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贾体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8
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西昆体简介中国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
这部诗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号为西昆体,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
《西昆酬唱集》收集了十七位作者的250首近体诗,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的就有202首。
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故最能代表西昆体的是杨,刘,钱等人。
西昆体诗人宗法李商隐,兼学唐彦谦。
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
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他们不满白体诗的浅切,也不满晚唐体的枯寂,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
对偶工整。
由于西昆体作家,大多社会地位较高,生活优越,因此他们的词少有现实内容,多为酬唱之作。
另外,西昆诗人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所以被嘲为把李商隐“挦?”得“衣服败敝”,更被复古派的石介视为“怪”现象加以攻击。
其后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新的诗风,西昆体乃告衰歇。
西昆体,内容空虚,片面追求李商隐的雕彩巧丽和唐彦谦的韵律铿锵,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许多进步作家竞起补偏救弊,大力呼吁文风改革,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因而兴起,它直接影响到宋代各种文学样式的发展。
姚贾简介及人生经历姚贾:战国时期魏国人,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
经历更是让人非议,乃至于韩非后来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在赵国受命联合楚,韩,魏攻秦,后来秦国使间,被赵国逐出境。
他得到秦王嬴政的礼遇和赏识。
奉命出使四国之时,始皇竟然“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
这种待遇,有秦一代,并不多见。
出使三年,大有成绩,秦王大悦,拜为上卿,封千户。
人生经历:四国拼搏:当秦国兼并战争到了最后关头,其时韩、魏两国已经濒临灭亡,齐国因其相后胜多收秦国贿赂,不设攻战之备,楚、燕、赵、越等国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马上命大臣商议,姚贾自愿出使四国,经过姚贾用重宝和巧舌在四国间周旋,果然四国都不肯出兵,而愿与秦国交友。
四国的最后抗秦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姚贾回来报告成果,秦王大喜,封贾食邑一千租户税,拜为上卿,然后,秦王将四国各个击破,最后统一中国。
韩非遇害:韩非对姚贾获得封赏颇为不满,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
一开始攻击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是“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接着又揭姚贾的老底,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
秦王召姚贾质问,姚贾对答如流。
说以财宝贿赂四君是为秦利益考虑,如果是“自交”,他又何必回秦国;对自己的出身他也毫不隐讳,并列举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人为例,说明一个人的出身低贱和名声不好并不碍于效忠“明主”。
他劝秦王不要听信谗言,于是秦王信任姚贾而杀了韩非(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
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
硬笔书法姚字引言硬笔书法是指以硬笔为工具,将汉字书写在平面上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
其中,姚字是指代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繁荣的姚体字。
本文将从姚字的历史渊源、书写技巧、艺术特点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任务主题。
姚字的历史渊源姚字起源于中国汉字发展的演变过程中。
具体来说,它是在近现代汉字书法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体字。
姚体字起初由姚喜先生创造,后来得到了发展和推广,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主流字体之一。
姚喜先生的创造姚喜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也是姚字的创造者。
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汉字的形态美有独到的见解。
姚喜先生通过对汉字结构的深入研究和对世界字体发展的借鉴,创造了姚字,以其独特的笔画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姚字的推广与应用姚体字以其规范、刚劲的特点,很快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姚字被广泛应用于书法作品、宣传、广告等领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符号之一。
姚字的推广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后来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姚字的书写技巧姚字的书写技巧是掌握姚体字书写的关键。
