通信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三五”以来,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大力建设为这一目标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10kV电网及用户侧部署采集、监测、实时控制终端数量已超1200万台,至“十三五”末还将增加500万台。
同时,业务对通信时延、可靠性、安全性等通信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终端接入通信的技术体制可选择光纤专网、电力线载波、无线公网、无线专网等方式。
经分析验证,无线专网优势明显,一是相较光纤专网更经济,建设更便捷。
无线专网单终端通信成本仅需0.3万元,建设可充分利用变电站、供电所等自有物业,建设工期短、难度低。
二是相较无线公网具有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时延性能优势。
无线专网独立承载电力业务,可实现业务物理隔离和可靠通信,另外,实测无线专网端到端时延最低可达24ms,优于业务需要。
三是相较于电力线载波,无线专网可应用于10kV及以下“最后一公里”区段的终端接入,作为中长距离电力终端通信的主方式[2-4]。
建设电力无线专网将提升接入网建设经济效益,弥补光纤专网、无线公网建设与应用局限,拓展电网业务支撑能力及应用范围,其泛在、高速、安全、智能的特点符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求,实现电网海量业务终端及电力用户数据的双向实时交互,支撑能源互联网发展。
1 电力无线专网需求分析电力无线专网适用于A+、A类供电区域中光纤敷设难度较大的区域,B、C类供电区域,以及D类供电区域中具有控制类业务需求的区域,承载的业务分为控制、采集、移动应用三类。
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电力无线专网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建立的一种专用通信网络,用于实现电力系统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和控制。
由于电力系统具有高可靠性、低时延和大带宽需求的特点,因此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成为了解决电力系统通信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规划的基本概念、技术要求、应用场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一、网络规划的基本概念网络规划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对网络中的各种网络设备、信道资源、传输介质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布局。
在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和通信需求,从而设计出能够满足电力系统通信要求的无线网络方案。
网络规划的关键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信道规划、频率规划、覆盖范围确定、信号干扰分析、网络优化等方面。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是网络规划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网络节点的选址、天线的安装高度和方向、信号覆盖区域等方面的设计。
而信道规划和频率规划则是保证网络通信质量的关键,它们可以避免信号干扰和频谱资源浪费,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和容量。
二、技术要求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需要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的特殊需求,因此在技术方面需要具备以下几项主要要求:1.高可靠性:电力系统对数据通信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无线网络在规划时需要保证通信的可靠性,避免因信号干扰或天气等因素导致通信的中断或丢包。
2.低时延: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需求对通信时延要求非常高,因此无线网络在规划时需要保证通信时延的稳定性和低延迟。
3.大带宽:电力系统中需要传输大量的实时数据和视频信号,因此无线网络需要满足大带宽的需求,保证通信质量和传输效率。
4.灵活性:电力系统的布局和设备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无线网络需要具备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
5.安全性:电力系统的通信数据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无线网络需要具备强大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通信数据的安全传输。
三、应用场景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力生产、传输、配电以及电力设备的监控和控制等方面。
电力无线专网实施方案一、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已成为当前电力行业的重要任务。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对数据传输速度、网络覆盖范围、通信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电力无线专网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网络规划、技术选型、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一套电力无线专网实施方案。
二、网络规划。
1. 网络结构规划。
电力无线专网的网络结构应当充分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特殊性,采用星型、环型或者混合型拓扑结构,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网络域,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通信畅通。
2. 覆盖范围规划。
针对电力系统的广域覆盖需求,应当采用多种覆盖方式,包括室内覆盖、室外覆盖、隧道覆盖等,以确保网络信号覆盖到每一个需要通信的角落。
三、技术选型。
1. 传输技术选型。
在电力无线专网的建设中,应当选用适合电力系统的传输技术,如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以满足对传输速度和带宽的需求。
2. 接入技术选型。
针对电力系统的接入需求,应当选用适合的接入技术,如LTE、WiMAX等,以满足对接入速度和网络容量的需求。
四、安全保障。
1. 数据加密保障。
在电力无线专网的建设中,应当采用高强度的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2. 访问控制保障。
