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育人模式
- 格式:docx
- 大小:19.47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如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等。
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概念实践教学育人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三、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创新。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育人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多样化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育人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实验、实习、实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完善实践教学课程:高校应设置丰富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
4. 拓展实践平台:高校应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渠道。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作者:朱璐璐祝伟萍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06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分别从“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了“双导师制”这种新的模式,接着分析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推进该模式的策略和措施,展望了该模式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方向。
最终得出结论,“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将教育与职业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加强实践和推广,优化实施方案和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双导师制”;民办高等院校;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420引言0.1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职场需求。
这种矛盾也使得高等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得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和职场发展中遇到了困难。
其次,高等教育与社会脱节也导致了人才供需不平衡局面,许多用人单位表示难以招聘到符合其要求的人才。
此外,由于高校对于实际需求的忽视,一些学生也面临就业前景不明朗、岗位匹配度低等问题。
“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
“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旨在促进大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它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实施产教融合,打破传统的教育
与产业的壁垒,为大学生提供与企业直接接触和深入实践的机会,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和合作,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和教育资源,企业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
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将企业的实践需求融入
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
直接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与企业
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企业实习和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
要一定的资源投入和合作机制,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学校来说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学
校与企业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确保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
学校与企
业合作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和权益保护,避免一方利用另一方的资源而不付出
相应的回报。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合作方向和策略,确保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日益壮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新的培养模式,其中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概念、特点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二、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概念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双导师制度,即企业内部专业导师和外部行业导师的双重指导和辅导机制。
专业导师负责学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工作指导,而行业导师则以企业外部专家的身份,为学员提供行业最新资讯和发展方向,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核心理念在于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专业力量,为员工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培训和教育,以期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还可以拓宽员工的视野,增强员工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1. 专业性: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突出了培训的专业性,通过专业导师和行业导师的双重指导,确保了学员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
2. 相互协作: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强调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互补,专业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育人,相互协作,为学员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培训服务。
3. 个性化: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注重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学员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帮助学员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4. 持续性: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注重培养的持续性,不仅关注员工的短期绩效提升,更加重视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并为员工提供多层次的发展机会。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实践过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制定培养计划: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需求,制定全面的培养计划,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
2. 选择专业导师和行业导师:企业需要挑选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专业导师和行业导师,确保他们能够为员工提供高水平的培训指导。
[摘要]“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是综合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以及课程思政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探索,在对“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在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的现状,探索“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施,并对高校“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开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校;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微观经济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12-0013-04高校“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的课程探索与思考①———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姜雨涵,王天晓(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是综合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以及课程思政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探索,“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是指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元素,同时拓展课程实践形式,以实现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是指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充分挖掘隐藏的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元素,同时拓展课程实训形式,实现三者的全面融合。
“专思创融合”育人模式对高校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高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双创教育”融合既顺应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需要,又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通过“专思创融合”,可以创新“立德树人”路径,实现协同育人,从而引领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且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思创融合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将专业教育、思政元素以及创新创业元素融合在一起,更非传统的教育融合。
