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分析及预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
142体育风尚SPORT & STYLE作者简介:邵泽民(1991—),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田径。
中外田径男子十项全能得分结构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邵泽民 广州体育学院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田径男子十项全能项目开始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进入到九十年代之后便开始出现了下滑,并且在亚洲失去了领先地位。
然而田径全能在所有的田径项目中是综合程度最高,而且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在推动田径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田径运动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国内的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为了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找准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通过对世界田径全能项目的最好成绩与我国最好成绩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让大家更加真实、客观地把握世界田径全能项目的发展趋势。
实现十项全能项目的发展,是实现我国迈向体育强国坚实步伐的需要。
关键词:十项全能;发展规律;分析和研究;发展趋势一、研究方法与内容基于以上内容,本文主要采用文了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从国内外运动员总成绩差距分析、各子项目得分分布等各个方面,对第31届奥运会和第13届全运会田径男子十项全能成绩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期望可以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整体上提高我国十项全能运动的水平,向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田径男子十项全能专项能力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第31届奥运会与第13届全运会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得分情况及中外对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体育实力也随之提升,已然跻身世界前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田径一直都是我国薄弱项目。
而十项全能运动项目作为运动能力的综合考察,亟待提升其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国唯一突破8000分并始终保持我国最高纪录的十项全能运动员是齐海峰。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年第26卷第2期科学训练与管理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陈鹏,周玉斌,杨会珍(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北京100084)摘要通过对我国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全运会田径项目设置与竞赛规则有所革新,跑游、跑跳两项全能,跨省组队和男女混合等使田径比赛观赏性提高,田径事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传统优势项目新老交替,依旧保持 强劲竞技实力。
男子跳远、男子跳高等潜优势项目有一定的发展 空间。
我国在弱势项目男女400 m上有所突破,但在男子投掷、女子跳跃和男女全能等弱势项目上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针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 综合性体育赛事;同时,也是检验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成 果、展示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平 台。
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国家体育总局对竞技体育的形 势进行客观、准确地判断,提出“以着重发展田径、游泳 和水上项目,,为目标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1)工程”⑴。
田径作为被公认的基础战略性全运项目,奖牌设项多,自然成为各省市实现夺金计划、取得战略突破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竞赛项目成绩和赛 事变革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探究近几年我国田径运动发 展变革过程中所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田径 项目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第13届全运会田径新增项目金牌分析第13届全运会男子设25个基础项目、女子设27 个基础项目。
与上届全运会相比,第13届全运会新增 男女跑游两项全能、男女跑跳两项全能和4 /400 m男女混合接力3个项目。
在男子跑游两项全能中,彭建华 以37 min 28 s的成绩获得金牌;在女子跑游两项全能 中,肖永丽以24 min 56 s的成绩获得冠军,这也是我国 全运会历史上跑游两项全能的首个夺冠成绩。
在男子 跑跳两项全能中,李志鹏以1 8)7分(跳远成绩7.44 )、100 m成绩10.49 s)勇夺桂冠;陈丹妮以1 741分(跳远 成绩5.80 m、100 m成绩12.00 s)获得女子冠军。
《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成年组篮球比赛决赛阶段攻防技战术统计分析》一、引言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其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日益受到广大球迷的喜爱。
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成年组篮球比赛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之一,其决赛阶段的攻防技战术运用,直接决定了比赛的胜负。
本文将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深入探讨决赛阶段各队伍的攻防表现及战术运用。
二、比赛概述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成年组篮球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球队参赛。
在激烈的角逐中,各支球队展示了高超的篮球技巧和战术素养。
决赛阶段更是如此,各队不仅在进攻端展现了多样化的战术和配合,也在防守端表现出了坚韧的防守能力和快速反击的战术布置。
三、进攻技战术分析(一)得分方式统计在决赛阶段,各队得分方式主要包括投篮、罚球和三分球。
其中,投篮得分是主要的得分手段,而三分球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通过统计发现,各队在进攻时更加注重三分球的运用,尤其是关键时刻的三分球投射,往往能决定比赛的走向。
(二)进攻战术分析在进攻战术方面,各队主要运用了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突分配合等战术。
这些战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进攻效率,还为球队创造了更多的得分机会。