为了保障电力无线专网的安全性,应当采用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授权设备和用户的接入,防止网络被恶意入侵。
五、总结。
电力无线专网的实施方案涉及到网络规划、技术选型、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性。
只有在合理规划网络结构、选用适合的技术、加强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电力无线专网的高效运行和稳定发展。
希望本文提出的电力无线专网实施方案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009-0940(2020)-4-30-31源网荷储接入电力无线专网方案探讨熊耀伟 周群志 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昌市 330002娄丽华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 南昌市 330002摘 要:源网荷储系统是一种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可精准控制社会可中断的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可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性等问题。
电力无线专网是实现精准负荷控制经济、高效的技术方式,并已验证了电力无线专网承载毫秒级精准负控的可行性。
本文重点介绍无线专网相关结构并就源网荷储秒级系统及毫秒级系统通过无线专网接入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方案的网络结构、网络宽带、协议配置方案、通道保护四方面阐述,实现10KV、20KV用户无线专网覆盖范围内采用无线方式接入。
关键词:无线专网 源网荷储 毫秒级系统 秒级系统0 前言随着“两个替代”与能源变革的深入推进,电网控制与服务模式将逐步发生转变,要求末端通信网络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撑。
局部地区分布式光伏渗透率显著提升,电动汽车广泛应用,储能设施逐步启动,对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等实时控制的需求逐步显现;电网优质服务逐步由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对中低压电网实时感知的需求逐步加速。
无线专网具备安全、可靠、泛在、灵活等优点,将逐步成为支撑电网运营的基础网络,是智能电网“最后一公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随着无线专网的逐步建设完成,需要将不同的终端业务接入无线专网,本文针对源网荷储业务接入方案进行探讨。
1 无线专网网络结构介绍根据国网公司电力无线专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无线专网按核心网、业务承载网、回传网、基站及终端等五部分进行建设。
为满足生产控制大区及管理信息大区业务的安全隔离要求,基站、传输、核心网均采用双配,实现控制类、非控制类业务全环节物理隔离。
毫秒级源网荷储、秒级源网荷储、配电自动化、地县自动化采集四类安全接入通道由地市公司生产控制大区核心网承载,其它安全接入通道由地市公司管理信息大区核心网承载。
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研究与方案解决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已经够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力系统需求,传统的无线通信网络存在覆盖范围受限、数据传输速率低、连接稳定性差等问题。
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实现可靠、高效的通信对于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研究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和研究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来提高电力系统的无线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当前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通信问题和需求,了解现有电力通信网络的不足之处和待改进的方向。
2. 研究4GLTE技术在电力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潜力,探讨其在提高通信速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数据传输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3. 设计和提出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架构,从网络规划、设备选型、数据传输协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和设计,以满足电力系统对无线通信的需求。
4. 探讨关键技术研究问题,包括通信安全性、数据传输稳定性、网络优化等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 着重研究系统实现和方案解决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实现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的部署和运行。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为电力系统的无线通信网络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电力无线通信专网是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应用涉及到电力生产、传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对于提高电力行业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4G LTE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将其引入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系统中可以大大提升通信速度、覆盖范围和可靠性,满足电力行业对信息传输的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需求。
无线专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智能电网建设进程加快,对覆盖范围和终端接入网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通信需求也呈现区域差异化和业务多样化发展态势,单纯依靠光纤接入网络很难适应上述变化,在电网建设中引进先进的无线专网技术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
