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10.02 KB
- 文档页数:2
请介绍初代培养时,外植体灭菌的一般操作流程请介绍初代培养时,外植体灭菌的一般操作流程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用于植物生长发育、基因转化、基因功能研究、药用植物繁殖等方面。
其中,外植体灭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有效地消除外植体表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保证培养过程的纯净性。
本文将介绍初代培养时,外植体灭菌的一般操作流程。
一、实验室准备1.1 器材准备灭菌器、无菌工作台、移液器、吸头、无菌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无菌手套、无菌培养皿、无菌离心管、无菌注射器、无菌玻璃棒、无菌滤纸、无菌酒精灯等。
1.2 试剂准备70%乙醇、84消毒液、无菌蒸馏水等。
二、外植体处理2.1 采集外植体采集适合培养的植物外植体,如茎尖、叶片、花器官等,根据不同的外植体类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2.2 去皮、消毒去掉外植体表面的皮、毛等杂质,然后将外植体放入无菌离心管中,加入70%乙醇或84消毒液,用移液器充分淋洗,消毒时间不少于3min。
2.3 洗涤将消毒液倒掉,加入无菌蒸馏水,用移液器充分淋洗,洗涤时间不少于3次。
2.4 剪切将外植体剪成适当大小,以便于培养时的生长和观察。
三、培养基处理3.1 培养基配制根据所需的外植体类型、培养目的等不同因素,选择适当的培养基配方,如MS培养基、B5培养基等。
将培养基配制好,并调节pH 值至适宜范围。
3.2 过滤用无菌滤纸将培养基过滤,以去除其中的微生物。
四、外植体接种4.1 灭菌台消毒打开灭菌台,用酒精灯对其进行消毒。
4.2 工具消毒将需要使用的工具放入灭菌器中进行消毒,如无菌注射器、无菌玻璃棒等。
4.3 培养皿消毒将需要使用的培养皿放入灭菌器中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
4.4 外植体接种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取出,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玻璃棒将其接种到培养皿中,然后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五、培养过程5.1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无菌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外植体的消毒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大部分取自田间,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材料接种培养前必须要消毒处理,消毒一方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组织材料而不影响其生长。
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常用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如下表所示。
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①酒精酒精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以70%~75%酒精杀菌效果最好,95%或无水酒精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酒精的继续渗入,杀菌效果大大降低。
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好。
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湿润作用,可排除材料上的空气,利于其他消毒剂的渗入。
但酒精对植物材料的杀伤作用也很大,浸泡时间过长,植物材料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被酒精杀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时间。
但酒精不能彻底消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
②升汞又称氯化汞,Hg2+可以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菌体。
升汞的消毒效果极佳,但易在植物材料上残留,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反复多次冲洗。
升汞对环境危害大,对人畜的毒性极强,使用后应做好回收工作。
③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消毒剂,它可以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从而杀死菌体。
其消毒能力很强,不易残留,对环境无害。
但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很强,对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④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消毒效果很好,对环境无害。
它易吸潮散失有效氯而失效,故要密封保藏。
⑤过氧化氢也称双氧水,消毒效果好,易清除,又不会损伤外植体,常用于叶片的消毒。
⑥新洁尔灭这是一种广普表面活性消毒剂,对绝大多数植物外植体伤害很小,杀菌效果好。
(2)消毒方法①茎尖、茎段及叶片等的消毒消毒前先对植物组织进行修整,去掉不需要的部分,然后用自来水冲洗。
植物组织培养消毒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繁殖、基因转化等方面。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有效地避免外源性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和质量。
下面是植物组织培养消毒的方法:
1. 表面消毒法
表面消毒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消毒方法之一。
首先,将植物材料用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泥沙和杂质。
然后,将植物材料放入含有70%乙醇的烧杯中,用力摇晃,使其充分接触乙醇。
接着,将植物材料转移到含有10%次氯酸钠的烧杯中,同样用力摇晃,使其充分接触次氯酸钠。
最后,将植物材料转移到含有无菌水的烧杯中,反复冲洗数次,去除次氯酸钠的残留物。
2. 氯气消毒法
氯气消毒法是一种高效的植物组织培养消毒方法。
首先,将植物材料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向容器中通入氯气,使其充分接触植物材料。
通气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接着,将容器打开,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植物材料,去除氯气的残留物。
3. 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无化学残留的植物组织培养消毒方法。
首先,将植物材料放入无菌室中,然后将紫外线灯照射在植物材料上,照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DNA,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但是,紫外线消毒法对于一些耐药菌和孢子并不十分有效。
