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14
武汉XXX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避免或减轻职业危害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1.2编制依据依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公司所属各单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劳动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职业危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处置工作原则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贯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技、实事求是”的原则,快速、有效地对职业危害进行防治,防止事故扩大。
3主要职业病危险因素分析结合我公司现场实际作业,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如下职业伤害:3.1印制板焊接(铅烟及二氧化锡)危害:吸入的烟尘(铅烟、二氧化锡)可发生金属烟热,先感觉全身无力、头痛、咽干、口内金属味和胸部压迫感,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咳嗽、气促等,继而寒颤和发热,长期吸入二氧化锡烟尘可引起锡肺,皮炎。
应急处理:立即给予大量浓茶或温水,刺激咽部以诱导呕吐,并给予牛奶、豆浆等保护胃粘膜;对腹痛者可热敷;对昏迷者及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送往医院。
防护措施:加强通风排尘,采用新购置的烟雾净化系统对铅烟等进行进化,加强对接触铅烟的员工的个人防护,要求劳动者个人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此外安排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定期(一年一次)进行体检,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做好健康监护。
3.2噪声危害: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引起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听力损失在25dB为耳聋标准,26-40dB为轻度耳聋,41-55dB为中度耳聋,56-70dB为重度耳聋,71dB以上为极度耳聋。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
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1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本着“反应迅速、处置得当”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二、职业危害的目标分布根据公司生产特点,依据各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特点,确定以下地点为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xx车间xx工序 xx车间xxxx 储槽环保车间(工段)废水处理工序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一般职业危害、重大职业危害三、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及其分工1、指挥机构公司成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由董事长、总经理及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领导组成。
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综合部),日常工作由生产部经理兼任。
事故发生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董事长任总指挥,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生产部备注:若董事长不在时,由总经理任总指挥。
若都不在时,由生产部经理任总指挥。
2、职责指挥领导小组:jj 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
kk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ll 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指挥部:jj 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kk 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ll 向上级汇报、向友临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④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指挥部人员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部成员:事务部经理: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
一、预案目的为了预防和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1. 事故类型:主要包括尘肺病、职业中毒、噪声聋、放射性病等职业病危害事故。
2. 危害程度: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规模、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四、组织体系1. 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
2. 指挥部下设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信息与协调组等。
五、应急响应流程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2. 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3. 救援组立即组织现场救援,疏散受影响人员,确保现场安全。
4. 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往医疗机构。
5. 物资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6. 善后处理组负责处理事故善后事宜,包括赔偿、安抚家属等。
7. 信息与协调组负责向上级部门和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
六、应急措施1. 现场救援:迅速切断事故源,隔离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2. 救护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3. 疏散措施:组织受影响人员有序疏散,避免拥挤和踩踏事故。
4. 防护措施:为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5. 通讯保障:确保通讯畅通,及时传达指令和信息。
6.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能力。
七、预案的培训和宣传1. 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利用宣传栏、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知识。
2024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损失的最小化,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的应急救援,参与人员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和救援人员等。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应遵守“依法、科学、及时、有序”的原则,确保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应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和技能,确保参与队伍高度熟悉本预案。
第二章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第六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救援队伍,人员具备相关技能,从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机构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救援程序和操作规范。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一)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熟练;(二)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掌握熟练;(三)对各类紧急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掌握熟练;(四)对现场救护技术和设备的运用熟练;(五)对现场指挥、协调和沟通能力掌握熟练;(六)具备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熟练;(七)具备心理辅导和安抚能力掌握熟练。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第三章应急救援预警和通知第十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应建立健全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机构应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机构应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出救援通知,说明事故的发生情况、事故现场的具体位置和需要的救援资源等信息。
第十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机构在得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应及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企业管理人员和当地有关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生产经营、员工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具体包括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等环节。
第三条本预案是企业和其他组织应急处理组织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的指导文件,具有强制性。
第四条本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原则,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控、预防为主、强化监管、分类管理、分层负责、公众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便民利民措施,健全健康环境监管体系,加强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事故应急处理技术支撑能力。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体制第五条企业和其他组织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体制,并配备专业的应急处理人员。
应急处理组织由企事业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职业危害工种管理单位、劳动保护监督部门等有关单位参与组成。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由应急处理组织统一指挥,分为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四个环节,各环节负责人分别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七条应急处理组织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预防工作第八条企业和其他组织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九条企业和其他组织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主体责任。
第十条企业和其他组织应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第十一条企业和其他组织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信。