本文简要概述了无线专网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其在电力通信网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了其具体应用情况,以期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信服务。
关键词:无线专网技术;电力通信网;应用现阶段智能电网发展迅速,旨在将电力、信息和业务进行融合处理,保证电能供应安全、可靠的同时,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用户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原有光纤技术很难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和高品质增值业务的出现,因此引进先进的无线专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了原有光纤技术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弊端,提高了智能电网的业务效能。
1.无线专网技术的优势无线专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电力通信网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其具体优势如下:(1)服务质量方面,无线专网技术的应用为电力公司打造属于自己的的无线网路,实现自行建设、自行维护与使用。
其中网络资源在分配方面实现了优化组合和调整,服务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2)成本方面,无线专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其所需的传输、机房和电源等无需更换,可利用原有设备进行作业。
并且基站建设后,可通过原有传输通道,安全可靠且经济实惠;(4)安全方面,无线专网技术可根据电力业务的需求加固终端或基站,并有效地避免了互联网接入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全面提升了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
2.无线专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作用分析2.1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和监测力度配电网自动化业务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实时监测、控制与调整,从根本上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
1202023年 第 12 期121张晓静 包红凯:无线专网在新能源发电场站中的应用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网管是对移动网络中的终端、基站、核心网设备进行运维、管理的设备,网管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对终端的管理,一般不直接管理通信终端设备。
2.2 无线专网分类无线专网主要通过蜂窝移动网络进行通信,根据通信制式的不同分为2G 专网、3G 专网、4G 专网、5G 专网,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较为通用的为4G 专网和5G 专网。
另外,业主单位依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结合网络安全性、传输时延、成本等的要求,选择虚拟专网、混合专网或独立专网[4,5]的不同组网类型,组网类型的不同主要是依据专网通信设备由业主还是运营商管理。
虚拟专网是指公网运营商向行业用户提供的满足其业务及安全需求的高质量专用虚拟网络[6],包括租用VPN 通道、租用5G 切片等方式[7]。
虚拟专网复用公网成熟的网络基础设施与频段,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向运营商提出定制化要求,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主要由运营商完成。
虚拟专网网络架构图如图2所示。
公网专网公网终端业务终端通信终端业务网络互联网终端基站核心网数据网络公网切片公网切片专网切片专网切片图2 虚拟专网网络架构图Fig.2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混合专网是指无线通信网络的控制面设备使用公网基础设施、用户面设备由业主单位独享的移动通信网络,其控制面管理与维护由运营商完成,用户面设备放置在业主侧,可由场站业主自主管理与维护。
该组网模式可保证电力生产数据本地卸载,保证电力数据安全;同时避免公共网络拥堵对用户生产业务的影响。
混合专网网络架构图如图3所示。
公网专网公网终端业务终端通信终端业务网络互联网终端基站核心网数据网络公网切片AMF/SMF 等专网切片UPF/MEC 等公用独用图3 混合专网网络架构图Fig.3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hybrid private network独立专网是指由业主独立建设物理独享的无线通信系统,包含:终端、基站、核心网、网管等整套通信系统。
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研究与方案解决摘要本文通过对基于4G 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解决。
首先介绍了4G LT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接着分析了电力行业对无线通信专网的需求,然后针对这些需求提出了基于4G LTE技术的专网解决方案,包括网络架构、安全性、覆盖范围等方面的技术设计。
最后对方案进行了评估和展望,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行业对于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通常存在着覆盖范围小、施工成本高、易受自然灾害等问题,因此电力行业需要一种更加稳定、高效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而4G LTE技术正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其高速数据传输、广覆盖范围和强大的安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电力无线通信的理想选择。
二、4G LT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4G LTE技术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广覆盖范围和强大的安全性。
LTE技术采用OFDMA和MIMO等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LTE技术还支持VoLTE和视频通话等高清晰度业务,能够满足电力行业对于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需求。
