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化合物基础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280.50 KB
- 文档页数:40
杀菌剂大全1酰胺类杀菌剂卵菌纲: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噻酰菌胺、环丙酰菌胺、氟吡菌胺、吡噻菌胺(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氟啶酰菌胺、双炔酰菌胺稻瘟病:氰菌胺、双氯氰菌胺、环酰菌胺(灰霉病)土壤病害:磺菌胺、噻氟菌胺、叶枯酞(抑制细菌)、环氟菌胺(白粉病)、硅噻菌胺(全蚀病)、萎锈灵(黑穗病、黄萎病、立枯病、防腐剂、具有生长刺激作用)、甲呋酰胺(黑穗病)、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甲磷菌胺、氟菌胺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比较窄,近期又有许多新颖的化合物商品化,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杂环,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和啶酰菌胺(boscalid)具有较广的活性谱。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
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
噻氟菌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
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氰菌胺和双氯氰菌胺分别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
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硅噻菌胺是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
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ATP 抑制剂。
主要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化合物名称中文化合物类别分子式国内登记制剂情况互配情况防治对象29%吡唑萘菌胺·嘧SC(11.2+17.8)(先正达)75%嘧·戊WDG(25+50)(世科姆)20%嘧·氟酰胺WDG(10+10)(世科姆)39%精甲·嘧SC(10.6+28.4)(先正达)80%烯酰吗啉·嘧WDG(57.2+22.8)(新农大正)45%氟环唑·嘧菌酯SC(15+30)(科利隆)42.4%吡唑*氟唑菌酰胺SC(21.2+21.2)(巴斯夫)18.7%吡唑*烯酰吗啉WDG(6.7+12)(巴斯夫)75%肟·戊唑醇WDG(25+50)(拜耳)42.8%氟吡菌酰胺·肟SC(21.4+21.4)(拜耳)23%氟环·醚菌酯SC(11.5+11.5)(巴斯夫)12%氟环·氟唑菌酰胺EC(6+6)(巴斯夫)50%啶酰菌胺WDG(巴斯夫)300克/升醚菌·啶酰菌胺SC(巴斯夫)25%咯·精甲·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1+1.7+22.2)(先正62%咯·嘧菌环胺WDG(25+37)(先正达)4.8%苯醚·咯悬浮种衣剂(2.4+2.4)(先正达)picoxystrobin 啶氧菌酯甲氧类C18H16F3NO4有22.5%啶氧菌酯SC(杜邦)大麦和苹果、锈病41.7%氟吡菌酰胺SC(拜耳)35%氟·戊唑醇SC(17.5+17.5)(拜耳)fluopicolide 氟吡菌胺SDHI C14H8Cl3F3N2O有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盐酸盐SC(62.5+625)(拜耳)霜霉威盐酸盐各类蔬菜和葡萄作fluxapyroxad 氟唑菌酰胺SDHI C18H12F5N3O有见吡唑、氟环条目吡唑醚菌酯、氟环对谷类、大豆、玉500克/升氟啶胺SC(日本石原)40%氟啶胺·异菌脲SC(20+20)(江西施普润)flutolanil氟酰胺SDHI C17H16F3NO2有20%氟酰胺WP(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嘧菌酯立枯病、纹枯病、100克/升环丙唑醇AS(山东润丰)广谱的叶面杀菌剂、大豆、谷物、玉米、葡萄和果蔬pyraclostrobin 吡唑醚菌酯甲氧类C19H18ClN3O4有与氟环唑复配、也可与啶酰菌胺混配大豆、谷物、玉米、葡萄和果蔬azoxystrobin 嘧菌酯甲氧类有可与环丙唑醇、丁苯吗啉、灭菌丹、霜脲氰、丙环唑、咯菌腈、百菌清、甲霜灵混配trifloxystrobin 肟菌酯甲氧类C20H19F3N2O4有与环丙唑醇、丙环唑、克菌丹、霜脲广谱的叶面杀菌剂、大豆、谷物、玉epoxiconazole 氟环唑三唑类C17H13ClFN3O有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嘧菌酯,多菌大豆锈病、大豆白粉病、谷物褐锈病谷物、油菜、灰霉病、菌核病、白粉fludioxonil咯菌腈吡咯类C26H23F2NO4有精甲霜灵、噻虫嗪,嘧菌环胺、苯醚草坪褐斑病、西瓜枯萎、棉花立枯boscalid啶酰菌胺SDHI C18H12Cl2N2O有醚菌酯。
