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4
眉县:创新机制打造“增长极”本刊记者秦晋“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9月的眉县,猕猴桃挂满枝头。
在陕西省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内,一箱又一箱猕猴桃整齐摆放在陕西老实人生鲜供应链中心门口,等待工作人员入库存放。
作为眉县重点项目之一,陕西老实人预制菜及生鲜供应链中心项目(以下简称“老实人项目”)自运转以来,不仅盘活了园区闲置多年的土地资源,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全县猕猴桃销售开辟了新途径。
今年初,为助力“三个年”活动高质高效开展,眉县纪委监委制定了《发挥全县纪检监察组织职能作用服务保障“三个年”活动13条措施》,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通过常态化督导助推重点项目建设落地落实。
“绿色表示项目建设推进顺利,黄色表示项目推进缓慢,红色表示项目推进严重滞后……”据眉县发改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建立“三色预警”机制,运用大数据平台,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定期将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中交由县纪委监委督办处理,提前为重点项目建设排忧解难、清除障碍。
今年5月,老实人项目在眉县发改局的高质量项目大数据管理平台上,亮起了黄色预警。
从联席会议了解到该问题后,眉县纪委监委立即进行督办。
老实人项目为什么没有按时完成建设?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通过实地走访、翻阅台账,眉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找到了问题所在。
原来,在老实人项目入驻园区前,园区这块土地上的厂房一直处于法院拍卖状态,其中部分土地以临时租赁的形式,租给了一家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搞生产经营。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园区管委会发现老实人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运营模式与园区需求高度契合,于是双方达成共识,协助项目落地。
可是,由于该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模大、搬迁用时久,延缓了老实人项目的入驻进度。
针对老实人项目等重点项目开工缓慢的问题,眉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委办、县政府办等部门召开座谈会,最终,以县“两办”督办室的名义,对老实人项目的包抓单位下发白色督办单,督促项目包抓单位按时序进度抓好项目建设。
眉县大桥口发展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眉县大桥口地处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然而,目前该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旨在对眉县大桥口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方案,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对眉县大桥口的发展规划方案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其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总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会首先对眉县大桥口的概况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对眉县大桥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规划方案,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展望眉县大桥口的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眉县大桥口的发展规划方案。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眉县大桥口发展规划方案,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和建议。
同时,通过对发展规划方案的提出和可行性分析,希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促进眉县大桥口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正文2.1 眉县大桥口现状分析眉县大桥口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区域,是连接济南市和眉县的重要交通枢纽。
目前,大桥口地区交通拥堵严重,周边环境杂乱无序,缺乏绿化和景观设计,给市民出行和居住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经济发展方面,眉县大桥口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环境方面,眉县大桥口地区存在着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城市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城市设计和规划不够科学。
因此,眉县大桥口的现状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为制定发展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现代经济信息8浅论水土保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侯蔷薇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摘要:水土保持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减少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工作。
水土保持在防洪减灾、保护资源,整治国土、培育资源,改善生态、恢复生态调节功能,开发利用、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县域经济发展;作用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8-01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行政区域横跨渭河两岸,总面积863km 2。
地形基本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态势,渭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9条,全部属渭河水系。
