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报告】2020年区块链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
- 格式:pdf
- 大小:11.16 MB
- 文档页数:37
打造数字生命体数智园区技术白皮书导语:数智园区是数字社会的产物,它基于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渗入产业园区的所有业务活动——生产运行、园区管理与运营、职场各类人员的服务等,通过产城融合改变了城市、产业、市场、社会以及家庭的运行理念和方式,成为智慧社会架构的基层组成部分和智慧目标的基础设施,可谓新基建的抓手。
数智园区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能否厘清园区相关关系和确保数智平台的可持续。
一、园区行业发展趋势1.1 “新环境”——产业结构红利演进,数智空间异军突起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演变成为了全球性流行疾病。
疫情不仅将世界整体带入了一个“新环境”,也将不同规模的经济单元赋予了新的发展使命。
1.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新冠”疫情再度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复杂性。
在各国对全球化市场高度依赖的今天,疫情严重的冲击了供给端和需求端,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
在疫情被完全控制之前,各国都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抗击疫情共存。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也正在进行重构。
积极的一面是疫情促进了全球数字经济的繁荣。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数字经济2019》报告,数字经济增加值约占全球GDP的15.5%;疫情爆发后,满足无接触服务的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娱乐以及在线办公等新兴业态迅速繁荣。
世界贸易组织(WTO)表示,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从长期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中国创新发展格局,数智空间呼之欲出面对全球经济的衰退和日趋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中国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应对疫情后的“新环境”指明方向。
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是引领国内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同时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通过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让消费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是“两新一重”,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的应用 (5)1.1、数字货币是什么 (5)1.2、公有链和联盟链 (6)1.3、分布式记账 (6)2、全球主权数字货币悄然推进 (7)2.1、Facebook 数字货币Libra 的创新 (7)2.2、全球首个主权币委内瑞拉“石油币”的困境 (9)2.3、多国央行有意研发数字货币 (10)3、我国央行主权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12)3.1、双层运营体系,双离线支付 (12)3.2、央行数字货币仍是中心化的 (13)3.3、央行数字货币是M0 的代替 (13)3.4、央行数字货币钱包 (14)4、争夺全球金融制高点 (15)4.1、争夺主动权,应对Libra 挑战 (15)4.2、央行数字货币有望重建贸易结算体系 (16)4.3、推动人民币深度国际化 (18)4.1、央行数字货币有望优化支付体系 (19)5、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20)图1:“石油币”的发行分配方式 (9)图2: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与现有模式对比 (12)图3:DC/EP 钱包商业银行模式 (14)图4:SWIFT 流程 (16)图5:DC/EP 与跨境支付 (18)表1:数字货币、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对比 (5)表2:Libra 协会初始成员 (7)表3:Libra 与其他货币对比 (8)表4:各国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信息 (11)表5:我国不同货币形态对比 (13)表6:各国对Libra 的态度 (15)1、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的应用1.1、 数字货币是什么数字货币可以细分为主权法定的数字货币、私人的数字货币和公有链上的数字货币。
1)主权法定数字货币,由国家发行的、法律承认主币地位的数字货币,如委内瑞拉发行的“石油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 )。
2)私人的数字货币,由机构或联盟发行的,比如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 。
3)公有链上的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而主权币和私人数字货币仍是某一特定中心所发行。
