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各个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782.00 KB
- 文档页数:29
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说明书一、酸类1、硫酸、硝酸和盐酸【硫酸】化学式H2SO4,式量98.08,纯品是无色油状的液体,有杂质则呈黄棕色,密度1.841克/厘米3,凝固点10.36℃,沸点338℃(98.3%硫酸),它的水合物有H2SO4.•H2O(熔点8.62℃)、H2SO4.•2H2O(熔点-38.9℃)和H2SO4.•4H2O(熔点-27℃)等。
硫酸是一个强酸。
有水合作用,溶于水时,会有大量热放出,故在稀释时,应切记:必须在搅拌下将浓硫酸慢慢地倾入水中,绝不能把水倾入到浓硫酸中。
对于动植物组织有破坏作用,并有很强的腐蚀性。
浓硫酸是强的氧化剂,尤其是在较高温度时,能与许多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硫酸盐。
硫酸是化学工业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硝酸】化学式HNO3,式量63.01,五价氮的含氧酸,为强酸之一,纯硝酸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易挥发,具刺激性气味,密度为1.5027克/厘米3,熔点-42℃,沸点83℃,易溶于水。
浓硝酸为棕黄色,易分解出二氧化氮,应存放于阴暗处。
除Au和Pt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作用生成硝酸盐。
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使碳氧化为二氧化碳,使硫氧化为硫酸,使磷氧化为磷酸,能将铁和铝钝化,以防继续被腐蚀。
当皮肤和硝酸有接触,即会发生疼痛,并有黄色斑点出现。
硝酸是重要的工业三酸之一,是用来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和许多其他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盐酸】化学式HCl,式量36.45,氯化氢的水溶液,三大强酸之一.纯净的盐酸为无色的液体,有腐蚀性,工业品的浓盐酸因含杂质而呈黄色。
含HCl20.24%,其密度为1.097克/厘米3,沸点为110℃。
在空气中发烟,有刺激臭味。
将稀盐酸或浓盐酸溶液蒸馏,可得一沸点为106.58℃(一大气压)的恒沸点混合物,其中含HCl20.222%,可用做标准溶液。
对许多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工业等方面。
2、高氯酸和氢氟酸【高氯酸】化学式HClO4,式量100.45,无色吸湿性发烟液体,受热不稳定,有炸危险,溶于水、乙醇。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和成分化学品名称:(请填写化学品的通用名称或商业名称)化学品成分:(请填写化学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杂质或添加剂)分子式:(请填写化学品的分子式)分子量:(请填写化学品的分子量)CAS号:(请填写化学品的CAS注册号)二、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和气味:(请填写化学品的颜色、形状、状态和气味)沸点和熔点:(请填写化学品的沸点和熔点,以及相应的压力)相对密度和蒸汽密度:(请填写化学品的相对密度和蒸汽密度,以及相应的温度)溶解性:(请填写化学品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相应的温度)燃烧性和爆炸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燃烧性或爆炸性,以及相应的条件和参数)其他性质:(请填写化学品的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如闪点、自燃点、酸碱度、电导率等)三、危险特性主要危险性:(请填写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如有毒、腐蚀、刺激、致敏、致癌、致突变、致畸等)危险类别:(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类别,如易燃液体、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标志:(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标志,如T+、F+、O等)危险信号词:(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信号词,如危险、警告等)危险声明:(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声明,如H225: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食入有毒等)防范声明:(请填写化学品的防范声明,如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P301+P310:食入后立即呼救中毒急救中心或医生等)四、防护措施工程控制:(请填写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通风、隔离、消防等)个人防护:(请填写化学品在接触时应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眼镜、手套、口罩、防护服等)环境保护:(请填写化学品在排放时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收集、处理、回收或处置等)五、急救措施吸入:(请填写化学品在吸入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迅速脱离现场、保持呼吸畅通、给予人工呼吸或氧气等)皮肤接触:(请填写化学品在皮肤接触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涂抹抗过敏药膏等)眼睛接触:(请填写化学品在眼睛接触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保持眼睑张开、避免揉搓、就医检查等)食入:(请填写化学品在食入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立即漱口、饮用大量温水或牛奶、催吐、就医治疗等)六、消防措施灭火剂:(请填写化学品适用的灭火剂,如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方法:(请填写化学品灭火时应采取的方法,如切断火源、远离风向、穿戴防护装备等)特殊危险:(请填写化学品灭火时可能产生的特殊危险,如有毒烟雾、爆炸危险等)七、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处理方法:(请填写化学品泄漏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如戴上防护用具、封闭泄漏源、防止扩散或渗入下水道等)废弃物处理方法:(请填写化学品泄漏后产生的废弃物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如收集在专用容器中、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置等)八、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条件:(请填写化学品运输时应遵守的条件,如使用专用车辆或容器;避免日晒雨淋和碰撞;按照规定贴上危险标签和运输标志等)九、不相容物质不相容物质:(请填写化学品与之发生危险反应或影响其稳定性的物质,如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氧化剂等)反应产物:(请填写化学品与不相容物质发生反应后可能产生的物质,如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爆炸性混合物等)十、毒理信息急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人体造成急性中毒的途径和程度,如口服LD50、皮肤LD50、吸入LC50等)慢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的慢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的途径和程度,如皮肤过敏、肝肾损伤、神经系统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动物造成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如NOAEL、LOAEL等)致癌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