从2008年至今的十年间,国家对水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水土保持方面,从流域治理、淤地坝治理到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项目、涝池项目,水保示范园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实施,对眉县的水利事业和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综合近年来水保项目建设实施的实践,就水土保持工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作以简单的分析总结。
一、提高了县域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1.增加了当地基本口粮田的效益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8-2015年,眉县先后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的八年间,共计新修基本农田20335.26亩,田间设施配套49,868.00亩,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11,405.00亩,土壤改良培肥地力17,953.46亩。
大大缓解了由于眉县大力发展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而造成的粮食生产方面的紧张形式,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县域经济的增长。
2.提高了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实施的冯家阙小流域治理、桐花沟小流域治理、见子沟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实施治理面积约13平方公里,涝池项目已经实施大约31个。
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作者:李莹郭祎来源:《山西果树》2020年第02期摘要:结合猕猴桃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实际,介绍了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措施,并提出了猕猴桃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眉县猕猴桃;问题;发展建议文章编号:2096-8108(2020)02-0066-03中图分类号:S663.4文献标识码:A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of Kiwifruit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Me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LI Ying, GUO Yi(Municipal Government of Hengqu Town, Shaanxi Meixian 722304, China)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local development of kiwifruit industr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dvantages of kiwifruit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 introduc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kiwifruit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Keywords:Kiwifruit of Mei County; Problem; Development suggestions1 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猕猴桃的最佳优生区,早在1978年就率先开始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1988年开始栽植发展猕猴桃,1998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浅析眉县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作者:王宁利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2年第10期【摘要】本文概述了眉县的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发挥“商标”效用,实现眉县经济价值的大提升;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四大战略,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助推了眉县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设;县域经济;作用经济和文化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先导,而经济建设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
文化源远流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文化建设,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不可忽缺的因素。
因此,我们要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重视县域文化建设,确立县域文化地位,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县委县政府为振兴眉县经济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而有力地助推了眉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在县域经济建设中,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劳动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
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眉县文化建设的现状(1)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经过全县干部的不懈努力,眉县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势在必行。
眉县文化积淀深厚,资源禀赋独特。
秦岭和淮河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就在眉县境内,山川秀丽,受到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高度赞美。
眉县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一.研究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行政区划【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首善、横渠、槐芽、汤峪、金渠、营头、齐镇、常兴共8个建置镇,共有123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88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全县共有320105人,其中男性165519人,占51.7%;女性154586人,占48.3%。
