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65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王雷【摘要】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 WaringBlender 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 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1页(P35-35)【关键词】聚合物驱;等流度;多段塞;强化泡沫【作者】王雷【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东校区,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办法,针对聚驱后油藏特点及聚合物驱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下方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1.1 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活性剂具有双亲官能结构,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分子主要分布在油水界面上,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意味着黏附功的减小,即油易从地层表面洗下来,提高洗油效率。
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还表现在使亲油的岩石表面润湿性反转、原油乳化、提高表面电荷密度及油滴聚并等作用。
1.2 泡沫体系其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包括:首先是通过不均匀地层时通过产生效应叠加,提高了高渗层的渗流阻力,从而可以进入中低渗层进行驱油,提高了波及的系数;其次是当泡沫特征值大于0.68时泡沫黏度急剧增大,故比水驱有更高的波及系数;最后是泡沫的分散介质为表面活性剂,故泡沫驱可以起到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的目的。
由于单一泡沫的不稳定性,常用泡沫体系与聚合物等组成强化泡沫体和复合泡沫体系来进行应用。
聚合物驱油原理早期的聚合物驱油机理认为,聚合物驱只是通过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扩大注入水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后残留在孔隙介质中的油的体积和水驱之后相同,即聚合物驱不能增加岩石微观扫油效率。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由于聚合物的非牛顿粘弹性,聚合物驱不仅能够扩大波及体积,而且能够增加油藏岩石的微观驱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聚合物驱可有效地驱替簇状、柱状、孤岛状、膜(环)状、盲状等以各种形态滞留在孔隙介质中的残余油。
室内实验还表明,具有粘弹性的聚合物溶液与具有相同粘度但不具备粘弹性的驱替液相比,多提高采收率3-5个百分点。
聚合物驱油机理主要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1 降低油/水粘度比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油/水粘度比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因此,设法降低地层原油的粘度和提高驱油剂的粘度就可以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但是,大面积的降低地层原油粘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不过可以在注入水中添加高相对分子品质聚合物,以提高驱替相粘度。
2 降低水/油流度比降低水/油流度比可以减少注入水单层突进现象。
同时可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
水/油流度比的降低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系数,使得原来需要大量注水才能采出的的原油,仅用少量的稠化水便可采出。
3 降低注水地层渗透率降低水油流度比的方法是降低注入水的流度或提高地层油的流度。
显然大面积提高地层原油流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而设法降低注入水的流度是很容易实现的。
降低注入水流度的途径:一是降低地层的有效渗透率;二是提高驱替相的粘度。
这两种途径都是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实现的。
例如,通过机械的或是化学的方法对地层中的高渗透层段进行封堵作业(调整注水地层吸水剖面)可以降低地层的有效渗透率;通过在注入水中添加聚合物增稠剂可以提高驱替相的粘度。
4 产生流体转向效应聚合物溶液在非均质油层中优先进入高渗透带,由于注入流体粘度的增大和高渗透带渗透率的下降使得进入的驱替流体转入未曾被注入水波及的含剩余油部位,提高了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井通粘稠聚合物原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油田开发难度逐渐加大,如何提高油气采收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油田开发中采用的驱油方法主要有水驱、气驱、聚合物驱、油泵驱等。
其中,聚合物驱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而三元复合驱井通粘稠聚合物是其中的一种新型驱油技术,其原理和应用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介绍。
一、三元复合驱井通粘稠聚合物的定义三元复合驱井通粘稠聚合物,简称三元复合聚合物,是由三种不同组分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一种复合聚合物。
其中,第一组分为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是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和吸附能力;第二组分为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和稳定性能,能够增强聚合物的流动性和渗透能力;第三组分为驱油剂,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具有较强的驱油能力和降粘能力。