2020区块链白皮书目录一、区块链发展概览 (1)(一)区块链发展态势洞察 (1)(二)全球区块链发展现状 (3)1.政策项目协同,促进产业发展 (3)2.资本热情趋冷,行业回归理性 (5)3.多向创新突破,生态稳步构筑 (8)(三)我国区块链发展现状 (12)1.政策环境态势利好,各地加速部署应用 (12)2.我国企业规模趋稳,多向开拓应用领域 (16)二、区块链技术发展态势 (20)(一)区块链技术图谱 (21)1.核心技术现状 (21)2.扩展技术现状 (25)3.配套技术现状 (28)(二)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 (30)1.数据流通更高效 (30)2.网络规模更广泛 (31)3.技术运维更精细 (32)4.平台安全更可控 (32)三、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 (33)(一)区块链产业图谱 (34)1.区块链产业链逐步成型 (34)2.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布局 (37)(二)区块链产业发展趋势 (39)1.发展环境向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39)2.生态逐步完备,产业规模日益增长 (39)3.平台服务导向,基础设施呼声渐起 (40)4.应用多向落地,行业渗透程度攀升 (41)5.新型技术融合,拓展应用创新空间 (41)四、区块链联盟生态治理 (42)(一)区块链联盟生态呈现层次化发展 (42)1.技术部署主导模式 (42)2.落地应用主导模式 (43)3.定制协作辅助模式 (45)(二)针对不同联盟生态的区块链监管要点分析 (46)(三)区块链联盟采用多种治理手段确保合规性 (47)1.对涉及区块链内容进行事前重点审核 (47)2.对区块链应用相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47)3.推进符合监管要求的区块链应用落地 (48)五、区块链发展面临挑战与建议 (48)(一)面临挑战 (48)1.技术自主创新有待突破 (48)2.应用模式与路径需探索 (49)3.联盟长期治理需求凸显 (49)(二)发展建议 (50)附录:区块链产业图谱(示例) (52)图1 各国政府区块链政策举例 (4)图2 各国政府区块链项目类型分布 (5)图3 2010-2020Q3全球区块链投融资金额 (6)图4 2010-2020Q3全球区块链产业投融资占比 (6)图5 全球区块链企业增长趋势 (7)图6 全球各主要国家地区区块链企业占比 (7)图7 全球区块链企业垂直行业分类 (8)图8 2013-2020Q3主要国家地区区块链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情况 (9)图9 2010—2019年全球区块链论文产出量 (10)图10 全球区块链论文发文量统计 (10)图11 区块链热点领域聚类研究示例 (11)图12 全球区块链行业组织成员变化情况 (12)图13 我国区块链政策地域分布 (13)图14 国内区块链企业数量变化 (17)图15 四批次备案区块链企业地区分布 (17)图16 四批次备案区块链企业技术及应用分布 (19)图17 区块链技术图谱示意图 (21)图18 2020国密算法支持率 (22)图19 2020共识机制支持率 (23)图20 2020合约语言支持率 (24)图21 2020数据存储支持率 (24)图22 2020链间互操作方案技术路线统计 (26)图23 2020链间互操作方案支持的底层链类型统计 (26)图24 区块链产业图谱 (35)图25 区块链联盟生态模式 (42)表1 全国区块链园区情况示例 (14)表2 区块链应用场景及典型建设模式梳理 (18)表3 金融企业区块链落地领域示例 (19)表4 互联网骨干企业区块链应用布局一览 (20)表5 区块链应用场景及典型建设模式梳理 (43)一、区块链发展概览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的网络数据管理技术,利用密码学技术和分布式共识协议保证网络传输与访问安全,实现数据多方维护、交叉验证、全网一致、不易篡改。
中国移动5G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目录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 (5)1.1组网需求 (5)1.1.1业务加速 (5)1.1.2业务隔离 (5)1.1.3本地业务保障 (5)1.1.4业务数据不出场 (5)1.1.5边缘计算 (5)1.1.6无线上行带宽增强 (6)1.1.7无线专用 (6)1.1.8接入控制 (6)1.1.9能力开放 (6)1.2运营及运维类需求 (6)1.2.1业务运营 (6)1.2.2网络运维 (7)1.2.3安全 (7)1.2.4计费 (7)1.3业务能力与网络技术能力的映射 (7)2.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9)2.1技术网络架构 (9)2.2技术要求 (10)2.2.1端到端QoS优先调度 (10)2.2.2专用DNN (11)2.2.3网络切片 (12)2.2.4边缘计算 (14)2.2.5无线专网定制 (15)2.2.6无线专网增强 (16)2.2.7核心网定制 (16)2.2.8能力开放 (16)2.2.9开通 (20)2.2.10计费 (21)2.2.11安全 (21)3.产业及商用发展建议 (23)4.结束语 (24)缩略语列表 (25)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1.1组网需求行业客户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众多且差异巨大,各类行业应用的差异化组网需求主要包括:业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超低时延需求、数据不出场、边缘计算、超级上行、接入控制和能力开放。
1.1.1业务加速行业用户要求增强的数据业务质量保障,根据业务质量要求在带宽和时延方面提供差异性的服务质量保障,保证高优先级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加速体验。
1.1.2业务隔离行业客户要求专用网络资源与公众网隔离,通过专用的业务数据通道实现业务流量的定向汇聚传输和隔离,保证数据专用和安全。
1.1.3本地业务保障行业客户要求对时延敏感的业务(20-40ms)在靠近用户的位置进行卸载,就近处理。
1.1.4业务数据不出场行业客户要求超低时延保障(≤20ms),企业内部相关业务数据要在园区内分流卸载,不出园区,满足数据安全和本地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
京东区块链技术实践白皮书2020日前,在区块链“1024讲话”一周年之际,京东数科发布《京东区块链技术实践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集中体现了京东数科区块链依托自身具备的丰富应用场景资源禀赋和技术先发优势。
白皮书涵盖了京东数科区块链在品质溯源、数字存证、数字金融、政务协同、信用网络、保险科技等6大领域30余分类场景中的丰富应用案例;区块链技术架构体系上的领先布局;区块链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技术结合的广泛探索;以及与各行业携手搭建多个开放联盟链网络的产业生态。
白皮书中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实践,通过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易用、普惠、开放的区块链平台和产品服务,进而惠及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是京东数科以数字科技B2B2C模式打造可信世界的具体呈现,也充分体现了“科技(Technology)+产业(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产业数字化“联结(TIE)”模式。
