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92液体压强配学案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7
液体的压强课题§9.2 液体的压强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 2 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能力目标(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情感目标(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愿意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学法点拨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认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的事实,而且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合自己的经验来体会液体压强规律:木桶中装的水越深,水对桶底的压强越大,桶底常常因承受不了这个压强而脱落。
2、通过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事例,了解连通器和船闸的原理。
本节内容在中考中的考试重点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联系实际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将不是今后中考的重点,所以我们不必花大力气去做这方面的计算题.器材烧杯、水、U形管、液体压强演示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一引入新课许多同学从电影、电视中看到:屏住呼吸的潜水者在海底采集海参、珍珠贝,背着氧气瓶的潜水员在较深的海中观察鱼类的生活.要在更深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潜水服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液体压强1.液体的压强(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二、实验探究液体内部有压强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学生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2.学生分组实验:(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一遍.(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先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让学生动手坐一坐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一)提出问题: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亲身的感受体会液体内部的压强.2.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二)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可能猜想出有各种因素.(三)怎样一个一个因素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先测在同一深度、同一种溶液中不同方向的压强,再探测在不同深度、同一种溶液,同一方向的压强,最后还先探测在同一深度、不同种溶液中不同方向的压强.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思考学生猜想进一步思考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设计数据表格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从生活走向物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加以引导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四)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五)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六)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学生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展示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3.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槽,潜水艇模型,水坝模型。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小卡片,一份实践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潜水艇模型,让学生思考潜水艇是如何上浮和下潜的,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演示液体压强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液体压强计算的公式的应用,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领会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领会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领会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不同.(3)能用公式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Pρ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2)初步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以实验和实例为基础,使学生产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4.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5.难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方法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图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引入课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大量的探究实验获得亲身体验,从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到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产生压强逐步深入认识到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猜想、设计实验、归纳应用等探究实践,体验获得物理规律的全过程及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并将一端用橡皮薄膜扎紧.2.塑料瓶3.U形管液体压强计4.马夹袋5.水,盐水,硫酸铜溶液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录像] (1)水库堤坝的形状 (2)潜水员穿的潜水服 (3)潜水器[思考]以上情景中堤坝为什么下部比上部厚实?潜水员潜入水下较深的地方为什么要穿潜水服?[引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学生探究实验2人一组,实验中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归纳总结.[探究]将塑料马夹袋中装入水.观察塑料袋形状如何变化?[学生归纳1]由于液体受重力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探究]在不同高度处扎有三个孔的塑料瓶,先用小木棒将三孔堵住.往瓶中注满水后将三根小棒拨掉能看到怎样的现象?并画出简图.[思考讨论]若瓶上的三个小孔在同一高度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探究]在两个相同的底部扎有橡皮薄膜的开口玻璃管中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硫酸铜溶液.观察比较橡皮膜形状有何不同? [提出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讲解]U 形管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 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U 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a)U 形管两侧液面原先是平齐的,表示两侧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b)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侧液面便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探究] 4人一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提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用U 形管液体压强计和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科学方法,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学生归纳2]液体内部各方向上都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度越大处,压强也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3.规律应用[讲解]导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取出高为h 的液柱,其底面积为s ,重为G ,如图所示.设液体的密度为ρ,则shg vg mg G ρρ===在h 深处,液体的压强:gh SShg S G S F P ρρ====[例题]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盛满水,A点处的深度是米,压强是帕;B点处深度是米,压强是帕.【答案】1;9.8×103;0.7;6.86×103——让学生了解“深度”、“高度”的含义和区别.五、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从潜水员潜入水下较深处要穿潜水服和水库堤坝下部比上部厚实的录像来引入课题,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学生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和意识,体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2.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容量较大.利用U形管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中,实验的设计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等都由学生自主研究得出结论要求较高,可视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提示.。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应用知识的迁移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对容器底、侧面及液体内部有压强。
2.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通过实验探究,定性掌握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3.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一、分析推理,完成填空:1.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答: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将水倒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平板玻璃,水将向四面八方流淌,说明液体具有_________性,若是倒在杯中就能阻止流淌,并上升至一定高度。
请依据这一事实猜想:液体对盛它的容器侧壁有压强吗?答: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二、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底部扎一小孔、侧壁扎一小孔、剪去瓶底并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观察课本P81(图10-9),尝试用上述器材实验验证,你能分别设计出哪几种验证上道题中的1、2、3的推理。
(方法多多,要想课上显伸手,课前就要真动手。
)课堂学习: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实例,提出相关问题)二、新课学习探究:1.体验液体对容器及液体内部的压强:(小组检查,探讨“课前准备”;展示汇报,交流验证方法。
)结论:(1)液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活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课时教材地位《液体的压强》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习本节内容能巩固前面的内容,让学生懂得除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气体也会产生压强,为后面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是物理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节课讲述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方法及过程,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刚学完固体产生的压强,但对于液体内部也会产生压强肯定很陌生,甚至不相信,特别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大小、形状、底面积等因素无关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通过实验探究改变学生心中的固有想法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