第五章杀菌剂第节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杀菌剂从字义上来看:“杀死”——“抑菌”从字义上来看“杀死”“包括包括:(1)抑制生长,使菌丝不能伸长,停止生长;(2)对菌无毒,改变病菌致病过程,或是诱导植物的抗病能力。
1.杀菌剂作用病菌致使病菌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畸形,扭曲等;孢子不能萌发;各种子实体、附着孢不能形成;细胞膨胀,原生质瓦解,细胞壁破坏。
2. 杀菌和抑菌的区别(1)从中毒症状上看杀菌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菌体杀菌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菌体干缩、死亡、瓦解。
干缩死亡瓦解抑菌则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不是死亡),药剂解除后可恢复生长。
(2)从作用机制看:杀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氧化——能的生成(孢子萌发需要较多的能量)抑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合成(菌丝生长耗能少)杀菌和抑菌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一个杀菌剂表现哪种作用,也和下列因素有杀菌剂表现哪一种作用,也和下列因素有关。
(1)药剂本身的性质一般说来,重金属盐、有机硫类杀菌剂多般说来金有机硫类杀菌剂多表现为杀菌作用;内吸性杀菌剂、农用抗菌素类则多表现为内性杀菌剂农用抗菌素类则多表为抑菌作用;(2)药剂浓度低浓度——抑菌5mg/L苯来特,抑制白粉菌丝生长;高浓度——杀菌500mg/L苯来特,影响孢子萌发。
苯来特影响孢子萌发(3)药剂作用时间时间短,抑菌作用时间延长,杀菌作用二、杀菌剂发展简史及开发状况杀菌剂发展简史及开发状况1.简史(1)铜制剂的使用1874年,法国爆发葡萄霜霉病。
1882年,Millardet发现波尔多液,开创了铜制剂时代。
被称为“杀菌大王”,是一个里程碑。
早期品种:硫酸铜、王铜、波尔多液,存在安全性早期品种:硫酸铜王铜波尔多液,存在安全性问题(药害);当前:美国固信公司,可杀得(氢氧化铜)WP; 日当前美国固信公司可杀得(氢氧化铜)WP;本北兴化学株式会社:加瑞农(氢氧化铜、春雷霉素)W;诺华:靠山(氧化亚铜)水分散剂WP;诺华:靠山(氧化亚铜)水分散剂。
食品杀菌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食品杀菌的主要目的是()A. 延长食品保质期B. 改善食品口感C. 增加食品营养D. 改变食品颜色答案:A2. 以下哪种杀菌方法属于物理杀菌()A. 紫外线杀菌B. 化学药剂杀菌C. 抗生素杀菌D. 防腐剂杀菌答案:A3. 巴氏杀菌法通常用于处理()A. 肉类B. 乳制品C. 罐头食品D. 冷冻食品答案:B4. 超高温瞬时杀菌法(UHT)的杀菌温度一般在()A. 60 - 80℃B. 80 - 100℃C. 135 - 150℃D. 150℃以上答案:C5.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压力通常为()A. 0.1 MPaB. 0.5 MPaC. 1.0 MPaD. 1.5 MPa答案:C6. 食品辐照杀菌常用的射线是()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 射线答案:C7. 微波杀菌的主要原理是()A. 热效应B. 非热效应C. 电磁效应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种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最强()A. 细菌芽孢B. 真菌孢子C. 病毒D. 细菌营养体答案:A9. 热力杀菌中,D 值表示()A. 杀菌时间B. 杀菌温度C. 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D. 微生物减少10%所需的时间答案:C10. 罐头食品杀菌时,要求达到的商业无菌标准是指()A. 完全无菌B. 杀死所有病原菌C. 杀死所有微生物D. 杀死所有芽孢菌答案:B11. 食品低温杀菌常用的温度范围是()A. 0 - 4℃B. -18℃以下C. 4 - 60℃D. 60 - 80℃答案:C12. 过滤除菌常用于()的除菌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以上都可以答案:B13. 以下哪种杀菌方法对食品的营养成分破坏最小()A. 高温杀菌B. 辐照杀菌C. 化学杀菌D. 高压杀菌答案:B14. 欧姆加热杀菌主要适用于()食品A. 固体B. 液体C. 半固体D. 以上都是答案:D15. 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的特点是()A. 处理时间短B. 能耗低C. 杀菌效果好D. 以上都是答案:D16. 食品杀菌过程中,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不包括()A. 食品的pH 值B. 