在书写姚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笔画的通透姚字注重笔画的通透感,要求笔画之间不能有过多的重叠。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力求每一笔都有清晰的起始和结束。
构造的稳定姚字的构造应该稳定而有序,要注重字形的对称和平衡。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铅锤线先绘出字的骨架,再逐渐填充细节,以保证字形的整体平衡。
用笔的节奏感姚字书写中,要注意用笔的节奏感。
通过适当地加入停顿和加速,使书写的过程有起伏感,并增加书写作品的艺术魅力。
姚字的艺术特点姚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刚劲有力姚字以其刚劲有力的笔画,展现了中国汉字书法的豪放之气。
姚字的笔画饱满有力,给人以挺拔、有力的美感。
线条流畅姚字的线条流畅自然,注重笔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通过流畅的线条连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姚字具有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姚贾的名词解释相信很多人对姚贾这个词并不陌生,尤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
那么,什么是姚贾呢?姚贾指的是古代中国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身份,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姚贾进行解释,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社会等级分明,人们的身份地位各异。
姚贾一词最早出自《论佛骨功德经》:“凡菩萨天、龙王、大将军,姚贾主者,皆有佛首。
其宫殿坛场,宏广敷阔,烁摩灯炬光耀,壮丽辉煌。
”可见,在佛教文化中,姚贾指的是大宫殿或帝王所居的府第。
二、姚贾的地位与象征意义姚贾作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具有特殊意义。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姚贾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象征着权力、财富和地位的集中体现。
在政治上,姚贾代表着统治者的地位,是权力的象征;经济上,姚贾代表着巨额财富和经济实力的集中,是财富的象征;社会地位上,姚贾是封建社会中仅次于皇帝的存在,拥有崇高身份和特权。
因此,姚贾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三、姚贾的传承与演变姚贾的地位和意义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经历了演变和传承。
在早期的社会中,姚贾主要指的是皇宫、府第等大型宫殿,并代表皇权。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姚贾的概念逐渐扩展,也出现了更广泛的应用。
除了皇宫外,贵族、富豪和权贵也被视为姚贾,具备着相应的地位和权力。
例如,一些名门望族的府邸也被称为姚贾,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上与皇宫相当。
这种传承和演变使得姚贾从狭义上的皇室领地拓展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四、姚贾的文化意义除了地位和象征意义外,姚贾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姚贾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体现了封建社会下的等级观念和社会秩序。
古代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儒家思想强调君臣父子的关系,上下有序,姚贾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和秩序的稳定。
同时,姚贾也代表着富饶和繁荣,宫殿府第的建造、摆设和维护,都是对财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姚贾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内涵。
姚的甲骨文详细解释甲骨文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神秘文字符号,就像隐藏在时光深处的密码,等待着咱们去解读。
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姚”这个字的甲骨文。
你瞧,“姚”字的甲骨文形态,那可不是随便画几笔就成的。
它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弯勾,都好像在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有人说,这“姚”字的甲骨文就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在翩翩起舞,你难道不觉得这种想象很美妙吗?那优美的线条,是不是恰似女子飘动的裙摆?还有人觉得,它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伸展着自己的枝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难道不像是“姚”字所蕴含的那种蓬勃向上的意味吗?咱们再深入想想,这“姚”字的甲骨文是不是也能让你联想到家族的传承,源远流长?就好比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代又一代地流淌下去。
它或许还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期望,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难道不是吗?就像春天里播下的种子,期待着长成参天大树。
要说这“姚”字,在古代那也是有着丰富含义的。
在姓氏中,“姚”姓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那些姓姚的先辈们,说不定就是通过这个字,传承着家族的智慧和精神。
咱们现在看到的“姚”字,虽然和甲骨文的形态有所不同,但那份古老的韵味可一直都在呢。
