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一、使用价值和价值
1.含义
(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比如笔的使用价值是写字。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根据商品的含义得出,商品既要满足人们需要,又是劳动产品,所以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故二者被称为商品的二因素。
其中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即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但是,不是商品的物品也可以有使用价值,比如自然界的空气,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故无价值,但是也能满足人们呼吸的需要,也有使用价值。
所以使用价值不需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体现为二者不可得兼,即同一个主体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主要体现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即如果一个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其价值无法实现。
二、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在物物交换时代,体现为商品交换的比例,比如两台电脑换三台冰箱,2:3这个比例关系;出现货币后,体现为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比如一个面包8元。
而商品交换中的这个比例关系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量决定的,也就是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但它并非独立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外的商品的第三个因素。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对商品生产者而言,商品的实际意义在于价值,即为了价值而生产使用价值,为了实现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商品购买者而言,商品的实际意义在于使用价值,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可见。
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商品购买者,都不可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扩展资料: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米、布、房屋、自行车等等各种商品体的自然形态,体现着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一目了然的。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与使用价值不同,商品的这种价值实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即使把一件商品拆得粉碎,也找不到价值的任何影迹。
这是因为,价值纯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实体虽然是已经消耗的劳动力即劳动,但并不是任何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会形成价值。
只有当劳动产品成了供交换即供他人使用的商品,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才需要互相比较,才需要撇开其特殊的有用性质而把它看作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和消耗在产品生产中的劳动转化为价值,都是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表现。
价值既然纯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从商品体的自然形态中,当然无法找到它的影踪,而只有从价值关系即商品与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中,才能探索它的存在。
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在满足人们需求或提供服务方面的能力。
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和效用性上。
例如,一件衣服的使用价值在于它可以保暖、美观,并且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而商品的价值则是指人们在交换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量。
价值决定了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劳动价值论来解释。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实际使用价值决定的。
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体现,而价值是商品使用价值的一种量化。
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不总是完全对应的。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受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品牌效应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使用价值则是个体对商品实际使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因此,有些商品可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可能并不高,反之亦然。
总而言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商品的价值受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用价值则是个体对商品的主观评价。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一个物可以有使用价值但不含有价值,有使用价值是由于其自然属性,但它并不是人的劳动的产物。
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不形成价值。
比如人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无偿地提供给他人消费,这种产品就只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化性质的使用价值,并且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里。
一个物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不形成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某种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
而要取得这种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
反过来说,商品的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着相反的运动。
可见,正是因为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对立或矛盾,才产生了商品交换。
也只有通过交换,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生产者则会陷入困境。
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或服务,它们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本文将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商品的本质和意义。
一、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它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供大于求时,商品的价值会下降,供小于求时,商品的价值会上升。
因此,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的,它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商品的价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决定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此外,商品的价值还受到市场需求、竞争程度、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商品的价格,以保证商品的销售和利润。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
商品的物质属性是指商品的物理特性,如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商品的使用功能和效果。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商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品牌、口碑、文化内涵等,这些属性决定了商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根本原因。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商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以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它反映了商品的市场地位和竞争程度。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根本原因,它反映了商品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人们从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需求的能力。
商品的价值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商品所愿意支付的货币量或其他物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
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
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是不存在价值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为没有用处的商品付出任何代价。
例如,一瓶饮料对于口渴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人们愿意为其支付一定的价值。
而一块石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因此它也没有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人们对商品所具有的需求和满足程度来决定的。
然而,商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使用价值,还与供需关系以及生产成本有关。
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其价值将会上升,因为人们会愿意为其付出更多的代价。
反之,当一个商品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其价值将会下降。
此外,生产成本也是影响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商品的生产成本很高,那么它的价值通常会比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更高。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边际效用理论来解释。
边际效用是指每次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当边际效用递减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愿意为此支付的代价也会减少。
因此,商品的价值通常会随着其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此外,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文化和社会环境等。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商品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支付的价值。
例如,对于一个香水品牌,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并且愿意为其支付很高的价值,因为它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自信心。