其中,传切配合和掩护配合是各队最常用的战术,突分配合则更多地运用在突破过程中。
四、防守技战术分析(一)防守方式统计防守方面,各队主要运用了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等防守方式。
人盯人防守能够更好地限制对手的进攻,而区域联防则能更好地保护篮下。
通过统计发现,各队在防守时更加注重对对手核心球员的盯防,以及篮下的保护。
(二)防守战术分析在防守战术方面,各队主要运用了协同防守、快速反击等战术。
协同防守能够更好地完成抢断和封盖,而快速反击则能在对手失误时迅速得分。
这些战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球队的防守能力,还为球队创造了更多的反击机会。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成年组篮球比赛决赛阶段攻防技战术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队在进攻和防守方面的表现及战术运用。
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3月第3期Spor ts Cu ltur e G u id e No.3.Ma r.2013十项全能世界顶尖男子运动员成绩分析及预测研究赵波(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贵阳550025)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并以近几届国际大赛顶尖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顶尖男子运动员十项全能运动成绩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世界顶尖全能运动员在十个项目中除了速度类项群内、铅球与铁饼、1500m与400m存在的相关系数显著外,其他各项相关性不显著;顶尖运动员以全面发展为主,得分重点是速度和跳跃类项目;动作复杂、难度大的项目得分低。
建议我国运动员缩小速度、耐力类项目的分数差距,提高力量类得分,加强技术性较强的弹跳项目训练,遵从运动员个体差异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十项全能;世界顶尖运动员;男子十项全能是由跑、跳、投中的部分项目组成2结果与分析的综合性田径项目,也是集中体现运动员速度、2.1世界、亚洲顶尖男运动员十项全能成绩特征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综合性项目:具分析有项目多、各项目特性差异较大、技术复杂等特经T检验,世界与亚洲顶尖运动员在跳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高、400m、铁饼、标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人们称它为“铁人”比赛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P<O.05),跳远、1lOm栏、总分存在非常显著性看,十项全能运动水平的高低,基本能够反映一差异(P<O.01),100m、铅球、撑杆跳高、1500m 个国家田径运动的总体水平。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从均数上看世界目前,男子十项全能的世界纪录是2001年,顶尖运动员均优于亚洲运动员。
世界与亚洲运动捷克选手塞布尔勒所创造的9026分,而我国齐海员排在前4位的均有100m、110m栏和400m,峰的纪录是在2005年创造的8290分。
我国与世第7-9位的均有力量类项目,排在最后的均有界仍有736分的差距。
十项全能成绩预测与选材
十项全能训练成绩的预测和选材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安排和选材将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首先,在预测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专业知识,在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同时,要考虑运动员的训练努力和实际表现,以便准确预测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取得的成绩,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训练安排和改进建议。
其次,选材方面也要根据运动员的目标而定,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来确定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并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来确定训练的项目及内容,确保锻炼的有强有弱;同时还要灵活安排,根据季节与训练量,多方面综合计划训练加强度,以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运动员有更高的积极性。
只有通过有效组织并正确开展训练,才能确保运动员可以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第十二届全运会各代表团田径竞技实力评估与分析作者:刘志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5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决赛成绩与名次进行统计,分析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及各代表团的优势竞技项群,旨在为各代表团的训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导向作用,为未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运会;田径;竞技实力;代表团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35-02一、前言田径作为金牌大项,是大型比赛中最令人关注的运动项目之一。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全运会,田径项目都是各参赛队争夺的焦点。
如何有效客观地评价全运会中各代表团的竞技实力以及发展趋向,为未来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本文对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及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各代表团的优势项群,为未来各代表团运动员的选拔培养、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传统优势项目的保持与潜在优势项目的开展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本届参加全运会获得田径项目奖牌及团体总分的代表团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运用更新速度极快的网络系统及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取本届全运会田径项目的数据及其相关信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依据。
2.数理统计法。
对全运会的名次进行数字化转换,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方差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3.逻辑归纳法。
对处理的数据进行逻辑性分析,找出各代表团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并对我国田径项目竞技水平进行定量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竞争激烈,全运会是各省竞技实力的集中展现。
竞技强省需要获得更多的金牌以保持自己的优势,竞技弱省也想在争夺金牌中分一杯羹,以此提升自我的竞技能力,因此,全运会的竞争是目前国内各省竞争最激烈的赛事。
