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2 (华东师大版九上)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铜川市桃园第二中小学付耀伟【学习目标】1、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开始时间、在位天皇、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方法。
3、充分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激情学习,享受成功的快乐!【重点和难点】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日本明治维新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维新变法成功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日本明治维新不了解,但对日本大化改新很了解,也知道日本是一个很善于学习他国先进,勇于改革的一个国家。
尤其对中国抗战题材的影视相当熟悉。
针对日本曾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深恶痛绝。
但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小国家是如何进一步强大起来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却一无所知。
而本课文所讲内容正是他们想迫切了解的知识。
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一定会兴趣很浓,很容易投入历史课堂。
初三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需要教师点拨帮助。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点评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法指导】:本学案一课时完成,课前,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在自觉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学内容。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继而召集各小组组长交流自主学习内容答案,组长再和本小组学生交流,学生口头展示【预习检测】。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内容标准】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增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增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二、进程与方式: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熟悉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导入新课】温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
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新课探讨】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明确:一、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
二、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掉队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组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必然的进展。
五、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峻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一、时刻:1868年二、内容:(1)废藩置县,增强中央集权。
(2)创建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生意,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成立近代军队(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进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明确:(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世纪日本走上了进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完全,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入侵扩张的道路。
(为何?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完全)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踊跃和消极)的熟悉:探索一:踊跃影响: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掉队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那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刻就进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它使日本较为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维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提示】学习本课应从德川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和明治初年的改革三个方面去掌握。
德川幕府的统治重点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了解倒幕运动的简要经过、结果。
明治初年的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课文撷英】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重点精析】1.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探索一:积极影响: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它使日本较为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
探索二:消极影响:①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这两种剥削制度(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结合,使日本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处于天皇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
在经济上则遭受到“高佃租和低工资”的残酷剥削;②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③明治维新是由下级武士领导的,并且是在打着天皇的旗号下进行的。
它既没有举起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也没有建立起维护民主精神的新政权。
掌握国家政权的下级武土继承了武士道军国主义精神,就用“失之于欧美,取之于亚洲”的对外侵略扩张来弥补损失。
【疑难点拨】1、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生的原因有哪些?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们反对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不反对专制王权。
③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藩阀政府,掌握大权的大多是倒幕有功的武士、藩政,他们跟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初中部吴小波2016.3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知道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2﹚了解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的史实。
﹙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2、能力培养﹙1﹚分析归纳:明治维新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
﹙2﹚探讨理解: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3﹚比较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使学生认识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
与中国一衣带水,同是封闭落后且民族危机严重的日本,在沉沦与变革之间,选择了后者。
正是全方位的维新改革,使日本避免了中国式的历史悲剧,最终踏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感悟改革自强,顺应历史潮流和“与时俱进”对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崛起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转变过程和日本历史发展的轨迹,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比由之路。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点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乐于发表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并渴望被肯定。
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为其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提升思维能力,但同时由于初中学生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对知识的了解往往缺乏主体性,活于表面,不够深入,要教师在思想上加以引导。
重点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前日本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中下级武士政治态度转变的来龙去脉和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等,都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活动1】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初一所学过的甲午战争的历史,最后结果怎么样?生: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
师:东亚边陲的“弹丸小国”日本,何以能打败“泱泱大国”的清王朝?在与中国相同的大背景下,日本又是如何跻身于资本主义国家行列,成为亚洲第一强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标要求新课标: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旧课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记忆点: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性质。
能力培养法:分析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比较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
感悟与启示:封闭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和民族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和与时俱进。
?三、重点难点1、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四、温故互查1、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谁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呢?2、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向中国()学习,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五、设问导读师: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弹丸之国何以能打败天朝泱泱大国——清王朝?日本怎样跻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列强,成为亚洲唯一独立强国?日本历史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示?生:理解标题:明治维新就是明治改革,改革是出路。
生:阅读认识:明治维新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的日本和中国相同,都是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的封建国家,德川幕府的封建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统治阶级由()、()、()、()构成,()掌握实权,()形同虚设。
师:德川幕府面临什么样的危机?生:阅读认识: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师: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明治维新的目是什么?当时,日本发展的障碍是(),所以,封建社会的支柱()发动了(“”)、向西方学习的倒幕运动。
生:阅读认识:下级武士——倒幕派——改革派师:1868年,即明治初年的改革措施有哪些?1869年,明治政府由京都签到()。
生:阅读分析: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这四个方面又叫()()()三大政策师:上述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你有何启示?生:讨论认识师:比较认识:1868年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比明治维新较早的1861年的中国洋务运动却失败了;明治维新30年后的中国戊戌变法也失败了,原因何在?生:六、思维拓展七、图片资料1、2、3、。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2 (华东师大版九上)
【内容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
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
【新课探究】
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确: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
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
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确: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探索一:积极影响:
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它使日本较为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
探索二:消极影响:
①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这两种剥削制度(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结合,使日本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处于天皇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
在经济上则遭受到“高佃租和低工资”的残酷剥削;
②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③明治维新是由下级武士领导的,并且是在打着天皇的旗号下进行的。
它既没有举起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也没有建立起维护民主精神的新政权。
掌握国家政权的下级武土继承了武士道军国主义精神,就用“失之于欧美,取之于亚洲”的对外侵略扩张来弥补损失。
四、探讨:为什么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会出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推动。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经济上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17世纪中叶以来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议会改革,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统治形式和政治体制;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迫于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全方位的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使这两个国家缓慢地走上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
二是内在动力和条件的具备。
导致变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在于这两个国家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等。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是关系国运兴衰的重大问题。
五、分组讨论:
1、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们反对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不反对专制王权。
③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藩阀政府,掌握大权的大多是倒幕有功的武士、藩政,他们跟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④日本长期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深,历史文化传统浓厚。
2、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
①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权掌握在将军手中,大名在自己的藩内拥有军事、行政、税收大权,武士也拥有封地,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
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②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③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应从德川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和明治初年的改革三个方面去掌握。
德川幕府的统治重点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了解倒幕运动的简要经过、结果。
明治初年的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 B )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19世纪中期,构成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D )
A.农民反幕府统治斗争高潮 B.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
C.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3.1853年,最先打开日本大门,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B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4.幕府统治被推翻是在哪一年?( B )
A.1867年 B.1868年C.1869年 D.1873年
5.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B )
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
二、材料解析
6.阅读下列材料:
明治维新首先剥夺藩主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
后来又“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知事由中央任免。
明治政府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
同时,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回答问题: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改革措施?(“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
②明治维新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明治维新有何积极作用?(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能保持独立的国家)
三、问答
7.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性质是什么?你对它有何评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