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香水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他们愿意为此支付的价值就会较低。
最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通常会受到价格和市场营销等因素的影响。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辨证关
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
2. 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3. 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制约。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二者又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但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以维持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理解和把握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的两个基本范畴。
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与辩证统一的关系。
本文将从定义出发,详细阐述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基本概念1.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效用,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直接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比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房子可以居住,这些都体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且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可能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2. 价值: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换言之,价值本质上是人类抽象劳动的体现,它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
二、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1. 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一方面,任何商品都必须首先具备使用价值才能进入交换环节,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无法成为商品,也就谈不上价值。
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即实现其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实现。
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 相互对立:尽管价值和使用价值紧密相连,但它们又是对立的。
这种对立表现在两者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上。
使用价值是个别具体的形式,因人而异,因商品种类而异;而价值则是抽象的一般形式,表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生产者关注的是如何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以提高商品的价值,而消费者关注的则是商品的具体使用价值能否满足自身需求。
3. 相互转化: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了相互转化。
商品生产者通过出售商品,将其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转化为货币,从而获取到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则通过支付货币,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满足。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商品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求的能力,包括商品的实际功能和效用。
而商品的价值则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的经济意义和价值量,是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或金钱的衡量单位。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密不可分,相互通联、相互制约。
二、商品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的影响1. 商品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存在和交换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存在的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才能成为商品。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直接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大,其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
2. 商品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的限制商品使用价值固然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
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价值不仅受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还受到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商品价值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反作用1. 商品价值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激励作用商品价值的存在需要商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而商品使用价值的增加会推动商品价值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商品价值的提高会激发生产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增加,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2. 商品价值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极作用商品价值的存在也会对商品使用价值产生消极影响。
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追求提高商品的价值,往往会牺牲商品的使用价值,导致商品过度包装、过度添加化学物质等现象的出现,从而降低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四、如何正确理解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1. 充分认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紧密通联、相互制约的,不能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认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时,要全面、客观地进行思考,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2. 注重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是互相通联、互相制约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商品的使用价值1.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求的能力。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人们购物商品的主要目的和动机,是商品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1.3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们主观意愿和评价的影响。
1.4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随着商品的不同种类和不同需求而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二、商品的价值2.1 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可以交换的价值,通常用货币来衡量。
2.2 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共同决定的,二者是互相关联、相互制约的。
2.3 商品的价值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和普遍适用性。
2.4 商品的价值具有升值和贬值的可能性,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商品自身质量和功用等因素的影响。
三、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3.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基础。
3.2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活动和市场价格来实现的,是商品在社会分工和交换中的表现。
3.3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3.4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由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所决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变化4.1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变化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科技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2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变化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4.3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的变化会相互影响、相互反馈。
4.4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变化是由市场机制和社会规律所决定的,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
五、结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二者在经济社会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商品生产和消费中,需要充分认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商品的内在属性和市场表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衡量商品质量和价位的重要标准。
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其中一种特定需求或提供其中一种实际效用的能力,而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所需付出的代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首先,使用价值是商品作为一种实际物品所具有的特点。
任何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否则它就不能被称为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是有形的,如食品、衣物和房屋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服务类商品,如旅游、教育和医疗等。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人类需求密切相关,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接下来,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分为直接用途价值和间接用途价值。
直接用途价值是指商品能够直接满足人们的其中一种需求,如食物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衣物满足保暖和美观的需求。
间接用途价值则是指商品具备的非直接满足需求的价值。
