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瓦斯矿井中毒原因与防治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45.31 KB
- 文档页数:12
低瓦斯矿井中毒原因与防治对策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矿井中所使用的设备不断升级,矿山安全风险也变得越来越高。
在矿井作业中,瓦斯爆炸和突水等事故是比较常见的,而低瓦斯矿井中毒也被列入了其中之一。
为了提高矿山的安全等级,必须加强对低瓦斯矿井中毒的了解和防治。
低瓦斯矿井中毒的原因低瓦斯矿井中毒,也被称为煤尘爆炸-瓦斯中毒,是指在低瓦斯井巷中,煤尘、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燃易爆的气体体系,并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爆炸,在爆炸中释放出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引起矿工中毒。
低瓦斯矿井中毒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煤尘混合过多:在矿井中如果存在大量煤尘,将会成为煤尘爆炸的助燃剂,导致爆炸后煤尘和瓦斯混合,使得气体同时也能释放出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2.气体浓度太高:矿井中瓦斯浓度如果超过防爆范围,就会形成可燃易爆的气体体系,而矿工工作时间过长或矿井底部内涝等情况,则会导致气体浓度过高,加剧瓦斯的释放;3.爆炸点火源:在矿井中,一些明火、电火花或机械火花等点火源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而瓦斯爆炸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则会引起中毒;4.矿工防护措施不到位:矿工未佩戴防护装备或未按照规定操作,容易使其暴露在有毒气体环境中。
低瓦斯矿井中毒的防治对策为了防止低瓦斯矿井中毒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防治体系矿井在经过调查和实践,确定低瓦斯矿井中毒的危险性和防治方法后,应建立相应的防治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了防爆系统、安全疏散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等几个方面。
建立完善的系统可以降低低瓦斯矿井中毒事故的发生率。
2. 瓦斯检测在矿井中,必须要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以确保瓦斯浓度不超过安全范围。
对于瓦斯检测,可以通过使用瓦斯抽放管或者电化学传感器等设备来进行检测。
如果检测到瓦斯浓度过高,则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如通风降瓦斯等。
在更高风险的矿井中,可以安装瓦斯检测自动报警仪,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煤矿瓦斯事故隐串及防治措施一、瓦斯、瓦斯事故的概念矿井瓦斯是指井下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它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氮和数量不等的烃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等,但主要成分是甲烷。
因此,习惯上所说的矿井瓦斯就是指甲烷而言。
由于气体所造成的事故统称为瓦斯事故,包括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
在我市,瓦斯事故的形式主要是缺氧窒息和有毒气体中毒。
二、矿井井下缺氧窒息事故氧气是维持人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休息时每个人所需氧气量平均为0.25L/min。
井下行下走和工作时为1-3L/min。
假如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氧浓度削减对人体的危害如下表:氧气浓度列低对人体的危害表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人体的反应17休息时无影响,工作时会引起喘息、呼吸困难15呼吸急促,脉博跳动加快,推断和意识能力减弱10-12失去理智,时间稍长即有生命危急6-9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心脏尚能跳动,若不急救就会死亡井下的氧气全部由地面的空气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法供应。
地面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按体积百分比计算,氮气占79%,氧气占20.96%,二氧化碳占0.04。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氧气浓度会削减,原因是:作业人员呼吸、煤的氧化、坑木腐烂、井下火灾及瓦斯煤尘的爆炸等都直接消耗了氧气。
另外,煤岩层揭露后不断释放出的各种气体及生产过程中爆破、机器运转不断产生的有害气体,也相应地降低了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当人进入井下没有通风的上山、下山或独头煤岩巷时,由于严重缺氧,就可能发生缺氧窒息事故。
《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
三、矿井井下中毒事故矿井空气中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氨NH3、甲烷CH4等。
1、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及危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是0.97,几乎能匀称扩散在空气中;微溶于水,能燃烧,但不助燃,当浓度达到13%~75%时能爆炸;有剧烈的毒性。
煤矿瓦斯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知识(1)瓦斯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
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瓦斯,在空气中浓度过高时氧含量减少,导致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55%时,能使人迅速窒息死亡。
另外,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也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2)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
休克伤员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反应迟钝或不收缩。
(3)救援物资及装备:正压呼吸器,自救器,局部通风机,电抽动排风机,风筒,撬棍,担架,绳梯。
2 救援及处置措施(1)立即将中毒者从灾区运送到新鲜风流(或者避难硐室)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或地面。
(2)迅速将中毒者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将上衣、腰带解开,将鞋脱掉。