相反,“专思创融合”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思路,属于一类创新的教学理念。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学校大门本刊记者 强 音认真总结世赛经验 探索新型育人模式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西部地区技工院校的一枝独秀,摘得一枚金牌、一个优胜奖。
一年后的2016年11月,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秘书处又传来消息,本届世界技能大赛3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落户学校,学校3个项目的6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
其中美发项目2人、汽车技术项目1人、管道与制暖项目3人。
“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我校办学成效的肯定,也是我校创新育人的成果体现。
”校长朱泉说。
近年来,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以“世赛高端引领、创新培养方式、转型升级、内涵发展”为目标,将技能培养、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融合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世赛基地建设、留学深造项目等形式强化学生综合技能素养。
学校将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世赛国家集训基地管理,为确保参赛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展示高超技能,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光做出新的贡献。
探索新型育人模式 力推留学深造项目当记者问到世赛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时,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朱泉说:“世赛之后,学校在教学改革这方面收获颇多。
学校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签订了在校生赴澳留学项目合作协议,是近几年对教学改革的最成功的探索。
”——访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朱泉专题策划SPECIAL COVERAGE编辑 强 音72017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因世赛的余热未减,2016年4月,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副校长安迪·史密斯教授一行5人专程来校访问,当时朱校长便表达了与该校就汽车专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美好愿望。
之后,在重庆市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双方达成共同制定赴澳学生培训包的意向。
通过自荐、推举、选拔考试等方式,拟选送15名学生赴澳留学。
创新资助育人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教育领域,育人模式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当前,国内外普遍存在着传统的育人模式,例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本文将介绍创新资助育人模式,旨在探索一种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育人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成长机会。
通过创新资助育人模式的引入,我们可以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成长。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分析现有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接着介绍创新资助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然后探讨创新资助育人模式的优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最后,结合现有状况和创新资助育人模式的潜力,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结语。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现有育人模式的问题及创新资助育人模式的具体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优势,旨在提供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通过比较现有育人模式的不足之处,引入创新资助育人模式的概念,探索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潜在价值和积极影响,从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助力。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和启示,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2.正文2.1 现有育人模式分析现有的育人模式主要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现有育人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被迫按照固定的教学进度和考试标准学习,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其次,现有育人模式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学校缺乏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是一种基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在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合作共享,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培养。
2. 实践教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实际工作场景,使其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增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产学研结合: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4. 就业拓展渠道:通过校企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
1. 建立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平台,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同探讨合作项目、实践实习和育人计划等事项,确立双方合作的共识和计划。
2. 探索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的育人模式,结合双方的教育资源和实践需求,设计开展符合实际的育人计划和项目,促进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3. 实施育人计划:根据合作共识和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育人计划,开展实践实习、科研创新和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育人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4. 评估与完善:通过实践探索和实施育人计划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对模式进行不断的评估与完善,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
1. 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和流程不够清晰,导致合作实效性和持续性不足。
2. 育人模式不够灵活: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过于僵化,难以适应教育需求的快速变化和个性化需求。
3. 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学校和企业在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整合还不够充分,导致育人效果受限。
4. 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完善:对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准确了解实际效果和问题所在。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与实际活动来提升综合素质。
本文从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的内涵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2. 教学互动性: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过程性: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4. 教学开放性: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教学评价多元化: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育人新型教学方式的实施策略1. 构建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构建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将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创设实践育人平台: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3. 培养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实践育人能力的师资队伍。
4. 建立实践育人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探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融合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的探索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农科时代的背景新农科时代指的是在传统的农业科学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科技和农业生态学等新理论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生产方式和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新农科时代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农林学科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二、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重要性1. 促进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农林学科教育往往局限于学科之间的划分,导致学生只能获得片面的知识和技能。