致癌性,以及相关的证据和评价,如IARC、NTP、EPA等)致突变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致突变性,以及相关的证据和评价,如AMES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致畸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致畸性,以及相关的证据和评价,如胚胎毒性试验、畸形试验等)十一、生态信息生物降解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生物降解性,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BOD、COD、DOC等)生物积累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生物积累性,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BCF、BAF等)水生生物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水生生物造成的毒性效应,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LC50、EC50、NOEC等)土壤生物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土壤生物造成的毒性效应,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LC50、EC50、NOEC等)其他生态影响:(请填写化学品对其他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等)十二、废弃处置方法废弃物分类:(请填写化学品废弃物的分类,如危险废物、一般废物等)废弃物标识:(请填写化学品废弃物的标识,如危险废物标志、危险特性代码等)废弃物处置方法:(请填写化学品废弃物应采取的处置方法,如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填埋处理等)十三、法规信息国际法规:(请填写化学品受到的国际法规的规定,如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国际海事组织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国家法规:(请填写化学品受到的国家法规的规定,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目录》《危险废物名录》等)地方法规:(请填写化学品受到的地方法规的规定,如《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等)十四、其他信息十五、附件附件一:(请填写附件一的名称和内容)附件二:(请填写附件二的名称和内容)附件三:(请填写附件三的名称和内容)十六、专属名词及注释专属名词一:(请填写专属名词一的名称和解释)专属名词二:(请填写专属名词二的名称和解释)专属名词三:(请填写专属名词三的名称和解释)十七、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困难一:(请填写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困难二:(请填写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二,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困难三:(请填写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三,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前言常见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中,由于某些原因(如容器爆炸、泄漏等)会对人体、环境及设施构成威胁的化学品。
常见危险化学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管理。
通过对其危害的深入认识和对安全技术的有效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保证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危害和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以期引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并提供较为全面的科学指导。
二、常见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其危害1、氢气(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常见于钢铁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中。
氢气较易燃,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具有刺激性、毒性和爆炸性等危险性质,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威胁。
2、液氯(Cl2)液氯是一种黄绿色、易蒸发的气体,常用于泳池消毒、工业用途等。
液氯具有剧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会对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等造成伤害,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3、硫酸(H2SO4)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制药等工业领域。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氧化性,会对皮肤、眼睛、呼吸道、肺部、消化系统等造成刺激和伤害,还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危险性的化学反应。
4、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化肥、医疗和工业领域。
氨气具有毒性和易燃性,会对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等造成伤害。
5、甲醛(HCHO)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广泛用于化工、建材、制药等领域。
甲醛具有刺激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会对呼吸系统和黏膜造成刺激和损害。
三、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措施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防护措施,以避免出现危险事故。
1、氢气(1)储存氢气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单独的储藏室中,距离火源和热源的距离应该足够远,同时还要保持远离易燃物和氧化剂。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化学品表记化学品中文名:过硫酸铵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persulfate分子式:(NH4)2S2O8分子量:228.20 UNNO.: 1444CAS NO.: 7727-54-0IMDG 规则页码:51262.成分/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过硫酸铵3.危险性概括危险性类型:第 5.1 类氧化剂侵入门路:吸入、食入、经皮汲取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化性。
吸入后惹起皮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
眼睛、皮肤接触可惹起激烈刺激、痛苦甚至灼伤。
口服惹起腹痛、恶心和呕吐。
长久皮肤接触可惹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拥有刺激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4.抢救举措皮肤接触:立刻脱去污染的穿着,用大批流动清水冲刷起码15 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刻提起眼睑,用大批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完全冲刷起码15 分钟。
就医。