这就好像我们长大了,模样变了,可骨子里的东西没变,不是吗?你再想想,咱们了解“姚”字的甲骨文,不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窗户吗?能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多有意思啊!所以说,研究甲骨文可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儿,它就像一场奇妙的探险,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宝藏,等着咱们去发现,去领悟。
而“姚”字的甲骨文,不正是这众多宝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吗?我觉得呀,咱们应该多去探究这些古老的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苦吟诗人是什么意思?苦吟诗人代表人物介绍本文导读:简介在晚唐的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751?——814?)、贾岛(779~843)和姚合(775?~855?)。
他们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即着意于音律、对偶、字句的推敲锤炼。
其诗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内容比较狭窄,有佳句少佳篇。
著名人物孟郊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家境贫寒,曾羁旅河南。
从贞元七年至九年,连举进士不第,直到贞元十二年他46岁时,才登进士第。
作诗以“苦吟”著名。
沈德潜评孟郊诗时说:“孟东野诗,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
”谢榛认为孟郊诗“苦涩如枯林朔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
代表作品《孟东野诗集》、《登科后》。
贾岛贾岛(779年—843年),字浪先(亦作阆先),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的主要原因是推敲的故事。
相传贾岛曾作诗:“僧推月下门”,后觉不妥,想改为“敲”。
但发现两个词各有千秋,在马上捉摸不定,不慎撞入了做大官同时也是诗人的韩愈的车队里,大失礼节。
最后在韩愈的点拨下,确定改为“僧敲月下门”。
他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典故,指的是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的经历。
他较为擅长五言律诗,意境多孤苦荒凉,司空图说贾岛:“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
”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提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评价他和同时代的诗人孟郊,遂成千古定评。
代表作品《寻隐者不遇》。
姚合姚合(775?~855?),陕州硖石人。
中唐诗人。
诗与贾岛齐名,称为“姚贾”,胡震亨《唐音癸签》论姚合:“姚合诗洗濯既净,挺拔欲高。
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蒨芬。
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
但体似尖小,昧亦微醨,故品局中驷耳。
”。
代表作《姚少监集》。
全国2010年10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A.日本侵略军B.俄国侵略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2.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3.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B.林则徐C.龚自珍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确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B.《新民丛报》C.《时务报》D.《万国公报》6.1904年至1905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B.美国与英国C.英国与日本D.日本与俄国7.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A.1905年B.1906年C.1907年D.1908年8.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A.惠州起义B.黄花岗起义C.护国战争D.护法战争9.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四川C.广东D.湖北10.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11.1938年3月,******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12.在抗日战争中,******由比较积极地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A.******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C.******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D.******五届六中全会的召开13.1941年,在缅北对日作战中以身殉国的中国远征军将领是( )A.佟麟阁B.谢晋元C.张自忠D.戴安澜14.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5.1940年,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B.雁门关战役C.阳明堡战役D.百团大战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中级阶段18.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1950年B.1953年C.1956年D.1959年19.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政策是( )A.无偿没收B.有偿征用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21.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双重监督”的思想C.