食品的水分含量C. 食品的包装材料D. 食品的销售价格答案:D17. 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是()A. 200 nmB. 254 nmC. 280 nmD. 300 nm答案:B18. 臭氧杀菌常用于()的消毒A. 食品表面B. 食品内部C. 食品加工设备D. 以上都是答案:C19. 食品杀菌后,通常需要进行()检测以确保杀菌效果A. 微生物B. 营养成分C. 物理性质D. 化学性质答案:A20. 以下哪种食品不适合采用高温杀菌()A. 牛奶B. 果汁C. 蔬菜D. 肉类罐头答案:C21.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DT 曲线)反映的是()A. 温度与杀菌时间的关系B. 微生物数量与杀菌时间的关系C. 温度与微生物存活数量的关系D. 微生物种类与杀菌温度的关系答案:C22. 高压杀菌对食品中()的影响较小A. 维生素B. 蛋白质C. 脂肪D. 矿物质答案:D23. 食品杀菌过程中,Z 值表示()A. 微生物耐热性参数B. 杀菌温度变化10℃时,微生物D 值的变化倍数C. 杀菌时间变化10 倍时,微生物存活数量的变化D. 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度答案:B24. 以下哪种微生物在酸性食品中更容易被杀死()A. 细菌B. 真菌C. 芽孢菌D. 病毒答案:A25. 电离辐射杀菌的剂量单位是()A. 焦耳B. 库仑C. 戈瑞D. 伏特答案:C26.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的主要作用是()A.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B. 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C. 影响微生物遗传物质D. 以上都是答案:D27. 超声波杀菌的主要机制是()A. 空化作用B. 机械振动C. 热效应D. 以上都是答案:D28. 化学杀菌剂中,()常用于食品表面消毒A. 过氧化氢B. 次氯酸钠C. 甲醛D. 乙醇答案:B29. 食品在杀菌前,通常需要进行()处理A. 清洗B. 切割C. 包装D. 以上都是答案:D30. 以下哪种杀菌方法可以在常温下进行()A. 巴氏杀菌B. 超高温瞬时杀菌C. 辐照杀菌D. 高压蒸汽灭菌答案:C31. 热力杀菌时,食品的传热方式主要有()A. 对流B. 传导C. 辐射D. 以上都是答案:D32. 对于热敏性食品,适合采用()杀菌方法A. 高温短时B. 低温长时C. 超高压D. 辐照33. 食品杀菌后,应尽快()A. 包装B. 运输C. 销售D. 以上都是答案:D34.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一般用于()的杀菌A. 固体表面B. 液体内部C. 气体D. 包装材料答案:A35. 以下哪种食品适合采用过滤除菌()A. 啤酒B. 酱油C. 牛奶D. 果汁答案:A36. 微波杀菌时,食品的加热均匀性()A. 较好B. 较差C. 与频率有关D. 与功率有关答案:A37. 欧姆加热杀菌时,电流通过()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A. 食品包装B. 食品容器C. 食品本身D. 加热介质答案:C38. 脉冲电场杀菌对()的破坏较小A. 食品风味B. 食品色泽C. 食品营养成分D. 以上都是答案:D39. 食品杀菌过程中,微生物的耐热性与()有关A. 微生物种类B. 微生物生长环境C. 微生物培养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40. 高压蒸汽灭菌法可用于()的灭菌A. 培养基B. 食品原料C. 食品成品D. 以上都是答案:A41. 臭氧在水中的分解速度()A. 较快B. 较慢C. 与温度无关D. 与pH 值无关答案:A42. 脉冲强光杀菌对()的杀菌效果较好A. 细菌芽孢B. 真菌孢子C. 病毒D. 以上都是答案:D43. 超声波杀菌在()介质中效果较好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真空44. 化学杀菌剂使用时应注意()A. 浓度B. 作用时间C. 对食品的影响D. 以上都是答案:D45. 食品杀菌效果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A. 微生物数量B. 酶活性C. 食品品质D. 以上都是答案:D46. 巴氏杀菌法可杀死()A. 全部微生物B. 部分芽孢菌C. 病原菌和大部分腐败菌D. 所有芽孢菌答案:C47. 超高温瞬时杀菌法主要用于()的杀菌A. 液态食品B. 固态食品C. 半固态食品D. 以上都可以答案:A48. 高压杀菌时,压力越高,杀菌效果()A. 越好B. 越差C. 不变D. 不一定答案:A49. 辐照杀菌对食品中()的影响较大A. 脂肪B. 蛋白质C. 碳水化合物D. 矿物质答案:A50. 食品杀菌过程中,pH 值越低,杀菌效果()A. 越好B. 越差C. 不变D. 不一定答案:A51. 紫外线杀菌适用于()的消毒A. 空气B. 食品内部C. 包装材料D. 以上都不是答案:A52. 以下哪种食品杀菌方法对食品的质地影响较小()A. 高压杀菌B. 化学杀菌C. 辐照杀菌D. 高温杀菌答案:C53. 食品在杀菌过程中,水分含量越高,杀菌效果()A. 越好B. 越差C. 不变D. 不一定答案:D54. 