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柯布西耶 集中主义
- 格式:pptx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8
勒·柯布西耶设计理念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城市规划五要点: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现代建筑观:1、新建筑是新时代的建筑。
2、工业化的建造方法。
3、设计方法:由内而外,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功能合适。
运用基本形式和有比例的几何体,超脱个人情感,反对装饰。
4、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5、城市集中主义者,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思想介绍:倡导新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中,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兴起,勒.柯布西耶是主要倡导者。
1920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建筑创新的文章,后来汇集出版《走向新建筑》(1923)一书。
他认为轮船、汽车和飞机是表现新时代精神的产品,但是建筑和建筑师落后了。
他说"建筑艺术被习惯势力所束缚",必须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建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甚至说"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师要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
但他同时又把建筑看作"纯粹的精神创造",一再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
勒.柯布西耶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对当时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是有力的冲击。
"新建筑的五个特色"1926年,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这一条件出发,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色":①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
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代表作品如库克住宅(1926)、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以及他参与设计的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1936~1945)等,都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启发一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柯布西耶是上个世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机械美学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他在当代城市规划建筑上也有伟大的贡献。
他曾提出过关于城市规划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他总结成四点:第一:他认为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有功能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第二:关于拥挤问题可用提高密度的方法解决.第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第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且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总之他就是认为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二柯布西耶的伏埃森规划1925年他做了巴黎中心区的改建设计,即伏埃森规划。
他设计了16幢60层供国际总部大厦等使用的高塔。
地面完全开放,可自由地布置高速道路和公园、咖啡馆等.这样使空间从四面八方展开去。
概括一下他对巴黎规划的总体思路,其内容为将城市分为三个区:中心区、商业区、行政区。
在他看来,城市需要建高楼,高楼之间建绿地,这套建筑空间理论中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但这个巴黎方案并没有被采用.现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个方案未被采纳?我们先看这个规划,它还是提倡城市集中发展,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分散主义思想盛行,尤其是霍华得的田园城市在欧洲影响很大,而且当时巴黎城市地区无限膨胀,中心城用地紧张,人口过度膨胀,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巴黎当局偏向分散的规划理念,认为城市应该一步一步分离,城市中心功能应被进行分担.此时,由田园城市理念发展而成的卫星城更符合这个思想。
因为卫星城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所以不可避免的这个规划未被采纳。
三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要知道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就得从我国规划国情出发来探讨我国将来的规划怎么走。
柯布西埃规划思想引导下的规划——昌迪加尔柯布西埃城市规划思想功能理性主义:城市必须是集中的,才有生命力。
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完善市中心的集聚功能,解决传统城市功能性的老朽。
提高密度来解决拥挤问题。
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密度分布,使人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需要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可以支撑密度发展的城市。
形式理性主义:将各种复杂的城市功能装载到某种所谓可掌控的、有秩序的城市象形形态中,正是形式理性主义的体现。
柯布西耶将各种复杂的城市功能的运转模仿人体的生理特性。
昌迪加尔的城市总图,因而也体现出象征人体的生物形态的基本特征。
城市规划思想下的具体设计要点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规划背景1947年印巴分治后,原旁遮普省被一分为二,东部属印度,西部归巴基斯坦,其中原首府拉合尔属巴基斯坦辖区内,使得印度的旁遮普邦没有了首府。
东旁遮普地区的所有城镇于分治前即已缺乏食水或水渠等公共设施,甚至连学校和医院也没有,分治後更因接收巴基斯坦逃来的难民而使人口倍增,不足以应付行政首府所需。
为了解决这问题,同时为了安置部份的难民,于印度第一位总理尼赫鲁的大力支持下,印度政府决定于新德里以北240公里,罗巴尔(Ropar)行政区甚瓦利克(Shivalik)山麓下划出114.59平方公里土地,兴建新的首府,以该地一座村落命名为昌迪(力量之神)加尔(碉堡)。
昌迪加尔的建议地点由政府选定在喜马拉雅山多岩的支脉山麓地带,在两条相距约8km的河流之间是一块略向西南倾斜的高地,平缓的地貌适合于任何规划体系。
1950年首先获邀请的是美国建筑师埃布尔·梅亚,于他们的计划中,昌迪加尔呈扇状展开,是一个人口五十万,结合住宅、商业、工业、休闲用途的城市。
政府大楼位于扇形的顶尖,而市中心大楼则位于中央,两条线状公园带由东北一直伸延至西南,而扇形走向的主要干道把各小区连接起来。
城市规划原理练习题第四章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首次从区域角度阐述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问题的书籍是()。
A. 《管子?度地篇》B. 《周礼?考工记》C. 《商君书》D. 《建筑十书》: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是()。
A. 建筑十书B. 空想社会主义C. 田园城市理论D. 卫星城镇理论:3、下列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莫尔的“乌托邦”概念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不合理的社会C.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傅里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这些理想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协和村”:4、下面对“田园城市”的描述不妥的是()。
A.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B.通过田园城市来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田园城市绿地率,改善生态环境D.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5、《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公众参与6、《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A.保证基本生活质量B.与自然协调C.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D.有机综合多功能7、下列属于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是:()A.田园城市理论B.卫星城镇理论C.大城市带理论D.有机疏散理论8、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勒?柯布西埃B.赖特C.霍华德D.伊利尔?沙里宁9、城市规划面临的趋势不包括()。