(3)用棉被或毯子将中毒者身体覆盖保暖,有条件时可在中毒者身旁放热水袋。
(4)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
(5)对因中毒造成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要及时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
(6)在现场抢救及送医院过程中,都要给中毒者充分吸氧,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
高浓度吸氧,氧浓度愈高,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越快。
吸氧应维持到中毒者神志清醒为止。
(7)伤员局部受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刺激,如眼睛,可用1%的硼酸水或弱明矾溶液冲洗,喉痛者可用苏打液或硼酸液及盐水漱口。
3 决策建议(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多措并举,科学施救,千方百计营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伤员,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2)采取措施往事故地点供风,实时监测氧气和有毒气体浓度,确保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才能进入事故地点。
编号:SM-ZD-69342低瓦斯矿井中毒原因与防治对策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低瓦斯矿井中毒原因与防治对策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瓦斯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全国发生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因此,瓦斯称为煤矿的灾害之王。
从南方低瓦斯矿井以福建省为例,多年的开采实践经验证明,福建省煤矿均为低瓦斯矿井,受瓦斯危害程度相对较小。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生产的不断延深、矿井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和采区复采力度的加大,发生瓦斯超限、瓦斯中毒事故现象和死亡人员也不断增升。
因此分析瓦斯中毒、窒息原因,制订防治对策,显得特别重要。
一、造成瓦斯中毒、窒息事故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特点根据福建省煤矿多年对煤矿瓦斯中毒、窒息事故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中毒、窒息事故多为较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停工盲巷、小眼、采空区;③多为矿井通风管理不善导致瓦斯积聚;④瓦斯中毒、窒息事故多发生在乡镇煤矿,省属国有煤矿偶有发生。
2、事故原因分析发生瓦斯中毒、窒息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中毒、窒息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煤矿开采条件差南方矿井开采条件普遍较差,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面在不断延深。
我矿20xx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5.38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60 m3/min。
虽然定为低瓦斯等级矿井,但是由于受地质构造复杂影响,给开采工作增加难度,加上矿井通风系统经常遭受周边小窑的非法干扰,如对小窑巡查、调查工作没有到位,矿井的风流会出现紊乱,有时会检测出瓦斯超限现象。
(2)矿井通风系统紊乱由于矿井遭受周边小窑非法入侵严重,导致矿井的通风系统经常遭受破坏,造成内部漏风和外部漏风,加上受自然风压影响,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
通风系统不合理、漏风大,导致矿井进风量严重不足、矿井有效风量率低;通风安全技术措施、通风安全设施不完善或安装不及时;局部通风管理不位,采掘工作面常处在无风或停风作业现象;采掘工作面大多采用串联通风,采掘工作面无进行气体检测,不能及时掌握井下巷道中瓦斯浓度的状况;所有因素容易导致人员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3)瓦斯积聚的存在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
据有关统计资料,在20xx年全国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其中22起主要是因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有9起主要是因局部通风管理不当、工作面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有2起主要是因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有1起是盲巷瓦斯积聚而引发。
(4)安全装备不足由于矿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工程管理技术人才奇缺,加上思想麻痹,认为南方低瓦斯矿井不会出现瓦斯事故,对瓦斯检测仪器、监控设备(如双风机、双电源、风电闭锁装备和机电设备的三大保护等)配备不全;或不愿花钱购置,造成必要的安全装备不足。
如某矿发生1 次瓦斯中毒、窒息死亡3人事故,其装备状况,唯有1台光学瓦斯检定器,而且是坏的;矿井安全装备差,也无安设瓦斯监测报警系统,瓦检员配备不足、瓦检员监测不到位等。
(5)职工安全意识差由于目前受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影响,煤矿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职工队伍稳定性较差,其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技术素质,许多职工对瓦斯的危害性认真不足,对设置的栅栏、密闭等安全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是工人违章私拆密闭、栅栏进入无通风的盲巷造成的。
因栅栏、密闭管理不当也容易造成较大瓦斯事故。
如在1994年某矿早班放炮员,私拆停工设置的栅栏警标,在小眼私藏炮泥,结果倒在小眼5米处中毒、窒息死亡。
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6)安全管理混乱各级主管部门对低瓦斯矿井危险性认识不足,通风与安全专业机构不够健全和完善,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通风管理不力,投入少,欠帐多。
企业负责人不懂通风管理技术,局部通风机位置安装不当,供风距离太远,造成作业地点风量不足,有的甚至在微风、无风的情况下作业,瓦斯事故隐患普遍存在。
有的停产停风地点、盲巷、废巷不打栅栏,不挂警示牌,或排放瓦斯时没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无入井检查制度,井下吸烟没人管;有的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未通风的地点,误入盲巷引起人员中毒,瓦斯窒息事故层出不穷。