在产业应用案例方面,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京东数科智臻链云签电子合同平台,能便捷与其产业链上下游数十万家企业签订合同,化解传统方式的冗长流程,且实现全流程存证固化,保真保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数科在此次白皮书中还同步发布了其区块链品牌“智臻链”的新形象。
智臻链新Logo形象与京东数科的科技蓝一脉相承,Logo中的三链紧密依存,象征着区块链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将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也代表着区块链产业生态的建立和规模化应用,将依靠各机构、企业等主体组织共同合作才能达成,最终共同服务于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
区块链的下一个十年必将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融为一体。
京东数科区块链也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京东生态体系内外的丰富应用场景以及技术先发优势,研发易用、普惠、开放的区块链平台和产品,构建服务于产业数字化的连接器,促进跨多主体间高效协作的企业级可信协作网络建设。
目录1概述11.1 白皮书愿景及目标11.2 白皮书状态22MEC驱动力及挑战分析32.1 行业及市场发展需求32.1.1业务及技术驱动32.1.2商业及产业驱动52.2 电信运营商网络挑战分析62.2.1竖井式网络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62.2.2ICT融合驱动运营商改变“哑管道运营”格局7 3中国联通MEC平台能力和应用需求93.1 MEC平台能力需求93.1.1业务域93.1.2管理域103.2 MEC典型应用需求114中国联通LTE网络MEC部署策略164.1 LTE网络MEC组网架构164.2 中国联通LTE网络MEC部署方案164.2.1部署位置164.2.2计费方案184.3 MEC部署存在的问题分析195MEC技术演进路线及规划205.1 面向5G网络的MEC关键技术演进205.1.1流量疏导方案205.1.2业务连续性方案215.1.3智能感知与优化方案225.2 中国联通MEC组网架构演进235.3 中国联通5G网络MEC部署规划25 6总结和展望27欧阳阳理创编 2021.03.04中国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1 概述1.1 白皮书愿景及目标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数字化信息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经济社会各领域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
5G 网络与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连接人和万物,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5G包括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其中,eMBB聚焦对带宽有极高需求的业务,例如高清视频、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满足人们对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mMTC聚焦对连接密度要求较高的业务,例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满足人们对于数字化社会的需求;uRLLC聚焦对时延极其敏感的业务,例如自动驾驶、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满足人们对于数字化工业的需求。
◆ 中欧开启垂直行业 5G 应用(网络)系列研讨会为了推动中欧信息通信产业交流合作,更好推进5G行业应用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IDT)过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与欧洲智库组织Networld2020将于2021年组织垂直行业5G应用(网络)系列研讨会。
首场研讨会于2021年1月28日召开,聚焦智慧制造5G 应用,来自中欧的产业组织、科研机构、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公司、以及家电、制造等垂直行业公司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Networld2020主席Rui Aguiar 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杨泽民秘书长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介绍了中欧5G在智慧制造领域应用的总体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
会上,来自ABB、博世、TCL和灵动科技的专家分享了各自的5G应用过案例;来自5GDNA、Networld2020、5G-ACIA和ETSI的专家就未来的需求进行了展望。
最后Rui Aguiar主席和杨泽民秘书长就如何促进5G在智慧制造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作为中欧垂直行业5G应用(网络)系列研讨会的首场研讨会,本次智慧制造5G应用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后续将会组织更多聚焦其他垂直行业应用的研讨会,加强中欧合作,共同促进5G产业链的发展。
◆ CJK IMT工作组线上举行第60次会议来自日本无线工业及商贸联合会(ARIB)、韩国电信技术协会(TTA)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共计71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CCSA代表团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徐晓燕担任团长,参会成员包括国家无 线电监测中心、中国信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兴、华为、新岸线、维沃、三星、上海诺 基亚贝尔、高通、爱立信、英特尔等多名专家。