A.城市全球化B.空间市场化C.信息网络化D.城市土地集约化E.全球城市化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B.强调社会公平C.强调经济增长D.强调环境保护11、以()为标志,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A. 勒?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城市B.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C. 恩维提出的卫星城D. 赖特提出的“广亩城”12、《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班级:城规0501姓名:白一清学号:050120110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摘要: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
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
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
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引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
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
”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
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
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
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
古希腊早期诸多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城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
城市中大量公共活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
柯布西耶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可持续性隐喻――用可持续开展的观点分析勒·柯布西耶城市规划五要点【摘要】:柯布西耶运用工业化的思想来预测城市的开展,并且基于这种预测结果用理性主义来进展城市规划,其中“集中论〞和“功能分区〞是他城市规划思想的核心内容。
诚然,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柯布西耶的简单理性地城市规划思想并不能够完美地解决所有问题而不引发另外地问题。
加上我们对可持续开展观念地不断更新,逐步认识到要解决城市可持续开展时遇到的问题时,就是需要在“集中论〞和“分散论〞之间,“功能分区〞和“功能复合〞之间取得平衡,单一的规划方法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尽管如此,柯布西耶城市规划五要点中仍然葆有可持续开展的内涵,这对于以构建一个可持续性城市的现代规划趋势依然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柯布西耶集中论功能分区可持续性城市一.柯布西耶城市规划思想概述柯布西耶作为引领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他的以“机器美学〞理念设计出的极富个人特色的建筑作品不断地被后人当作经典来重温。
除了在建筑领域上是大师级的人物,柯布西耶大胆地把工业化思想代入城市规划,现在看来这一点仍然是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的城市规划思想不仅承认大城市开展的事实而且有预见性的认识到汽车和等新技术即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影响又必定要在城市规划中表达。
对于规划师,柯布西耶有这样的定义“从所有社会潮流中,读取下一个时代的需要,把确实的回答转化为具体的形态提供应社会,这就是规划师〞。
虽然柯布西耶所说的“下一个时代〞的时间长度跟现今所说的可持续开展所涵盖的时间长度不一样,但是在可持续这一个概念明确提出前的上世纪之初,柯布西耶所定义的规划师所要规划的内容确有可持续之实。
他认为规划师需要具备预测城市乃至社会开展的能力,规划师要考虑整体的长效的事情,并且用同样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为了解决他所预见的在工业化浪潮里高速开展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柯布西耶高举“集中论〞的旗帜,在他看来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城市密度,而高耸的塔楼将会扩大开阔地的面积并改善交通状况,功能分区可以解决城市无序开展的问题。
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实践性思考摘要:本文梳理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从20世纪初开始构想并不断演进的理想主义城市规划思想,探究光明城市在当时和当下的实践性价值。
关键词:光明城;城市规划;集中主义一、引言集中与分散是城市形态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20世纪30年代柯布西耶提出光明城市概念,极其形象与夸张地刻画了集中主义城市的形态,抛弃了历史与现状的包袱,彻底颠覆了古典城市范式,其影响力渗透到近90年后的今天。
尽管自出世以来便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抛开社会、政治、文化等历史因素,光明城对城市形态发展方向的预言基本是正确的。
二、柯布的光明城2.1“变革动荡”背景世纪之交西方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革新导致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引发传统城市与工业城市的矛盾冲突。
人口密度增大、出现工商业和交通枢纽为中心的格局、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城市基本形态也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欧洲大量城市损毁严重,百废待兴,大批难民难以安置,住房短缺问题亟待解决,这对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新建提出要求,现代主义规划理念得以找到付诸实践的机会。
2.2“理性秩序”准则柯布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的一个制表家庭,自幼接触机械技术,培养起了机械美学观点。
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他积极拥抱新技术和大工业时代,提出了新建筑五点,概括了现代主义建筑原则。
用现代技术解决现代技术带来的问题,放大到城市,柯布西耶依然执着于秩序和统一,“当代城市”第一次描绘出理想城市的形态,抛弃历史,关注功能和效率,适应现代社会,城市按照社会阶级划分,提出精英摩天大楼、工人卫星城、公共绿地等构想。
接下来的光明城市,取消了阶级划分,彻底将所有居民混居在公寓里希望通过新的城市格局打破阶级隔离,在公寓中解决日常生活的一切需求。
【1】2.3“城市集中”观点城市必须集中才有生命力。
光明城的功能分区平行带将城市分为8个功能区域,住宅区是城市的几何中心。
说说你对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与赖特的分散主义的认识与看法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和赖特的分散主义,都是对城市规划的一种设想,两种设想各有特色. 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体现在“光明城市”的设想之中.其主要特点为: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加剧,已经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来改造.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采用高层摩天楼,可以腾出相应的绿地.3、降低市中心的密度,使商业、就业向外分散.4、新型、高效的城市立体交通.赖特的分散主义,体现在“广亩城市”的设想之中.赖特认为城市的发展不应该是将所有功能集中到城市中,而应该是将其分散出来,发展一种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结合的居住形式,就是广亩城市.每户一亩地,居住区之间以公路相连,服务设施自然地分散.这两种思想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有重要地位,但如今看来,都略带理想主义的色彩.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研究的是城市规模的适度及功能配比的合理,而不是单纯的以形式去限制功能.无论是过于集中的集中主义,还是过于分散的分散主义,都无法达到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所以,这两种思想都是早期城市规划设想,有启发作用,但可操作性不强.简述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环节。
(1)定位:通过体现城市设计意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建筑物确定位置;确定建筑在具体空间条件下的“角色”和“定位”。
(2)定量:受到城市设计从场地的空间容量、尺度、合理密度、视线、遮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3)定形:对处于具体地块建筑物的高度提出限度或建议,并对建筑的形体提出要求,也是为了取得空间的协调。
(4)定调:主要指建筑的色彩、风格、格调方面等方面。
简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在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
在同一个城市的具体规划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
②两者都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③两者在学科特点上都是多学科的交叉,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合作。
