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提高采收率主要影响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65
微生物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分析总结不同地层因素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标签:微生物采油;影响因素微生物是指体积极小的动物或植物。
微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酶,不同种类的酶之间可能会发生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中很多都有利于石油的采出。
微生物中不同种类的酶之间的化学反应的总和可以称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
微生物的新陳代谢作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有氧环境下进行新陈代谢,如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第二类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新陈代谢,如肠杆菌、脱硫弧菌属等;最后一类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下都可以进行新陈代谢作用,如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而很多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利用的主要能源就是碳氢化合物,也就是原油中所富含的化合物。
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指从地面将微生物注入油层,微生物在油层中进行新陈代谢作用,从而促进石油的采出,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采油技术。
常见的微生物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原生物、藻类、病毒、真菌、细菌。
其中原生物体积过小,藻类只有在光合作用下才能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所以都不适用于油层环境。
真菌虽然可以在油层之中存活,但是真菌的新陈代谢会很大程度受到地层渗透率的限制,所以也不适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
而细菌无论生长还是繁殖都适应于油层环境,是目前最适用于提高采收率的微生物。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关键和重点在于微生物新陈代谢后的代谢产物对油层中原油移动的影响。
而油层环境对细菌新陈代谢作用过程在各个方面都有影响,直接关系到代谢产物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所以,使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首先应该考虑油层环境对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的影响:1. 油层之中的PH 值油层之中的PH 值通常在3-7 之间,细菌繁殖并进行新陈代谢作用最适应的PH 值大约在7 左右,而且这个范围很小。
所以当油层中PH 值在7 左右就非常适合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来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化学剂来改善油藏物理和化学条件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本文通过探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应用前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成为了研究重点。
然而,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油田开发的需求。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油方法,因其在提高采收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开采成本、延长油田寿命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
1化学驱油技术的优缺点1.1优点提高采收率,化学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从而增加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适用范围广,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油藏,如低渗透油藏、高粘度油藏等。
操作简便,化学驱油技术的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1.2缺点成本较高,化学驱油技术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成本较高。
环境污染,化学驱油技术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效果不稳定,不同类型的油藏对不同的化学药剂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化学驱油技术的效果不稳定。
2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2.1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改变油藏中油与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使油从孔隙中脱附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油技术的作用机理首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是影响油在孔隙中的分布和流动的重要因素。
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使油在孔隙中分布更均匀,且更容易流动。
其次,改变岩石表面电性质,岩石表面的电性质决定了油在孔隙中的吸附和脱附。