以上是植物组织培养消毒的三种常用方法,不同的消毒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植物材料和实验要求。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培养物的纯度和质量。
一种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的方法与流程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材料大部分取自田间,但因为在植物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
因此在植物材料接种前必须要进行消毒处理,目的是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植物材料而不至于影响其生长。
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的一环。
目前在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外植体消毒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外植体处理不当,导致外植体成活率低或外植体消毒不彻底,导致污染率高,影响了组培繁殖的效率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方法,该消毒方法对外植体消毒彻底,且损伤率降低。
一种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的方法,包括:清洗干净外植体表面,得到清洗后外植体;将所述清洗后外植体浸泡在70%的酒精中,在第一设定温度条件下超声波震荡第一预设时间,得到第一预处理外植体;将所述第一预处理外植体浸泡在5%-10%的NaClO溶液中,在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条件下超声波震荡第二预设时间,得到第二预处理外植体;将所述第二预处理外植体浸泡在无菌水中,在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条件下超声波震荡第二预设时间,得到第三预处理外植体;冲洗所述第三预处理外植体,得到消毒后外植体。
优选地,清洗干净外植体表面实现为:将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5-7次,再将所述外植体材料切成段或块或片状,自来水清洗外植体表面达到10-15min。
优选地,在第一设定温度条件下超声波震荡第一预设时间实现为:升温至40℃,并在40℃条件下,同时利用120W的超声波震荡10-20s。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条件下超声波震荡第二预设时间实现为:升温至40℃,并在40℃条件下,同时利用120W的超声波震荡5-10min。
优选地,冲洗所述第三预处理外植体包括:利用无菌水冲洗所述第三预处理外植体材料10-15min。
外植体消毒方法比较组培实验室是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实验室建设中必备的实验室。
组培实验室的消毒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组培实验的成功与否和组培幼苗的质量高低。
组培实验室的消毒一般又可分为环境消毒、培养基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
培养基的消毒主要是在高压灭菌锅中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环境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则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使用不当时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为此,笔者特对这些典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组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1 组培实验室的环境消毒保持组培实验室的空气清洁度是减少组培污染的重要条件,用于实验室消毒的常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法、甲醛熏蒸法、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溶液)法等,比较新的方法有中草药消毒法。
1.1 紫外线照射法紫外线是波长在10-400 nm之间辐射光的总称,能引起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导致病菌或病毒死亡。
此外,紫外线辐射所产生的臭氧和各种自由基可损伤蛋白质和酶分子,导致功能改变。
紫外线消毒具有广谱性,可杀灭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各种微生物。
紫外消毒具有较高的杀菌效率,且由于未使用化学药剂,消毒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副产物。
该技术运行维护简单,费用较低。
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消毒灯的数量为每平方不少于1. 5 W,照射时间不少于30 min。
但需要指出的是,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乃至致癌作用。
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症状。
过量辐射会诱发皮肤癌。
紫外辐射对眼睛的损伤特别明显,严重时可能诱发白内障。
因此,当组培实验室在用紫外消毒期间,工作人员不要呆在正消毒的空间内,切忌用眼睛注视紫外灯。
特别的,如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灯打开消毒时,应避免将手长时间暴漏于紫外灯下。
一般在接种室用紫外线消毒后,不要立即进入接种室,此时室内充满高浓度的臭氧,会对人体,尤其是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外植体的消毒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大部分取自田间,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材料接种培养前必须要消毒处理,消毒一方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组织材料而不影响其生长。
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常用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如下表所示。
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①酒精酒精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以70%~75%酒精杀菌效果最好,95%或无水酒精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酒精的继续渗入,杀菌效果大大降低。
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好。
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湿润作用,可排除材料上的空气,利于其他消毒剂的渗入。
