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卷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下册数学达标测试卷第4单元测量∣北师大版(2022秋)(含解析)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22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能够用()作单位,能够用字母( )表示。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卷(一)一、填一填。
1.一个整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位是万位;最高位是千位的数是()位数。
2.小红在算盘上拨了四颗算珠,如下图。
百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个(),个位上的3颗算珠表示()个()。
3.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4.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6,个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5.()个千是一万,一万里有()个百。
6.小红有2500张画片,小亮的画片比小红的少一些,小冬的画片比小红的多一些,小丽的画片比小红的多得多,小军的画片比小红的少得多。
()的画片最多,()的画片第二多,()的画片最少。
7.一个数千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数字之差是2,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可能是()或()。
8.用这四张卡片摆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的数有(),只读一个零的数有()。
9.根据每组数的排列规律接着写。
(1)305,306,307,308,(),()。
(2)660,670,680,690,(),()。
(3)525,520,515,510,(),()。
(4)903,803,703,603,(),()。
二、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写作:()写作:()读作:()读作:()读作:()三、在()里填“>”“<”或“=”。
673()5585921()5970780()870999()1000480()479899()999999()10000129()291四、选一选。
(填序号)1.359的“5”表示(),583的“5”表示()。
A.B.C.2.小明在算盘上用两颗算珠拨了一个三位数,最大是()。
A.550B.999C.6003.在杯子中倒入一些花生,如下图。
左边杯子中有花生100粒,估一估,右边杯子中大约有花生()粒。
A.200B.300C.4004.小丽家离学校有2000米,小丽家离学校的距离比小伟家离学校的距离远得多,小伟家离学校可能有()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调研卷一、选择题(16分)1.下面的小棒长()。
A.7厘米5毫米B.4厘米5毫米C.3厘米9毫米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B.2千米的铁丝和2000米的绳子一样长C.一张身份证厚约1分米3.下面()的厚度最接近1mm。
A.一把学生尺B.一本字典C.一本数学书4.扎一朵花需要3分米长的彩带,2米长的彩带最多能扎()朵花。
A.5 B.6 C.75.一张银行卡厚约1毫米,100张银行卡厚约1()。
A.厘米B.分米C.米6.在60米、1千米、900分米这些数中,最长的是()。
A.60米B.1千米C.900分米7.把2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分米。
A.40 B.4 C.4008.一条绳子长5分米,剪下4厘米,还剩()厘米。
A.10厘米B.46厘米C.1厘米二、填空题(32分)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棵大树高约8( )。
一张光盘的厚度约是1( )。
茶杯的高度大约1( )。
一辆小汽车每时可以行驶90( )。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3040( )3400 10分米( )100厘米 100米( )1千米2900( )3009 4米( )40厘米 7807( )708111.我会读尺子。
( )厘米( )毫米( )厘米( )毫米12.测量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填在图中的括号内。
13.某地区女性的平均身高约为160厘米8毫米,换算为毫米是( )毫米。
14.在括号里填上“>”“<”或“=”。
70厘米( )7毫米 45分米( )450厘米 2千米( )2100米15.我们学习过的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是( )。
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 )。
16.1枚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 )毫米,( )枚这样的硬币摞在一起约1厘米。
17.学校操场一圈200米,( )圈是1千米,晨晨跑10圈是( )千米。
18.三峡大坝全长约2300米。
某隧道的长度比三峡大坝长一些,北京西到广州南的距离比三峡大坝的长度长得多。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千克和克-冀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一只鸡蛋约重()克。
A.50B.500C.10002、一袋食盐重500克,两袋食盐重()。
A.1千克B.1克C.100克3、下面()大约是1千克。
A.2只鸡蛋B.5袋大米C.6个苹果D.10个1元硬币4、一桶水和桶共重8千克,桶重2千克,水重()。
A.8千克B.7千克C.6000克5、“点滴事小,节约事大”,我国约有14亿人,如果每人节约10克粮食,全国就可节约大约()吨粮食。
A.14000000B.1400000C.140000D.14000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重500克,重________千克。
7、4千克30克是________千克。
8、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4杯水连瓶重520克;如果倒进9杯水,连瓶重920克,一个空瓶重________克。
9、一瓶墨水重100克,________瓶这样的墨水重1000克。
10、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大约是50________,一头猪大约是100________,小朋友的体重约是50________。
11、1号空杯重________克;2号杯中的水重________克;估计3号杯中的水重________克.12、一桶水连桶共重3.5千克,相当于________千克________克。
13、一包薯条200克,售价5元。
________包这样的薯条重1千克,买1千克薯条需要________元。
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1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一样大。