LTE技术还具有较低的时延,这保证了电力行业对于实时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LTE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支持多种加密和认证机制,能够有效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4G LTE技术成为了电力行业无线通信的理想选择。
三、电力行业对无线通信专网的需求1.高安全性:电力系统对于通信的安全性要求极高,要求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加密和认证能力,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2.广覆盖范围:电力系统的设备分布广泛,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调度中心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一种覆盖范围广的通信方案,能够满足全网的通信需求。
3.高可靠性:电力系统对于通信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要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通信质量,包括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信网络技术基于火力发电厂的5G专网规划建设方案探讨鑫,施梁,陈鹏飞,迟(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广东江门专网建设经验,探讨了基于火力发电厂场景的专网建设在网络架构设计、设备选型、安全性设计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最终得出基于火力专网;组网架构;设备选型;5G自服务;智慧电厂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5G Private Network Based on ThermalPower PlantsWEI Xin, SHI Liang, CHEN Pengfei, CHI Peng(Guoneng Guangdong Radio Mountai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JiangmenAbstract: By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a 5G private network in a thermal power pla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5G private network based on the scenario of a thermal power plant. It analyzes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5G private network in terms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equipment3种不同部署方式的5G 专网架构如图1所示。
联通公网 核心网5G 基站公网用户专网用户互联网企业内网 数据中心公用UPF+MEC(a ) 5G 虚拟专网架构公用AMF/SMF 5G 公网5G 专网公网用户公用UPF专网用户共享基站互联网企业内网 数据中心专用UPF+MEC(b ) 5G 混合专网架构公用AMF/SMF 5G 公网5G 专网公网用户公网基站公用UPF专网基站专网用户互联网企业内网 数据中心专用AMF/SMF 专用UPF (c ) 5G 独立专网架构图1 5G 专网架构1.2.2 火力发电厂5G 专网组网方案选择火力发电厂5G 专网建设不仅需要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能安全〔2015〕36号)、《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相关要求,而且需要贴合火力发电厂生产的实际要求,最大限度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4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规划研究论文•相关推荐4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规划研究论文14G网络构架及技术特点1.1EPON网络构架EPON组网模式有三部分构成,包括:终端设备OLT、交换设备(ODN)以及电网局端设备,EPON在数据链路层中可传输64个数据帧,每个帧包含有24个字节,192个bit信息,这种数据传输结构可传送的距离长度可达20km。
EPON数据传输链路分为两层,上层链路和下层链路,每个链路采用的复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上层链路采用的是时分复用,每个时隙中含有不同的信息量。
ONU会根据传输时间的不同,将传输的数据信息汇聚到终端设备,以避免发生数据时间上的冲突。
下行链路采用的是广播传输的形式,终端设备会根据数据信息中所含有的信息标识有选择性地接收数据信息,下层链路传输信道的带宽增加了传输容量,传输数据信息时的工作波长在1480-1500nm之间。
1.2TD-LTE网络规划特点TD-LTE主要从核心层、业务层以及传输层进行了布点规划,核心层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的速度,减少了基站与客户端之间数据信息传输的时间,增加了设备的传输功率,对传输信道数据信号的多径衰减以及收集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业务层次结构完成数据的处理及交换,现代4G通信融合业务中,传输的数据信息量大,并且也提高了原有的传输速率,减少了客户接收数据的延时性。
是在传输层引用无源光网络,OLT与NOU之间采用分光的模式,分出的端口数量越多连接端局的设备便越多,但传输数据信息的速率会下降。
ONU在上行端口上采用的是双PON的传输类型,能够与局端设备组成一个环形保护组网,防止出现数据信息丢失的现象。
24G移动网络技术(1)OFDM技术。
FSK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编码采用的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发送编码1时,处于高频。
发送编码0时,处于低频。
若发送端发送的编码为1011010时,编出的波形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OFDM发出的信号会有重叠部分,信号处理器便会根据不同的频率进行划分,提高OFDM频谱的利用率,保证了数字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电力无线专网规划及优化研究摘要:无线通信作为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重要技术之一,无线公网及230MHz数传电台已在电力营销、运检等业务系统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目前,很多省市公司已经开展了3/4G电力专网试点应用,如3G(WiMAX,McWILL)及4GTD-LTE等。