④两者的成果形式都以图件和文本为主。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内容名词解释:(后附答案)1. 居民点2. 城市形态3. 建筑密度4. 道路红线5. 居住小区6. 城市人口7. 工业区8. 城市规划9. 容积率10. 邻里单元11. 可持续发展12. 城市居住用地13. 城市规划区14. 日照间距系数15. 绿地率16. 城市远景规划17. 社区18. 城市结构19. 区域规划20. 一书两证21. 城市化22. 历史街区23. 风玫瑰24.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25. 卫星城26. 城市对外交通27. 城市绿地系统28.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9. 里坊制30. 新城市主义32. 城市广场33. 详细规划34. 修建性详细规划35. 城市规模36. 城市人口规模37. 历史风貌地区38. 城市公共交通39. 城市交通枢纽40. 战略规划41. 人居环境科学42.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43. 道路宽度44. 路幅宽度45. 建筑城市一体化46. 希波丹姆模式简答:1. 有机疏散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2. 城市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3. 城市用地分类的基本内容及其与城市性质的关系。
4.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层次及其主要内容。
5. 谈谈《周礼?考工记》中,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观点的看法。
6. 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7. 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8. 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
9. 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10. 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11. 简述现代城市规划史上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三个主要条件。
12. 什么是人口构成?研究人口构成规模有何意义。
13. 城市用地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
14. 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纲要及规划内容。
15. 居住小区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
16. 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17. 城市总体规划中近郊区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9. 我国宋、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述其原因。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总结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工业化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形成的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专门化阶段综合化阶段成熟化阶段区域化阶段2、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相对集中时期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3、增长极核理论佩鲁 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1966年由经济空间扩展到地理空间极化效应(生产要素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集中)、扩散效应(生产要素的扩散),使区域经济趋于协调,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过程。
4、经济全球化理论逆工业化|后工业化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从事成品制造。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多数城市中。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的异质性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社会群体聚居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即出现居住分异。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老龄化社会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4%时则进入老龄社会。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第一产业(产品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三、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一)城镇化及其特点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各章知识点1. 要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在居住区内部,可通过道路、绿地、河湖水面等空间,将风引入,并使其与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2.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4.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5. 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道路用地。
6. 对多层住宅而言提高层数能降低建筑的造价,6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7. 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成组团组合形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8.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
9.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
10.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一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当该级道路通行公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
11.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12. 《管子》论著认为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的著作,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确建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13. “邻里单位”理论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浅析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摘要现代城市理论是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设想方案。
柯布西耶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对巴黎市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设想方案。
其又于1925年提出巴黎“瓦赞规划”,但未能实施。
1951年他的现代城市设想终于在印度昌迪加尔得以实现。
关键词现代城市;城市设想;城市观;城市规划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世界在物质规划层面集中形成了几个伟大的城市构想和实践,其中法国人柯布西耶提出的以新建筑运动为基础的“现代城市”理论,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写入了《雅典宪章》,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近代规划学科的重要内容,至今有着深远影响。
1 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耶通过对20世纪初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提出关于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设想,即“现代城市”理想。
他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柯布西耶主张关于城市改造的4个原则是:减少市中心的拥堵、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增加交通运输的方式、增加城市的植被绿化。
基于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柯布西耶以巴黎市中心为实例进行了300万人的“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
对于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言,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柯布西耶的城市观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
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
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
他提出建筑物用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的围绕之中。
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
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