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及预防补救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邓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农业发展较为发达,夏玉米是该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气候不稳定、管理不当等原因,夏玉米倒伏频发,导致产量大幅减少。
本文将对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候因素:夏季是邓州市雨量较多的季节,而玉米生长期需求较多的水分。
如果遇到大雨或暴雨,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根系松散,失去对植株的支撑力,从而引发倒伏。
2.土壤因素:邓州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通透性较差、持水能力差,极端天气条件下,会因土壤软化导致玉米植株倒伏。
3.病虫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玉米腰斑病,会导致玉米植株抗倒性下降,容易倒伏。
4.栽培方式:有的农民在种植玉米时,栽植密度过大,或者未按照正确的株行距和行距进行栽植,导致玉米植株相互竞争,根系生长不良,易发生倒伏。
由于夏玉米倒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为了提高产量稳定性,农民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选地和调整播期: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并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合理调整播种期,避免遇到大雨或暴雨。
2.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3.防治病虫害:加强农田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防治,减少土壤中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定期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合理的剂量。
4.调整栽培方式:合理调整玉米的栽培密度和株行距,避免玉米植株相互竞争,生长不均衡。
栽培时注意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性。
5.加强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监测,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倒伏迹象,并采取支撑措施,如添加支撑杆或使用绑架法等,防止倒伏加重。
总之,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多种多样,预防对策也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选地、调整播期,加强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调整栽培方式,并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夏玉米倒伏的发生,并提高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倒伏是指玉米植株在遭遇强风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无法维持正常生长姿态,而发生倒伏的现象。
在玉米生产中,倒伏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因此预防玉米倒伏是农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1.生长阶段:在玉米一生中,转折期(拔节-开始抽雄)和生育期(开始抽雄-灌浆)是倒伏的高发期。
转折期时,玉米抽雄、抽秆速度加快,而根系尚未完全发育,导致植株稳定性较差,容易倒伏。
生育期时,随着玉米结实和鲜秆重量的增加,对植株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容易导致倒伏。
2.外力作用:强风、暴雨等自然气候因素是引起玉米倒伏的主要外力因素。
强风可以通过对玉米植株施加较大的压力,使其无法保持直立姿态而倒伏。
暴雨则会使土壤变得松软,减少了植株与土壤的粘结力,进而减弱了植株的支持力,导致倒伏。
3.农艺措施不当: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排水不良、虫害和病害等因素也会导致倒伏。
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造成植株生长不均匀,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倒伏。
施肥不当会导致根系分布不均匀和根系生长不良,减弱了土壤粘结力,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排水不良会导致土壤过湿,减少植株根系对土壤的粘结力,易发生倒伏。
虫害和病害的侵害会削弱植株的生长能力,使其无法支撑自身重量,容易倒伏。
为了预防玉米倒伏,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品种选择:选择抗倒伏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具有较粗壮的秆径、较小的叶片角度和较深的根系,能够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的侵害,减少倒伏的风险。