第十二条企业和其他组织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三条企业和其他组织应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预警机制,建立应急预警数据库,及时预警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范文一、背景职业病危害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人长期接触或暴露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工作条件下,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类专业性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由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造成工人伤亡、设备破坏或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为了有效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损失,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原则:(1)科学防治: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和事故形势,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及时处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置,尽快控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的后果。
(3)统一指挥: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指挥有序、协调高效。
(4)科学救治:组织专业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并确保救护工作符合医学科学要求。
(5)信息公开:及时向公众发布有关事故的基本情况、应急处置进展等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公开。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 领导机构:由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负责统一决策、指挥调度,协调各部门工作。
2. 应急队伍:根据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和特点,配备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3. 职责分工:(1)总指挥: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指挥工作,确保应急处理按照预案要求进行。
(2)应急队伍: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事故调查、救援、医疗救治等。
(3)技术人员:负责事故现场勘察和事故原因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4)宣传人员:负责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意识。
四、应急预案1. 事前准备:(1)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预警、报警、警戒、指挥、救援、清理等环节。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例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是指针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通过组织和调配人员与资源,采取一系列预防、应急救援及事故后果处理的计划和方法。
以下是该预案的一般性框架:一、预案目的与职责界定本预案旨在明确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目标与适用范围,并详细规定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应急组织的职责得以清晰界定。
二、应急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预案中需明确应急救援组织的具体架构,包括领导岗位与操作岗位的设定,以及各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与任务。
三、应急救援物资与设备准备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预案应规定提前准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与设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可随时投入使用。
四、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为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预案需详细制定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标准的执行、操作规程的遵守、防护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等。
五、应急救援措施的规划预案中应详细规划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事故报警程序的启动、人员的疏散与安置、急救措施的实施及防护措施的采取等,以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六、事故后果处理机制的建立预案需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与措施,包括事故调查工作的开展、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赔偿事宜的处理等,以确保事故后果得到妥善处理。
七、应急演练与效果评估为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同时,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与改进。
八、预案的修订与执行监督预案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
还需建立预案执行监督机制,确保预案得到有效执行。
请注意,以上仅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一般性内容框架。
具体预案的制定需结合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与完善。
预案制定后,应定期进行演练与评估,并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以不断提升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能力。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例文(二)一、概述职业病系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等途径引发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与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制度与救援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不含首先、其次、另外、总之,最后等分段语句,简要介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与救援预案,以期提供参考。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健全事故预测和预警机制。
职业病危害事故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建立事故预测和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事故报告、事故应对、事故调查等环节,以指导实际操作,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3.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
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情况,对于及时启动应急救援行动、组织科学有效的救援资源调度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畅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
4.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模拟真实情况,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此外,还应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干部员工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建立健全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机制。
事故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明事故原因,评估事故损失,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责任程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建立健全的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机制,可以形成对事故原因和责任的深入分析和研判,为今后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经验和依据。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援预案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范例一、目的和范围1. 目的:为了保障职工和单位的安全健康,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和危害范围,保护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2. 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以下简称“本单位”)内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障职工和单位的安全健康。
2. 预防为主: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工作,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3. 全员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共享,全员参与,各部门、岗位、人员协调配合。
4. 快速反应: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要迅速反应,采取合理措施,及时制止、清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升级。
5. 救援优先: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中,救援优先,保护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三、应急组织与责任1. 应急组织(1)本单位应设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应急工作。
(2)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准备能力。
2. 应急责任(1)本单位所有人员都有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责任,各部门、各岗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
(2)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工作。
(3)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4)各部门负责设置应急设备和储备物资,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的完好性。
(5)物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防护设施和应急通道,进行定期维护。
四、应急准备1. 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1)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确保必备物资和设备的供应。
(2)应急物资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用品、急救药品、消防器材、排污设备等。
(3)应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应急广播系统、报警器材、压缩氧气瓶等。
