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课程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篇:语文课程设计与教学原则导言在现代社会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原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程设计的原则及其与教学的联系。
一、语文课程设计的原则语文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 教育目标导向原则:语文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语言应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参与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3. 个性化发展原则:语文课程的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批判性思维培养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素质。
5. 教学资源整合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语文学习环境和信息支持,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实施的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应符合以下要求,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注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各种文本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思考,提高学生的情绪品质和人文素养。
2.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各类文本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 注重语言实践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和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设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作为教育基础理论学科课程,它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需要和教育基本原理领域新的认识成果为依据,介绍当今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线索以及我国基础教育小学语文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方法上的启发。
课程内容围绕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小学语文学习的评价和小学语文教师等方面内容讲授。
力图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教育从业人员。
从学科专业角度讲,这门课程,针对教育从业人员学习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育理论的实际需要,照顾到边远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学习和小学语文职业发展的状况,比较系统简明地介绍、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些语文教育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从远程教学特色讲,这门课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学习教小学语文育思想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自学的重要性,照顾到在职学习的特点,提倡活学活用,将远程学习交流与课程作业相结合,将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统一起来。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语文教育发展的状况和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学习语文的学生,我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深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不少心得体会。
首先,小学语文课程素养要求较高,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运
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
以及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谋取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文课程的质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计划,课堂内容
要力求精准,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思想去探索课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中,将文学鉴赏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
感受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最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身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从语文课程中激发热情,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以致用,积累实际运用的能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认识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把语文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心得体会,我将把所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因为我相信,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门功课,它是一门艺术,而艺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语文学科教学论的课程特质与意义审视一、课程特质语文学科是中小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教学论作为语文学科师范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育事业。
教学论课程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高度教学论显然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分析及实践运用能力。
正是因为要扩展、梳理和总结语文学科的理论范畴和内涵,故教学论课程所讲授的教学理论高度,其内容深刻、精准、恰当,要求学生在学会这些理论之后,去探究教学实践的奥秘、研究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总结出符合自己实际的科学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2.实践操作性强教学论课程并不是一门纯纸上谈兵的学科,它的理论知识是可以通过实践运用而得到验证和完善的,因此教学论的实践操作性强。
任何一种理论结构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相互交融,才能使教学论课程更具有生命力和实用性。
3.注重问题意识教学论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具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选择的,需要学生从实际的实践中去分析、思考、总结,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意识,学会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意义审视1.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论课程作为语文学科师范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
当代社会,语文学科已经成为所谓“国学复兴”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中小学生的必修学科之一。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到中小学生的接受效果,而教学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学习教学论对于学生的教学素质提升意义重大。
2.强化教育理念教学论课程注重的是教育问题思考,教育思想论断,因此,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加强了对人性的思索,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爱心、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并有利于推进教育科技化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心得追求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走得很是艰难。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有幸成了水城名师陶老师的徒弟,并拜读了她的字面报告《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陶老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剖析了什么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并以令人信服的独到见解阐述了怎样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似久旱禾苗遇甘露,陶老师的报告使我豁然开朗。
反复品读了陶老师的报告和有关理论后,我把自己平时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认真与此进行了对比、反思和总结。
我的语文课堂基本能做到以下几点:一、能够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平时上课,我很注重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我幽默风趣的语言,我诚心的赞美,一个游戏或笑话,为我和我的课堂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甚或期盼。
我们师生之间是心心相融,互为欣赏和尊重的。
为此,我很信服陶老师提倡课堂教学中要有“三声”。
这是一堂和谐课堂所不能缺少的元素。
二、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正如陶老师所言,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深知,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所以,我始终把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人,始终想着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学习空间。
通过陶老师的报告,我认识到,实效性的教学,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应该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为了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备好教材。
正如陶老师所说,要读懂作者的心。
当要教一篇新课文时,不要先急于写教案,要去反复认真地潜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读懂文本表达的感情,做作者的知音。
另外,还要读懂编者的心和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教材读到位,做教材编者的知音。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与体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与体会精选2篇(一)在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它涵盖了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载体。
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文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作文写作、演讲等形式,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语文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经典诗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其次,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更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归纳,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教学,更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基础教育。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语文的神奇和美妙,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与体会精选2篇(二)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案的修改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明确教学目标:在修改语文课程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既要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又要与课程要求相符合。