三元复合聚合物在注入油藏时,能够有效地改善油藏物理性质,增加油水接触面积,降低粘度,提高油气采收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驱油剂。
二、三元复合驱井通粘稠聚合物的原理三元复合聚合物的驱油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善油藏物理性质,二是增加油水接触面积,三是降低粘度。
1、改善油藏物理性质油藏中存在许多岩石孔隙,这些孔隙大小不一,分布不均,会对油气运移和采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三元复合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在油藏中形成一层聚合物膜,降低孔隙壁面的表面能,减少油水相互作用力,从而改善油藏物理性质,提高油气采收率。
2、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油水界面是油气运移和采集的重要界面,油水接触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
而三元复合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和稳定性能,能够将油水界面分散成许多小界面,并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油滴包覆在聚合物膜中,从而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
3、降低粘度油藏中的油具有一定的粘度,这种粘度是油气运移和采集的主要阻力之一。
而三元复合聚合物中的驱油剂具有较强的降粘能力,能够降低油的粘度,减小运移和采集阻力,提高油气采收率。
摘要:介绍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驱油机理,综述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改进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油;采收率;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常见的化学驱油剂主要有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碱。
asp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复合驱是在综合了单一化学驱优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化学驱油体系[1],具有驱油效率高的显著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庆油田矿场试验[2]表明,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0%以上,而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
可见对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3]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既具有较高的粘度又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在扩大波及范围、提高驱替效率的同时, 也提高洗油效率, 能改善水驱的“指进”、“突进”和油的“圈捕”,从而增加原油产量和提高采收率。
该体系驱油效果之所以明显优于单一化学剂驱。
是因为多种化学剂具有各自的作用与优势,且相互之间能发挥协同效应。
(1)聚合物的作用是增稠和流度控制。
目前最廉价,应用最成熟的产品是聚丙烯酰胺(hpam)。
hpam已被普遍用来提高注人水粘度和油层波及系数。
hpam的选择着重要与油藏渗透率、孔喉尺寸、注液速度等相匹配, 分子量越大增粘能力越强,浓度越大水解液粘度越大, 驱油能力越大。
(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提高洗油效率, 因温度、矿化度、原油组分等油藏条件的不同, 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也不相同。
石油羧酸盐、石油磺酸盐是现在普遍采用的驱油表面活性剂, 但石油磺酸盐耐温、耐盐性能比石油羧酸盐好。
(3)碱的作用是与原油中的酸性组分反应就地生成表面活性剂, 与外加表面括性剂协同效应更大幅度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作为牺牲剂改变岩石表面的电性, 以降低地层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
应用的主产品为naoh和na2co3或二者混用。
2、三元复合驱目前存在的不足室内和矿场研究表明[2],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可在水驱基础上再提高20%以上,具有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1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聚合物的驱油机理主要是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粘性,改善驱替液的流度比,在微观上改善驱替效率、并且在宏观上能提高平面和垂向波及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以下是水油流度度比的定义式:Mwo=(1)经典的前沿理论认为,降低油水流度比,能够改变分流量曲线。
聚合物驱的前沿含油饱和度和突破时的的含油饱和度都明显高于水驱,这表明聚合物驱能降低产出液含水率,提高采油速度,具有更好的驱替效果;(2)聚合物驱通过改善水驱流度比,可以改善水驱在非均质平面的粘性指进现象,提高平面波及效率;在垂向非均质地层,聚合物段塞首先进入高渗层,利用高粘度特性“堵”住高渗层,使后续水驱转向进入低渗层,增加了吸水厚度,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
以下是聚合物驱和水驱的对比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波及系数(3)聚合物在通过孔隙介质时发生吸附、机械捕集等作用而滞留,改变了聚合物所在孔隙处的渗透率。