一、目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充分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使企业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够造成劳动者健康危害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受到的职业病危害及损失,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现场所有作业单元的职业病因素的应急救援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部门负责人为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应急救援预案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1)生产过程中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音、振动、高温、辐射、传染性因素等。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领导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2. 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1)防护用品:防毒面具、服装、安全帽、手套、鞋靴等。
(2)应急救援器材:呼吸器、解毒剂、灭火器、急救包等。
(3)通讯设施:手机、对讲机、报警器等。
3. 应急救援措施(1)现场处置: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置。
(2)伤员救治:将伤员迅速移至安全区域,进行初步救治,并及时送往医院。
(3)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4)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发布。
4. 应急救援演练(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演练内容应包括:事故报警、应急响应、现场处置、伤员救治、环境监测、信息报告等环节。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与改进1. 应急预案的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应急预案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XX公司职业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 ....................................................................................................................... - 3 -1.1目的 .................................................................................................................... - 3 -1.2公司基本情况 .................................................................................................... - 3 -1.3公司生产基本情况........................................................................................... - 3 -1.4公司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 ................................................................... - 3 -1.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表 ............................................................................ - 3 -1.6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表 ............................................................ - 4 -1.7道路布置 ............................................................................................................ - 5 -1.8实施原则 ............................................................................................................ - 5 -2.应急救援组成 ............................................................................................................... - 5 -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 - 5 -2.2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 .................................................................................... - 6 -2.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告知 ........................................................................ - 6 -2.3.1氨 ............................................................................................................. - 6 -2.4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 .................................................................................... - 9 -3.应急预案内容 ............................................................................................................... - 9 -3.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 - 9 -3.2危害事件的预防 ............................................................................................. - 11 -3.3应急预案的启动 ............................................................................................. - 12 -4.预防与预警 ................................................................................................................. - 13 -4.1职业健康卫生监 .............................................................................................. - 13 -4.2职业健康监测点一览表: .............................................................................. - 14 -4.3预防措施 .......................................................................................................... - 14 -1.总则1.1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及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本公司实际,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
1.2公司基本情况1.3公司生产基本情况1.4公司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1.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表XX公司职业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6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表- 4 -1.7道路布置厂区道路主要是运输道路和消防道路,生产车间和储罐区周围道路呈环状布置,主道路宽度为6.0m,次要道路宽度不小于4.0m。
道路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表2-1本项目各建筑物之间的安全间距1.8实施原则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实行突发事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确保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应急救援组成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应急预案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根据本公司职业特点、所处环境、各岗位存在的噪声及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本公司所有生产人员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2.2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根据本公司各车间岗位存在的噪声及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单位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XX车间、XX车间、XX车间。
2.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告知2.3.1氨CAS号:7664-41-7 中文名称:氨(氨气、液氨)别名:无水氨;阿摩尼亚英文名称:Ammoia 分子式:NH3 (1)理化性质: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
相对分子量17,熔点-78℃,沸点:-33℃.易溶于水、乙醇、薏米和有机溶剂,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呈强碱性。
相对密度0.77,相对蒸气密度0.59,饱和蒸汽压1.013kPa(26℃).易燃,自燃点为6 51℃,。
液体氨溢出时温度很低,蒸发迅速;遇酸或氟、氯发生剧烈反应,对铝和锌有腐蚀性。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职业接触:氨可制造硫胺、碳酸氢铵、尿素等多种化肥;液氨可直接制作氨水,用作农业肥料。
氨还用于制碱、制药、鞣皮、塑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有机化学工业,也可作冷冻剂,用于石油精炼、炼钢、等行业。
常见的职业中毒主要是由于氨的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氨的外溢和泄露引起的,,如液氨钢瓶、液氨罐爆炸或高压液氨管道断裂或阀门破裂及因设备失修、跑冒滴漏等液氨外溢可致急性中毒。
(3)进入途径: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4)健康影响: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可伴有眼和皮肤灼伤。
(5)刺激反应:仅有一次过敏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咳嗽、咽痛、胸闷、及眼和结膜充血等,肺部无明显阳性特征。
(6)急性轻度中毒:表现为急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
出现流泪、羞明、视物模糊、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及头痛、头晕、乏力、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水肿,肺部有干性哕音或哮鸣音。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强,增粗、紊乱、边缘模糊。
(7)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
出现咽部烧灼感、声音嘶哑、剧烈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乏力等。
眼结膜、咽喉部明显充血、水肿、甚至产生喉头水肿,呼吸快、口唇及肢体末端发绀。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或呈网状阴影;或肺野适亮度降低;或有边缘模糊的散在性或斑片状阴影,病变较局限。
(8)急性中毒中毒:肺泡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四度喉水肿或并发较重的气胸或纵隔气肿,甚至窒息,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野有密度较浅边缘模糊的斑片状、云絮状阴影,可相应融合成大片状阴影或呈蝶翼状阴影,病状较广泛。
(9)职业接触限制:PC-TWA20mg/m3;PC-STEL30mg/m3(10)工作场所监测:每月至少检测一次,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控制效果评价。
安装报警器。
(11)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适合的防爆、灭火装置。
禁止明火、火花。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化学防护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