但酒精对植物材料的杀伤作用也很大,浸泡时间过长,植物材料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被酒精杀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时间。
但酒精不能彻底消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
②升汞又称氯化汞,Hg2+可以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菌体。
升汞的消毒效果极佳,但易在植物材料上残留,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反复多次冲洗。
升汞对环境危害大,对人畜的毒性极强,使用后应做好回收工作。
③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消毒剂,它可以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从而杀死菌体。
其消毒能力很强,不易残留,对环境无害。
但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很强,对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④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消毒效果很好,对环境无害。
它易吸潮散失有效氯而失效,故要密封保藏。
⑤过氧化氢也称双氧水,消毒效果好,易清除,又不会损伤外植体,常用于叶片的消毒。
⑥新洁尔灭这是一种广普表面活性消毒剂,对绝大多数植物外植体伤害很小,杀菌效果好。
(2)消毒方法①茎尖、茎段及叶片等的消毒消毒前先对植物组织进行修整,去掉不需要的部分,然后用自来水冲洗。
外植体消毒的一般步骤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以下是外植体消毒的一般步骤:1.剪取外植体在消毒前,需要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外植体。
剪取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一般选取植物的新鲜、幼嫩的部分作为外植体。
2.清洗外植体剪取后的外植体需要用无菌水或酒精进行清洗。
要多次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细菌。
在清洗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外植体。
3.切除两端为了防止两端感染,在外植体两端用火焰消毒或75%酒精浸泡2-3分钟。
然后切除两端,减小接触面积,避免污染。
4.浸泡在酒精中将外植体完全浸泡在75%酒精中,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
这样可使外植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失去活性,提高消毒效果。
5.取出并用无菌水冲洗将外植体从酒精中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在冲洗时,要确保每个外植体都冲洗到位,以避免残留物影响培养效果。
6.消毒剂处理在外植体上涂抹一层消毒剂,进行进一步的杀菌处理。
涂抹时要适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外植体损伤。
7.无菌水冲洗用无菌水冲洗外植体,重复多次,确保外植体表面没有消毒剂残留。
在冲洗时,要注意更换无菌水,以确保冲洗效果。
8.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在外植体表面用滤纸吸干水分,确保外植体保持干燥。
这一步可以有效避免培养过程中出现水分过多导致霉变的情况。
9.接种到培养基中将外植体轻轻插入培养基中,注意不要损坏外植体和培养基。
接种时需要保证无菌操作,避免带入新的污染源。
以上就是外植体消毒的一般步骤,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要求,以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实务--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1、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是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
从理论上讲,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能够再生新植株,任何器官、任何组织、单个细胞和原生质体都可以作为外植体。
但实际上,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化能力有巨大差异,培养的难易程度不同。
为保证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成功,选择合适的外植体是非常重要的。
(1)选择优良的种质及母株无论是离体培养繁殖种苗,还是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培养材料的选择都要从主要的植物入手,选取性状优良的种质、特殊的基因型和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植株。
尤其是进行离体快繁,只有选取优良的种质和基因型,离体快繁出来的种苗才有意义,才能转化成商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及器官或组织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培养后容易成功。
(2)选择适当的时期组织培养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生长发育阶段,对大多数植物而言,应在其开始生长或生长旺季采样,此时材料内源激素含量高,容易分化,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长速度快,增殖率高。
若在生长末期或已进入休眠期时采样,则外植体可能对诱导反应迟钝或无反应。
花药培养应在花粉发育到单核靠边期取材,这时比较容易形成愈伤组织。
百合在春夏季采集的鳞茎、片,在不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可自由地生长、分化;而其他季节则不能。
叶子花的腋芽培养,如果在1月至翌年2月间采集,则腋芽萌发非常迟缓;而在3-8月间采集,萌发的数目多,萌发速度快。
(3)选取适宜的大小培养材料的大小根据植物种类、器官和目的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快速繁殖时叶片、花瓣等面积为5mm2,其他培养材料的大小为0.5~1.0cm。
如果是胚胎培养或脱毒培养的材料,则应更小。
材料太大,不易彻底消毒,污染率高;材料太小,多形成愈伤组织,甚至难以成活。
(4)外植体来源要丰富为了建立一个高效而稳定的植物组织离体培养体系,往往需要反复实验,并要求实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因此,就需要外植体材料丰富并容易获得。
(5)外植体要易于消毒在选择外植体时,应尽量选择带杂菌少的器官或组织,降低初代培养时的污染率。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外植体的消毒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大部分取自田间,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材料接种培养前必须要消毒处理,消毒一方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组织材料而不影响其生长。
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常用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如下表所示。