()15、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1吨。
()16、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
()17、6千克的棉花和 6000 克的铁一样重。
()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计算。
①3千克+7千克=②24千克÷3=③5克+8克+18克=④25克+56克=⑤54克÷6=⑥56千克-27千克=19、口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测量》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一、口算。
36÷6 =。
45÷1 =。
8×7 =。
48÷6×3 =35÷5 =。
49÷7 =。
2×4 =。
590-45 =。
6×3 =。
30÷5 =。
142+48 =。
5×7 =。
25÷5 =。
3618+46 =。
9×8 =。
56÷7 =。
72二、填空题。
1、(1)1千米=()米1米=(1分米=()厘米1厘米=(2)1元=()角1角=(3)1时=()分1分=(2、填数。
3m =()dm。
2cm =()mm。
80mm =cm5km =()m。
40dm =()m。
3dm =cm2m =()dm。
4cm =()mm。
8dm = cm100cm =()m。
280dm =(1008km =()km()m三、在()时填上适当的单位。
1、树高4()。
2、回形针长30()。
3、跳绳长3()。
5÷5 =1×1 =9×5 =8×6 =分米毫米分秒m4、板凳高90()。
5、蜡笔长60()。
6、小华身高14()。
7、学校旗杆高18()。
8、自行车每分钟行80()。
9、飞机每小时飞翔800()。
10、北京到南京的距离约为1260()。
四、我来比大小。
(在○时填上“﹥”“﹤”或“=”。
)130cm1km40mm100mm五、我来排列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8000m。
7km。
103km。
1300m。
3100cm。
1030m2、60km。
610m。
7000m。
9000cm。
6500dm。
8000mm六、划出正确的答案。
1、1分硬币大约厚(1dm。
1cm。
1mm)。
2、《一课3练》约莫厚(3dm。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量-北师大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要计量从禹城到济南的路程用()比较合适。
A.米B.分米C.千米2、立定跳远比赛,小强的成绩是148厘米,小明的成绩是15分米,小刚比小强多跳了1分米,他们三个()跳得最远。
A.小刚B.小明C.小强3、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A.毫米B.厘米C.分米4、沿学校操场跑一圈是400米,小刚跑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A.100B.200C.300D.4005、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约()比较合适。
A.33厘米B.33毫米C.33米D.100 厘米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小明跑了4圈后,还差________米就是1千米。
7、小东今年身高8分米,他再长________ 分米就是1米。
8、体育中心的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长,笑笑每天跑两圈,跑了________米,如果再跑________米就是1千米。
9、一根木棒长1米,如果用一根长20毫米的大头针去量,需要量________次.10、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电话卡厚1________。
瓜子长约2________。
火车每小时行驶150________。
课桌宽50________。
上海与北京相距1400________。
11、粉笔盒的高度大约是1________,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________。
12、测量降雨量,一般用________ 做单位。
13、明明从家去博物馆,已经走了2500米,那么结合图形回答,还要走(________ )米。
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字典厚40毫米。
()15、爸爸的身高为1.72米,表示爸爸的身高是1米7分米2厘米。
()16、一块黑板长约30米。
()17、0.04米=4分米.()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口算.1吨千克= 1千米米19、图书馆买来5本一样的书。
每本厚2厘米,一共厚多少厘米?五、作图题(共2题,共计10分)20、请你画出一条比1分米少5厘米的线段。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数学(B 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面的毛巾都是一样的,买( )种最划算。
A .8元1块B .30元5块C .28元4块2.有30棵柳树,平均栽成5行。
当提出的问题是( )时,算式才能列为30÷5=6。
A .平均栽成几行?B .有多少棵柳树?C .每行有几棵?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明做得快B .文文做得快C .他俩一样快4.下面计算不能用“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的是( )。
A .427÷B .67⨯C .67+5.21根,平均分给3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分到几根?列式为:( )。
A .2173÷= B .2137÷= C .3721⨯=6.有40瓶水,32瓶可乐,每8瓶可乐装一箱,这些可乐能装多少箱?( )A .5B .4C .97.下面问题,不可以用除法算式45÷9=5来解决的是( )。
A .每支钢笔9元,45元可以买几支钢笔?B .妈妈买了9个苹果,共花了45元。
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C.李老师用45元买了9个面包,一个面包多少钱?D.小思每天记9个成语,45天可以记多少个成语?8.一个茶杯9元,45元可以买()个茶杯。
A.6 B.3 C.5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9.从54里连续减去9,减______次后结果等于0。
10.有56支铅笔,每8支装一盒,可以装( )盒,算式是( )。
11.24朵,平均分成6份,每份______朵;如果每8朵一份,可以分______份。
12.把42张卡片分给小华和她的6个好朋友,平均每人分______张。
13.有36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 )分到最后一颗。
14.鸡腿原来8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3个21元。