“健全法制”的思想D.“新经济政策”的思想22.毛泽东在1957年指出,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23.1961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八届五中全会B.中共八届六中全会C.中共八届九中全会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24.1967年,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进行的抗争被诬称为( )A.“一月风暴”B.“反攻倒算”C.“右倾翻案”D.“二月逆流”2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通过了( )A.《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C.《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地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7.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28.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 )A.讲政治、讲经济、讲文化的教育B.讲思想、讲作风、讲文明的教育C.讲理想、讲觉悟、讲正气的教育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2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99年12月B.2000年l2月C.2001年l2月D.2002年12月30.2005年,我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会议是( )A.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C.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D.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李商隐在桂林的五律大多不是艳诗。
他在思念妻子时写的是绝句,如: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
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夜意》)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
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题鹅》)绝句是唐诗系统中最靠近民歌的体裁,可以便捷地记录一瞬间的真情实感,因而被李商隐选择用来向远方的妻子倾吐心事。
从李商隐的创作来看,这种情绪并非他在桂林期间情绪的主流。
李商隐在桂林期间的五律显示出对物象的执着,如: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城上》)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桂林道中作》)体物细致入微,以写出景物的细微情态为追求。
单看诗句,几乎是姚贾体。
实际上,李商隐是在以齐梁式的纤巧体物,只是碰巧使用了清寒的物象而已。
李商隐对桂林景物的吟咏很有齐梁咏物诗的特点,如:莲后红何患,梅先白莫夸。
才飞建章火,又落赤城霞。
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
日西相对罢,休浣向天涯。
(《朱槿花二首·其二》)朱槿花是岭南特有的风物,李商隐用了齐梁咏物诗的写法来写。
首联花了十个字说明朱槿花开于“莲后”、“梅先”的事实,虽说点出了朱槿花是在晚秋开花的,从而暗示了自己身处岭南的境遇,也许寄寓了一些身世感慨,但从句法上说,如此直白的体物总是稍嫌稚拙,很像是齐梁诗人尚未很好掌握近体诗写法时的练笔。
中二联穷形尽相地体写朱槿花的状貌,连用四个比喻,喻体都是宫体诗喜用的珠光宝气的形象。
尾联将花事与人事结合起来写,除点出自己“休浣向天涯”的境遇外,谈不上深远的兴寄,这样的句子在齐梁诗歌中也并不少见。
这首诗并非没有表达李商隐流寓桂林的感情,但单从艺术手法来看,可谓惟妙惟肖地模拟了齐梁的体物笔法。
有时候,李商隐会用这种曲尽物情的笔法向我们讲述旅途中遇到的异域特有风物,来说明其所处环境的恶劣,如: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曛。
姚合简介_姚合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姚合(卒于约855年)中国唐代杰出诗人,字大凝,[1] 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出自大名鼎鼎的吴兴姚氏,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孙。
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
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
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
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然较贾略平浅,世称姚贾。
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
但风格题材较单调,刻画景物较琐细。
其诗曾为南宋永嘉四灵及江湖派诗人所师法。
今传《姚少监诗集》10卷,另编有《极玄集》。
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来唱酬/a/yaohehtm。
明代胡震亨评论他的诗说:"洗濯既净orG,挺拔欲高。
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芬。
"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
但体似尖小,味亦微□。
故品局中驷耳。
"( 《唐音癸签》 )其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曾为南宋"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及江湖派诗人所师法。
今传《姚少监诗集》10卷,通行有明代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明钞本。