被吸附的聚合物分子链朝向流体的部分具有亲水性,能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而不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即堵水不堵油;同时聚合物的滞留能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表明渗流阻力增加,引起驱动压差增大,有利于驱动原来不曾流动的油层,提高油层波及体积。
(4)由于聚合物溶液粘滞力的作用,使得其很难沿孔隙夹缝和水膜窜进,在孔道中以活塞式推进,克服了水驱过程中产生的“海恩斯跳跃”现象,避免了孔隙对油滴的捕集和滞留。
(5)另外,聚合物溶液具有改善油水界面粘弹性的作用,使得油滴或油膜易于拉伸变形,更容易通过狭窄的喉道,提高驱油效率。
2 驱油用聚合物的性能要求通过对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分析,可以知道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的性能指标主要是能增加油水流度比,即具有增粘性。
另外,聚合物溶液由于要在地层条件下能通过多孔介质运移传播,并最终被采出地面。
所以还应具有滤过性、粘弹性、稳定性以及无污染性等性能(1)增粘性。
应该尽量获取在较低浓度下就具有较高表观粘度的水溶性聚合物。
水驱、气驱、聚合物驱等油田采收率提高方法研究与对比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水驱、气驱和聚合物驱等不同的油田采收率提高方法,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石油开采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能源保障至关重要。
水驱、气驱和聚合物驱是常用的增油技术,本文从机理、适用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水驱适用于高渗透率油藏,气驱适用于高黏度油藏,而聚合物驱则适用于低渗透率和中等黏度油藏。
关键词: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增油技术、采收率提高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开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众多油田采收率提高方法中,水驱、气驱和聚合物驱等技术备受关注。
这些方法的选择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水驱、气驱和聚合物驱等增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
我们将关注其机理、适用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以期为石油开采领域的决策者和从业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在摘要和正文之间,本引言将为读者揭示研究的动机与重要性,为后续内容的阅读铺垫。
一水驱技术在油田采收率提高中的应用与机理分析水驱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采收率提高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入水进入油藏,利用水的推进力和物理化学作用,推动原油向井筒运移,从而提高采收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驱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和机理。
1 水驱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渗透率油藏。
高渗透率油藏由于孔隙结构良好,原油的渗流性较高,水驱的效果较为显著。
通过合理规划注水井和生产井的布局,形成合理的注采井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水驱的效果。
此外,水驱技术也常用于较早期的油藏开发阶段,有助于维持油藏压力,促进原油的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2 水驱技术的机理复杂多样。
首先,水的注入可以增加油藏的有效饱和度,使原本困滞在孔隙中的原油得以解吸和解吻合,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原油。
其次,水的注入有助于原油的稀释,降低原油的粘度,从而减小原油流动阻力,促进油藏中原油的流动。
此外,水驱过程中,由于水和原油之间存在表面张力作用,形成细小的水滴包裹原油,进一步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
三元复合驱中各种化学系的作用及ASP提高采收率机理摘要石工1106 高凯歌 11021261本文主要从概念、驱油原理、应用与各化学剂的作用、优缺点与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三元复合驱(ASP)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进行了论述,发现三元复合驱的高效驱油源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者的协同作用降低了表面张力,改善了油水流度比,驱油效率高,可以清除水驱无法清除的重质残余油。
三元复合驱的许多缺点也不应忽视,其中起到决定其在地层效果的是碱,碱类物质既可以作助剂、牺牲剂也可以对地层和设备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同时高矿化度及含粘土岩的地层等都会为ASP技术的使用造成阻碍。
由于ASP需要用表面活性剂来降低对碱的依赖,因此需要研究新型表面活性剂来克服目前在利用ASP时的困难。
一.三元复合驱概述三元复合驱(ASP)是指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的复合驱油体系,是在碱水驱和聚合物驱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新技术[1],由于聚合物的驱油机理只是提高波及体积,所以单独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小[2];微乳液—聚合物驱虽然在技术上已取得成功,但成本较高,所以需要研究新的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为此开展了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技术研究。