科教融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 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农林学科科教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科研和创新机会,推动学科间的知识互通。
3.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新农科时代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农林学科科教融合正是为了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而设立的。
三、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目标,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1. 建立跨学科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引入跨学科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
2. 开展科研合作项目。
通过跨学科的科研合作项目,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创新。
3. 构建实践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实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农场和林场中亲身体验,提升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4. 创新综合评价机制。
针对跨学科教育的特点,创新综合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4,2021 Sum No.5202021年第4期总第520期摘要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本科教育应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标新时代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要求,高校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
在新的时代命题和人才培养工程中,高校学生组织日渐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主要力量,只有主动创设满足学生需求、符合学生习惯、受到学生肯定的育人模式,才能顺应人才培养趋势,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生组织;朋辈互助;新模式;培养;育人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New Education Model of Student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UANG ZihanAbstract In June2018,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Era pointed out tha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forge ideals and beliefs,temper noble characters,consol-idate fundamental knowledge,learn about academic frontiers,contact social reality,receive professional training,and practice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work,so as to cultivate them to be se-nior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In response to the trainingrequir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last link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part of delivering qualified talents to the society.In the new erapropositions and talent training projects,college student organi-zations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ain force for students'self-development.Only by actively creating an education modelthat meets the needs of students,conforms to student habits,andis recognized by students can it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alenttraining and effectively deep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develop their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m,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 words student organizations;peer support;new model;culti-vation;education1高校学生组织育人模式概况探析学生组织是由学生自己组建起来,具有服务广大学生职能的群众性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遵照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各组织的章程,开展丰富的校园组织活动,丰富大学生课外知识和校园生活。
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制作和自主管理,西安交大工程坊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创新“梦工厂”让学生奇思妙想开花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坊营造出激发创新思维、学习交流和挑战极限的浓厚氛围,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创新实践“梦工场”。
工程坊开创的全新实践育人模式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报记者冯丽柯昌万通讯员刘昱含已是晚上10点,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坊四楼的慧鱼创意模型活动室灯火通明。
这天的内容是培训新队员使用慧鱼基本套件。
慧鱼创意模型队制作的秦腔木偶模型曾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模型一启动,就会发出铿锵的秦腔曲调,操作手柄可以控制木偶的一颦一笑。
慧鱼创意活动室只是西安交大工程坊内众多实践平台中的一个,Robocup机器人队、百度创意团队等14个学生自主科技类社团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活动室。
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工程坊,被划分为机械设计与加工、电子设计与加工、艺术设计与雕塑3个功能区,每个区域都配置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硬件设备。
学生们只需发挥想象、然后动手操作,动脑实现,设备、材料、技术指导等都由工程坊全程无障碍提供。
只要你敢“异想天开”“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潜力大,只是很多有意思的想法都一闪即逝,工程坊就是捕捉这些创新火花并刺激他们去实现的地方。
”西安交大工程坊主任王晶说。
能动学院学生吴建东乘车经过隧道时,觉得噪声刺耳难耐,他突发奇想:能否把这些噪声转化为电能,为隧道里的灯供电呢?带着这个有点“异想天开”的想法,他走进了工程坊,没想到却得到了工程坊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很快吴建东就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专门研究设计噪声发电装置。
没课的时候,他们从早到晚几乎都泡在工程坊,实验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指导教师。
他们很快就完成了初级模型,但却遇上了技术难题:日常生活中的噪声都较小,不容易收集,而且电能的存储也存在实际困难。
这时,全程关注他们实践的工程坊指导老师赵军亚提出两个建议:使用升压变压器,改用电容来存储电能。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引言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育人工作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
共青团作为高校中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
对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进行探索和优化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从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共青团组织在育人中的作用、优化育人模式的途径以及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提升高校育人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育人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传统模式下过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不断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模式下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缺乏关注,一刀切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传统模式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足,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急需探索一种适应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工作的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计划;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育人模式,高校共青团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2. 正文2.1 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单一教育方式。
传统育人模式下,教育方式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并缺乏实践环节和个性化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下降。
二、缺乏专业指导。
传统育人模式中,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专业选择缺乏指导,学生容易迷茫和走向误区。