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对其田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现了各代表团的竞技实力,为未来各代表团竞技项目的发展提供导向作用。
Sport年 月第 期20169145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分析及预测研究郎殿栋,孙瑞琼(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项成绩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结果认为,十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发展间存在着普遍的不均衡 性,靠“非衡补偿”效应提高十项全能成绩在优秀运动员中表现较为明显;十项全能的得分重点依然是速度和跳跃类项目。
关键词:第12届全运会;十项全能;前8名;成绩中图分类号:G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6)09-034-02投稿日期:2016-07-07作者简介:郎殿栋(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以第12届全运会田径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为分析对象,对总体和各单项成绩的特点进行分析。
试图了解当前中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得分结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总结,使教练员能把握十项全能的训练规律。
以期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今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备战下届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献计献策。
1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特征分析1.1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总体成绩特征分析第11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的最高成绩是7 941分,前3名都在7 700分以上,前8名都在7 200分以上。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最高成绩是 7 662分,前3名都在7 500分以上,前8名都在7 100分以上。
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总体水平较第11届全运会有所下滑,齐海峰、祝衡军等优秀运动员在第12届全运会上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不如第11届全运会。
1.2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对比分析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得分差的大小顺序为:标枪—撑竿跳高—铁饼—1 500m —铅球—跳高—100m —110m 栏—跳远—400m 。
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在力量类和耐力类项目得分差距较高,而在速度类项目得分差距较小。
通过对得分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得分能力的大小顺序为:110m 栏—400m —100m —跳远—跳高—撑杆跳高—铁饼—铅球—标枪—1 500m 。
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速度类项目得分能力较强,力量耐力类项目得分能力较差。
这种状况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选材注重注重“速度型”运动员。
轻视“力量型”运动员。
这一状况值得研究和探讨。
1.2.1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速度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从得分顺序的排名中可以看出,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速度类项目(100m 、400m 、110m 栏)排名较靠前,而相关系数却较小,表明了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比赛速度类项目的发展领先于其他项目的发展,大多数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都能在速度类项目上取得较好成绩,拿到较高分,而速度类项目在全能比赛中的比重相对下降。
1.2.2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跳跃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从得分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出,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跳跃类项目(跳远、跳高、撑竿跳高)的排名在速度类项目之后,却在投掷类项目之前;跳跃类项目相关系数排名在投掷类项目之后,却在速度类项目之前。
这说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跳跃类项目的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大,他们的跳跃类项目训练水平相对较高。
1.2.3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投掷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与速度类项目和跳跃类项目相比,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投掷类项目(标枪、铁饼、铅球)的得分排序最低,但相关系数最高。
这说明投掷类项目在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比赛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然而该类项目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项目的发展。
1.2.4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耐力类项目的成绩特征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耐力类项目(1 500m )在所有的项目中得分排序最低,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最低,呈现负相关。
这说明 1 500m 在男子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比赛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而且1 500m 的训练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项目。
1.3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各单项与总成绩相关性分析十项全能运动是一个系统,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与总成绩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要使总成绩增加,必须全面发展各单项,然而各单项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经研究表明,同类项群的各子项呈现高度相关,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18竞技体育理论与方法探索年 月第 期20169145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成绩与总成绩相关系数看,与总得分相关系数大小依次是:1 500m(0.83)>铁饼(0.79)>标枪(0.76)>铅球(0.72)>110m栏(0.66)>100m (0.56)>撑竿跳高(0.42)>跳远(0.16)>跳高(0.13)>400m(0.01)。