脉冲电场杀菌的电场强度一般在()A. 1 - 10 kV/cmB. 10 - 50 kV/cmC. 50 - 100 kV/cmD. 100 kV/cm 以上55. 臭氧杀菌的主要缺点是()A. 残留问题B. 成本高C. 效果不稳定D. 以上都是答案:D56. 食品杀菌时,选择杀菌方法应考虑()A. 食品特性B. 微生物种类C. 经济成本D. 以上都是答案:D57. 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中,斜率越大,说明微生物的耐热性()A. 越强B. 越弱C. 不变D. 不一定答案:B58. 高压杀菌对食品中的()破坏较小A. 维生素CB. 维生素BC. 维生素ED. 维生素K答案:D59. 过滤除菌的过滤孔径一般在()A. 0.1 μm 以下B. 0.22 - 0.45 μmC. 0.45 - 1 μmD. 1 μm 以上答案:B60. 微波杀菌对食品中的()影响较小A. 蛋白质B. 脂肪C. 矿物质D. 维生素答案:C61. 超声波杀菌的频率一般在()A. 20 - 100 kHzB. 100 - 500 kHzC. 500 kHz - 1 MHzD. 1 MHz 以上答案:A62. 化学杀菌剂中,()具有广谱杀菌作用A. 过氧化氢B. 乙醇C. 次氯酸钠D. 以上都是答案:D63. 食品杀菌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越多,达到相同杀菌效果所需的时间()A. 越短B. 越长C. 不变D. 不一定答案:B64. 以下哪种杀菌方法能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A. 低温杀菌B. 高温杀菌C. 化学杀菌D. 辐照杀菌答案:A65. 超高压杀菌的压力范围一般在()A. 100 - 300 MPaB. 300 - 600 MPaC. 600 - 1000 MPaD. 1000 MPa 以上66. 脉冲强光杀菌的脉冲宽度一般在()A. 1 - 10 μsB. 10 - 100 μsC. 100 - 1000 μsD. 1000 μs 以上答案:B67. 热力杀菌时,食品的初始菌数越多,杀菌所需的温度()A. 越低B. 越高C. 不变D. 不一定答案:B68. 紫外线杀菌对()的效果较差A. 革兰氏阳性菌B. 革兰氏阴性菌C. 芽孢菌D. 真菌答案:C69. 食品辐照杀菌时,常用的辐射源是()A. 钴- 60B. 铯- 137C. 电子加速器D. 以上都是答案:D70. 以下哪种食品杀菌方法能有效杀灭芽孢()A. 巴氏杀菌B. 超高温瞬时杀菌C. 高压蒸汽灭菌D. 辐照杀菌答案:C71. 欧姆加热杀菌对食品中的()影响较小A. 维生素B. 蛋白质C. 矿物质D. 脂肪答案:C72. 脉冲电场杀菌对食品中的()影响较小A. 色泽B. 风味C. 营养成分D. 以上都是答案:D73. 化学杀菌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A. 食品残留B. 环境污染C. 微生物耐药D. 以上都是答案:D74. 食品杀菌过程中,加热速度越快,杀菌效果()A. 越好B. 越差C. 不变D. 不一定答案:A75. 以下哪种微生物对辐照的抵抗力较强()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芽孢菌答案:D76. 高压杀菌对食品的()有改善作用A. 质地B. 色泽C. 风味D. 以上都是77. 臭氧杀菌在()条件下效果更好A. 低温B. 高温C. 酸性D. 碱性答案:C78. 脉冲强光杀菌对()的穿透力较强A. 透明液体B. 不透明液体C. 固体D. 半固体答案:A79. 超声波杀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A. 低水分B. 高水分C. 高脂肪D. 高糖答案:A80. 食品杀菌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不同,所需的杀菌条件()A. 相同B. 不同C. 不一定D. 以上都不对答案:B81. 紫外线杀菌常用于()的表面消毒A. 食品加工设备B. 食品包装材料C. 食品原料D. 以上都是答案:D82. 以下哪种杀菌方法属于冷杀菌()A. 辐照杀菌B. 高压蒸汽灭菌C. 巴氏杀菌D. 超高温瞬时杀菌答案:A83. 食品在杀菌过程中,()会影响杀菌效果A. 食品的形状B. 食品的密度C. 食品的包装D. 以上都是答案:D84. 脉冲电场杀菌技术适用于()食品A. 低酸性B. 高酸性C. 中性D. 以上都是答案:D85. 化学杀菌剂的杀菌机制包括()A. 破坏细胞壁B.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C. 干扰蛋白质合成D. 以上都是答案:D86. 高压蒸汽灭菌法中,灭菌时间与()有关。
第四章杀菌剂复习题第四章杀菌剂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病害防治化合物:无杀菌毒性,但又能够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合物也被称为病害防治化合物。
2、无杀菌毒性化合物:在离体下无杀菌毒性,但是在活体上(施用到植物上)却能够防治病害的化合物。
3、铲除作用:是指利用杀菌剂完全抑制或杀死已经发病部位的病菌,阻止已经出现的病害症状进一步扩展,防止病害加重和蔓延。
4、表面化学铲除:一些植物病原菌主要是寄生在植物表面,如白粉病菌和锈菌。
5、局部化学铲除:一些渗透性较强的杀菌剂/通过对植物发病部位喷施,可以杀死病部病菌,阻止病菌的蔓延。