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是指关于语文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语文课程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关键,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显得非常重要。
在语文课程教学论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确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 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 对教材的选取和开发进行研究,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成长需要相匹配。
4. 对评价和反馈机制进行设计和优化,以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环节,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不断提高。
总之,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下展开,以更好地推进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课程概述解释语文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性、人文性、工具性等讨论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2.1 教学目标的确立阐述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标准讨论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第三章: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3.2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分析教学策略的含义和作用讨论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第四章: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阐述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等探讨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考试、测验、观察等4.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强调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五章: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含义和种类,如教材、网络资源、教师自编资源等讨论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5.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介绍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第六章:语文课堂教学设计6.1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探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学习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6.2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如引入新知识、开展讨论、进行练习等分析如何将教学活动与语文课程目标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第七章:语文课外活动与实践7.1 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与类型讨论课外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如阅读俱乐部、写作工作坊、语文角等7.2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阐述如何有效组织课外活动探讨实施课外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活动评价等第八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8.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8.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途径,如培训、教研、学术交流等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素养第九章:语文课程改革与创新9.1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趋势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9.2 课程创新的理念与实践阐述课程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十章: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0.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10.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讨论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重点解析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全面覆盖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设计、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与创新以及信息技术整合等关键领域。
语言研究
语文教学论课程探析
李 雪
【摘 要】现阶段“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
重,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无法将自己现有的理论知识应用
到教学实践中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以及方法,
以及教法方面的知识引进。
【关键词】语文教学论 课程效果 理论实践
一、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原则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之前,不仅应该学会系统的语文教学论课程传授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拥有实际工作的能力。
因此高师生在校学习的期间,不仅仅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当拥有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理论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而在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要密切联系中学语文教材。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师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可能,中学语文教材会与中学语文教师相伴终生。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是否能够熟练地驾驭中学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师是否能教课、是否会教课等问题。
中学语文教材与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相辅相成,一方面,中学语文教材是高师语文教学论理论由发展到成熟的基础,另一方面,高师语文教学论理论成为了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提高以及创新等有力的理论依据。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系统地学习语文教学论课程,能够帮助他们今后更好地讲授中学语文教材,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在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中我们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紧密地联系中学语文教材。
二、语文教学论课程密切联系中学语文教材的方式
(一)在高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论教材的上,增加必要的选例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根据本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实际需要,选取中学语文教材中较为典型篇目做为论证重要理论观点的例据。
高师语文教学论教材是学生掌握教学手段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教学科学理论的载体,必须受到高等师范院校的认真对待。
因此,在选取例子时,要注意选择有说服性的、经典的内容。
比如,在现行的高师语文教学论教材中,没有有关怎样指导高师生讲授驳论文的内容,但是相关的知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重要,因此,我们不能避开相关内容。
因为,如果避而不讲的话,当高师生在开始工作的时候会有相当大的障碍。
所以,就应当选取中学语文教材中较为典型篇目做为例据。
(二)要合理使用增补的内容和选例
在增加进高师语文教学论教材中的选例后,就应该课堂讲授时合理地选用。
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在精通本门课程的系统理论的同时,还应当充分熟悉中学语文教学规模。
一般情况下,如果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那么在讲课时,他们能够更多地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实际需要举出典型实例,对所要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论证。
(三)运用高师语文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对高师生编写教案进行指导
现行的高师语文教学论的教材有关编写教案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很少,而这一能力对于高师生又非常重要。
教师与教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语文教学论课程密切联系中学语文教材的途径
(一)要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
高等示范院校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在大学时期有意识地去了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参考资料,也就有更少的人能够真正接触到中学语文的教材。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选择与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好、教学质量相对较高的中学进行沟通,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
这样,就能使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拥有一个教学实习、见习的场所,也就是实习的基地。
实习基地里高等示范院校的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能够真正地去熟悉中学语文教材,亲身参与到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和中学语文教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高等师范院校还可以经常性地请实习基地有实际教学经验并且教学水平较高的中学语文教师,到高等示范院校进行专题讲座。
(二)要经常开展跟踪调查活动
高等师范院校的有关语文教学论课程的任课老师,应该经常性地对毕业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他们是否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教学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
通过对历届毕业生教学水平的调查,发现当下语文教学论课程存在的不足,并对语文教学论课程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开展模拟试讲活动
只有当亲自讲课时,才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是提高高等师范学生实际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进行模拟试讲活动,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能够经历到前所未有的锻炼。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当根据本校的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实际进度和需要,在满足课时要求的情况下,抽出一定的课时(必要时辅助一些课余时间),统一安排模拟试讲活动。
模拟试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选派有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且教学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对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模拟试讲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周臣.语文教学论课程论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
[2]赵年秀.转型:走出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困境[J].湘南学院学报,2006(04).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李雪(1992-),女,满族,吉林辽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论。
·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