另编选有《极玄集》,收入《唐人选唐诗(十种)》。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姚合古诗词作品:《中秋夜洞庭圆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姚合。
其古诗全文如下:素月闲秋景,骚人泛洞庭。
沧波正澄霁,凉叶未飘零。
练彩凝葭菼,霜容静杳冥。
晓栖河畔鹤,宵映渚边萤。
圆彩含珠魄,微飚发桂馨。
谁怜采苹客,此夜宿孤汀。
《闲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姚合。
其古诗全文如下: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过张邯郸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姚合。
其古诗全文如下: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
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论姚贾与韩孟(一)【内容提要】姚贾是中晚唐之交继韩孟、元白之外的又一重要诗坛势力的代表。
姚贾与韩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姚贾在“穷苦之言”的歌咏内容、以丑为美的审美心理、苦吟励炼的创作态度、奇峭瘦硬的风格体貌、标新立异的开拓精神等方面均受韩孟的浸染。
姚贾可以说是较为系统地继承了韩孟诗的精粹,并使韩孟所开创的事业得以发展和延伸。
但姚贾的种种努力和变革又使姚贾诗歌最终形成了独有的质性,自成一家法度。
姚贾与韩孟诸人之间有着不解之缘,以至于有些学者将姚贾同列为韩孟诗派之余绪,或将贾岛视为韩门弟子,或以苦吟诗人、怪奇诗派等论列二人,以上诸说虽多有可商榷之处,但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姚贾与韩孟诸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非独姚贾,相对于韩孟、元白这样的大家,中晚唐之交的众多诗人总是能或多或少地浸染上他们的习性,受其恩泽或束缚,能否善加利用而别开生面那就全靠自己的胆识和机遇了。
一贾岛最初是以诗僧无本的身份拜谒韩愈的,以韩愈、孟郊这样矫激进取的性格,一见这位诗思卓越的僧人便欲引为同道。
在韩孟二人的鼓动下,贾岛还俗,从此走上了一条血泪交织激愤难平的应举求仕之路。
贾岛结识韩愈、孟郊是其人生道路的根本转型,这一事件是贾岛的大幸或者叫大不幸。
所幸者,一生的艰辛历程与内心折磨成就了贾岛的诗歌;所不幸者,诗人饱尝世间酸楚,终其一生也未实现理想,身心俱疲,郁郁而终,就其人生来讲,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贾岛虽为僧多年,但时事的激荡、功业的梦想和对才华的自负终使其疏远了禅家佛理,儒家的事功思想占据了他的心灵,虽九死其犹未悔。
贾岛与韩孟一样,也成为了坚韧执着的追求者。
“日日攻诗亦自强,年年供奉在名场”(姚合《送贾岛与钟浑》),贾岛自元和七年(812)定居长安开始应举求仕直至开成二年(837)坐飞谤责授长江主簿,蹭蹬科场凡二十五载,从三十四岁的壮年到五十九岁的残年,可以说一生精力尽于斯。
长安求仕时期,贾岛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时炊”(张籍《赠贾岛》)、“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论姚贾与元白(一)【内容提要】姚贾与元白尽管年龄上相差不多,但在诗歌发展史上,姚贾与元白却并不属于同一个阶段的诗人,从贞元末到元和末是元白诗歌创作的成熟期,而姚贾二人诗歌创作的成熟则起始于长庆年间。
故而历代学者都将元白与韩孟一同视为中唐诗坛两种主要潮流的代表,而姚贾通常被视为变革中唐诗风的后劲和晚唐诗风的开启者。
其中,贾岛曾投诗元稹请求援引,其他往来并不多,而姚合虽然在仕宦经历、审美情趣、吏隐作风和语言风格上均与乐天有近似之处,但二人在家世、性情、品味、修为、才学上的差异依然是主要的,在诗歌风格上更多地表现为貌合而神异。
【关键词】姚贾;元白;吏隐;中晚唐言及元白与姚贾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对他们各自的生存环境略作交代。
从生年上讲,贾岛与元稹(779—831)同龄,姚合则少白居易(772—846)近十岁,浪仙短命,竟比乐天早过世三年,姚合则没于乐天十年之后,故而从所处时代讲他们相去未远。
但从文学创作上讲,元白二人无论出道还是成名均较姚贾为早,元白二人均为早慧诗人。
白居易集中《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为其十五岁时作品,而为其赢得声誉的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也作于少年之时。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而元稹则于贞元九年(792)十五岁之时就明经及第,二人于贞元十九年(803)春又同以书判拔萃科登第,声名早显。
元白二人最具特色的“乐府诗”和二人次韵相酬的被称为“元和体”的千字律诗,多创作于元和年间,其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也是在这期间提出的,从贞元末到元和末是元白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元和末年以后,元白韩柳等贞元元和时期的大家虽仍未断绝诗歌创作,但时过境迁,他们已不是潮流所在,诗坛上新的力量已经崛起。
正如任何人都无法挽留属于青春年华才拥有的激情与冲动一样,在时间的舞台上,精彩永远都是属于年轻人的。
较之元白,姚贾二人虽在元和五六年起已有少量的诗歌创作,但从总体上讲却仍处于模拟与学习阶段,姚贾二人诗歌创作的成熟期起始于穆宗长庆年间。
宋初文学之晚唐体宋初诗坛,先后风靡着三个诗歌流派,即“元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是文学史家的共识。
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被视为晚唐体诗人的,除了九僧,还有潘阆、魏野、林逋、寇准等。
但他们并不囿于贾、姚一体,而是在五律之外也长于七律、七绝等,平易流畅,学习的对象还包括白居易、韦应物和晚唐诸家。
内容上较“九僧”充实,风格也更多样化,并且自成一家。
林逋的五律写景精细,字句精炼,略同于九僧诗,但完整的意境则为九僧诗所不及,如《秋日西湖闲泛》、《小隐自题》,皆在吟咏湖山胜景、表现隐居生活的同时写出活泼的情趣、闲适平淡的心境,全然不见苦吟之迹。
林逋不仅长于五律,更以咏梅的七律著称于世。
他有八首咏西湖孤山梅花的七律,宋人称为“孤山八梅”。
其中最有名的是《山园小梅》二首。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早岁浪游江淮间,后隐居于杭州孤山。