6、系统化学铲除:内吸性杀菌剂可以渗透到寄主体内和再分布,杀死或完全抑制寄生在植物病症表面和内部的病菌。
7、治疗作用:是在病原物侵入以后至寄主植物发病之前使用杀菌剂,抑制或杀死植物体内外的病原物,或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终止或解除病原物与寄主的寄生关系,阻止发病。
具有内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也称为治疗剂。
8、保护作用:是在病菌侵入寄主之前将其杀死或抑制其活动,阻止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
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称保护剂/。
9、抗产抱作用:是指利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繁殖,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控制病害流行为害。
10、杀菌作用:真正杀死菌体,并铲除病菌,即“杀菌”,表现:真菌孢子不能萌发或者在萌发中死亡;机理:能量供应不足而致死,多作用位点,传统保护剂;11、抑菌作用:暂时抑制真菌的生长,不再接触到药剂时,又能够恢复生长,起抑菌作用的化合物称为抑真菌剂。
表现:真菌的芽管或者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态产生变化,如芽管粗糙,芽管末端膨大、扭曲和畸形,菌丝过度分枝等;机理:生物合成受到抑制,作用位点单一,也称现代选择性杀菌剂。
二、填空:1、克菌丹和灭菌丹都是杀菌谱广的杀菌剂,主要作用机制一是,使之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二是,阻断三羧酸循环。
此外,克菌丹还作用于,生成的硫光气,也会抑制酶或辅酶的活性。
保护性、病原菌丙酮酸的脱羧作用,抑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活性,含—SH的酶或辅酶2、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和两类,其主要作用机制一是;二是。
农药杀菌剂分类及作用机理一、核酸合成抑制剂(1)作用机理: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抑制和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会使病菌的遗传信息不能正确表达,导致生长和繁殖停止。
(2)化学结构类型:有酰苯胺类、酰胺类、杂环类、嘧啶类。
(3)通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多为复配剂;嘧啶类对哺乳动物低毒,不易在土壤中积累;易产生交互抗性。
(4)有效成分:苯霜灵、甲霜灵、精甲霜灵、精苯霜灵、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恶霜灵。
二、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1)作用机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典型抑制剂。
苯菌灵和硫菌灵在生物体内也转化成多菌灵起作用,所以它们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和抗菌谱。
多菌灵通过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的亚单位β-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其与另一组分α-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或使已经形成的微管解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表现为染色体加倍,细胞肿胀。
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观察到影响真菌DNA的功能,出现DNA断裂和染色体畸形,从而抑制有丝分裂或减少分裂次数。
(2)化学结构类型:苯并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噻唑类、脲类。
(3)通性: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通常使用复配制剂;易产生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紧紧结合于植物表面,降解速度慢,其残留物活性高,沉积于植物表面可用于再分配。
对寄主植物和土壤具有高选择性毒性和强吸收作用。
目前抗性十分严重。
对大多数病原真菌都具有内吸治疗性防效,但对链格孢菌、轮枝孢菌、长蠕孢菌以及卵菌和细菌无效。
氨基甲酸酯类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与苯并咪唑类有负交互抗性。
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短,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脲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