会议由来自日本ARIB的轮值主席KATO Yasuhiro主持,会议轮值副主席分别由中国中兴公司的周栋和韩国三星公司的CHOI Hyoungjin担任。
会议专家分享了中日韩参与AWG-26、APG23-1、ITU-R WP 5D第36次会议以及3GPP会议的进展,交换了各自计划参与ITU-R WP 5D第37次会议的文稿和相关准备情况。
边缘计算及建设方案目录1. 边缘计算概述 (3)1.1 定义与特点 (3)1.1.1 边缘计算定义 (5)1.1.2 与传统云计算的对比 (6)1.2 发展历程 (8)1.3 应用领域 (8)1.3.1 工业自动化 (10)1.3.2 智能交通 (12)1.3.3 医疗健康 (13)1.3.4 娱乐产业 (15)2. 边缘计算架构 (17)2.1 设备层 (18)2.1.1 传感器与执行器 (19)2.1.2 物联网设备 (20)2.2 网关层 (22)2.2.1 边缘网关功能 (23)2.2.2 数据预处理 (25)2.3 云服务层 (26)2.3.1 数据存储与分析 (28)2.3.2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29)3. 边缘计算建设方案 (31)3.1 规划与设计 (33)3.1.1 需求分析 (34)3.1.2 架构设计 (36)3.1.3 技术选型 (38)3.2 实施步骤 (39)3.2.1 硬件部署 (41)3.2.2 软件集成 (43)3.2.3 测试与优化 (44)3.3 安全与隐私保护 (45)3.3.1 数据加密 (46)3.3.2 访问控制 (47)3.3.3 隐私政策制定 (48)4. 案例分析 (50)4.1 某智能制造边缘计算案例 (51)4.1.1 背景介绍 (53)4.1.2 方案实施 (54)4.1.3 成效评估 (55)4.2 某智能交通边缘计算案例 (57)4.2.1 背景介绍 (58)4.2.2 方案实施 (59)4.2.3 成效评估 (59)5. 未来展望 (61)5.1 技术发展趋势 (62)5.2 行业应用前景 (63)5.3 政策与标准制定 (65)1. 边缘计算概述边缘计算指的是将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逻辑部署到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节点,例如:用户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网关路由器等。
与云计算相比,边缘计算的特点是处理靠近用户端,数据传输距离短,带宽占用低。
中国移动超级SIM 卡技术白皮书(2020 年)中国移动研究院前言中国移动China MobileSIM卡是运营商认证用户身份的硬件载体,具有高安全等级的加密特性,是运营商与用户间的重要触点。
自移动网络诞生以来,起初手机终端的业务仅有打电话、发短信, SIM卡承担终端侧的入网认证、起到业务的安全保障作用。
随着通信网络、终端技术的演进,手机终端上的业务从传统的电话、短信演变为丰富多变的第三方业务,继而对SIM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期望除电信功能外发挥更大的作用。
GP多应用和NFC技术的兴起,使得SIM卡技术不断革新,由单应用Native卡升级为多应用卡,在ISO 7816接口基础上增加了支持NFC功能的SWP (单线协议)接口,同时提供用户应用空间与行业伙伴合作,SIM卡发展为承载各类业务的高安全性优质容器。
SIM卡技术发展为业务合作带来无限可能,中国移动推出超级SIM卡,希望为产业各方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契机。
本口皮书旨在明确中国移动对于个人领域SIM卡的发展方向、架构设计及能力要求,希望能够为产业在规划设计SIM卡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时提供参考和指引。
利用超级SIM卡空间开放能力,中国移动希望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探索高质量的SIM卡业务,提升SIM 卡价值,构建SIM卡业务生态体系,服务用户生活。
木白皮书的版权归中国移动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木建议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目录1.概述 (2)2.技术架构 (5)3.技术要求 (6)3.1硬件层 (6)3.1.1芯片安全要求 (6)3.1.2物理电气特性 (6)3.1.3终端与卡通信接口 (6)3.1.4擦写寿命要求 (7)3.2COS层技术要求 (7)3.2.1基础电信功能 (7)3.2.25G新增功能 (7)323 GBA 认证 (8)3.2.4BIP 协议 (8)3.2.5多物理通道 (8)3.2.6多逻辑通逍 (9)327密码算法性能 (9)3.3应用基础能力层技术要求 (11)3.3.1GP多应用管理技术 (11)3.3.2API (11)3.3.3国密算法 (11)3.3.4RAM/RFM 技术 (12)3.3.5客户端访问SIM卡的安全控制机制 (12)3.3.6用户空间 (12)3.4预豐应用 (12)3.4.1SIM快捷确认 (12)3.4.2SIM 盾 (13)3.4.3白卡写卡 (13)结束语 (14)缩略语列表 (15)参考文献 (16)1.概述1.2020年是5G加速发展的发力年,根据国家“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丰富3G技术应用场景”战略部署,中国移动将对5G通信网络进行全面升级,夯实经济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丰富5G应用场景,拓展信息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
8Review新闻视界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听2015MWC·上海讲五年后的事情■ 记者 慕名 ︱ 文2010年,全球首个TD-LTE 演示网在上海世博园开通,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TD-LTE 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拓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5年,在2015MWC·上海上,“4G+”、“互联网+”、“5G”、“可穿戴设备”等极大地扩展了移动生活的范围,让“移动无极限”一步步变成现实。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内容,2015MWC·上海给业界传递了许多5年后的信息,无论是嘉宾演讲还是展示内容,“2020”成为其中的核心关键词之一。
5年后猜想之一:5G2020年正式商用——在这一全球公认的5G 演进目标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拉开帷幕,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成为众多角逐者的真实写照。