吸入:快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顺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5.消防举措危险特征:无机氧化剂。
受高热或撞击时即爆炸。
与复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合成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有害焚烧产物:氧化氮、氧化硫灭火方法:采纳雾状水、泡沫、砂土灭火。
6.泄露应急办理应急办理:隔绝泄露污染区,限制进出。
建议应急办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勿使泄露物与复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除去方法:小量泄露: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淆。
采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能够用大批水冲刷,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批泄露:采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办理场所处理。
7.操作办理于储运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一定经过特意培训,严格恪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带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塑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抽烟。
{安全生产管理}工厂常用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工厂常用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
一、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
二、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5
三、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8
四、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2
五、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6
六、正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9
七、异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23
八、异戊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27
九、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 31
十、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35
十一、MDEA(N-甲基二乙醇胺)38
十二、甲基叔丁基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40
一、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五、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六、正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七、异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八、异戊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九、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
十、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十一、 MDEA(N-甲基二乙醇胺)
十二、甲基叔丁基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感谢阅读
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
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目录甲基苯 (1)2-丙醇 (2)2—丁酮 (3)乙酸乙酯 (4)乙酸正丁酯 (5)环氧树酯 (6)醇酸树酯 (7)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环己酮 (9)不干性醇酸树脂 (10)聚氨酯树脂 (11)硝化纤维素 (12)2-丁氧基乙醇 (13)丙烯酸清漆 (14)丙烯酸漆稀释剂 (15)环氧漆固化剂 (16)环氧漆稀释剂 (17)硝基底漆 (18)硝基清漆 (19)硝基磁漆 (20)硝基漆防潮剂 (21)硝基漆稀释剂 (22)聚酯树脂清漆 (23)聚酯漆稀释剂 (24)醇酸漆稀释剂 (25)环氧磁漆 (26)汽油 (27)柴油 (28)1,2,4,5-四甲苯 (29)1,2,3-三甲苯 (30)1,2,4-三甲基苯 (31)1,3,5—三甲苯 (32)1-丙醇 (33)2—氨基乙醇 (34)2-甲基-1—丙醇 (35)4-甲基-2-戊酮 (36)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氨溶液 (38)苯酚 (39)苯乙烯 (40)环己烷 (41)丙酮 (42)石脑油 (43)1,1—二氯乙烷 (44)1,2-二氯乙烷 (45)甲醇 (46)乙醇[无水] (47)4—羟基-4—甲基—2—戊酮 (48)乙酸正丙酯 (49)乙酸异丙酯 (50)乙酸异丁酯 (51)乙酸仲丁酯 (52)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碳酸(二)甲酯 (54)1,2-二甲苯 (55)1,3—二甲苯 (56)1,4—二甲苯 (57)1,3,5—三甲基苯 (58)正丁醇 (59)乙二醇甲醚 (60)乙二醇乙醚 (61)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N,N—二甲基甲酰胺 (63)3—氯-1,2—环氧丙烷 (64)三氯甲烷 (65)三氯乙烯 (66)乙酸[含量〉80%] (67)丙烯酸[抑制了的] (68)丙烯酸清漆 (70)丙烯酸烘漆 (71)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72)醇酸烘漆 (73)醇酸绝缘漆 (74)醇酸清漆 (75)次磷酸 (76)粗苯 (77)电解除油剂 (78)1,3-丁二烯[抑制了的] (79)二氯甲烷 (80)氟硅酸铵 (81)氟化铵 (82)氟硼酸 (83)高锰酸钾 (84)光亮剂(无危规号) (85)过氧化氢[20≤含量≤60%] (86)1,2-环氧丙烷[抑制了的] (87)甲(基)磺酸 (88)聚氨酯漆稀释剂 (89)聚酯树脂绝缘漆 (90)硫脲 (91)甲酸 (92)甲醛溶液 (93)硫酸 (94)氢氟酸 (95)氢氧化钾 (96)三氯化铁 (97)四甲基氢氧化铵 (98)四氯乙烯 (99)四氢呋喃 (100)松香水 (101)塑料油墨 (102)酸性活化剂 (103)硝酸 (105)盐酸 (106)乙酸乙二醇乙醚 (107)乙腈 (108)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109)异丁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110)银粉浆 (111)印刷油墨 (112)正庚烷 (113)正己烷 (114)正磷酸 (115)助焊剂 (116)环氧富锌底漆 (117)沥青底漆 (118)松香防污漆 (119)铝粉氯化橡胶漆 (120)高锰酸钾 (121)过硫酸铵 (122)石油醚 (123)过硫酸钠 (124)亚硝酸钠 (125)硫酸铜 (126)氟化氢铵 (127)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128)。