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电解质等化学物质来改变岩石表面的电性质,从而使油更容易从孔隙中脱附出来。
再次,溶解油,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溶解剂等化学物质来溶解油,使其从孔隙中脱附出来。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随着石油储量的逐渐枯竭,原油采收率的提高成为了石油工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各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化学驱作为一种重要的增油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成果,并着重讨论该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一、化学驱的原理化学驱是指向油层中注入一定类型的化学品,通过改变油水界面的张力及岩石表面的性质等方式,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常见的化学驱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碱性物质等。
这些化学品能够减少原油与岩石表面的黏附,使原油更容易地与岩石分离。
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优势1. 提高原油采收率化学驱通过改变原油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原油更容易地从油层中被驱出,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 降低采油成本采油过程中,使用化学驱需要的设备简单,并且成本较低。
相比于其他的增油技术,化学驱在经济上更具优势。
由于采收率的提高,也为石油公司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成果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其中的大部分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新型化学驱剂的研发科研人员通过合成和改进,研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良的新型化学驱剂。
这些新型化学驱剂能够在不同的油层条件下发挥出更好的改善效果,并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 优化注驱工艺通过对注驱工艺的优化,科研人员找到了更加合理的化学驱注入方案。
这些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注入效果,还可以降低采油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
3. 油层微观结构研究科研人员对油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化学驱对油层的作用机理。
这些研究成果为更好地应用化学驱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化学驱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目前,化学驱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1. 前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2.2 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与现状2.3 化学驱油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2.4 相关实验研究的综述3. 实验方法3.1 样品的准备3.2 化学驱油剂的制备3.3 实验设计3.4 实验流程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化学驱油剂的评价指标4.2 各化学驱油剂的效果对比4.3 机理分析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不足与展望5.3 实验的推广与应用注:本篇提纲只为助教参考范例,实际写作请完善每个章节的内容,章节间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前言1.1 研究背景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大,但油藏规模巨大,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所以需要寻求新的采油技术,提高油田开发和采油效率。
其中化学驱油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可以降低油藏黏度,提高采收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采油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的。
近年来,随着稠油油藏的不断发现和勘探,化学驱油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驱油剂,改变原油流动性质,降低油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参数和机理,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1.3 研究意义稠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油藏开发难度大、采油效率低,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重要问题。
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我国稠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指导作用,尤其对降低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够为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稠油油藏是指含油饱和度较高、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的油藏。