不娶不仕,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
卒谥和靖先生。
《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着有《林和靖诗集》,存诗近三百首。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山园小梅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作品译文: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高等数学(工本)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方程2x2+3y2=6表示的图形为( )A.椭圆B.柱面C.旋转抛物面D.球面浙江2010年7月高等教育唐诗研究自考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野望》的作者是______。
2.“沈宋”指沈佺期与______,他们对唐诗发展具有专门贡献。
3.温李体中的温指的是______,李指的是李商隐。
4.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杂律诗”、“讽谕诗”、“______”和“闲适诗”四种。
5.通常所说的“儒释道”的“释”,指的是______。
6.《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约______万首。
7.《戏为六绝句》是______的一组论诗诗。
8.《万首唐人绝句》的编者是______。
9.唐人评论诗歌的专门著作,有______《诗格》、皎然《诗式》、司空图《诗品》等。
10.《瀛奎律髓》的编者是宋末元初的______。
11.除新、旧《唐书》外,唐代诗人资料的渊薮就要数辛文房所著的《______》了。
12.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______》,是三首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
13.姚贾体的姚指______,贾指贾岛。
14.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______》、《竹枝词》、《堤上行》、《踏歌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
15.______使得唐王朝由极盛走向中衰,促使文人进一步面对现实。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玉溪生诗集》的作者是( )A.李商隐B.杜牧C.温庭筠D.韩偓2.《唐诗类选》的编者是( )A.殷璠B.顾陶C.令狐楚D.韦庄3.《橡媪叹》的作者是( )A.白居易B.元稹C.张籍D.皮日休4.《古从军行》的作者是( )A.王昌龄B.李益C.卢纶D.李颀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 )A.卢纶《塞下曲》B.王昌龄《从军行》C.王之涣《凉州词》D.王维《使至塞上》6.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品类的诗评家是( )A.王昌龄B.白居易C.司空图D.皎然7.“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是谁的感叹( )A.韩愈B.孟郊C.贾岛D.李贺8.《中兴间气集》的编者是( )A.孟棨B.胡震亨C.辛文房D.高仲武9.《丹阳集》的编者是( )A.殷璠B.胡震亨C.辛文房D.胡应麟10.七绝堪与李白争雄,足称联璧,并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 )A.王维B.王昌龄C.李益D.杜牧11.下列诗体属于初唐的是( )A.韦柳体B.韩孟体C.皮陆体D.上官体12.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 )A.骆宾王B.陈子昂C.杜甫D.杜牧13.经历了长安沦陷的诗人是( )A.骆宾王B.陈子昂C.王维D.杜牧14.唐代省试诗规定( )A.五言六韵12句B.五言四韵8句C.七言六韵12句D.七言四韵8句15.“尚巧主景”是前人对谁的诗的评价( )A.杜甫B.高适C.岑参D.韩愈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姚武功”与“武功体”“姚武功”与“武功体”⼀个古代著名诗⼈、⼀个封建社会的⾼官,⼀个⼀千多年前的河南⼈,却被世⼈叫做“姚武功”,他所开创的诗派⼜被称为“武功体”,⽣前和⾝后与陕西武功⾎⾁相连,息息相关。
这种⽂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很少见,这是武功县的⽆尚荣幸;也是他本⼈的珍贵勋章;更是唐代诗坛的⼀段殊胜佳话。
这个⼈就是唐代著名诗⼈姚合(公元779----855),陕州(今河南陕县⼈),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元和⼗⼀年(公元816年)中进⼠,授武功主簿。
历任监察御史,⾦杭⼆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最后任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他所开创的诗派被后⼈叫做“武功体”。
古往今来,之所以叫姚合为“姚武功”,是因为他中了进⼠两年后,⼤约在公元818年,担任的第⼀个职务就是武功主簿,⽽且⼀⼲就是三年。
武功主簿是⼀个正九品的⼩官,在封建社会的“九品中正制”的时代背景下,姚合只是⼀个最底层的⼑笔吏,主要⼯作就是记录县内⼤事,接办各类⽂书。
姚合中进⼠、⼊仕途晚,但是升迁可不慢,基本上是两三年上调⼀次职务,最后做到了从三品的秘书少监,成为朝廷⼤员,卒于任上,死后⼜被朝廷赠以礼部尚书的职衔,可谓荣耀⾄极。
武功是姚合从政后的第⼀个任职所在地,⼭⽔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也许源于“不忘初⼼、⽅得始终”的因缘,别⼈称他为“姚武功”,他也很愿意别⼈叫他“姚武功”。
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姚武功”的称谓,享誉诗坛、流传民间、名注青史,⼀直沿⽤到今天。
在担任武功主簿的三年时间⾥,正因为⼯作不忙、⽐较清闲,“四⼗不惑”的姚合,才在公务之余,偷闲游览了不少武功的⼭⽔风光和⼈⽂古迹,寄情武功、有感⽽发,写下了三⼗⾸关于在武功从政、⽣活的诗作,定名为《武功县居诗(三⼗⾸)》。
正是这些淡泊仕途名利、崇尚⾃由隐逸、关⼼民⽣疾苦、诠释道义禅⼼的优秀作品,以“达⼈之⼤观、幽隐之静趣”的神韵魅⼒,让他在当时的诗坛名噪⼀时、享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