2.适当控制种植密度: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是防止倒伏的关键。
密度过大会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容易导致倒伏,而密度过小则容易造成产量低下。
种植密度的选择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品种特性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3.注意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合理施肥是减少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出现过浓或过稀的施肥现象。
同时,应注意水肥一体化,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提高植株的抗风性。
皖北地区夏玉米倒伏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摘要:通过对皖北地区夏玉米倒伏的现象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玉米倒伏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玉米倒伏的实用方法。
确保本地区玉米高产突破瓶颈障碍,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关键词:皖北地区;玉米倒伏;高产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1 玉米倒伏的分类根据倒伏的外在状况一般分为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3种类型。
1.1 根倒伏玉米植株不弯不折,植株的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发生改变。
根倒伏多发生在玉米生长拔节以后,因恶风暴雨或灌水后遇大风而引起。
1.2 茎倒伏即玉米植株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不变,而植株的中上部分发生弯曲的现象。
茎倒伏多发生在密度过大的地块或茎杆韧性好的品种上。
1.3 茎倒折即玉米植株根一节间折倒,茎杆又不弯曲,从茎的某一节间折断。
2 产生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玉米倒伏有3种因素,品种,管理,气候。
2.1品种方面植株茎秆过高,秆细秆弱,穗位过高,或气生根少。
2.2管理方面种植密度过大,肥水管理不合理,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能力差,植株之间的相互遮阳会使茎秆因徒长而变得过于细长而纤弱,尤其是行距小于50cm,每667m2密度大于5000株的地块极易倒伏,苗肥用量大,尤其氮肥用量大的地块易倒伏。
在拔节期追肥的地块,基部节间过长,植株过高,也容易造成倒伏。
中耕培土不及时也是造成玉米倒伏的一个原因。
2.3气候方面主要是拔节期的天气连续阴雨,日照时间过少,灌浆期的强对流天气。
在这3因素中,气候因素是玉米倒伏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表明:2.3.1 7月份降水量超过历年同期平均值,灌浆期再有暴风雨,玉米容易发生倒伏。
2.3.2玉米拔节期(7月份)日照时数少于历年同期平均值,灌浆期再遇暴风雨,玉米也易倒伏。
2.3.3降雨量与日照时数比值。
7月份降雨量超过历年同期平均值,7月份日照时数少于历年同期平均值,也就是说,拔节期降水超过历年同期值,日照时数又小于历年同期值,但只要灌浆期没有暴风雨,玉米则不会大面积倒伏。
•玉米倒伏的原因•玉米抗倒伏的措施•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技术目•玉米抗倒伏的实践案例录风雨天气土壤条件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量等都会导致玉米植株过度生长,降低其抗倒伏能力。
施肥管理种植密度植株高度抗倒伏品种品种多样性选择抗倒伏品种合理密植原则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
增加株数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植株的数量,以增加秸秆数量和强度,提高抗倒伏能力。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增施钾肥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监测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对玉米造成损害。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玉米植株的影响。
喷施抗倒伏药剂喷施生长调节剂喷施磷酸二氢钾合理化控确定化控时机选择化控剂中耕培土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中耕培土的操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中耕培土,特别是在大雨过后,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