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①酒精酒精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以70%~75%酒精杀菌效果最好,95%或无水酒精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酒精的继续渗入,杀菌效果大大降低。
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好。
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湿润作用,可排除材料上的空气,利于其他消毒剂的渗入。
但酒精对植物材料的杀伤作用也很大,浸泡时间过长,植物材料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被酒精杀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时间。
但酒精不能彻底消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
②升汞又称氯化汞,Hg2+可以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菌体。
升汞的消毒效果极佳,但易在植物材料上残留,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反复多次冲洗。
升汞对环境危害大,对人畜的毒性极强,使用后应做好回收工作。
③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消毒剂,它可以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从而杀死菌体。
其消毒能力很强,不易残留,对环境无害。
但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很强,对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④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消毒效果很好,对环境无害。
它易吸潮散失有效氯而失效,故要密封保藏。
⑤过氧化氢也称双氧水,消毒效果好,易清除,又不会损伤外植体,常用于叶片的消毒。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外植体的消毒
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大部分取自田间,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材料接种培养前必须要消毒处理,消毒一方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组织材料而不影响其生长。
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常用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如下表所示。
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①酒精
酒精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以70%~75% 酒精杀菌效果最好,95%或无水酒精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酒精的继续渗入,杀菌效果大大降低。
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好。
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湿润作用,可排除材料上的空气,利于其他消毒剂的渗入。
但酒精对植物材料的杀伤作用也很大,浸泡时间过长,植物材料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被酒精杀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时间。
但酒精不能彻底消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
②升汞
又称氯化汞,Hg2+可以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菌体。
升汞的消毒效果极佳,但易在植物材料上残留,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反复多次冲洗。
升汞对环境危害大,对人畜的毒性极强,使用后应做好回收工作。
③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消毒剂,它可以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从而杀死菌体。
其消毒能力很强,不易残留,对环境无害。
但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很强,对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④漂白粉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消毒效果很好,对环境无害。
它易吸潮散失有效氯而失效,故要密封保藏。
⑤过氧化氢也称双氧水,消毒效果好,易清除,又不会损伤外植体,常用于叶片的
消毒。
⑥新洁尔灭
这是一种广普表面活性消毒剂,对绝大多数植物外植体伤害很小,杀菌效果好。
(2)消毒方法
①茎尖、茎段及叶片等的消毒
消毒前先对植物组织进行修整,去掉不需要的部分,然后用自来水冲洗。
对于一些表面不光滑或长有绒毛的材料,可用洗涤剂清洗,必要时用毛刷充分刷洗,硬质材料可用刀刮。
消毒时在超净台上操作,先用70%酒精浸泡10~30s ,以无菌水冲洗2~3次, 然后按材料的老、嫩和枝条的坚实程度,分别采用2%次氯酸钠浸泡10~15mi n
或用0.1%升汞浸5~10min。
消毒时要不断搅动,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地接触。
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Tween-20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 次。
②果实及种子的消毒
先用自来水冲洗10~20min,再用酒精迅速漂洗一下。
果实用2%次氯酸钠浸
1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种子则先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难以消毒的可用0.1%升汞消毒5~10min。
对于种皮太硬的种子,也可预先去掉种皮,再用4%次氯酸钠浸泡8~10min。
③花药的消毒
用于组织培养的花药多未成熟,其外面有花萼、花瓣或颖片保护,处于无菌状态。
消毒时将整个花蕾或幼穗用70%酒精浸泡数秒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 次,再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④根及底下部器官的消毒
由于这类材料生长于土壤中,表面带菌量大,消毒较为困难。
可先用自来水冲洗,软毛刷刷洗,用刀切去损伤及污染严重部位,再用酒精漂洗后,置于0.1% 升汞中浸
5~10min或2%次氯酸钠中浸10~1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在操作时要根据材料的大小、幼嫩、质地等差异做出判断后,再选择适宜的消毒剂种类、浓度和消毒时间,切不可生搬硬套。
消毒的最佳效果应以最大限度地杀死材料上的微生物,而又对材料的损伤最小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