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37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84.20 KB
- 文档页数:2
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胃溃疡患者治疗探究,样本源自本院收治的此类患者,随机选取并1-82编号,抽签平分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治疗效果,评估中医症状积分。
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胃溃疡患者治疗中,黄芪建中汤能够促进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借鉴。
关键词:胃溃疡;黄芪建中汤;胃脘痛;纳差胃溃疡临床较为常见,具体发病与胃黏膜防御功能紊乱有关,主要由情志异常、饮食不节、用药不当等有关,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常规西药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但存在耐药性等问题,整体治疗效果不佳[1]。
目前临床重视中医治疗探究,注重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但是具体方剂选择尚无定论,需进一步探究。
本文分析了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此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思路,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胃溃疡患者治疗探究,样本源自本院收治的此类患者,随机选取并1-82编号,抽签平分对照组、试验组。
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5.13±3.72)岁,病程1-12年,平均(6.11±2.31)年;试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4-75岁,平均(55.65±3.88)岁,病程2-13年,平均(6.65±2.51)年。
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均衡性,可比。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采取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口服,每次用量为20mg,每天服用2次;克拉霉素:口服,每次用量为0.5g,每天服用2次;阿莫西林:口服,每次用量为1.0g,每天服用2次。
持续给药1个月;试验组黄芪建中汤治疗,基础治疗同上,方剂:黄芪30g、白芍25g、海螵蛸20g、白芨15g、元胡15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5颗。
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
方法:将12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61例,针对参照组行西医常规口服药物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结论:为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给药治疗,能获取较好结果,值得经验推广。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效果;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35-02在门诊日常化临床实践工作过程之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慢性疾病,在现有的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背景之下,尽管借助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的基本临床症状实现改善缓解,但却无法实现对患者临床病情的根本性治愈,仍需临床医师不断探索和运用更具推广价值的给药治疗方案[1-2]。
在上述实践背景之下、基于中药口服方法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治疗方案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深入[3]。
本文以部分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了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1月—2017年10月作为研究背景,在经由临床医学实验尿素酶检查确定患者具备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结果条件下,将12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61例。
参照组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介于24~66岁,平均(46.2±4.3)岁,参照组男性40例。
女性21例,年龄介于21~67岁,平均(45.9±4.4)岁。
研究组与参照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P>0.05)。
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溃疡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于消化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消化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将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处诊治的消化溃疡100 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人,研究组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方法的疗效并分析比较。
结果研究组病人有28 人痊愈,显效11 人,有效的有6 人,5 人没有效果,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病人有22 人痊愈,显效8 人,有效的有6 人,14 人没有效果,有效率为72.0%,研究组方法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对于消化溃疡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防止疾病复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消化溃疡黄芪建中汤奥美拉唑【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262-01消化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临床中较常见,多由胃酸过多、胃粘膜作用降低等原因造成,可自行愈合,比较容易复发[1]。
故病人常有腹痛的周期、反复性发作、反胃、恶心、呕吐等症状,精神过度紧张或是过度疲劳可加重病情,休息或进食后可有缓解。
检查手段主要是内镜、钡餐透视等方法,需要与胃癌、慢性胃炎等疾病做鉴别诊断,以免误诊、漏诊。
本文结合100 名消化溃疡病人的治疗分析,观察黄芪建中汤对于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用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处诊治的100 名消化溃疡病人,其中男性有57 人,女性有43 人,年龄在17 岁到71 岁之间,平均41.2±2.1 岁。
病人均有反胃、恶心、呕吐、周期性腹部绞痛等症状,胃镜检查排除胃癌、慢性胃炎等其他病变,符合消化溃疡的诊断标准。
现将100 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人,研究组中有男性病人32 名、女性18 人,对照组有男性25 人、女性25 人;两组病人在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自愿接受治疗。
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药学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双色球随机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44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0.56%,观察组是94.44%,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服用黄芪建中汤,可以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以推广运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黄芪建中汤;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能够生存于人的胃中,是出现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淋巴瘤等各种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
临床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较为常见,患者出现此疾病之后会产生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等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需尽早接受治疗[1]。
西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往往使用抗生素联合方式,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疗效,但会产生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极易复发,积极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本院将2021年1月-2022年5月接收的14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当做实验对象,探究黄英建中汤的治疗效果,并获取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1.1资料以双色球随机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44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都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两组患者均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诊断标准相符,且本次实验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证。