中耕培土的作用及时中耕培土VS选用抗倒伏品种通过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使玉米植株能够得到合理的光照和营养,从而减少倒伏的风险。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某地区玉米种植实践案例某品种玉米抗倒伏表现案例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某种植技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案例应用地膜覆盖技术采用间作方式。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7月中旬至8月上旬正好是高温、多雨、多风的季节,既容易引起玉米茎秆徒长,又为玉米的倒伏提供了诱因;2.夏玉米进入到拔节期以后,茎秆生长速度较快,茎组织幼嫩、脆弱,极容易发生倒伏或折断;3.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植株郁闭、茎秆徒长;4.施肥时期不当,拔节期大量追施氮肥促进了茎秆不必要的旺长;5.肥料单一、重氮、缺磷、少钾的地块更容易发生倒伏。
二、玉米倒伏的类型:玉米的倒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根倒,即玉米植株自地表处连同根系一起倾斜歪倒。
2.茎折,即玉米植株未发生根倒,而是从基部某节位折断。
3.弯倒,即玉米植株既没有发生根倒,也没有发生茎折,而是植株中上部弯曲、匍匐。
三、玉米倒伏后的对策:发生根倒的地块,在雨后应该尽快人工扶直植株并进行培土,以便重新将植株固牢。
发生弯倒的地块,雨后可用长秆轻轻挑动植株,抖落雨水(抖落雨水时要注意尽量不要翻动植株,以防人为造成茎秆折断)以减轻植株压力,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
由于目前雨水较多,有的丘块玉米发生倒伏或田间渍水,应采取的措施有:1、防治洪涝灾害,抢排田间积水,对倒伏的玉米进行绑架。
叶片因田间渍水出现紫红色的丘块,应增施磷肥,严重的田可先喷施“肥料王”或磷酸二氢钾溶液。
2、密切注意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根据历年纹枯病的发生情况,穗期多雨会严重发生,一般应防治1~2次玉米纹枯病,尤其是稻田春玉米。
药剂有井冈霉素等,第一次施药后7~10天加喷一次效果更佳,防治时药剂应对准玉米中下部施用。
3、注意小斑病的发生,高温高湿易造成小斑病流行,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用50%代森铵8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防治玉米倒伏七大措施
1、精细整地播种(移栽)要对土壤深翻犁耙,做到地平土细,以防寒增温,蓄水保墒。
2、适期播种(移栽)及时间苗、定苗、补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植
系下扎,生育良好,茎秆精壮,抗倒伏。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改善植株个体发育,优化个体与群体关系,防止倒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结合当地地理、生态因素合理确定。
一般每亩不超过3000株,个别紧凑型品种可达到3200株。
4、中耕除草苗期应及时进行中耕,早锄草,早定蕾,以促进幼苗早发快长,尤其拔节
要进行中耕培土,使玉米产生大量的支持根、增强抗倒伏的能力。
5、科学施肥施肥要做到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家肥、化学肥、微量肥结合,为玉米良好生长打下基础。
6、精细管水
遇旱灌、遇涝排,苗期玉米不灌或少灌水,使地上部节间变短,根系入土深而广,拔节后遇旱灌水量一次不宜过大,防止在高温、多肥、过湿的情况下,引起倒伏。
7、病虫防治
苗期用土蚕地虎净每亩30毫升对水喷雾,防止咬断幼
苗茎基部;大喇叭口期亩用5%锐劲特30毫升对水喷雾或杀螟丹颗粒剂每株3-4粒,亩用0.5公斤防治玉米螟钻蛀茎秆遇风引起倒伏。
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倒伏现象,给农民朋友带来不小的损失。
那么,玉米倒伏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来防止玉米倒伏呢?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天气因素: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袭击往往是导致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猛烈地摆动玉米植株,使其根部容易松动,从而导致倒伏。
2. 茎秆过细: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茎秆过细是导致玉米倒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茎秆细弱无力,抵抗风雨的能力较差,容易在强风吹袭下折断。
3. 疏植密度不当:玉米的疏植密度不当也会影响植株的稳定性。
如果植株过密,茎秆之间的空间不够,植株之间互相支撑不足,容易导致倒伏。
为了防止玉米倒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种植抗倒伏品种: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降低玉米倒伏的风险。
抗倒伏品种的茎秆粗壮,抵抗风雨能力强,能够更好地保持植株的稳定性。
2.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过度施肥会导致玉米茎秆过长而细弱,容易倒伏;而缺乏养分则会使植株生长不健壮,同样容易倒伏。
因此,合理施肥是防止玉米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
3. 控制疏植密度: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合理控制疏植密度,使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
过密的疏植密度容易导致植株之间互相竞争,茎秆细弱,增加倒伏的风险;而过疏的疏植密度则会导致植株支撑不足,同样容易倒伏。