油田开采中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分析关键词:油田开采采收率影响因素提高措施通常,我们在实际油田开采中往往设定的任务及目标是尽可能实现采收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即油田开采中的采收率。
从我国原石油生产与开采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每一个不同阶段的递进都是为提高石油采收率而进行的过程。
那么从实际出发,真正在开采过程中对采收率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呢?针对提高油田开采采收率的应对措施又有哪些?下文将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层层剖析。
一、油田生产开采中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油田开采中对其生产采收率的影响因素颇多,可主要分为两方面,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属于受到油田地理特性所决定,具有固有性特点,而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指受到人为因素导致理论采收率的下浮,如开采策略和生产工艺等等。
一般我们也会人为,内部因素对油田生产开采采收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我们在针对制定提高油田生产采收率策略方面往往只能从外部因素出发,合理设定高效的生产工艺和方案以达到局部改造油田地理固有特性的目的,最终提高油田生产开采的采收率。
1.影响油田生产开采中采收率的内部因素包括:1.1原油资源矿藏的种类,如地质构造、结构断块、岩土特性和结构裂缝性油藏等;1.2原油资源储层的地质节理,如岩土的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以及饱和度等;1.3原油资源的天然能力,如储层的压力大小、有无气顶、边顶水的活跃程度等;1.4原油资源自身的特性;如相对密度、粘度、气油比、天然气成分以及凝析油的含量等。
2.影响油田生产开采中采收率的外部因素包括:2.1生产方式。
例如,油田生产开采可以选择不同消耗方式来注水、注气,也可以选择干气回注方式予以开采,而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势必会造成开采采收率的差异性;2.2矿井的钻孔密度和层系之间的划分情况;2.3工艺技术。
钻井开采工艺技术水平的不同也会影响开采采收率,如需改进工艺技术则必然需要制定合理且有效的加强措施;2.4三次开采技术。
三次开采技术包括注入聚合物驱、注入化学驱和注入热驱;2.5经济的合理性。
油田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调剖剂中,具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作用的是C;A.石灰乳 B.铬冻胶 C.硫酸亚铁 D.硅酸凝胶2、水驱采收率 = 波及系数×洗油效率;下面论述中不是主要通过提高洗油效率而提高采收率的是D;A.驱油剂和原油有较低的界面张力;B.残余油在岩石表面润湿性不好;C.残余油和驱油剂乳化成水包油乳状液后不易再沾附到岩石表面;D.驱油剂有较高的粘度;3、下列物质可作酸液缓蚀剂,其中“中间相”型缓蚀剂是D;A 甲醛B 硫脲C 烷基胺D 甲基戊炔醇4、表面活性剂防蜡剂是通过而起到防蜡作用的B;A 参与组成晶核,从而使晶核扭曲,不利于蜡晶的继续长大;B 可吸附在结蜡表面,使它变成极性表面并形成一层水膜,不利于蜡的沉积;C 可与蜡共同结晶,使蜡的晶型产生扭曲,不利于蜡晶继续长大形成网络结构;D 将蜡乳化、溶解;5、下列调剖剂中,可用于封堵特高渗透层的是D;A 冻胶B 凝胶C 水膨体D 粘土/水泥分散体6、可作水基冻胶压裂液破胶剂的是B;A ZrOCl2氧氯化锆B K2S2O8 过硫酸钾C NH2-NH2 联氨D RCOONa 脂肪酸钠皂7、稳定油包水乳状液的乳化剂主要是A;A 石油酸;B 粘土颗粒C 石油酸的碱金属盐;D 二甲酚8、关于酸化的论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可直接用土酸对砂岩地层进行酸化,不需用盐酸预处理;B.聚合物通过对酸液的稠化作用,降低了氢离子的扩散速度,起到缓速的目的;C.潜在酸和缓速酸均可以实现高温地层的深部酸化;D.氟硼酸可以用作氢氟酸的潜在酸;9、可作化学胶结防砂剂的是C;A 甲醛B 硫脲 C酚醛树脂 D 聚丙烯酰胺10、化学驱提高油层采收率的机理中,既能提高波及系数又能提高洗油效率的是B;A 聚合物驱的增粘机理 B活性水驱的乳化机理油机理C 泡沫驱的Jamin效应叠加机理 D胶束驱的增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水油流度比越小,波及系数_____越大、越小,采收率______越大、越小;2、聚合物的盐敏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EOR的方法按注入工作剂种类来分______、______、_______;4、化学胶结防砂法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步骤;5、压裂液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好的稠油降粘剂应达到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油井防蜡剂有三种,即稠环芳烃、_____和______;8、通常讲的油井的五大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9、油层改造的方法包括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和热力采油法,化学驱油法又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和_____;10、_________可以用作防砂桥接剂、粘土稳定剂、水包油乳状液的破乳剂、除油剂、絮凝剂;11、选择性堵水剂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1、越大;越大2、盐对扩散双电层的压缩作用,使聚合物链段的负电性减小,HPAM分子形成紧密的无规线团,因而对水的增粘能力大大减小;聚合物性能降低,采收率降低;3、化学驱;混相驱;热采;4、将桥接剂配成水溶液,注入出砂层段,关井,使桥接剂在砂粒间吸附达到平衡;5、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6、流动分散;静止分层;须易于破乳脱水7、表面活性剂,聚合物8、砂、蜡、水、稠、低9、碱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1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