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 3.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习题3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37.82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这样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下列哪一措施不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A.义务植树B.保护每一片绿叶C.“三北”防护林D.毁林开荒3.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A.合成淀粉B.将淀粉运走耗尽C.产生二氧化碳D.产生氧气4.下列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我国种树太少①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①我国草原退化、沙化严重①我国的荒漠面积太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以下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 )A.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B.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C.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D.我国森林资源贫乏,主要以草原、荒漠为主6.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植物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B.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C.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D.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7.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B.我国森林资源植物种类丰富,但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C.每年的3月2日是全国的“植树节”,我们都要积极参加植树绿化活动D.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败的趋势8.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①呼吸作用①蒸腾作用①吸收水和无机盐A.① B.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9.“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10.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途径是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按人的需要过量砍伐C.营造单纯林种D.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和种植11.叶片中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关的细胞结构是()A.叶绿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质12.生长健壮的油菜进行光合作用时,物质和能量主要的变化情况是()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13.如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形式也可以通过气孔B.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①D.气孔①→①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14.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D.根部带一个土坨15.某实验小组想要采用下图①~④中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知识梳理】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____。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______。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在我国的植被中,____占据了主体,但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____。
2.我国长期以来对________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____的趋势。
3.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____、____。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对森林和草原进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
2.我国将每年的________日定为“植树节”。
答案: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1.植被2.草原荒漠热带雨林针叶林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森林1/42.森林资源衰退3.退化沙化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3月12【重难点训练】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森林:我国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0.36%,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其他国家如圭亚那是83%,芬兰是66.7%,日本是67%,美国是33%等。
我国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
2.草原:我国草原面积广阔,但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现象严重。
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的土地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土地的沙漠化和继发的沙尘暴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6保护植被,绿化祖国根底达标卷1.以下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植物最耐旱的应该是( )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C.草原D.荒漠2.以下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A.调节气候B.提供足够的木材C.维持碳—氧平衡D.防风固沙3.某城市为了治理“脏、乱、差〞,把许多树木砍掉,统一规划为草坪。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树木参差不齐,影响市容B.树木落叶,影响卫生C.种草比种树便于管理D.树木的作用不可替代,不能砍4.以下除哪一项外,都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A.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主要以草原、荒漠为主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仅为20.36%,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45公顷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是世界土地沙漠化比拟严重的国家5.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这是为了( )A.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B.对森林和草原实行学化管理C.力求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开展D.A、B、C都正确6.在与水平面成15°角的倾斜木板上,分别铺上5厘米厚的有草皮土壤和无草皮土壤,用洒水壶取等量的水以同样的方式淋浇。
(1)实验说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可知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2)请你提出一条治理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7.以下图是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屡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能力提升卷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以下哪些问题?( )A.有些生物失去生存环境B.水土流失C.气候改变D.以上都可能发生2.下面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C.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衰退的趋势D.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拟严重的国家之一3.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植被,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目前我国植被保护形势严峻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退化、沙化
C.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
D.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应从你我做起。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3月8日B.3月12日C.4月12日D.5月1日
3.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热带雨林B.草原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4.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
5. “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
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B.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C.降低噪音,调节气候D.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D。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0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这种植被类型是()A.草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2.我国每年都要耗费大量木材用于制作教科书。
当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使用教科书的基础上,政府又推行了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政策。
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有利于卫生防疫B.为造纸厂创造经济效益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为了控制人口数量3.一个地区的气候较为干旱,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请问这是哪种植被类型()A.草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4.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这种植被类型是()A.草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5.我国的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北方寒流入侵C.频繁的地壳运动D.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6.在我国的植被中,什么植物占据了主体?()A.森林B.草原C.苔藓植物D.蕨类植物7.近年来我国的森林受到严重破坏,下列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正确的是()A.为了保护森林,不能砍伐树木B.为了保护森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C.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树少种草D.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草少种树8.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A.4月5日B.5月1日C.3月12日D.6月5日9.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