4. 及时支撑: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支撑,以增加植株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木桩、竹竿等支撑物,将其插入土壤中,与玉米植株相连,起到支撑的作用。
5. 加强管理:加强对玉米的管理,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保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同时,及时修剪茎秆,保持茎秆的粗壮,有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的发生,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玉米时,要对玉米倒伏的原因有所了解,并灵活运用相应的防止措施,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作者:杨忠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6期玉米是青海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最近的这几年当中,市面上的玉米品种变的越来越多,农村在进行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选择;农村在种植玉米的时候缺少专业的管理,玉米出现倒伏的现象非常严重,情节比较轻的情况下会造成减少收成,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绝收的情况。
因此,在这种这情况下只有通过相关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来进行综合整治玉米倒伏现象,让玉米的产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玉米倒伏的形式1、根部倒玉米根部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玉米苗的发育还没有彻底的完成,根系比较脆弱,在遇到下大雨的时候,玉米苗的根部支撑系统就会瘫痪,在加上刮风的话就会让玉米苗的根部出现大幅度的倾斜,这就会出现玉米苗倒伏的情况发生。
根部倒伏倾斜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收成。
2、茎部倒玉米茎部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茎秆的基部和中部机械组织强度比较低,无法支撑地上部分整个玉米苗的重量,这样就会出现玉米苗弯曲和倾斜。
茎部倒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比较低。
3、茎部折茎部折主要是说在玉米苗发生根部倒之前,从玉米苗上面的某一个部位发生折断现象。
这用茎部折的情况大多数多发生在玉米苗抽雄之后,这种情况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是最厉害的。
二、造成玉米倒伏的影响原因1、天气原因每一年的6月末到8月之间,是青海地区最佳的旅游时间,同时也是雨量最多的时候。
青海地区在此时大多数都是以暴雨为主,这种暴风雨天气对玉米的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时的玉米正处在小喇叭口时期,一旦发生较强的暴风雨天气,那么就会造成玉米苗的大面积倒伏现象发生,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尽快的做出处理。
2、品种原因玉米的品种和倒伏有着很大的联系。
玉米苗的抗倒伏能力需要从玉米苗的高度、玉米穗的位置、根部发育情况和柔韧度进行查看。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玉米苗根部茂盛、玉米穗所处的位置低、和自身地高度比较矮时能够更高的抗倒伏。
导致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及预防补救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导致玉米倒伏的三个主要因素,介绍了防止玉米倒伏所要采取的五种措施以及玉米一旦倒伏后所采取的三个补救措施,以供生产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玉米;倒伏因素;技术措施
玉米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茎倒折三种,但不论何种倒伏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不断提高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玉米栽植密度的不断加大,致使玉米倒伏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对玉米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说玉米倒伏是玉米生育期中的一个非常主要的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玉米大幅度的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防止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1玉米倒伏的原因
玉米倒伏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品种因素;二是人为造成;三是天气影响。
1)品种因素。
主要是指玉米品种本身因素,是由生物遗传因子所决定,大致可总结出两个方面。
①是植株的生理缺陷,品种植株过高或穗位过高,杆细杆瓢,或次生根少。
②是品种的抗逆性缺陷,品种本身不抗病虫害或者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致使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导致倒伏现象发生。