2011年出生3331人,出生率10.4‰;死亡1864人,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3.14‰,计划生育率达到98.9%。
在总人口构成中,按分年龄段统计数据表明:眉县老年人口量不断上升趋势,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12%,100岁以上老人共有4人。
辖区常住人口32.0105万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56368人,占17.6%;19—60岁127223人,占39.7%;60岁以上47451人,占14.8%。
按民族分,汉族31.9903万人,占99.93%,其余少数民族有蒙古族18人,回族67人,满族49人,藏族3人,彝族5人,白族4人,苗族6人,傣族4人,黎族6人,朝鲜族2人,维吾尔族2人,哈尼族2人,壮族29人,土族2人,拉祜族2人,土家族2人,以上16个少数民族合计占到总人口的0.06%。
辖区东西宽37.5公里,南北长39.8公里,总面积863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35.8万亩,森林总面积79万亩.森林覆盖率62.3%,另有渭河水域面积79.1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0.9人。
2.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眉县地形地貌复杂,大体为南北高中间低的不对称“U”型地形,东西向延伸略长,南北向起伏较短。
全县最高点为太白山次高峰,海拔3771.2米;最低点为位于青化与扶风交界的渭河东流出境处,海拔442米。
依照地貌特征,全县可分为秦岭山地(海拔700米以上)、黄土梁原、山前洪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渭北黄土台原五种地貌类型。
概括而言,全县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形态。
陕西眉县: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科学发展
魏天红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投资》
【年(卷),期】2012(000)030
【摘要】眉县古称“眉坞”,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东
南与周至县相邻,是宝鸡市的东大门。
行政区域横跨渭河两岸,地形地貌由南而北依次为山地丘陵区、黄土台塬区、渭北平原区,总体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耕地40万亩,辖8个镇,123个行政村,32万人口。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21元,县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
居全省第22位。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魏天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科学发展煤化工 [J], 刘汝旭
2.发挥资源优势,体现行业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J], 科学技术处
3.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展示产业发展成果——“第十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
览会”“世界猕猴桃大会暨第六届中国·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侧记 [J], 张莉;孙景娥;陈新平
4.危朝安强调要发挥科研人才和资源优势为广西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J], 张雷;刘达峰
5.陕西·眉县猕猴桃实现电子商务销售 [J], 孙兆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旅游业是眉县最具潜⼒的经济增长点,随着近年来宝鸡市⽂化旅游产业的加速兴起,眉县旅游业也进⼊了⼀个全新的战略机遇期。
为了强⼒推进”旅游兴眉”战略,为突破旅游发展尽智献⼒。
近期,我们经过⾛访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努⼒地⽅向等进⾏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些针对性地对策和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在⼯作中参考。
⼀、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本现状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度重视和⼴⼤旅游⼯作者的不懈努⼒下,眉县旅游业快速壮⼤, 太⽩⼭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批4A级旅游景区, 成功创⽴成为陕西省旅游强县,当前眉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太⽩⼭旅游为龙头,张载祠⽂化游、扶眉战役纪念馆红⾊游、西部兰花园观光游等多种旅游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旅游格局。
太⽩⼭旅游区当前由太⽩⼭国家森林公园、红河⾕森林公园和汤峪旅游服务区三部分组成。
太⽩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原眉县汤峪林场的基础上创⽴的,1992年正式开园。
红河⾕森林公园是1997年建成的省级森林公园,因太⽩⼋景之⼀的”红河丹崖”⽽得名,当前已形成4⼤景区80多个景点。
汤峪旅游服务区当前拥有宾馆、饭店30余家,其中三星级3家,⼆星级5家,区内从业⼈员2万多⼈。
从经营状况看:近五年,眉县共接待游客500多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收⼊5亿多元,上交税⾦多万元。
眉县接待游客共204.2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收⼊12.37亿元。
其中,太⽩⼭森林公园全年实现经济总收⼊1490.18万元,同⽐增长21.98%,门票收⼊881万元,索道站总收⼊589.69万元,接待游客15.5万⼈次;红河⾕森林公园全年共收⼊300多万元,门票收⼊⾼达202.9万元,接待旅客近4万⼈次,两园⼊园总⼈数约20万⼈次。
近⼗年间,每年⼊园总⼈数⼀直徘徊在20万⼈次左右,两园旅游收⼊主要来⾃于景区门票。
眉县工业发展调查
肖宝军
【期刊名称】《陕西综合经济》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一、基本情况 2002-2006年,眉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9%,比LGDP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
人均GDP由2002年的3639元/人提高到2006年的8851元/人,经折算后,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