例如某矿,采空区漏风严重,发生一起瓦斯燃烧事故,造成重伤3人,轻伤3人。
事故原因是由于队伍搬家,在搬迁设备时没有遵守管理规定而引发的。
(7)企业技术管理薄弱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现场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二、控制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的对策1、建立健全通风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认识,认真吸取有关事故教训;要充分认识低瓦斯矿井防治瓦斯事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低瓦斯矿井不容易发生瓦斯事故的麻痹思想,要把防治瓦斯事故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符合本矿井实际的《一通三防工作实施办法》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切实加强矿井通风管理,要彻底消灭采掘工作面无风、微风或循环风作业等现象,以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2、完善劳动组织管理和职工安全培训工作(1)进一步完善煤矿的用工制度。
要从招工形式上、用工制度、职工待遇上建立健全的用工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用工奖惩措施;加强新招工人、在职职工、流动人员的管理,充分把握好用人关。
(2)抓好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培训。
企业领导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
通过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好专业知识和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是工作现场的第一线指挥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矿井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生产、安全效果;通过加强对各级管理队伍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有关专业知识,让他们熟练掌握煤矿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意识。
①对新工人要重点做好入矿前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对他们进行矿井基本安全知识、灾害防治知识、操作技能知识、安全隐患的识别方法、事故案例等教育。
②对采掘工要每季定期组织一次全员复训,重点对他们进行煤矿法律法规知识、灾害应变知识、事故案例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不断地培训、复训,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技术素质和井下各种应变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工人违章冒险作业、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
3、防止瓦斯积聚防止瓦斯积聚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必要条件,把发生瓦斯事故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瓦斯积聚对瓦斯事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预防井下瓦斯积聚方法很多,主要以下几种:(1)加强通风加强矿井的通风工作是防止瓦斯积聚最有效的措施,其作用是将足够新鲜风流送到井下各工作面地点,把采掘工作面以及局部积聚的瓦斯冲淡并排出。
①矿井应合理选择最佳的矿井通风系统,详细制定好确保系统完善措施,使矿井有效的风量能够正常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②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杜绝井下各工作面出现无风、微风作业。
③加强栅栏、密闭的管理,对采掘工作面停工的巷道、小眼必须及时进行密闭、揭示警标处理,并详细制定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④及时做好工作面的风量调配工作,对矿井的风门、密闭、喷雾等通风设施形成制度化管理,确保工作面的风流稳定,对工作面风流发生变化要及时调节。
⑤合理生产布局,防止工作面出现不合理的串联通风,长距离通风、循环通风。
(2)加强瓦斯浓度检测矿井瓦斯浓度的检测是我们发现瓦斯事故隐患的眼睛,也是防范和处理措施的依据,准确掌握矿井中瓦斯浓度的变化,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①矿井必须建立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检查制度,检查要全面要包括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地点都必须纳入检查范围。
②矿井必须配足、配齐足够的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测仪器,要制定瓦斯巡回检测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及时填写有关日报和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并组织处理,要杜绝空班漏检现象。
③瓦斯检查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矿井口值班调度和井值班领导汇报。
矿长、分管领导必须及时审阅好瓦斯报表,及时掌握好全矿的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组织处理。
(3)及时处理局部的瓦斯积聚如工作面长期停工造成瓦斯积聚或检查中发现个别工作面出现瓦斯积聚,矿技术部门必须及时制定好瓦斯积聚处理方法、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组织处理。
4、加强矿井的生产技术管理1、合理集中生产、优化生产布局,不断完善矿井的通风系统,真正做好“以风定产”,防止超通风能力生产。
2、加强对采区复采区段的局部通风管理,对需要生长期停工的采区需要重新恢复生产的,必须详细制定好复采区段的通风管理措施,等复采区段的通风设施完善、风流稳定,不影响全矿通风后方可组织生产。
3、努力创建正规回采工作面,确保回采工作面上风巷畅通,创造条件形成全负压的通风。
4、做好工作面的贯通前和贯通后的风流调节管理工作,对工作面贯通后的风流变化要及时进行调节,确保风流稳定。
5、建立瓦斯监测报警系统矿井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煤巷、半煤巷必须在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监测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情况;采掘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联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