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专项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783.50 K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总体概述 (1)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2)

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

二、施工组织部署 (6)

1、工程施工目标 (6)

2、现场施工管理和组织安排 (6)

3、计划工期和保证措施 (8)

三、旋挖桩施工工艺 (9)

1、施工工艺流程 (9)

2、旋挖桩设计要求 (10)

3、施工准备 (10)

4、旋挖桩施工 (10)

5、基桩检测 (19)

6、质量保证措施 (19)

四、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的施工措施 (21)

五、安全生产措施 (22)

1、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2)

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22)

3、机械施工安全措施 (23)

六、文明生产措施 (23)

一、总体概述

1、工程概况

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座落于广州市番禺区西北部,西邻佛山陈村,东靠105国道,北至大石水道,南至龙湾村,位于广佛都市圈地理中心,占地面积36.2平方公里。本施组为标段二工程,基坑总面积共约2.3万平方米,基坑深度约4.1~14.6米;工程范围包括C2区、D3区、D5区、E1区。基坑支护工程在相对远离地铁侧和砂层厚度小于4m的分隔墙段,围护结构采用旋挖桩作为基坑的一种支护墙体,另外抗拔桩也采用旋挖桩进行施工。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旋挖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的仅在D3、D5、E1区部分部位,旋挖桩条数分别为114、130、17条,施工安排上在三个区相对独立地同时安排设备及人员开展施工。设计桩径Φ1000,间距1200mm,砼量共约3400立方米,支护桩嵌固原则是:基底位于全风化岩层时嵌固深度为5.5m,位于强风化岩层时嵌固深度为4m,位于中风化岩层时嵌固深度为3m,位于微风化岩层时嵌固深度为2m。抗拔桩终孔要求是:KBZ1、KBZ3、KBZ5、KBZ6进入中风化岩不少于4.5m 或进入微风化岩不少于4.0m,KBZ2进入中风化岩不少于3.0m或进入微风化岩不少于2.5m,KBZ4进入中风化岩不少于2.0m或进入微风化岩不少于2.0m。

图1 工程范围示意图

2、编制依据

1、本工程的基坑围护施工图;

2、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11、本项目现场周边环境资料。

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3.1 土层概况

在围护旋挖桩范围内,地层分布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4ml)、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冲洪积层(Q/3al+pl/或Q/3+4al+pl/)、残积土层(Qel)和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下段(K/1b/1)。对岩、土层统一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 (Q/4ml):

①/1填石:浅灰色,压实状,该层主要为路面石块及路基填石组成,岩芯主要呈柱状或碎块状的花岗岩块及混凝土块,岩芯节长约10~20cm,碎块直径约5~20cm左右。该层在全区均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7.25m(3.27~8.74m),平均层底标高5.12m(0.57~7.53m),平均揭示厚度2.07m(0.20~5.30m)。

①/2填土:主要以素填土为主,局部为根植土或杂填土,灰色、灰黄色,压实状,局部欠压实状,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较多砂及碎石。该层在全区大部分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

7.08m(3.27~9.49m),平均层底标高4.49m(-1.39~7.49m),平均厚度2.57m(0.45~7.60m)。

①/3 水泥土:浅灰色、灰黄色,为受邻近地铁等构筑物连续墙施工影响,由水泥及土胶结而成的地层,强度较高。该层仅在B区钻孔NBZZ2-02及C区N钻孔CZZ2-12揭示。平均层顶标高

5.78m(4.76~

6.80m),平均层底标高-5.32m(-5.84~-4.80m),平均厚度11.10m(10.60~11.60m)。

②/1淤泥质土:灰色,饱和,流塑~软塑,含少量有机质、腐殖质及粉细砂,局部夹薄层粉细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该层在全区大部分钻孔有揭示。平

均层顶标高4.71(2.56~6.67m),平均层底标高2.88m(-0.36~4.79m),平均揭示厚度1.71m (0.50~3.70m)。

②/2粉细砂:灰色,饱和,松散,颗粒级配不良,含少量粘性土及腐殖质,局部混较多淤泥质土,呈淤泥质砂状,局部夹薄层粘性土。该层分布较连续,仅个别钻孔未揭示。平均层顶标高3.50(0.69~6.47m),平均层底标高0.49m(-4.19~3.80m),平均厚度2.99m(0.50~7.20m)。

③/1粉细砂:灰白、灰黄色,饱和,稍密,呈粉细砂与粘性土互层状。该层仅在B区及D

区局部钻孔揭示。平均层顶标高0.53(-0.15~0.99m),平均层底标高-1.09m(-1.56~-0.62m),平均厚度1.61m(0.90~2.10m)。

③/2中粗砂:灰白、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含少量粘性土。该层仅在B区,D区及E

区个别钻孔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09(-1.39~3.80m),平均层底标高-0.41m(-2.79~1.55m),平均厚度1.49m(0.55~2.80m)。

④/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浅灰色,红褐色,饱和,可塑,不均匀含少量粉细砂,局部夹薄层中粗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分布连续,在全区钻孔均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0.80(-4.80~4.09m),平均层底标高-3.45m(-8.95~0.51m),平均厚度4.10m(0.50~9.40m)。

④/2淤泥质土:灰色~灰黑色,饱和,软塑~流塑,含少量腐殖质。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该层在B,C及D区局部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2.62

(-4.07~-0.59m),平均层底标高-3.95m(-5.27~-2.19m),平均厚度1.33m(0.50~3.35m)。

④/3中粗砂:灰白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颗粒级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该层局部分布。该层在局部钻孔揭示。平均层顶标高-0.90(-3.16~1.14m),平均层底标高-2.39m (-4.50~-0.26m),平均厚度1.49m(0.50~3.40m)。

⑤/2残积土:紫红色,稍湿,可塑~硬塑,呈粉质粘土状或粉土状,为泥质粉砂岩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在全区部分钻孔揭示。平均层顶标高-3.25(-8.95~0.69m),平均层底标高-6.10m(-11.48~-1.21m),平均揭示厚度2.85m(0.35~8.00m)。

⑥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稍湿,泥质胶结,矿物成分基本已风化呈土状,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该层分布较连续,在部分钻孔揭示。平均层顶标高-4.64(-10.64~-0.43m),平均层底高-6.59m(-13.24~-2.83m),平均揭示厚度1.95m (0.50~4.70m)。

⑦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泥质胶结,极软岩,矿物成分大部分已风化呈土状,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