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0.中央4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1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有可能1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我国各种类型植被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2.下列能在荒漠生态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是()“肺”是因为()A—4.我国长白山地区,夏季温凉、冬季寒冷,以松、杉为主,这种植被是()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场退化,从而引起土壤沙化,出现沙尘暴等7.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B.许多绿色植物可以药用如人参、三七等8.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对环境的保护()二、填空题9.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低,只有,人均森林面积只有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的地区,其植物较。
85年相继颁布了《》和《》,对森林和草原实行,,力求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的道路。
12.为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的活动,我国将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13.下图是五国森林分布数据图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计算将各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填入表格之中。
(2)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与其他四国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到2040年前后我国的人口将达到峰值16亿左右,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14.“阳春三月,沙尘暴卷土重来”,2005年4月18日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又遭遇了沙尘暴的袭击。
近半个世纪来我国特大沙尘暴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而且波及的面积愈来愈广,损失愈来愈大。
于是有专家撰文指出:这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破坏了森林和草原带来的恶果。
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请据图3—6—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致的恶果,请归纳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
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选择题1.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绿色植物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D.防风固沙,消纳噪音2.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畜牧业B.发展旅游业C.发展林业经济D.改善生态环境3.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但东北是森林生态、内蒙古是草原生态、新疆多荒漠生态,其主要原因是()A.光照的不同B.气温的不同C.土壤条件的不同D.降水量的不同4.下列因素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①自然灾害②过度利用③水土流失④毁林开荒⑤生态失调⑥乱砍滥伐A.②④⑥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5.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D.开发水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6.下列不是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A.人均森林面积与世界人均水平持平B.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C.过度放牧D.草原沙漠化7.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现象,导致“沙尘暴”的直接原因是() A.植被遭到破坏B.降水异常减少C.温室效应加剧D.大气污染8.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植物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B.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C.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D.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9.我国下列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A.草原B.荒漠C.热带雨林D.常绿阔叶林10.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草原沙漠化严重B.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C.人均森林面积少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二非选择题1.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一组填空:(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_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 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01一、选择题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以上三项都是2.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A.4月12日B.5月4日C.7月1日D.3月12日3.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4.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旅游业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畜牧业D.增加木材产量5.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
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
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促使旱地荒漠化的是()A.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B.滥捕乱猎野生动物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6.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A.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C.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7.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8.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频繁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9.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可能发生1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以松、杉等树为主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下列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植物最耐旱的应该是()
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
C.草原D.荒漠
3.要持续利用好草原,长期发展畜牧业,下列哪项措施是不对的?()
A.大力兴修草原水利
B.尽量增加牲畜头数,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原
C.在适宜地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
D.改良牧草,推广良种牧草
4.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B.气候变得干燥
C.地壳变迁D.人类乱砍滥伐,过度开发
5.以下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A.调节气候B.提供足够的木材
C.维持碳—氧平衡D.防风固沙
6.某城市为了治理“脏、乱、差”,把许多树木砍掉,统一规划为草坪,引起许多人的议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木参差不齐,影响市容B.树木落叶,影响卫生
C.种草比种树便于管理D.树木的作用不可替代,不能砍
7.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8.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气体。
(2)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_______作用。
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___平衡。
(3)在日常生活中,你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举一例即可)________。
答案:1.D 2.D 3.B 4.D 5.B
6.D 城市中的树木在提高空气质量、减小噪音、美化环境、增加降雨量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种草与种树相比,在以上方面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而且种草比种树管理难度大,还要消耗大量城市用水,所以,砍树种草的做法不妥。
7.解析: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风速,稳定流沙。
同样,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调查结果看,森林和草地面积均减少,而荒漠面积增大,这就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能力下降;由于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尘可随风而起。
答案:(1)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能力下降,植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尘随风而起。
(2)积极营造防护林,加强养护;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
8.解析:(1)物质的燃烧需要氧,同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随手关灯、骑自行车等,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答案:(1)氧气(氧、O2)二氧化碳(CO2)(2)光合碳—氧(3)随手关灯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