1、水基堵剂;油基堵剂;醇基堵剂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影响采收率的因素2、化学胶结防砂法一般经过哪些步骤各步骤的作用是什么3、碱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什么4、为什么使用氢氟酸或土酸处理地层前必须用盐酸预处理地层5、聚合物驱主要用HPAM和XC;试从分子结构说明XC比HPAM有更优异的稠化水的能力;1、1油层的非均质性;油层越不均质,采收率越低;2地层表面的润湿性;水对地层表面润湿角<90°为水湿; >90°为油湿; =90°为中性润湿;亲水油层,体系将自发增加水固界面,减少油固界面,水自发地将油排开,提高了洗油效率,原油采收率高;3流度比:水油流度比越小,采收率越高;4毛细管数;毛管数越大采收率越高;5布井方式:在布井方式相同时,井距越小,波及系数越大,因此采收率越高;2、1地层的预处理:用不同的预处理剂顶替出砂层中的原油,除去砂粒表面的油,除去影响胶结剂固化的碳酸盐,为砂准备一个为胶结剂润湿的表面;2胶结剂的注入:用胶结剂将松散的砂在它们接触点处胶结起来;3增孔液的注入:增孔液是将孔隙中的胶结剂顶替到地层深处的液体;以防止胶结剂在孔隙中央胶固而降低渗透率;4胶结剂的固化;3、1低界面张力机理:碱在水中可离解出OH-,与原油中的有机酸生成表面活性剂并集中在油水界面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2乳化-携带机理在低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由碱与石油酸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可使地层中的剩余油乳化,并被碱水携带着通过地层;3乳化一捕集机理:在低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由于低界面张力使油乳化在碱水相中,油珠半径较大,因此当它向前移动时,就被捕集,增加了水的流动阻力,即降低了水的流度,从而改善了流度比,增加了波及系数,提高了采收率;4由油湿反转为水湿ow—ww机理: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岩石表面,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恢复岩石表面原来的亲水性;(5)由水湿反转为油湿WW--ow机理:在碱含量、盐含量都高的情况下,碱与石油酸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分配到油相并吸附到岩石表面上来,使岩石表面从水湿转变为油湿;4、因氢氟酸可与石灰岩和白云岩反应产生堵塞地层的沉淀;砂岩地层也会含一定数量的碳酸盐,所以用氢氟酸酸化地层前,必须用盐酸预处理,除去碳酸盐,以减少上述沉淀反应的不利影响;5、黄胞胶的主链为纤维素骨架,其支链比HPAM更多;黄胞胶掺氧的环形碳键吡喃糖环不能充分旋转;因此黄胞胶靠分子内相互阻绊作用,在溶液中形成较大的刚性结构,从而增加水的粘度;从黄胞胶的化学结构可以看出,黄胞胶每个链节上有长的侧链,由于侧链对分子卷曲的阻碍,所以它的主链采取较伸展的构象,从而使黄胞胶有许多特性,如增粘性、抗剪切性和耐盐性;四、看图分析题15分1、图为聚合物驱的段塞图,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图可以看到,在聚合物溶液段塞前后都注有淡水段塞,其目的是什么2聚合物驱主要用到哪两类聚合物3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是什么1-剩余油;2-淡水;3-聚合物溶液;4-水1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存在盐敏效应、化学降解、剪切降解问题,尤其对二价离子特别敏感;为了使聚丙稀酰胺具有较高的增粘效果,地层水含盐度不要超过100000mg/L,注入水要求为淡水;2聚合物有两大类:天然聚合物和人工合成聚合物;目前广泛使用的聚合物有人工合成的化学品——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微生物发酵产品——黄原胶;3聚合物驱油机理:1吸附作用:聚合物在孔隙介质内的吸附结果使驱替相渗透率下降从而使水油流度比降低; 2捕集作用:机械捕集:大分子在孔喉处受阻,聚合物分子便开始缠结,有效直径变大,大分子被冲出孔隙空间的机会就大为减少,最终留在孔隙空间,其结果使驱替相的流通能力下降;水力学捕集:过程具有可逆性,即当聚合物在正向驱替压力作用下,在空穴处被截留使滞留区的渗透率下降;而当流动方向改变,流速降低时,由于没有水动力拖拽,捕集分子伸展或分散于孔隙空间发生大分子运移,此时流出液浓度可以高出进口浓度;3流体粘弹效应对改善流度比的贡献驱替相流动阻力就有两方面构成,即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性产生的粘滞阻力和弹性产生的弹性阻力;其效果相当于提高驱替相粘度的作用;超过某临界流速后,最终效果是使驱替相流动度下降;。
黏土矿物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杜春泽;刘卫东;孙灵辉;丛苏男;支联有;杨烨;王磊;曾利军【摘要】以当前各大油田储层矿物组成情况为基础,研究了油田常见4种黏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伊利石)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在石英砂中添加相同含量的不同黏土,进行了室内填砂管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的存在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含有黏土矿物的模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明显要低于纯石英砂模型;在相同含量的黏土中,蒙脱石矿物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影响最大;绿泥石的存在对聚合物注入压力有很大影响.【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8(047)011【总页数】3页(P2314-2316)【关键词】黏土矿物;采收率;吸附;驱油效果;化学驱;填砂管模型【作者】杜春泽;刘卫东;孙灵辉;丛苏男;支联有;杨烨;王磊;曾利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13;TQ021.1;TQ022.1黏土矿物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并且具有比表面大、水膨胀性等独特性质,在油气田开发有着重要的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