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较窄,对卵菌纲防效显著。
(4)有效成分: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戊菌隆、氰烯菌酯、氟吡菌胺。
各种杀菌剂的杀菌原理杀菌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于防止疾病传播、保护农作物和食品的质量以及维持环境卫生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些常见的杀菌剂并分析它们的杀菌原理。
1. 酒精(乙醇):酒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它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杀菌作用。
通过含有酒精的溶液,细胞膜被破坏,从而破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酒精还可以通过蛋白质变性,破坏微生物的生物活性。
乙醇的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
2. 过氧乙酸(PAA):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它具有广泛的杀灭能力。
过氧乙酸能与细胞蛋白质和DNA发生反应,导致细胞膜断裂和核酸的破坏。
PAA 杀菌剂还具有渗透性,可以有效地穿透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发挥其杀菌作用。
3. 氯己定(Chlorhexidine):氯己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卫生领域的杀菌剂。
它能够与细菌表面的带电部分结合并杀灭它们。
氯己定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阻碍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这种杀菌剂对细菌的长期杀菌效果也很好。
4. 漂白粉(含氯漂白剂):漂白粉中的活性氯能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和细胞结构发生反应,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氯化合物能氧化微生物细胞质,使其蛋白质和核酸变性、损伤细胞的代谢和能量系统,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5. 杀可疑活动家(SDC,Silver Dihydrogen Citrate):SDC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它是由银离子和柠檬酸盐组成的化合物。
SDC可以通过与微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干扰细胞壁的完整性,使细菌和真菌无法正常生长和分裂。
银离子也具有氧化剂的性质,能与细菌和真菌中的酶和DNA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代谢过程,导致细菌和真菌死亡。
6. 氟对三氯(TFC):TFC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特别是在水处理领域。
TFC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通过与细菌膜脂肪酸相互作用,破坏膜的完整性。
这种杀菌剂还具有氧化性,对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和核酸发挥杀菌作用。
常见杀菌剂分类介绍杀菌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化学物质,用于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常见的杀菌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类通过氧化病原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分子而起作用的杀菌剂。
氧化剂可以与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分子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常见的氧化剂杀菌剂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2. 酶抑制剂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体内酶的活性而实现杀菌效果的化合物。
酶在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酶的活性,可以阻断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的酶抑制剂杀菌剂包括甲基多巴、二苯酮等。