业务应用领域包括传统配用电业务及新型智能电网业务等。
无线通信在电力应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力无线专网规划及优化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无线专网;规划;优化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发展成无线移动网络,客户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今的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向智能化发展。
电力企业使用电力信息通信和无线网络,建立了电力无线专网,具有广泛性和高性能特点,能够为电力企业提供数据、图像、语音等技术支持,为了更好的提高电力无线专网规划需进一步各有优化研究。
1电力无线专网架构1.1主站主站系统一般位于供电大楼,包括网络管理平台、监控中心、数据中心等。
其中网络管理平台主要负责网络状态监控(包括对各个终端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与分析)、故障诊断和报警(包括对网络状态的检测以及各个设备工作状态的调整和故障的处理以及预警)、设备管理(包括对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管理)等。
同时,它能够对现存的电力信息管理进行融合,并可在各种多媒体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具体包括:调度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可视电话调度系统和监控系统。
1.2核心网核心网与主站直接相连,它主要为用户提供连接、对用户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具体包括:负责终端认证、终端IP地址管理、移动性管理等。
电力无线专网系统的核心网可以提供的基本业务有配电自动化、负荷管理、用电信息采集、应急抢修检修、调度指挥及移动资产可视化管理(如视频监控)等。
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摘要:无线通信具有覆盖率高、灵活、速率高、无需铺线成本低等优点,在电力信息通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电力行业发展要求,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力通信中无线移动专网的应用,希望能为我国电网建设拓宽思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无线;专网1 Wi Max技术1.1Wi Max技术简介Wi Max使用的标准有802.16d和802.16e两个标准,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
Wi 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适用于静止和半静止状态访问网络,其传输速率可达10M-70M左右,能完全满足宽带上网的需求。
802.16e标准定义了空中的物理层与MAC层,802.16e接入IP核心网,也可以提供VoIP业务,支持一点对多点的结构。
Wi Max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来。
Wi 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
1.2Wi Max组网方案Wi Max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Wi Max终端、Wi Max无线接入网和Wi Max核心网三部分。
根据所采用的标准以及应用场景不同,Wi Max终端包括固定(802.16-2004)、便携和移动(802.16e)三种类型。
而Wi Max接入网主要指基站,需要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有时为方便和其他网络互联互通,还需要包含认证和业务授权(ASA)服务器。
而核心网主要用于解决用户认证、漫游等功能及作为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电力通信系统采用Wi Max电力专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由于电力系统中配电终端数量大,分散,距离远,一个中等城市的变压器有上千个,配电终端有上万个,Wi Max电力专网将配电终端直接无线接入到配电控制中心,将智能电表的大用户的用电量,线路故障信息及时发送到调度中心。
Wi Max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点对多点,远距离传输等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5G技术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5G网络是电厂加速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基石,而网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项目前期应完成智慧化功能规划,以便评估中远期无线应用需求。
结合业务需求对于网络进行定制化灵活性适配,从而在满足时延、上下行容量、可靠性、信息安全等要求的基础上,寻求最佳性价比。
而探索5G通信技术在火电厂煤场斗轮机和码头卸船机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5G技术;火电厂;输煤系统1用户基本需求1.1网络覆盖要求工程5G无线专网采用扁平化组网架构,将在电厂厂区室外部署大功率小基站,完成室外厂区的信号覆盖。
同时,兼顾室内区域覆盖,室内部分部署分布式小基站进行补盲。
无线基站通过万兆光纤传输汇聚到核心交换机,传输层采用全万兆接入并预留扩容端口。
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厂区范围内5G无线网络信号无盲区覆盖,同时保障重点施工、生产区域网络信号可靠性与稳定性。
1.2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兼容安全方面,需确保无线网络的部署和应用不对原有仪控设备造成干扰;网络设备应能在较大电磁辐射的环境下稳定运行;无线通信网络系统需满足GB/T17626系列标准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1.3信息安全要求网络信息安全方面,5G无线专网系统要满足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等保2.0体系中的相关要求,确保电厂业务数据安全;为了确保网络不容易被非法攻击,无线通信网络系统需采用专用通信系统或私有通信协议、有线和无线接入侧均与外界进行网络隔离等措施。
2我国5G技术特点2.1高速率5G依托4G良好的技术架构,方便地构建起新的技术,让用户体验到更高的网速。