按照国际上关于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的评判标准,表明我县已处于初期向中期的经济转轨时期。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肖宝军
【作者单位】眉县政府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2.4
【相关文献】
1.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基于眉县169户农户的问卷调查 [J], 李爱文;潘玉婉;张汉林;艾晨曦;牛亚荣
2.陕西眉县猕猴桃生产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J], 田野;王新江
3.堵住新农合资金运行中的漏洞——陕西眉县地区1172例新农合资金报销调查[J], 李眉云; 陈鹏飞
4.交易成本与资本禀赋对农户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基于眉县猕猴桃
种植户的调查 [J], 范慧荣;张晓慧
5.交易成本与资本禀赋对农户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基于眉县猕猴桃种植户的调查 [J], 范慧荣;张晓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眉县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一.研究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行政区划【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首善、横渠、槐芽、汤峪、金渠、营头、齐镇、常兴共8个建置镇,共有123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88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全县共有320105人,其中男性165519人,占51.7%;女性154586人,占48.3%。
2011年出生3331人,出生率10.4‰;死亡1864人,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3.14‰,计划生育率达到98.9%。
在总人口构成中,按分年龄段统计数据表明:眉县老年人口量不断上升趋势,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12%,100岁以上老人共有4人。
辖区常住人口32.0105万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56368人,占17.6%;19—60岁127223人,占39.7%;60岁以上47451人,占14.8%。
按民族分,汉族31.9903万人,占99.93%,其余少数民族有蒙古族18人,回族67人,满族49人,藏族3人,彝族5人,白族4人,苗族6人,傣族4人,黎族6人,朝鲜族2人,维吾尔族2人,哈尼族2人,壮族29人,土族2人,拉祜族2人,土家族2人,以上16个少数民族合计占到总人口的0.06%。
辖区东西宽37.5公里,南北长39.8公里,总面积863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35.8万亩,森林总面积79万亩.森林覆盖率62.3%,另有渭河水域面积79.1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0.9人。
2.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眉县地形地貌复杂,大体为南北高中间低的不对称“U”型地形,东西向延伸略长,南北向起伏较短。
全县最高点为太白山次高峰,海拔3771.2米;最低点为位于青化与扶风交界的渭河东流出境处,海拔442米。
依照地貌特征,全县可分为秦岭山地(海拔700米以上)、黄土梁原、山前洪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渭北黄土台原五种地貌类型。
概括而言,全县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形态。
【气候】眉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海拔高度在442—3767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9℃,平均降水609.5mm,平均日照2015.2小时,无霜期218天。
每年3-5月,回暖较快,秋季受冷空气影响,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是关中地区秋雨最多的区域之一。
眉县介于亚热带气候带北缘和暖温带气候带的南缘,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岭——秦岭主峰太白山横亘于县域南缘,依东西向而言,又属于青藏高原向平原过渡带,故无论从经向、纬向,均具有十分明显的气候过渡带特色。
【水文】眉县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9条。
境内最大河流为东西向渭河,流长25公里,水域面积79.13平方公里,河面东宽而多夹心滩,西窄而少弯曲,最窄处仅100米,最宽处达1.5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24.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6400立方米/秒(1933年)。
以石头河、霸王河等五条渭河一级支流为统计口径,总流域积水面积为795.34平方公里,总流长为241.15公里,南北向流入渭河。
眉县地下水分布广泛,水量充裕,在洪积冲积平原的陡崖脚下和渭河一级阶地处多有出漏排泄,最为明显的有横渠的街北村、槐芽的东、西柿林、金渠的教坊、河底、首善的北兴、五会寺等,出露流量在10—70立方米/小时之间。
清代县志载:县内有鱼龙泉、一湾泉、槐芽泉等几十处,水质甘洌,绝少杂质。
尤其是汤峪地下温泉,久负盛名,属低矿化弱碱性硫磺钠型高热水,水温高达50—70℃,日均出水量500—600立方米,年产地热水23.7万立方米,富含钾、钠、镁等元素,是县内一处宝贵的地热水资源。
【矿产资源】眉县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总储量8000多万吨,金属矿藏品种有铜、铅锌、铁、钛,非金属矿藏有石英、石墨、红柱石、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滑石、钾长石、蛇纹石、绿罕石等,据省地质矿产局八队勘探证实,眉县四沟矿点富含特种矿种——红柱石,预计总储量达66万吨,品质之优,属国内少有。
【水产资源】眉县为淡水养殖水产的天然基地,1958年建成位于河池的第一处80亩人工开挖渔场,1963年首次投放300万尾草鱼、鲢鱼、鲤鱼水花,逐年扩大养殖规模,1986年被列为全省渔业基地县。
石头河水库养殖的中华红鳟鱼,享誉省内外。
【植物资源】眉县森林植被良好,全县森林总面积79万亩,其中秦岭山区约占90%以上,森林覆盖率为62.3%。
植物以太白山垂直带谱最具特色,其构成丰富多彩,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种子植物有1550多种,其中稀有植物达60余种,如反萼银莲花、独叶草、星野草、莲香树、紫斑斑牡丹等,特别是驰名中外的“太白七药”为华夏独有。
农产品种植以猕猴桃最为著名,是全国猕猴桃最佳适生区,规模种植达30万亩,品种有秦美、海沃德、徐香、红阳、金葵等,誉满神州,远销海外,是县内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动物资源】野生兽类品种繁多。