3.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起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具有抑制和杀灭其他微生物的能力。
抗生素可以靶向病原微生物的关键生物过程,如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从而干扰其正常功能,导致微生物死亡。
常见的抗生素杀菌剂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等。
4. 阻断剂阻断剂是一类通过阻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代谢途径而实现杀菌效果的化合物。
阻断剂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体内的关键酶活性,阻断代谢途径的进行,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常见的阻断剂杀菌剂包括三氟乙酸、苯扎氯胺等。
5. 其他杀菌剂除了以上几类常见杀菌剂,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杀菌剂,如季铵盐类、杀菌硅藻土等。
这些杀菌剂根据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杀菌的效果。
杀菌剂的分类可以为我们选择和使用杀菌剂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使用杀菌剂时,我们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杀菌剂。
一、杀菌剂(防霉剂)的分类类别代表例作用卤代烯丙基砜1-(二碘甲基磺酰)-4-甲苯碘炔丙基3-碘-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N-卤代烷基硫N,N-二甲基/N′-(氟代二甲硫基)N′-苯基一硫酰胺苯丙噻唑类2-(4-噻唑基)苯丙噻唑(TBZ)晴类2,3,5,6-四氯间苯二晴(百菌清)呲啶类四氯-4-甲基磺酰呲啶8-羟基喹啉类8-羟基喹啉铜氮茚类2-(氰氨基甲硫基)苯丙咪唑异噻唑啉类1,2-苯丙异噻唑啉-3酮,2-n-辛基-4-异噻唑啉-3-硫-代苯酚类对氯间甲酚季铵盐类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三嗪和噻二嗪类六氢-1,3,5-三乙基-5-三氮苯,3,5-二甲基-四氢-1,3,5,2H-噻二嗪2-硫代酰替苯胺类3,4,5-三溴水杨酰苯胺金刚烷类1-(3-氯代烯丙基)-3,5,7-三氮-1-氮蓊金刚烷氯化物有机锡类三丁基氯化锡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硫代四甲基秋兰姆溴化茚满酮2,2-二溴-1-茚满酮其他化合物溴代乙酸苄酯(Marbac 3S)有机砷类霉克净二、作用机理在细菌,霄母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外侧存在着葡萄糖,几丁质,肽聚糖等合成酶,在细胞内侧存在电子转移系统酶等,这些均是杀菌剂(防酶剂)的作用点,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也均可成为杀菌或抑菌的作用点,也就是说杀菌(防酶)剂通过阻碍氧化磷酸化和电子转移系统,抑制–SH基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干扰细胞表层的机能和脂质代谢以及破坏几丁质的形成,从而达到杀菌和抑菌的作用。
如:卤代酚类除作为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外,还具有抑制–SH基的作用,以及可引起细胞膜的变化。
咪唑类可用于作用细胞壁与细胞质的膜系统上,与细胞膜磷脂中的脂肪酸结合,导致氢离子进入病菌体内,钾离子渗出菌体外,并使细胞中的腺苷三磷酸,腺苷二磷酸等逸出,从而干扰能量的产生,破坏核蛋白体等。
三、涂料用杀菌(防酶)剂1. 代森铵(化学名: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mobam)CH2NHC(=S)SNH4∣CH2NHC(=S)SNH4作用用量及注意事项:通过对具有-SH基的酶进行作用而致效。
杀菌剂一1、包括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杀原生动物剂、杀藻剂和用于防治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除草剂。
2、杀菌作用:杀死真菌的作用方式。
表现是真菌的孢子不能萌发或在萌发过程中死亡,机理是是真菌的能量供应不足而致死。
3、抑菌作用:暂时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方式。
起抑菌作用的化合物称为抑真菌剂。
抑菌作用主要是真菌的芽管或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或者使芽管和菌丝的形态产生变化。
4、抗产孢剂:能够抑制真菌的产孢的化合物。
5、间接作用机理(inderict mode of action):在离体条件下无杀菌毒性,在活体内通过削弱病原菌的治病能力或者提高寄主抗病能力来达到防治病害的作用机理。