以往工作主要依托较低频段的4G网络,低频段的好处是传播性能优越,运营商用较少的成本(少量基站)即可达到很好的覆盖,但不足是低频段的连续频率资源非常稀缺,4GLTE网络中单个载波最大频率范围是20MHz,通过载波聚合技术虽然可将多个非连续载波合起来使用达到较高速率,但依然不能满足当今大数据时代对于网络的需求[1]。
智能化电力调度数据专网建设方案研究孙玮发表时间:2020-01-13T16:18:14.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孙玮[导读] 摘要:建设电力无线专网将提升接入网建设经济效益,弥补光纤专网、无线公网建设与应用局限,拓展电网业务支撑能力及应用范围,其泛在、高速、安全、智能的特点符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求,实现电网海量业务终端及电力用户数据的双向实时交互,支撑能源互联网发展。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摘要:建设电力无线专网将提升接入网建设经济效益,弥补光纤专网、无线公网建设与应用局限,拓展电网业务支撑能力及应用范围,其泛在、高速、安全、智能的特点符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求,实现电网海量业务终端及电力用户数据的双向实时交互,支撑能源互联网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电力调度;数据分析;专网建设为了满足当前电力调度的要求,需要引入智能化的电力调度系统,并且根据当地实际的用电需求制定电力建设方案,使得后期的电力调度更加具有科学性。
文章根据实际经验以及相关理论对智能化电力调度数据专网建设方案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后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智能化电力调度数据建设理论基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知,当前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行主要包含发电、变电、输送、配电以及用户用电等环节。
发电站的发电机功率固定,而不同区域的用电要求根据时段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区别。
为了使电力得到更好的利用,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各个时段的用电要求进行及时的调整。
传统电力输送调整主要是通过人工根据对过去用电数据进行总结后得出的经验进行用电分配,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力被较好的利用,但是其使用的精确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不能实现适时调整。
智能化电力调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智能化电网控制系统会根据当前实际的用电量对该区域的用电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进行及时调整。
为了明确智能电力调度的理论,首先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等各个结构。
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有线网络难以满足电力行业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求,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应运而生。
电力无线专网是指为电力系统(包括输变电、配电、用电等)量身定制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电力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并支持智能电力系统的建设。
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规划适合电力系统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和技术。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对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涉及的课题对于学术领域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研究中,有以下几点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系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无线通信网络是其重要的通信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电力无线专网的无线网络,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为电力生产和供应提供可靠的通信支持。
其次,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线通信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研究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可以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电力无线专网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国家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无线网络,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传输速度和可靠性,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铁专网4G现网参数配置与优化研究高铁专网4G现网参数配置与优化研究随着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铁专网4G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高铁专网需要为乘客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以满足其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铁专网4G现网的参数配置与优化的相关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铁专网4G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高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历高速运动、区域切换频繁等复杂环境,这对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传统的4G网络很难满足高铁专网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网络参数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以提升网络的性能。
