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微课2
- 格式:pptx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5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单元人文主题家国情怀阅读训练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习作训练要素学习写书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三首》课型精读引领课时第二课时备课时间12月2日教学内容解析《古诗三首》是“家国情怀"这个主题单元的首篇课文。
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洋溢着爱国激情; 《凉州词》通过渲染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豪情;《夏日绝句》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直抒胸臆,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三首古诗从边疆景物、将士豪情、个人情怀等不同角度,将古代诗人心中浓浓的家国情怀展露出来,诗中处处流露出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
3,本课分两个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夏日绝句》,结合注释插图体会诗意,感悟诗情。
学习目标确定1.会写“塞、秦”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夏日绝句》,默写《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理解诗意思,体会情感。
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夏日绝句》,默写《夏日绝句》。
(重点)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难点)课前自主学习指导搜集资料,了解诗人李清照及写作背景。
背诵背诵古诗《出塞》和《凉州词》,搜集边塞诗。
关键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注释,帮助其理解诗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及写作背景,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评价设计师生共评,语言评价,手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诵读古诗,复习导入背诵《出塞》和《凉州词》两首古诗。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整合、比较和拓补等策略,加深对诗歌的领悟。
(难点)2.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体会诗中的英雄精神和家国情怀。
(难点)教学过程一、深度“研学”1.三首诗都写到了“英雄”,有有名的英雄,也有无名的英雄。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诗的字里行间,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感受英雄的风采。
(请学生再次读读这三首诗,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首深入研读,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2.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研读一首诗,主要任务:(1)圈出关键字词,结合“英雄”主题,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试着把自己的发现简要地写下来。
3.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巡回指导、参与,并相机和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领。
二、体会《出塞》一诗英雄之“艰苦卓绝”《出塞》一诗,体会英雄之“艰苦卓绝”可以抓以下几处关键词句来分析:1.“龙城飞将”不是指李广一个人,而是指所有参与守边的将士。
2.“秦时明月汉时关”,从时间维度来说明边塞将士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镇守边关,确保国家平安。
教学时紧扣“秦时”“汉时”加以体会。
(相机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加以说明)3.“万里长征人未还”,抓住“万里长征”和“人未还”深入分析、感受。
三、感悟《凉州词》一诗之“豪放情怀”《凉州词》一诗,感悟英雄之“豪放情怀”可以抓以下几处关键语句:1.“葡萄美酒夜光杯”:体会边塞将士乐观、豁达的态度。
2.“欲饮琵琶马上催”:通过推敲“欲饮”“马上”“催”,感受将士战场的生活,并和前一句加以比较。
3.“醉卧沙场君莫笑”:紧扣“醉卧”一词,深入体会将士“豪气干云”,纵使在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他们照样痛饮、狂欢,谁奈其何?4.“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句更是震撼人心。
原来,醉卧沙场的将士早就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早就做好了死亡的准备,视死如归。
这就是英雄情怀!四、领会《夏日绝句》一诗之“悲壮气概”《夏日绝句》一诗,领会英雄之“悲壮气概”,可以抓以下几处关键词句:1.“人杰”:结合项羽生前做的几件大事来佐证,如,“巨鹿之战”“鸿门宴”,让学生知道,项羽是真正的男子汉、勇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文化内涵,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语感,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对古诗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古诗意境的深入领会和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PPT课件,包含古诗原文、注释、译文及相关背景知识。
3. 录音机及古诗朗诵录音带。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简要复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感受古诗的韵律。
- 讲解诗句: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分析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涵。
- 感悟意境: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难点和美点,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 朗诵展示:每组选取代表朗诵古诗,其他学生评价并给予建议。
4.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诗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 拓展活动:布置学生课后搜集相关古诗或诗人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 课题:《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诗句及关键词- 诗句意思简述- 古诗意境及情感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本节课学习的古诗。
2. 根据诗句内容,绘制一幅描绘古诗意境的图画。
3. 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了古诗的内涵和美感。
《21.古诗三首》微课2是什么?《21.古诗三首》微课2是一门关于中国古诗词的教学课程,主要讲解了三首著名的古诗:《登鹳雀楼》、《将进酒》和《夜泊牛渚怀古》。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风俗,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1.古诗三首》微课2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 诗歌背景介绍:首先,教师会为学生介绍每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 诗歌赏析:其次,教师会对每首诗进行深入的赏析,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3. 诗歌背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熟记这三首诗的内容,通过反复背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4. 诗歌创作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韵味,教师会组织一些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古诗词作品。
5. 诗歌知识拓展:此外,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知识,如古代文人的趣事、古代文人的名号、古代文人的生活习俗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6. 诗歌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人生、友情等方面的真挚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和审美情趣。
7. 课堂讨论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21.古诗三首》微课2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第7单元第 21 课共 3 课时课题21古诗三首设计者课程标准1.硬笔书写,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情感。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教材分析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代表作品共六首。
该诗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借西汉飞将军李广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词有极大的兴趣,也积累了一定的优秀诗文,对于诗的韵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背诵课文。
3.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难点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课本、标注笔、典中点,拿出你们的激情和坐姿,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我们的口号是:学好语文!我能行!导学案:课前预习单。
二、板书课题《塞下曲》,齐读课题三、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背诵课文。
3.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和《墨梅》(板书:塞下曲墨梅)、出示目标《塞下曲》自学提示: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带感情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单雁砚乾坤(1)注意读准前鼻音“单雁砚乾坤”其中多音字“单”,读“chán”,还有一个读音“dān”,组词“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