[摘要]基于数字赋能高职数学课程育人要素、资源建设和评价体系变革分析,按照“立德树人是根本、服务专业是方向、资源建设是基础、教法改革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的逻辑主线,实践探索了“数字赋能”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模式改革、数字资源开发、教师数字素养等育人要素建设路径与策略,以期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其育人作用,对今后职业院校基础学科项目研究和试点行动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技术;高职数学;赋能;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18-0013-04数字化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数字赋能”创新育人模式实践探索①柴彦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要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使命[1],是生产力、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的结合点,在我国开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新征程中,应走在数字化中国建设的前列。
2023年1月,《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101计划”,推进以数学为首的基础学科和“四新”关键领域核心课程建设,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促使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显现。
实施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必须以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为根本任务,没有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深蹲助跑”,就无法实现专业核心技术技能突破的“起跳跨越”。
基于此,构建高职数学课程“数字赋能”创新育人模式,进而明确其行动路向,既是破解数学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卡脖子”难题的关键,又是培养更多文化素养高、技术技能强的能工巧匠的有力支撑[2],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摘要】本文对“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深入探讨了该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内涵和特点,以及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在对“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探讨了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教育、理论基础、内涵、特点、应用、优势、不足、改进、创新、总结、未来研究方向、教育实践、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对教育模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综合、实用、符合现代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学生的成长。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则将学习、训练和实践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研究将就“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索其理论基础、内涵特点、实际应用、优势不足以及改进创新等方面,从而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和研究“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深入了解其理论基础、内涵和特点,及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对“学训产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育人模式。
通过对该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
“三全育人”是对高校育人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和做法,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以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学院党建工作背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十四五”党建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15610”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要求基层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強党组织“四力”为着力点,以严格做到“六个过硬”为落脚点,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构建新时代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从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实施“一院一品”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支部”建设。
品牌建设核心在于育人,本品牌建设将秉承“党建引领、多维驱动、深度融合、铸魂育人”的理念,由学院党总支牵头,以“主题引领、问题导向、多维互动、知行合一”的原则,按照外语商务学院党建规划,从着力健全党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党建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党建“双创”品牌、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四个方面着力,针对外语商务学院专业群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践行育人新理念等过程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和方案,提出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建与育人实践相融合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外语商务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旅游管理、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和国际商务(外籍学生)四个专业,目前正在建设(省级)商务英语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党总支按照学院党委工作督署、以党建“双创”为抓手,按“双高”建设和商英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要求,在总结外语商务学院发展成果、沉淀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语言、文化专业优势,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的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行动。
探索新型育人模式打造“ASEO”品牌
古人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作为一所学校到底走什么路?育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邯郸学院ASEO始终不渝的追求,并用实践验证了《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所强调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重要论断。
走进邯郸学院,亲身感悟“ASEO”办学模式的内涵,时时处处都洋溢着探索新型育人模式,重塑教育改变命运的精髓。
用李入元教授的话讲,ASEO的发展如同互联网一样,时时都充满着创新与挑战。
ASEO对于学校来说,是一次新的教育发展探索。
当别人还在了解ASEO时,一些学生家长已经享受到了ASEO带来的希望,一批学子正在ASEO“读好书、做好人、创大业”的道路上,走向了成功。
大爱认知思维塑优循循善诱
ASEO认为,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理解年轻人、寓教于乐。
大禹治水顺势而为,培养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领创师生的共识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我教我快乐;发现兴趣、发掘潜力、我学我开心。
—翻越“毕业墙”,认知团队集妙想。
4.2米高的“毕业墙”,不论男生女生都不能借助任何外力,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翻越过去。
在教练指导下,一层、两层、三层,一个个罗汉贴墙而起,一个个人梯从头顶延伸,一个个学子从头顶飞过,转眼间,团队力量的理念立即在同学们的大脑中确立。
—悬崖速降,有志青年当自强。
20米高的悬崖峭壁,同学们能下来吗?站在直上直下的绝壁上方,几乎每个同学都发蒙,但是他们有勇气挑战自我。
“从今以后,我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倒,就像这陡峭的悬崖一样,只要我们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它就会被踩在脚下。
”李帅旗同学满怀自信地说。
—穿越荆棘,坎坷路上感恩情。
在茫茫的大山里,让同学两两随机组合结对,一人被蒙上眼睛、脱掉鞋袜,在扮成“哑巴”同伴的细心扶持下,走过一段荆棘、险峻的崎岖山道。
虽然只有短短1000米的路程,就像人生之路一样,有坎坷、磨难,更有荆棘、险阻。
—举办成人礼,责任意识助成长。
ASEO每年定期举办成人礼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明确家庭和社会责任,力求做到专一务实、敢于担当。
袁世豪同学深情地说:“以前伸手跟父母要钱,总觉得理所应当,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成人礼活动,我才明白作为学生、作为子女的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践行“中国梦”,我的理想更坚定。
郭莹莹说:“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一点一点实现我所有的小愿望,希望有一天我自己可以变得强大。
在未来的世界里不管遇到多么大的挫折我都不会逃避,我要战胜它。
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未来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而我正行走在成功的山道上,朝着那灿烂的明天前进!”
学生冯晓静的母亲说:“现在孩子是比以前懂事多了,父亲节、母亲节时都会给我们发短信打电话,邻居也都夸孩子长大懂事了,不仅学到了真本事,在为人处世上也有很大的进步,还是领创学校教育的好。
”
学以致用作品讨论探究发展
—走进自然,创作学习,别有洞天。
春天,组织学生去春游,体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让学生到花园里,寻找不常见的植物;秋天,举办《柿子红了》摄影展,体验收获的喜悦,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冬天,突降一场大雪,学校会停课组织打雪仗!领创教师利用一切自然的、巧遇的机会,引领同学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增长社会经验,用笔、相机记录大自然,制作PPT,通过演讲分享丰富真实的情感世界。
—“玩中学,学中玩”,实践教学助我行。
ASEO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父母生日时,同学家人结婚了,学生去帮助制作MTV,让亲人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校提供设备支持。
周日回家时,学校布置学生回家帮助周围乡亲讲解如何办理网上银行及帮助父母或乡亲的企业建立网站,学校鼓励,教师帮助,大胆承担,为学生做技术的后盾!