5G 发展的上述特点在2015MWC·上海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工信部表示将构建产学研用公共平台、全面布局5G 研发、促进形成全球统一的5G 标准,还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纷纷展示“4G+”精彩应用与产品为5G 预热,抑或是华为、中兴、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等展商携自家在5G 等方面的最新产品或前沿技术成果参展,5G 竞赛已经在国内外全面展开。
不难看出,目前,各国政府、行业组织、运营商和设备商纷纷对5G 给予战略性关注,积极研究和提出技术路径,以求尽快形成成熟的技术标准。
其实,早在2015MWC·上海开展前一个月,国际电信联盟已正式宣布了5G 发展的时间表,计划2018年完成5G 技术规范,2020年正式商用。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在刚发布不久的《5G 无线技术架构》和《5G 网络技术架构》白皮书里确定了5G 技术路线,这预示我国在5G 领域的研究即将进入标准制定阶段。
或许根本用不了五年,5G 就将走出展会,进入我们的生活。
目录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1)2典型应用场景 (2)2.1生活园区 (2)2.2生产制造 (2)2.3总结分析 (3)3OpenUPF愿景 (4)3.1总体目标及愿景 (4)3.2统一架构、开放接口 (4)3.3规范平台、开放设备 (7)3.4拓展行业、开放服务 (9)3.5面向演进、开放智能 (11)4OpenUPF 安全要求 (12)5产业合作与推进 (13)5.1产业推进计划 (13)5.2行业组织建议 (14)6开放合作,用好5G (16)缩略语列表 (17)编写人员 (19)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UPF是连接运营商和垂直行业的桥梁,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众多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业界纷纷探寻5G+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UPF作为5G核心网的重要网络功能,担负着数据流量的处理、路由等核心功能。
随着5G边缘计算的拓展,UPF 已逐渐从运营商的核心层走向行业客户的接入层。
面向行业应用场景,需要轻量化、低成本、灵活部署的UPF。
当前,UPF与控制面(SMF)的接口(N4)尚未完全开放、服务化能力尚未完全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5G响应行业客户需求的能力。
运营商网络核心侧的UPF需要承载面向全网的业务、用户数为百万级以上、业务功能要求全、容量和性能要求高。
作为核心网的关键设备,系统级的UPF部署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N4接口的非标准化,造成UPF与SMF同厂商的绑定,无法满足边缘用户侧UPF轻量化、低成本和灵活的部署需求。
中国移动提出的OpenUPF合作伙伴计划从开放接口、开放设备、开放服务和开放智能四个方面定义可靠、可管、可信、简洁、灵活、开放的UPF。
本计划通过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推动产业成熟、增强网络能力、助力5G服务垂直行业用户。
2典型应用场景2.1生活园区生活园区如科技园区、医院、校园、办公等,信息化改造需求较强,通过5G可以为园区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便捷的服务。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编写单位: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2016年10月18日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国际产业格局加速重塑,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这一轮变革中,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是引领新一轮变革的主导力量。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近年来已成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政府研究讨论的热点,产业界也纷纷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将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能力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蚂蚁金融云、万向控股、微众银行、乐视、万达网络、平安科技等骨干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专题研究,编撰形成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白皮书总结了区块链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核心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和标准化路线图等相关建议。
白皮书内容详实、分析透彻,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希望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把握区块链发展趋势和规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2016年10月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内容摘要近两年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多个发达国家政府先后发布了有关区块链的系列报告,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
在国内,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IT企业和制造企业积极投入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发展势头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