2)人为因素造成。
①密度过大,把低密度品种当作高中密度进行播种,或者把高密度品种过于密植,造成群体内通风透光减少,光合产物减少,导致个体发育不良,植株偏高或茎秆偏细,遇到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倒伏。
②种植密度虽然合理,但是行距与株距不和谐,行距过窄或株距过小,都可以造成玉米倒伏。
③施肥不合理,氮磷钾等主要肥料没能合理搭配,施肥量过大,特别是氮肥过多,施肥深度过浅(不利于根系的下扎)或距离根太近而造成烧根。
④田间管理措施不当,既不实行宽窄行种植,出苗后也没有进行间定苗,又不注重病虫害的防治。
⑤玉米整地质量不好,土壤过于板结,致使玉米根系不能下扎,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少,也是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
3)天气条件影响。
天气条件是玉米倒伏的关键因素。
苗期的雨水过多(不利于蹲苗)、拔节期的阴雨寡照和灌浆期的暴风骤雨都能引起玉米的倒伏。
经近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①玉米拔节期(七月份)降水量超过历年周期平均值,灌浆期再有暴风雨玉米极可能要倒伏,如1997年9月18日玉米大面积倒伏。
②玉米拔节期(7月份)日照时数少于历年同期平均值,灌浆期再遇暴风雨倒伏。
2000年9月2日玉米大面积倒伏,2009年8月份出现的两次倒伏都存在这方面的因素。
③拔节期降水量超过历年同期值,日照时数小于历年同期值,但只要灌浆期没有暴风雨,玉米不会大面积倒伏;即使倒伏也是密度过大、缺乏科学管理的地块。
④在拔节期涝灾,因玉米苗较矮小,玉米不会倒伏。
2防止玉米倒伏的关键措施
在玉米生长实践中发生倒伏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任何单一的因素都可以造成玉米倒伏。
针对玉米玉米倒伏的各种因素,在玉米的栽培技术过程中,要谨慎把握和应对每个生产环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造防御。
1)把好选种关和种植密度关。
购种时一定要注意选择秸秆较矮、穗位较低、根系发达的抗倒性品种,种植时要详细了解该品种的特性,严格按照品种说明上的适宜密度合理密植,不要随意改变密度,一般玉米500公斤/亩左右的生产水平,要求紧凑型中穗品种密度是
4000-4500株/亩,紧凑型大穗品种3300-4500株/亩,平展型叶大穗品种2500-3000株/亩。
2)把好整地质量关。
有条件的最好耕耙整地,土壤过于板结的田块一定要耕耙,做到土地平整,上虚下实,玉米出苗后根系能与土壤紧密结合,不悬空,以利于培育壮苗。
3)把好拌种关。
种植时对没有进行包衣过的品种进行药剂拌种(加上生根粉),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
4)把好科学施肥关。
科学施肥也是玉米获得高产防治玉米倒伏的关键环节,要做到合理搭配,不能只注重氮肥,要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施肥时要深施,可以有效促进根系的深扎,特别注意不能距离根太近,以免造成烧根;不能追肥过早,注意苗期要进行适当蹲苗,培育壮苗。
5)把好中耕培土关。
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进行中耕培土,以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可预防倒伏。
6)把好化控关。
适时化控,降低植株重心,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简便的防治方法。
在玉米7-11片可见叶时,亩用“玉米抗倒抗逆增产剂—抗伏灵”一袋(30毫升)或金得乐一袋(30毫升),兑水15-20公斤叶面一次喷施进行化控。
若7月份阴雨寡照苗期又没有进行化控,可在1%-3%株玉米雄穗露尖,50%的植株雄穗将要露头时进行化控。
化控用玉米健壮素,每亩20-30毫升(一支)兑水15-20公斤均匀喷施在玉米的上部顶心。
实践证明有效使用化控技术,一般株高可降低10-15厘米,穗位降低10-12厘米,还能够塑造理想的丰产株型,通风透光,可有效防止倒伏。
此外,在玉米抽雄期隔行去雄,散粉后雄穗全部去完,也有一定防倒效果。
3玉米一旦发生倒伏,就要采取挽救措施
1)玉米在孕穗期前倒伏,不可动,也不可扶。
倒伏后3天之内能自然折起。
靠近地面的茎节能迅速扎根。
由于根量增加,不会再有二次倒伏,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一旦扶起,必然伤根,并且不再扎根,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容易发生二次倒伏。
2)玉米在抽穗后倒伏,不可剪叶,不可去头,只能扶起扎把,尽量不伤根和保持尽可能多的绿叶。
在成熟期调查叶片数:未倒伏的每株8.4片绿叶,扎把的6.2片绿叶,未扶的3.5片绿叶。
扎把时把果穗扎到绳子上边,不可把果穗扎到下边,小穗向里、大穗向外,这样可以让果穗尽可能的通风透光,利于灌浆。
扎把的数量以3-4棵最好,不可超过5棵,超过5棵,再遇暴风雨易折断。
扎把时要扎紧。
不能松动。
3)扶起、扎把的时间要求,最好当天倒,当天扶起、扎完,最多不能超过3天,3天后不要再扶,再扶会伤根反而会造成更加减产。
4)对于茎秆折断的玉米不能再进行如果扎扶,否则会加重茎秆损伤,可以进行适当疏散,尽量使每株玉米都有叶片采到阳光。
5)严防病虫害的发生。
对倒伏地块要及时抓好雨后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是搞好蟋蟀、大小斑病及锈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申为民.浅谈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2009,5:14.
[2]王明华.玉米倒伏原因及治理措施.河北农业科技,2001,5.
郭军霞,郸城县农科所技术工人,高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