—学生视频大讲堂,让我的大学与世界零对接。
ASEO利用当今互联网视频发达的便利性,把与同学专业相关的最新名人演讲集中播放,然后一起讨论,并且大胆质疑,这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前沿产业方向接轨。
—每日一讲,让我的演讲表达能力更精彩。
ASEO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通用技能,通过每天课前十分钟演讲,锻炼学生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并通过交流碰撞思想、扩大知识面。
现就职于北京西淼设计中国分公司(日企)任设计师的康雪莹同学说:“我在领创除了学习专业上的知识,课前十分钟演讲对我的帮助也非常大。
现在公司开晨会,都是由我来主持,面对这么多同事却一点也不觉得紧张,都是在领创锻炼培养的!”
—“二四”学制,为学子开辟发展空间。
ASEO为了充分利用寒暑假漫长的假期,让学生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开创性地将寒、暑假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作为两个学期,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即二四学制。
ASEO将其视为带着大脑去劳动,收获不仅有金钱更多是知识、技能、人文、自然等。
周海香同学说:“寒暑假实习让我提前适应了社会,以至于我刚来北京就能适应这种‘北漂生活’,也让我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
感知社会诚信为本素质至上
ASEO认为,大爱社会才能幸福,遇到老人跌倒,第一个信念就是去帮助,绝不存在犹豫的问题。
—感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人。
领创的“感恩”教育,引导同学从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师、感恩邻里、感恩同学、感恩每一个人生路上的有缘人!教育同学,唯有此,才幸福;唯有此,才能发展自己!
—责任。
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
ASEO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通过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实现的。
领创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工作或任务;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惰性,并适当地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ASEO的所有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策划的,学生既是亲身参与者,也是领导者,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这也是ASEO的学生毕业后一、两年就走向中层领导岗位的原因。
—诚信。
ASEO要求学生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履约守信、诚实做人为目标。
要教学生诚信,学校首先要做到诚信。
入学时学校承诺“三年实现学费为零”。
学生入学后,在学生未交齐费用的情况下为每一位同学发放一台价值3500元的笔记本电脑。
每年学校都“自掏腰包”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助、减免学费。
对家庭困难学生从不催缴费用,相信学生有能力的时候会主动补齐学费。
领创学子在实习或就业期间纷纷主动交齐学费,感谢学校的诚信教学和“无私”培养。
创新发展领导帮助学子芬芳
挖掘ASEO的经验,其中有一条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造就了ASEO。
近年来,邯郸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更让ASEO在互联网的春天里茁壮成长。
邯郸学院在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方面鼎力支持,学院领导对ASEO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的指导,从而促进了ASEO的长足发展。
创始人李入元教授引领的ASEO永恒的主题是:帮助更多的学子充分得到发展,令他们的思维模式跟上社会变革的发展。
“学校允许和鼓励我在网页设计方面突出发展,我和兴趣
小组的同学们如鱼得水,放手快乐地探索、实践,我们的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乔凉同学如是说。
现任北京某公司网络主管的郭晓力说:“在学校的两年,我从一个冒冒失失的毛头小子慢慢变成可以独挡一面的班干部,从一个学校小干部变成一个公司网络主管,我的一切都是在ASEO不断学习得到的,感觉在学校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懂得了责任、做事的认真和耐心、做事的持之以恒等,没有ASEO就没有我的今天。
”
团队引领科学带动放飞梦想
“ASEO”的创始人李入元教授,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27年,学术功底厚实,善于独立思考。
80年代在河北微机学委会上就被戏称“四小龙之一”;他曾独立开发苹果II微机的HLDOS操作系统、PC机用智能复合汉字系统;国内首个对小球病毒做机理分析;首个开发用于数据恢复的“硬盘保护神1号”;首位提出软维修概念出版专著《计算机软维修技术与实例》,清华、北大等全国上千所高校图书馆收入使用。
也曾受聘《计算机世界》编辑部,组织全国百名专家主编了《微机操作实用技巧》;进入二十一世纪,他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车联网”概念。
过去人们获取知识主要靠纸质图书,现实是人们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过去找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帮助比较困难,现在通过互联网,一人有难,众人帮助;过去,很多现状多年不变,现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信息技术几个月就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