主要有黑熊、云豹、羚牛、麝、鹿、野猪、刺猬、獾、豹狼、岩羊、狐狸、山兔、松鼠、黄鼠,多分布在秦岭山地和太白深山区,其中云豹、金毛扭角羚、麝、锦鸡属国家保护动物;野生鸟类颇多,主要有山鹰、啄木鸟、白脸山鹊、灰顶白芬、黄鹂、白鹤、画眉、锦鸡、绿头鸭、大雁、鹭鸶、斑鸠等;水生动物有野生鲤科、鳅科、鲶科等鱼类10余种,龟类3种,其余水生小动物上百种;昆虫类动物种类极为众多,有蛾类37科200余种,特有蛾类50余种,螨类6科48属98种。
【特产资源】积谷寺大米积谷寺自古有栽种水稻习惯,当地昼夜温差大,水色较凉,所产大米米质硬、蛋白质含量高、米粒长、色洁白清亮,久煮不糊,香甜可口,回味悠长。
清代时曾上贡朝廷,故又称积谷寺贡米,传统品种为“倒拉毛”、“白杆子”等。
3.眉县工业支柱产业--太白酒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于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建厂,现有职工1300多人,总资产上亿元,年产太白酒系列产品2.5万吨,销售收入4亿元,占地198753平方米,建筑面积57304平方米,拥有白酒生产、科研检测先进仪器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国家酿酒行业中型国有企业。
企业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充分运用当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先进的酿酒技术设备、检测仪器,使企业生产逐步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企业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市科技型企业”、“省优秀企业”、“省级文明单位”和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下,渭水之南的眉县金渠镇,自然环境优美,水质甘甜爽口,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酿酒条件得天独厚。
主导产品关于人工谷物酒的起源,长期以来,一直有杜康发明造酒(距今约4000年),仪狄发明造酒(距今约5100年)之说。
实际上,太白酒生产地眉县在6000年前炎黄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工谷物酒,考古新发现明确地证实了这一点:1983年10月,在炎帝部落活动的重要地域—宝鸡地区眉县杨家村出土了一套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计有五只小杯,四只高脚杯和一只陶葫芦。
考古专家鉴定确认:这批古陶器为酒具无疑,器物为泥质红陶,烧成温度约九百度,有5800—6000年历史(见《宝鸡报》1998年9月1日周末文化版)。
它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出土的最古老的酒器,是中华酒文化的瑰宝,它为研究我国乃至世界酒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物证,为探讨中华原始酒文化找到珍贵的标本。
同时,也证实了太白酒的孕育、诞生和发展与中国酒文化一脉相承。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百年品牌,太白酒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典型的地域文化,厚重的人文文化,还有鲜明的企业文化。
最典型的就是“人诚酒醇、传承真情”的宗旨理念,把做人、做企业、做事、做产品、做品质、做营销以及情感产品的属性统统包容在内。
“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人诚酒醇,气正业兴”、“让经销商挣钱是工厂发展的硬道理”、“品质成就财富,创新推动发展,服务赢得客户,诚信振兴事业”、“质量信誉就是人格品德”、“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努力是无限的”以及写进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文件中的质量方针“选雪水纯粮,积千古妙法;融现代科技,酿太白美酒;筑质量体系,保顾客需求;随时代俱进,与诗仙同辉”等等宣言,都体现着太白酒的一种企业理念、一种企业精神和一种企业文化。
公司编写出版的“太白酒厂志”、“太白酒文化”、“太白酒楹联赏析”三本酒文化著作、“古老的太白酒”画册、“凤型白酒生产工艺技术”和“凤型白酒知识问答”两本技术专著,则充分体现了太白酒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企业文化。
发展其实,太白酒的发展也经历了过去的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国企体制等的束缚,相当一段时期发展较慢,在经历了1998年企业几乎破产拍卖之后,近年来,才走上了公司发展的快车道。
在以张吉焕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厂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以“两新”(新产品、新市场)求增量,使企业实现了“一年脱险(破产拍卖危险),两年脱困,三年步入良性循环,四年达到快速发展,五年进入全国白酒100强”的整体经营目标,使太白酒走出了一条在全国白酒生产下降中增长,在全国白酒市场严重饱和中发展的成功之路。
2006年,太白酒以建厂50周年和新公司成立为契机,制定了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品牌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计划,提出了太白酒业发展的“二次创业”,即:公司发展的“四大战略”:大企业,争取在2010年组建以酒业为主体的太白酒业集团公司;大市场,努力提升太白酒品牌,争取在2010年将太白酒做成全国性品牌;大发展,公司后4年的发展速度平均保持在20%以上,积极稳妥地开发相关产业;大目标,到2010年公司的综合销售翻一番,突破6个亿,力争7个亿,到2015年综合销售达到10个亿。
眉县工业支柱产业--砖机产业眉县工业突破砖机产业率先发力走进中国第一砖机城——眉县砖机产业园,让人惊叹不已。
两年前,位于眉县城西的这个占地4.3个平方公里的园区上,只有纵横交错的三条硬化水泥路将荒地分割成块状,一片荒凉。
如今,这里是塔吊林立,人来车往,十几个项目工地上,工人们在挥汗如雨的赶着工期。
已经投产的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火花飞溅,生产如火如荼。
一辆辆满载砖机设备的重卡从厂区驶出,运往全国各地。
在砖机城的西北角,江苏鼎元集团投资10亿元的砖瓦机械科技园项目动工开建,拉开来砖机产业园二期工程序幕,也奏响了眉县工业突破,砖机产业率先发力的最强音。
作为眉县非公经济发展的代表,砖瓦机械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潮涌之势通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具有影响的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砖瓦机械生产基地,占据了全国砖瓦机械市场40%的份额,产品远销独联体、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产业规模、市场分额、研发水平、产品出口”等多个全国第一。
眉县充分发挥砖瓦机械生产基地优势,加快砖瓦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建设砖机产业园,全力打造“中国第一砖机城”,增强优势产业的聚集度,加快民营企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进,促使建材机械产品迎战更大的市场,带动眉县工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