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鼻饲法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鼻饲并发症及解决方法并发症一:胃肠道并发症发生原因:1、胃肠蠕动减弱,消化不良.2、灌注速度太快,营养液浓度过大。
3、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蠕动增加。
4、食物中各营养成分比例不适合或患者不耐受。
临床表现:1、恶心、呕吐2、胸胀、胃潴留3、腹泻或便秘预防及处理:1、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患者病情允许,鼓励其多活动,促进胃排空。
3、调整营养液配方。
4、鼻饲温度以38~42℃为宜,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
5、便秘或腹泻时遵医嘱使用药物。
6、腹泻患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腹泻严重时可暂停喂食。
并发症二:便秘发生原因: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减弱,鼻饲食物中含粗纤维较少,大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大便干结、坚硬和排出不畅。
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减少,甚至秘结,患者出现腹胀。
预防及处理:1、调整营养配方,增加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食物中可适量加入香油。
2、老年病人因肛门括约肌较松弛,加上大便干结,灌肠效果不佳,需人工取便,即用手指由直肠取出嵌顿粪便。
3、必要时用开塞露20ml,肛管注入,必要时遵医嘱灌肠。
并发症三: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发生原因:1、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自行拔出胃管。
2、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
临床表现:鼻咽部和食管黏膜损伤、出血。
预防及处理:1、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动作轻柔。
2、鼻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遵医嘱给药。
并发症四:胃出血发生原因:1、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2、注入食物前抽吸过于用力。
3、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的反复刺激引起胃黏膜损伤。
临床表现:轻者胃管内可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较多时呈陈旧性咖啡色血液,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休克。
预防及处理: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性使用制酸药物,鼻饲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2、注食前抽吸力量适当。
3、躁动不安的病人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4、病人出血停止48h后,无腹胀,能闻及肠鸣音,胃空腹潴留液<100ml时,方可鼻饲,初量宜少,每次<15ml,每4至6h一次。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腹泻(一)原因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3.鼻饲液浓度过高、温度不当以及配置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
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二)临床表现1.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便或水样便,伴有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防和处理1.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减慢鼻饲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
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2-3天症状可被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禁食。
3.鼻饲液浓度应由低到高,逐步增加。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最好新鲜配制,保证在24h 内用完。
配制好的溶液保存于(4℃)以下冰箱内。
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注入温度以38-40℃为宜,不能太烫。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
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二、误吸(一)原因1.身体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轻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的量注入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二)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三)预防和处理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45度,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坐位。
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立即吸净气道,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留置胃管鼻饲法常见操作并发症一、吸入性肺炎(一)预防1、每次鼻饲前验证胃管在胃内后再鼻饲。
2、患者取半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或者采取持续输入。
3、插胃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返流。
4、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注入量和间隔时间。
(二) 处理1、停止营养液的注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必要时可使用纤支镜帮助清除误吸物。
2、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
3、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二、鼻饲管堵塞(一)预防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
2、制作营养饮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碎溶解后输入,牛奶与果汁应分别注入,防止发生凝块。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Oml冲洗管道。
(二)处理1、遇鼻饲管堵塞,立即用灌注器或针筒抽吸,排除堵塞。
2、如无法再通,报告医师,给予更换鼻饲管。
3、鼻饲混合流质,应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三、胃管脱出(一)预防1、告知患者及家属鼻饲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放置胃管后,嘱患者及照顾者注意胃管勿拔除。
2、妥善固定胃管,导管标示注明导管名称、置管时间和置管长度。
3、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
(二) 处理1、胃管脱出后,立即报告医师。
2、遵医嘱重新置胃管,妥善固定,加强看护。
四、恶心、呕吐(一)预防1、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和进食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
2、鼻饲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潴留量超过150ml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3、鼻饲流质温度在38-40度,减少对胃肠刺激。
4、每次使用鼻饲管后封闭末端,避免进入空气,引起腹胀。
5、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注入速度不要过快。
(二) 处理1、出现恶心、呕吐应尽快吸净呕吐物,暂停鼻饲。
2、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五、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一)预防1、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插管时选用质地软,管径小,质量好的胃管,插管动作要轻柔。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误吸】预防: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与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展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度。
3、需翻身、吸痰的病人,应先翻身、吸痰后,再行鼻饲,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
4、持续缓慢滴注营养液,鼻饲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呛咳、呼吸困难等。
处理:1、如发生误吸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2、去除口鼻腔与气道内吸入物。
3、如有肺部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腹泻】预防:1、袋中的鼻饲液悬挂不超过4-8小时,防止鼻饲也受污染。
2、胃肠功能差、乳糖不能耐受者,要慎用含牛奶的鼻饲液。
3、鼻饲液温度适宜。
处理:1、腹泻频繁者可暂停鼻饲,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枯燥。
2、遵医嘱用药。
【管道堵塞】预防: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2、制作营养食物时要过滤,鼻饲片剂药物前必须碾碎。
3、每次鼻饲前后用少量温水冲洗管道,防止堵管。
处理: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的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
2、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查找原因或给予重肌肉、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局部硬结、感染】预防:1、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肤评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长期注射者,轮流交替注射部位,防止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
处理:1、出现局部硬结者,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热敷。
(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2、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3、发生局部感染者,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通知一声进展处【神经损伤】预防:1、正确掌握注射技术与有效部位,避开血管和神经。
2、掌握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1、假如注射过程中病人主诉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停止注射。
2、给予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遵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出血】预防: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防止刺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