ASP驱油体系技术被证明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费用低廉的碱与原油中天然有机酸作用生产,天然表面活性剂(石油皂),并外加少量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以增强其界面活性,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目前,三元复合驱(ASP)在国内的起步比较晚,但进展比较快。
与其它化学驱相比,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油效率比较明显,而且成本也很低。
二.三元复合驱基本概念及优缺点1.三元复合驱定义ASP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指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通过一定的数据比例混合后注入地层,扩大波及体积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2.三元复合驱油机理根据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提高驱替液的粘度可增大波及效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驱油效率。
碱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碱/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碱 /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是80年代初出现的新技术。
三元复合体系是从⼆元复合体系发展⽽来的。
⼈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胶束/聚合物驱的特殊效果,但是,经济因素限制了这⼀技术的商业化推⼴。
⽽三元复合体系主要是为了⽤便宜的碱剂来代替价格昂贵的表⾯活性剂,以降低有效化学剂的成本,这为复合驱的推⼴应⽤奠定了基础。
从化学剂效率(总化学剂成本/采油量)来看,复合体系所需要的表⾯活性剂和助剂的总量,仅为胶束/聚合物驱的三分之⼀,复合体系的化学剂效率⽐胶束/聚合物驱要⾼。
从提⾼采收率来看,三元复合驱体系能够采出⽔驱剩余油的80%以上,可以与最好的胶束/聚合物驱相⽐,并⾼于⼀般的⼆元复合驱。
从驱油机理来看,三元复合驱⽐⼆元复合驱有更⼴的适应范围,并能明显地降低活性剂的吸附滞留。
此外,三元复合驱⽐⼆元复合驱有更好的资⾦回收率。
(⼀)ASP驱油机理ASP复合驱提⾼采收率的机理是三种效应的综合结果:降低界⾯张⼒;流度控制;减少化学剂损失。
1. 降低油⽔界⾯张⼒与其它驱替体系相⽐,三元复合体系(ASP)与原油接触后,界⾯张⼒能很快降到10-2mN/m以下,⽽表⾯活性剂或碱单独与原油之间的界⾯张⼒下降的速度要慢得多。
当聚合物浓度适中时,ASP三元复合体系⽐AS⼆元体系能产⽣更低的界⾯张⼒。
这可能是由于聚合物尤其是聚丙烯酰胺能够保护表⾯活性剂,使其不与Ca2 、Mg2 等⾼价阳离⼦反应⽽使活性剂失去表⾯活性。
同时,表⾯活性剂和聚丙烯酰胺在油⽔界⾯上均有⼀定程度的吸附,形成混合吸附层。
部分⽔解聚丙烯酰胺分⼦链上的多个阴离⼦基可使混合膜具有更⾼的界⾯电荷,使界⾯张⼒降得更低。
另外,碱剂推动活性剂前进,趋向于使最⼩界⾯张⼒迅速传播,这样就减少了碱驱替原油的滞后过程,且可保持长时间的低张⼒驱过程。
2. 流度控制在碱/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过程中,由于被驱替的原油流度⾼,在油墙的前⾯形成了低流度带,从⽽保证了较⾼的扫及效率。
收稿日期:20100901;改回日期:20100925基金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43项目01课题“我国大油气区分布、富集规律与重点目标区的评价”(2008ZX05043-001)作者简介:汪萍(1985-),女,200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工程。
文章编号:1006-6535(2011)04-0073-04聚合物驱油后提高采收率优化研究汪萍,常毓文,唐玮,胡丹丹(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喇萨杏油田聚合物驱油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油藏逐年增多,在分析聚合物驱油区块现状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潜力的基础上,明确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潜思路。
以北一区断东中块典型区块为例,研究了层系、井网重构和顶部水平井挖潜的可行性,提出聚合物驱油后现场试验方案,预计方案实施后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优化研究;剩余油;喇萨杏油田中图分类号:TE341文献标识码:A引言大庆油田经过“九五”攻关,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喇萨杏油田已经推广应用10a ,取得重大突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已达5.7ˑ108t ,最终采收率为50% 55%[1-8],较水驱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
近年,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区块逐年增多,截至2007年底已达14个,剩余石油地质储量为2.48ˑ108t ,目前这些区块综合含水多在98%左右,绝大多数生产井高含水关井。
从油层动用情况看,聚合物驱油后仍有25%左右的厚度动用程度较低,动用较差的未水淹层主要分布在厚油层顶部、层内物性较差部位及注采分流线位置。
由于聚合物驱油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依靠原井网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有限,而且开采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对这部分储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聚合物驱油后提高采收率挖潜思路1.1聚合物驱油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潜力根据主力油层水洗状况分析可知,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后剩余潜力主要包括2类:一是水洗层内的剩余油,二是未水洗层内的剩余油[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