第四单元测试一、看谁先到家.(9分)255=÷ 426=÷ 728=÷ 147=÷ 369=÷ 93=÷ 328=÷408=÷ 164=÷ 44=÷ 88=÷205=÷ 366=÷ 213=÷ 455=÷ 549=÷305=÷648=÷二、快乐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1.568=÷( ),运用的口诀是(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表示( )里面有( )个( ),还表示( )是( )的( )倍.2.计算426=7÷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请根据这个口诀再写出三个算式( )( )( ).3.填一填.=( )=( )4.把上面这些花扎成相同的4束(sh ù),每束( )朵. 5.72个球可装( )盒,56元钱可以买( )盒.6.爸爸今年35岁,毛毛今年5岁,爸爸的年龄是毛毛的( )倍,列式是( ).三、精挑细选我最棒.(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0分) 1.求42是7的几倍,就是求( ).A.42里面有几个7B.42里面有7个几C.42里面有几个6 2.把28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个,列式是( ).A.47=28⨯B.284=7÷C.287=4÷3.有一束鲜花,比30朵多,比40朵少,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正好分完。
这束鲜花一共有( )朵.A.28B.35C.42D.无法确定 4.青青家里有3个,每个有8条,昨天爸爸又买了一个回家,把所有的平均分到各个里,现在每个里有( )金鱼.A.3条B.4条C.5条D.6条 5.一条次可以送4人过河,两个老师带着他们的26个学生都要过河,这条要送( )次才能把人全都送到对岸.A.6B.7C.8 四、比比谁更大.(16分)1.帮小动物排排队.(填序号)(6分)( )>( )>( )>( )>( )>( ) 2.在横线上填上“>”“<”或“=”.(10分)246÷________328÷ 3283÷+________426÷ 366÷________639÷ 2556÷⨯________2468÷⨯728÷________25⨯ 168÷________168- 488÷________4082÷+ 355÷________357÷2433÷+________5105⨯÷8193÷⨯________333⨯⨯五、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42÷( )=7 9⨯( )=45 ( )4=32⨯ 63÷( )=956÷( )=7( )9=9÷六、( )里最大能填几?(6分)6⨯( )45<7⨯( )48< ( )322⨯<( )9⨯<758⨯( )60<9⨯( )83<七、看图填一填.(12分)1.(1)一个球多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2)63元能买几个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2.42张硬纸片可以做几个纸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八、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9分)1.学校买来了36个,每6个装成一箱,可以装几箱?现在只有4个箱子,平均每箱装几个?(6分)2.这两只猴子平均每天吃几个玉米?(5分)3.二(1)班全班32名同学打算租车去旅游.(8分)中巴车每辆限乘10人小汽车每辆限乘4人(1)如果都坐小汽车,需要租几辆?(4分)(2)还可以怎样租车?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租车:租限乘10人的中巴车()辆,再租限乘4人的小汽车()辆,这样刚好坐满.(4分)附加题.(共10分)将下面的8个数分别填入相应的算式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14÷()=()18÷()=()20÷()=()72÷()=()第四单元测试答案一、【答案】5 2 4 1 6 6 7 4 5 1 7 6 9 3 4 4 9 8 二、1.【答案】7 七八五十六 56 8 7 56 7 8 56 8 72.【答案】六七四十二 427=6÷ 67=42⨯ 76=42⨯3.【答案】=7 =74.【答案】65.【答案】8 76.【答案】7 355=7÷ 三、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四、1.【答案】④>⑤>②>⑥>①>③2.【答案】= = < < < < < > > = 五、【答案】6 5 8 7 8 81 六、【答案】7 6 7 8 7 9 七、1.【答案】(1)364=9÷(元) (2)639=7÷(个)2.【答案】426=7÷(个)八、1.【答案】366=6÷(箱) 364=9÷(个)2.【答案】5067=8+÷()(个)3.【答案】(1)324=8÷(辆) (2)2 3 附加题【答案】2 7 3 6 4 5 9 8 (答案不唯一)【解析】观察给出的四个算式可知,都是已知被除数,要求填出除数和商.根据除法算式中“商×除数=被除数”这个关系,可以把给出的8个数分成4组,使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其中的一个被除数,这两个数就分别作为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商。
一、选择题1.学校买了63副国际象棋,平均分给二年级7个班,每个班分得()副。
A. 7B. 9C. 8B解析: B【解析】【解答】63÷7=9(副)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学校买的国际象棋的总副数÷平均分的班数=每个班分的数量,据此列式解答。
2.48是8的几倍。
正确的算式是:()。
A. 48÷6=8B. 48÷8=6C. 6×8=48B解析: B【解析】【解答】解:正确的列式是48÷8=6故答案为:B。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来计算。
3.小丽今年7岁,爸爸今年35岁。
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倍。
A. 2B. 28C. 5C解析: C【解析】【解答】解:35÷7=5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因此用爸爸的年龄除以小丽的年龄即可求出爸爸的年龄是小丽年龄的几倍。
4.小刚和小强进行口算比赛。
每人做了72道,小强每分钟做9道,小刚做了9分钟。
他俩谁做得快?()A. 小刚B. 小强C. 一样快D. 无法比较B 解析: B【解析】【解答】解:72÷9=8分钟<9分钟,所以小强做得快。
故答案为:B。
【分析】问谁做得快,就是就谁用的时间短,其中小强做完用的时间=题目的道数÷小强每分钟做的道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5.从32里面连续减8,减()次结果是0。
A. 4B. 5C. 6A解析: A【解析】【解答】解:32÷8=4,所以从32里面连续减8,减4次结果是0。
故答案为:A。
【分析】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另一个数,减的次数=这个数÷另一个数。
6.把一些球每盒装8个,正好装完,这些球可能有()个。
A. 32B. 38C. 44A解析: A【解析】【解答】解:把一些球每盒装8个,正好装完。
32÷8=4(个),38÷8有余数,44÷8有余数,所以这些球可能有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