级别健康危害燃烧危险反应活性剧毒极易燃极不稳定98高毒高度易燃很不稳定76中等毒性易燃不稳定54短期接触或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暂时性的伤害和长期接触可导致较为严重伤害的化学品在引燃时需要适当加热或接触较高温度时,才能燃烧的化学品在加热或加压条件下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的化学品防护服,特殊防护手套,防尘口罩防护服,特殊防护手套,半面罩防护面具低毒可燃较稳定32短期接触,可引起刺激,但不造成永久伤害和长期接触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化学品引燃前需要预加热的化学品常温常压下稳定,但受热或加压时不稳定防护服,特殊防护手套,半面罩防毒面具防护服,特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无毒不燃稳定1长期接触基本上不造成危害的化学品接触815℃的高温5分钟之内不能燃烧的化学品常温常压下甚至着火条件下也稳定的化学品防护服,一般防护手套化学品名称:储存条件:急救措施:B组:机油;油墨;CS-4505;Y-358A/B;6060;SA-836B;NP-105;223BL;NO.340C;1234短期接触后可能引起严重的暂时性或永久性伤害和有致癌性化学品A组:二甲苯;酒精;SC-12N;FC-829A;FC-1605;HD-366B;HD-505;HD-525;760H;FC-5688W;DC-868K紧闭容器盖子,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火源。
常温常压下,可迅速气化,并能在空气中迅速扩散而燃烧常温常压下,自身能迅速发生爆轰、爆炸性分解或爆炸性反应,包括常温常压下对局部受热和机械撞击敏感的化学品。
全封闭防毒服,特殊防护手套,自给式呼吸器防护服,特殊防护手套,自给式呼吸器◆ 皮肤接触:1、用水清洗后再用大量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
2、冲水中脱除受污染衣物。
3、严重时立即就医。
◆ 眼睛接触:1、以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或直到污染物除去。
2、立即就医。
◆ 吸 入:1、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
2、立即就医。
◆ 食 入:1、水冲洗嘴內,A组化学品可催吐,B组化学品不可催吐 2、立即就医。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和成分化学品名称:(请填写化学品的通用名称或商业名称)化学品成分:(请填写化学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添加剂)化学式:(请填写化学品的分子式或结构式)CAS号:(请填写化学品的CAS注册号)二、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和气味:(请填写化学品的颜色、形状、状态、气味等特征)熔点/凝固点:(请填写化学品的熔点或凝固点,单位为摄氏度)沸点/初馏点/范围:(请填写化学品的沸点或初馏点,以及沸腾范围,单位为摄氏度)相对密度:(请填写化学品在20℃时的相对密度,即与水的密度比值)溶解性:(请填写化学品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性,单位为克/升或百分比)闪点:(请填写化学品在闭口杯中的闪点,单位为摄氏度)燃烧极限:(请填写化学品在空气中的最低和最高可燃浓度,单位为百分比)爆炸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爆炸性,以及可能引发爆炸的条件和因素)氧化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氧化性,以及可能引起氧化反应的条件和因素)三、危险性和风险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自燃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腐蚀性对金属的物质急性毒性皮肤腐蚀性/刺激性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道过敏原/皮肤过敏原致癌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特异靶器官毒性-单次暴露特异靶器官毒性-重复暴露吸入危害危险标签:(请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签规范》选择适当的危险标签,并标明其标签代码和图形)GHS01 爆炸物GHS02 易燃物GHS03 氧化剂GHS04 气体压力GHS05 腐蚀性GHS06 急性毒性GHS07 危害健康GHS08 严重危害健康GHS09 环境危害信号词:(请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签规范》选择适当的信号词,即警告或危险)危险声明:(请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签规范》选择适当的危险声明,并标明其声明代码和内容)预防措施声明:(请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签规范》选择适当的预防措施声明,并标明其声明代码和内容)应急处理声明:(请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签规范》选择适当的应急处理声明,并标明其声明代码和内容)储存处置声明:(请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签规范》选择适当的储存处置声明,并标明其声明代码和内容)危险特性:(请填写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包括可能发生的反应、释放的物质、产生的热量、产生的压力等)有害作用:(请填写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有害作用,包括急性和慢性效应、致敏性、致癌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等)灭火方法:(请填写化学品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方法,包括适用和不适用的灭火剂、灭火注意事项、特殊防护设备等)泄漏应急处理:(请填写化学品发生泄漏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隔离和疏散范围、个人防护措施、泄漏物收集和处置方法、环境保护措施等)操作注意事项:(请填写化学品在正常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操作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要求、工程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事项等)储存注意事项:(请填写化学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储存条件、储存容器、储存区域、储存期限、与其他物质的兼容性等)四、运输注意事项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五类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性物质;感染性物质第七类放射性物质第八类腐蚀性物质第九类其他危险物质和物品运输编号:(请根据《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分类目录》填写化学品的运输编号,即4位数字代码)包装类别:(请根据《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规范》选择适当的包装类别,并标明其类别代码和名称)I 类包装II 类包装III 类包装包装标志:(请根据《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规范》选择适当的包装标志,并标明其标志代码和图形)UN 标志危险货物标志方向标志其他标志运输注意事项:(请填写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条件、运输人员、运输文件、运输安全等)五、法律法规和标准法律法规:(请与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名称、编号、颁布日期、实施日期等)标准:(请与化学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包括名称、编号、颁布日期、实施日期等)六、其他信息七、附件附件一: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附件二:化学品危险性评估报告附件三: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附件四:化学品储存区域平面图附件五:化学品运输车辆检查表八、专属名词及注释CAS号: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RegistryNumber,化学品登记号,是由美国化学文摘服务中心为全球已知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以及天然产物分配的唯一识别耗吗。