例如,汽车的直接用途价值是交通工具,而它的间接用途价值是给人们带来便利、节省时间和提升生活质量等。
另一方面,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决定的。
价值是人们对商品所具有的主观评价,也是不同商品之间相互比较的依据。
商品的价值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现:一是使用价值,即商品所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程度;二是交换价值,即商品在市场上能够以多少货币来交换。
交换价值与商品的供需关系、生产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相关。
价值在经济学中可分为价值形态和价值尺度。
价值形态指的是通过不同的物品、货币或劳动等来衡量和比较商品的价值。
例如,物品A和物品B都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但A需要用到100元人民币,而B只需50元人民币,那么可以说B相对于A来说具有更高的价值形态。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比较价值形态大小的标准。
货币是目前市场上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通过货币的交换比率可以判断不同商品的价值尺度。
商品的价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商品的稀缺性、需求的弹性和生产成本等。
稀缺性指的是商品相对于需求量的有限性。
如果其中一种商品供不应求,则它的价值通常会随之上升。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的实际效用。
具体来说,使用价值是指人们购买商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比如食物可以解决人们的饥饿问题,衣物可以保暖和保护肌肤,而住房可以提供居住空间等。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不受市场价格的影响。
它由商品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属性决定,与个人的主观评价无关。
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基础上,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商品在市场上可以交换的价值。
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商品在市场上交换的标准。
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需求和供应的关系相关,需求增加而供应持平或减少时,商品的价值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少。
商品的价值还受到生产成本、品牌影响、竞争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的主体通过交换来确认商品的价值,价值是由市场需求的紧缺性来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它作为商品存在的必要性,即它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而商品的价值则是在市场交换中形成的,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即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对立的关系。
一些商品的价值可能高于其使用价值,比如一些奢侈品,其价格可能远高于其实际的使用价值。
此外,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因为生产成本的提高或者市场需求的下降而下降,但商品的价值并未相应下降,导致商品可能出现过剩的情况。
综上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商品的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交换的标准。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在市场交换中也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物)的关系。
(如:苹果可以吃,是由这个苹果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是这个苹果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即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人们为了各自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互相交换商品。
要交换,就要确定交换的比例,一种商品能换多少另一种商品,(一只羊=两袋大米,还是十袋大米?)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没法比较,(没法根据使用价值来确定交换的比例,要确定这个比例,就要找商品中同质的东西,(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就是商品生产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力.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而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第二课要学习的。
)比如一个农民生产一堆黄瓜拿去街上卖,当然有价值。
但是同样是另外一个农民,他生产的黄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生产出来供自己使用,此时问你,这堆黄瓜有没有使用价值,有没有价值,答案很简单,有使用价值,因为给自己吃的黄瓜也具有解渴的功能,但是没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非商品绝对没有价值,只有商品和商品交换才涉及到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比较,而不去交换的东西是没有必要探究背后的劳动实践。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和价值为什么不可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
对立体现为二者不可得兼,即同一个主体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主要体现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即如果一个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其价值无法实现。
商品既要满足人们需要,又是劳动产品,所以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故二者被称为商品的二因素。
其中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即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但是,不是商品的物品也可以有使用价值,比如自然界的空气,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故无价值,但是也能满足人们呼吸的需要,也有使用价值。
所以使用价值不需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因为二者具有相互排斥性。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他只有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才能获得价值,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二者不能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解决。
二者的对立或矛盾表现在:首先,二者反映不同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的例子《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咱唠唠嗑》嘿呀,咱今儿来唠唠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咱平时买东西,那都是图个啥呀?不就是图它有用,能用得上,这就是使用价值呗!可咱也不能只看这一点呀,这玩意儿还得有个价不是?这价格就体现了它的价值。
咱就说那手机吧,这玩意儿多有用啊!能打电话,能上网,能玩游戏,还能拍照,用处多得很呢!这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杠杠的。
但是呢,不同牌子的手机价格可不一样,有贵的有便宜的。
那为啥有的贵有的便宜呀?这就是价值在那儿摆着呢。
哎呀,你想想看,要是只有使用价值没价值,那这东西不得白送啊?商家那不得亏死啦!就像那空气,多有用啊,离了它咱都活不了,可它没价值呀,没人给它定价卖钱。
这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的地方。
但这俩也不是完全对着干的,它们也是统一的呀!你看哈,要是一样东西没啥使用价值,它就算再便宜,你也不会买吧?比如说一个没啥用的小摆件,就算只卖你一块钱,你可能也得寻思寻思要不要花这钱。
反过来呢,要是一个东西可有用了,但是价格高得离谱,那咱也得掂量掂量兜里的钱不是?比如说那超级豪华的奢侈品包包,虽然好看又好用,但是那价格让咱普通人只能望而却步呀!所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关联的。
我记得我有一次买衣服,看到一件特别好看的外套,穿上也很合身,那使用价值是相当高呀!可是一看价格,哎呀妈呀,太贵了!我就纠结了好久,到底要不要花这么多钱买呢?这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在我心里打架呢!最后我还是没忍住,咬咬牙买了,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我穿着开心呀,觉得值了!总之呢,这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就是这么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咱平时买东西的时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可别光看了使用价值就头脑一热,也得看看价儿是不是合适。
毕竟咱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得花在刀刃上呀!这样才能买到让咱又满意又实惠的好东西咯!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也就是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物)的关系。
(如:苹果可以吃,是由这个苹果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是这个苹果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即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人们为了各自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互相交换商品。
要交换,就要确定交换的比例,一种商品能换多少另一种商品,(一只羊=两袋大米,还是十袋大米?)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没法比较,(没法根据使用价值来确定交换的比例,要确定这个比例,就要找商品中同质的东西,(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就是商品生产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力。
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而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第二课要学习的。
)
比如一个农民生产一堆黄瓜拿去街上卖,当然有价值。
但是同样是另外一个农民,他生产的黄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生产出来供自己使用,此时问你,这堆黄瓜有没有使用价值,有没有价值,答案很简单,有使用价值,因为给自己吃的黄瓜也具有解渴的功能,但是没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非商品绝对没有价值,只有商品和商品交换才涉及到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比较,而不去交换的东西是没有必要探究背后的劳动实践。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
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
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
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商品。
(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我们常说的物美价廉就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价值可以转换成价值。
(商品交换成功)
从人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对立的,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作为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