(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较低)二1、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策略:科学的使用杀菌剂,提高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防病作用原理: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铲除作用和抗产孢作用(1)保护作用:在病菌侵入寄主之前将其杀死或抑制其活动,阻止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
A保护剂杀菌谱广,为触杀性,在发病前施药。
B 三种策略:消灭初侵染来源、处理可能被侵染的植物或农产品的表面、在病菌侵染之前施药干扰病原菌的致病或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
(2)治疗作用:在病原物侵入之后至寄主植物发病之前使用杀菌剂,抑制或杀死植物体内外的病原物,或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终止或解除病原物与寄主的寄生关系阻止发病。
具内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也称为治疗剂。
(3)铲除作用:指利用杀菌剂完全抑制或杀死已经发病部位的病菌,阻止已经出现的病害症状进一步扩展,防止病害加重和蔓延。
(4)抗产孢作用:指利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繁殖,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控制病害流行为害。
三、杀菌剂的作用机理:1、抑制或干扰病菌能量的形成;2、抑制或干扰病菌的生物合成;3、对病菌的间接作用。
四常见杀菌剂1保护性杀菌剂:(1)优点生产容易,廉价、杀菌谱广,不易产生抗药性(2) 缺点主要防治存在于植物表面的病害,对已经感染而侵入较深入或存在于植物内部或种子内部的病害无效,用量大,其特效性易受风雨等气象因素影响;施药时间不容易掌控,并且该药剂在加工过程中要求比较高。
58种杀菌剂知识详解(珍藏版)【1】代森锌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触杀作用较强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代森锰锌杀菌谱广。
预防、保护作用为主。
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白菜白斑病、西葫芦根霉腐烂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用;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3】氢氧化铜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并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防治对象: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芹菜烂心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白菜白斑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尤其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2)蔬菜幼苗期、对铜敏感的蔬菜、高温气候、高湿气候慎用(3)鱼类及水产动物有毒,使用时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4】百菌清对多种蔬菜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用,而洽疗作用较小。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水域。
【5】甲基硫菌灵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麦类黑穗病、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棉花病害;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菜豆灰霉病;豌豆白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用。
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用。
不少地区用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用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6】多菌灵多菌灵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黄瓜黑星病、白菜白斑番茄叶霉病、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