(4)能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液体的压强分布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归纳的研究方法。
(2)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推导压强的计算公式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大烧杯、水(学生自备)、盐2.教师演示器材:玻璃管(侧面开口)、微小压强计、大烧杯、水、玻璃管(两端开口)、橡皮膜3.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安排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情景引入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液体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多媒体展示深海带鱼和梯形大坝提问: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市场的带鱼不是活的?为什么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梯形状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既然液体也有重力,那对支撑它的物体应该也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知识提炼(学生自主完成,在共同展示)一、复习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 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 相等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 增大 ;(3)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 。
二、知识回顾:1、液体压强的大小:推导:P=F/S=G/S=mg/s=ρVg/s=ρshg/s=ρgh2、应用:合作探究(学生自主解答,再共同分析,强调完整表达清楚)例1、下列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说法错误的是( )A 、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所以上层液体对下层液体有压强B 、 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不仅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C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液体不可能有向上的压强D 、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不仅有向下的压强,还有向上的压强和向各个侧面的压强 例2、潜到海面下50m 的潜水员,受到的海水压强是多大?(海水密度为1.03×103kg/m 3)学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认识连通器连通器 定义:上端 开口 ,下端连通 的容器。
特点: 装同种液体且静止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各液面在同一水增面上例3、已知10-1所示的容器中,A点处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为1568Pa。
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体验成功A级1、一个圆柱形容器里装了少量水,若把一木块放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量筒内装有高度为20cm的酒精,则量筒底部受到的酒精压强是 (ρ酒精=0.8×103kg/m3)。
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是( )A、排灌水渠通过公路的涵洞B、三峡船闸C、测量液体压强的压强计D、浇花用的水壶B级4、刘家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47m,当水库水位为130m时,坝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越深处压强越大。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水坝、潜水艇、液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水、容器、压强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水坝的设计原理,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2. 概念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 特点讲解: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演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 计算方法讲解:教授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并进行例题讲解。
5. 应用实例讲解: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艇、液压等。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液体压强。
六、板书设计1. 液体的压强2. 内容:a. 液体压强的概念b. 液体压强的特点c.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d.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深度为5米的液体压强。
答案:p = ρgh = 1.0 × 10^3 kg/m^3 × 9.8 N/kg × 5 m = 4.9 × 10^4 Pa2. 题目二:解释潜水艇是如何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9.2 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某一液体(ρ)某一深度(h)处的压强(p)有多大?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参考课本35页图9.2-3)(1)步骤:在横线上填入公式①水柱体积V = , ②水柱质量m = ,③水柱重力G = ,④水柱对底面压力F= ,⑤底面受到压强p= ;(2)公式: ;(3)注意:①单位ρ用 ,h 用 ,p 才是Pa ,②液体的压强只跟 和 有关,深度是指 。
③液体压强跟所取 无关。
④该公式的使用范围例1潜水员潜到三峡库区20米深处,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 ?(g=10N/kg )例2如图是A 端开口B 端封闭的L 形容器,内盛有水,已知B 端顶面离容器底6cm ,A 端内液面离容器底26cm 。
求:(g =10N/Kg )(l) B 端顶面受到水的压强.(2) 如果B 端顶面的面积为2×23-m 10,那么,顶面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一、课前预习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你对公式中的h 是怎么理解的?在利用此公式进行计算的时候,对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怎么规定的?2.什么是连通器?为什么当连通器中的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呢?3.生活中有哪些连通器?二、学习过程学点一:液体压强的大小学点二:连通器1.右图中哪些是连通器?2.连通器的特点是3.为什么连通器中的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呢?4.举出三个生活中连通器的例子:。
1.在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放入水中,水未溢出。
当木块静止时,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2.船闸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
3.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 木桶的粗细B 木桶的轻重C 最短的一块木板D 最长的一块木板4.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 ),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 ),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 A 和p B ,则( )A .p A >pB B .p A <p BC .p A =p BD .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P A 、P B 、P 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7.瓶内装部分水后密封放置(图甲),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 ,压力F ;若将其倒放(图乙)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 /,压力F /,则( )A .P >P /B .P <P /C .F >F /D .F= F /三、课堂练习。
2017春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液体压强的大小同步教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液体压强的大小同步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液体压强的大小同步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2。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液体压强的大小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2。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知道液体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学设计师请你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下列现象:1。
水库大坝总是造成上窄下宽。
2.深水炸弹到了一定的深度会自动爆炸.师我们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那液体某点处的压强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的计算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液柱的物理模型.师要知道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即可.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求深度为h的平面受到的压强多大?学生分组推导,完成下面式子。
9.2 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液体的压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感知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1. 观察并描述液体压强的现象;2. 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感知液体压强的变化;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和感知液体压强的概念,以及液体压强的变化原因。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感知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变化。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水杯、水、气球、浮力球等。
我会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气球在水里飘起来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气球受到了水的压强,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液体压强的奥秘。
”然后,我会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例如,我会将气球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气球在水中的变化,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接着,我会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
例如,我会问他们:“你们觉得气球在水里为什么会飘起来呢?是因为水的压强吗?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例子吗?”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引导幼儿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我会让幼儿尝试用气球放入不同深度的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原因。
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和感知液体压强的概念,以及液体压强的变化原因。
我会通过实验活动和小组讨论,帮助幼儿克服这一难点。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询问幼儿:“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液体压强的例子吗?”以此来巩固所学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幼儿理解和感知液体压强的概念,以及液体压强的变化原因,是本次活动的主要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