观察组年龄40-44岁,平均(42.82±0.74)岁;病程15-16天,平均(15.73±0.23)天;对照组年龄41-45岁,平均(43.36±0.31)岁;病程16-17年,平均(16.45±0.21)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2T03:07:26.07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赵文慧[导读] 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医疗干预中,常规治疗与黄芪建中汤治疗的疗效差异。
赵文慧北京汇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 100068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医疗干预中,常规治疗与黄芪建中汤治疗的疗效差异。
方法:样本限定为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本院接诊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共计60例,基于医疗干预方式分为常规药物干预的对照组与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每组30例,基于治疗效果对比调研数据。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占比96.67%,对照组临床疗效占比76.67%,组间数据分析有意义(P<0.05);积分对比结果得知,治疗组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症候积分(P<0.05)。
讨论: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医疗干预中,中药方剂的临床使用更好地促进炎症消除、溃疡修复,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HP)异常增殖会导致消化道菌群失衡,诱发HP相关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影响较大。
常规治疗中,主要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平衡菌群、消除炎症,改善病理表现[1]。
而本次研究基于传统中医学理论开展,探析黄芪建中汤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样本限定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本院接诊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共计60例,基于医疗干预方式分为常规药物干预的对照组与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每组30例,对照组中包含男患18例,女患12例,平均年龄(41.52±1.75)岁;治疗组中包含男患17例,女患13例,平均年龄(40.95±1.75)岁;一般资料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比。
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安逸医生】安逸记得刚有点小名气不久,一个本院的职工领一个20多岁的男孩来找他,说刚做完胃镜,报告是胃溃疡,溃疡深到肌层,外科要给做手术,担心日久穿孔。
可妈妈接受不了,看看中医有什么高招,也说慕名而来。
安逸刚想说胃病是我们副主任专治啊。
他就说:就信着你了。
安逸想也好,也不能一辈子就治个脉管炎吧?看到病人时,面色萎黄,少气无力,泛酸,胃痛,空腹痛,服凉食后加重。
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用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安逸想起大学老师讲黄芪建中汤时专门说可以治疗胃溃疡。
并且脉证都符合,他就选择黄芪建中汤加乌贼骨、浙贝。
用了几天胃就不痛了。
【治法介绍】黄芪建中汤:黄芪、党参、生姜、白术、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饴糖。
【功效和主治】具有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的功效。
用于治疗腹中时痛,温按则减,舌淡白,脉细弱,心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咽干口燥等中焦虚寒、气虚明显的症状表现。
【方解】小建中汤方中饴糖为君药,益脾气养脾阴,温补中焦,兼可缓肝之急,润肺之燥;桂枝温阳气,芍药益阴血,并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合芍药酸甘化阴而益肝滋脾,为佐药;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而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行津液,和营卫,也为佐药。
气虚明显加黄芪益气。
我们在黄芪建中汤基础上加乌贼骨、浙贝母治疗胃溃疡,疗效较好,乌贼骨、浙贝母具有具有制酸止痛,收敛止血之功效。
【体会心得】胃溃疡的治疗首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变坏往往引起“肝失条达”“肝郁乘脾胃”而引起溃疡病复发或不易愈合。
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快乐每天伴随着你。
血瘀引起的经脉不通也是胃溃疡不易恢复的原因之一。
运动是减少血瘀的最好方式,要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让血液在自己的身体内周而复始、畅通无阻,通则不痛。
当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不要吃凉的食物外,还要少食肥腻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生的葱姜蒜、辣椒以及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
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胃溃疡的100例患者。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来得出,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字:黄芪建中汤;胃溃疡;临床疗效胃溃疡是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
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使用药物及饮食等造成的,患者会产生腹部的疼痛,部分无疼痛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为更好的治疗胃溃疡,本院选择黄芪建中汤的治疗方法[1],具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胃溃疡的100例患者。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男性30例,女20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2.25±11.24)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24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2.14±11.35)岁。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本研究奥美拉唑(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577,S14201003900)口服,20mg*14s,20mg/次,1~2次/d;阿莫西林(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518,B14201003781)口服,0.25g*50s,0.5g/次,6~8h/次,一日不可超过4g。
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行黄芪建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为35例患者。
中医组行黄芪建中汤治疗,西医组行西药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并且对比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几率。
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3例(94.29%)明显高于西医组26例(74.29%),中医组的复发几率1例(2.86%)显著低于西医组7例(20.0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行黄芪建中汤治疗,能够减少疾病的再次发作,治疗效果肯定。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胃溃疡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临床上认为主要是受到患者的精神情况、饮食习惯以及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消化道出血以及胃痛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久而久之将会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
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的治疗措施,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本次研究通过选择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分别给予西药以及黄芪建中汤的治疗措施,具体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为35例患者。
其中,中医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6.28±2.94)岁;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病程6个月,平均病程(4.5±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