化工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较全)氯安全技术说明书标识中文名氯英文名chlorine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危规号23002 UN编号1017 RTECS号FO2100000 CAS号7782-50-5理化性质主要组成纯品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01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沸点℃34.5 相对水密度 1.47饱和蒸气压Kpa506.62kPa(10.3℃) 相对空气密度 2.48临界温度℃144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压力MPa 7.71最小引燃能量mJ无意义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会自燃,可助燃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闪点℃无意义聚合危险不聚合爆炸极限% 无意义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无意义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等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燃烧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本品高毒,具刺激性。
吸入极度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后头痉挛而发生“电击祥”死亡。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毒性属高毒类。
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
急性毒性: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2~5mg/m3,5小时/天,1~9个月,出现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气肿等。
大鼠吸入41~97mg/m3,2小时/天,3~4周,引起严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气肿与气管病变。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20ppm。
精子形态学分析:小鼠经口20mg/kg(5天),连续。
对人体伤害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的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灭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存储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取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标识中文名甲醇英文名methyl alcohol 分子式CH4O 分子量32危规号32058 UN编号1230 RTECS号PC1400000 CAS号67-56-1理化性质主要组成纯品性状无色澄清液体熔点℃-97.8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沸点℃64.8 相对水密度0.79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相对空气密度 1.11临界温度℃240 燃烧热727.0临界压力MPa7.95最小引燃能量mJ/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11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燃烧性易燃聚合危险不聚合爆炸极限%下限:5.5 ,上限:44.0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385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如有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毒性急性毒性:LD50:~5628mg/Kg(兔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3776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0mg/m3,12小时/天,3个月,在8~10周内可见到气管支气管黏膜损害,大脑皮质细胞营养障碍等。
致突变形:微生物致突变:啤酒酵母菌12pph。
DNA抑制:人类淋巴细胞300mmol/L。
生殖毒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7500mg/kg(孕7-19天),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20000ppm(7小时),(孕1-22天),引起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对人体伤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昏、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视神经衰弱综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防护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排险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压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空间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存储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取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标识中文名氰化钠英文名Sodium cyanide 分子式NaCN 分子量49.00危规号61001UN编号1689 RTECS号VZ7525000 CAS号143-33-9理化性质主要组成纯品性状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熔点℃563.7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和苯沸点℃1496相对水密度 1.60饱和蒸气压KPa0.13(817℃)相对空气密度无资料临界温度℃无意义燃烧热kJ/mol 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最小引燃能量mJ无意义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闪点℃无意义聚合危险不聚合爆炸极限% 无意义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无意义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水危险特性不燃。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灭火剂:干粉、砂土。
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毒性急性毒性:LD50:6.4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人体伤害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匀可引起食物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四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偶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弱;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眼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和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嘴对嘴)或用胸外心胸按压术。
就医。
给吸入亚硝酸异龙酯。
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泄漏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