在高铁专网4G现网参数配置与优化方面,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重点:1. 小区规划与频率配置:高铁专网4G网络的参数配置需要制定合理的小区规划和频率配置方案。
由于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网络信号的衰减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基站的布局,以确保信号的覆盖稳定和质量优良。
此外,需要避免频率干扰,确保相邻小区之间的频率分配合理,减少互干干扰。
2. 手机功率控制:高铁专网中,手机功率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适当增加手机功率可以加强信号的传输能力,但过高的功率可能会对网络造成干扰。
因此,需要对手机功率进行精确的配置,以平衡信号的传输能力和网络稳定性。
3. 切换参数配置:高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历频繁的小区切换,切换参数的配置对于提高网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合理设置切换门限、切换时间等参数,可以减少切换过程中的断连时间和切换失败的概率,提高用户体验。
4. 频谱资源的优化利用:高铁专网4G网络在频谱资源的利用方面需要进行优化。
由于高铁运行速度快,频谱资源会频繁切换,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频谱资源,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5. QoS(服务质量)的优化:高铁专网需要提供稳定的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合理配置QoS参数,对不同业务进行优先级分配,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除了以上几点,高铁专网4G现网参数配置与优化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容量规划、网络性能监测等方面。
江苏电力无线专网4G核心网部署规划探讨
电力4G无线专网可以促进电网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电网生产、经营和服务模式发生变革,电力4G无线专网核心网规划应考虑电网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本文重点从4G核心网建设方案分析,探讨规划阶段核心网部署方案。
标签:电力无线专网、4G核心网、部署规划
1、无线专网体系架构
江苏电力无线专网由核心网、无线网、回传网等组成,用于承载电网终端网络各类业务,核心网与业务主站之间通过安全网关隔离。
2、核心网设备主要特点介绍
运营商级核心网将MME、HSS、PCRF、CG等逻辑网元的硬件采用ATCA 标准架构,S/P-GW逻辑网元硬件采用路由器平台,单套系统能力一般均能支持1000万用户,1万基站。
专网核心网是将MME、HSS、S/P-GW整合在同一个ATCA平台中,单套系统能力一般支持20万用户,1000基站。
3 核心网部署方案规划
方案一:核心网集中部署方案
核心网集中部署,将在省公司按异地容灾方式集中部署,全省基站的信令流和数据流将集中接入省核心网。
该方案特点:
1)可以提高网络的扁平化,满足集中集成管理要求;
2)随着业务的集中集成,大量业务也向省集中发展,目前除了配网自动化和少量试点的新型业务主站设在地区,其余业务主站均设在省公司,所以该方案的组网与业务流向也较为吻合,只是该方案中包括有三遥的配网自动化需由省公司转接至各地市公司的配网自动化主站,增加了传输时延;
3)全省一个核心网,降低MME间位置更新和切换频率,提升网络性能(移动业务角度),所以在跨地区交界处较容易处理;
4)网络与现有网络联接入口集中在省公司,所以易于安全平台的配置和安全接入的管理;
5)本方案可以根据后期业务和流量情况,将S/P-GW网元下沉到有需要的地市,以进一步提升网络整体的性能。
图1核心网全集中部署组网方案
方案二:核心网分布部署方案
各地市公司按异地容灾方式分别部署核心网设备。
各地市公司基站均接入各自核心网,网络管理在各地市公司完成,网管系统通过北向接口接入TMS系统,省公司通过TMS系统监视各地区专网系统。
该方案特点:
1)该方案业务均由各地市公司接入,大量省集中业务仍需在各地市转接省到市骨干网接入省公司;
2)不满足集中集成管理要求;
3)全省多核心网,MME间位置更新和切换频率,所以在跨地区交界处存在跨局漫游,组网难度较大;
4)网络与现有网络联接入口分部在13个地市公司,所以安全平台的配置和安全接入的管理较为复杂;
5)该方案专网核心网可以满足地区现有和远景扩展要求;
图2:核心网分布部署组网方案
方案一与方案二重点项目方面分析比较:
序号分析项目方案一核心网集中部署方案二核心网分布部署
1 对业务的支撑能力与业务集中集成的地发展方向一致,只有数量占比不大的配网自动化等业务需要由省公司转发。
与配网自动化业务流向吻合,但是与大量省集中部署的业务流向不吻合吻合,需要由市公司转发省公司。
业务开通需要各地市网元的配置
2 成熟度各大运营商均省集中部署方式,设备也采用运营商级核心网,成熟度高。
专网核心网也已在容量需求不大的政务网和企业网中多有应用,有一定的成熟度。
3 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采用运营商级核心网,可以平滑扩容。
全省扁平化组网,一个核心网,无漫游问题,跨地区的交叠点等问题易于处理,网络灵活
性强。
一般采用专网核心网,扩容难度大。
分地区组网,跨地区业务需漫游切换,跨地区的交叠点等问题难以处理,网络灵活性较差。
4 运维难度满足集中集成的运维管理要求,可分层分域管理,简单灵活。
核心网维护难度高,减轻了地区运维人员的压力。
难以满足集中集成的运维管理要求。
维护人员分散,投入人员多,对各地区运维人员要求高。
5 建设难易程度只要在省公司设置核心网设备和网络安全接入平台,建设难度最低。
少了多地协作配合等因素,建设周期可控。
要在各地市配置核心网设备,需要在各地市配置各类业务的接入网关,建设难度高。
全网的联调工作量繁琐巨大,建设周期不可控。
6 与基站兼容性运营商级核心网与专网基站的兼容性需要进一步确认。
专网核心网,可采用同厂专网基站。
但与异厂专网基站的兼容性需要进一步确认。
7 核心网投资费用采用运营商级核心网在省公司集中部署两套套无线核心网与网管(主备备份)。
省公司集中部署安全平台。
对于全省接入用户规模在百万的江苏电力无线专网,单套核心网价格较低,如采用云化平台,投资费用远低于方案二。
采用专网核心网在每个地市部署两套专网核心网与网管(主备备份)。
地市公司均部署安全平台。
当用户数为3万时,单套核心网价格与方案一相当,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成本将远超方案一。
4、结论
对于江苏电网接入的业务终端百万级规模,电力4G无线专网核心网建设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互联网+”远景发展,促进电网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电网生产、经营和服务模式变革。
電力4G无线专网核心网规划应考虑江苏电力发展和技术革新,着眼未来,推荐江苏电力采用运营商级核心网在省公司集中部署方式建设无线专网核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