1 500m、铁饼、标枪、铅球、110m栏与总成绩的相关性较大,而100m、撑竿跳高、跳远、跳高、400m与总成绩的相关性较小,耐力类和快速力量类项群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大,而速度类项群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 500m项目与总成绩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在1 500m项目上取得较好成绩的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往往总成绩相对较低,而在该项目上得到较低分数的优秀运动员总成绩却相对高一些。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各单项与总成绩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得分规律。
经t检验分析,100m、400m、跳远、跳高、撑竿跳高的t值均小于2.306,说明这些单项与全能总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110m栏、铅球、标枪、1 500m、铁饼项目的t值均大于2.306,说明这些单项与全能总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铁饼、1 500m这2个单项的t值均大于3.35,说明这2个单项成绩与全能总成绩相关非常显著。
2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Y模型回归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检验分析对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选取与总成绩高度相关的铁饼成绩作为自变量,选取总分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方程。
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79,判定系数r2=0.675,方程显著性P<0.01,非常明显。
方程Y=5 538+44.5 X,其中X代表的是铁饼的成绩,Y代表的男子十项全能总成绩。
从方程系数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爆发力能力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铁饼成绩提高1m总分提高44.5分。
为了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将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铁饼的比赛成绩代入该预测模型。
Y模型回归预测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准确度的平均值为98.8%,成绩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最大为249分,最小值为18分。
因此,可以说该方程预测十项全能成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程高度相关,测值的准确度高。
因此,可视为成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无差异,Y模型回归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3 结 论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总体水平较第11届全运会有所下滑。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特征表现出速度类项目的发展领先于其他项目,已成为全能比赛的基础项目;投掷类项目的发展相对落后,通过对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项目前8名运动员成绩特征进行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高。
该模型不但适用于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总成绩的预测,也适用于我国其他优秀的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
参考文献:[1]祁国鹰,徐明,周星宇.体育统计简明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2]张玉军.第11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特征分析[J].运动,2012(6).[3]李清建,张贻杭,冉清泉.2008—2011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特征分析西南[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 400m运动员不可忽视有氧氧化能力有氧氧化能力是无氧代谢能力的基础。
在比赛中,运动员利用有氧氧化供能使比赛具有最大摄氧量。
阿斯特兰德曾说过:“肌红蛋白上的额外氧储备,将大大有助于总能量的供给。
”他建议,每周用一些时间进行“中长距离跑”训练来发展良好的毛细血管数量和增加骨骼肌的肌红蛋白含量。
如果肌红蛋白对400m的长跑运动有重大的影响,那么采用超主项400~800m训练的运动员要比采用短于主项200~400m训练的运动员有利。
400m 运动员的长跑训练中包括一些越野跑或在秋天大强度的间歇重复跑训练。
在冬季中,1 500m的慢跑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有助于运动员放松和发展有氧氧化能力基础。
每周1次的长跑,能帮助运动员保持有氧氧化能力基础,而良好的有氧氧化能力基础和最大耗氧量能帮助运动员承担较大强度的无氧氧化能力的训练。
4 结 语400m跑无氧氧化能力的发展,采用30~60s重复跑或20×100m间隔60s;15×150m间隔90s;10×200m间隔2min;7×300m间隔3min;5×400m间隔4min;4×500m间隔5min;或3×600m间隔6~15min的训练将能帮助400m运动员提高这种能力。
参考文献:[1]何强,赵林林.青年女子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变化特点[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1).[2]马国强,李之俊,梁效忠,等.4周1900m高原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4).[3]姜旭东,彭多福.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29(3).[4]刘洋波.不同项目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10).[5]刘伟.我国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无氧能力水平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3).[6]张立新.从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看业余女子400m跑训练的重点及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7]周新华,王晓成.速度耐力型项目供能特点及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6(3).[8]刘洋波.不同等级男子短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4).[9]景枫.对少年400m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4(3).(上接第27页)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