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全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31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

(334+440)全解析

考试大纲变化后的第一年,和去年相比,今年334题目整体不难,考察题目非常常规,应该尽在大家的掌握之中,基本都是“热点”,没有出现很偏和冷门的题目。从题型来看,没有了案例分析题,相当于少了一道大论述题,题量缩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写不完了~~

从分数来看,每道题分数增加,字数应该相应增加。另外,前沿热点考察趋势更加明显,更需要大家在看完参考书、背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在考察议程设置的时候,不局限于考察理论内容,还要简述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考前一直强调技术学派会成为考察热点,简答第二问就考察了虚拟现实技术。论述题在考察舆论时,也需要结合现在的媒体融合大背景作答。“讲好中国故事”这道题是很常规的考法,按照上课讲的专题内容作答就可以。

专业一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

1.简述议程设置的含义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

评析:

传播效果理论一直是高频考察知识点,设置有关的题目。理论属于适度效果论的代表性理论,考察的重中之重。这道题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什么”,把议程设置的理论内容答出来即可。第二问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的变化,可以从议程设置主体泛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双向化、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化这几个角度作答。

2.简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

评析:

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新传行业带来了大变革,技术学派是一个考察趋势,VR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和这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从现场感、客观性、自主性、交互性这几个角度作答,再加上技术应用案例即可。比如VICE 杂志《纽约百万人大游行》、《得梅因纪事报》大型解释性报道《丰收的变化》。

3.简述网络用户的主要特征。

评析:

这部分知识在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里有很详细的论述,也可以从受众的变迁这个维度进行思考。具体可以从网络用户的产消合一、互动性强、个性化、分众化作答。

二、论述题

1.论述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形成与传播的特征。(以近年来较为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为例)

评析:

舆论相关的知识一直是考察热点,不仅334,440也会考察。这道题以媒体融合为时代背景,实际上是在考察舆论的形成与传播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征。这道题和去年334的材料分析题考察的“江歌案”差不多,同样是舆论事件的形成与传播。

开头可以简述媒介融合时代的特征以及对舆论产生的影响。主体部分可以从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酝酿、发展、高潮、回落四个阶段进行思考,舆论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公众的作用日益重要,舆论传播碎片化趋势日益明显,结合2019年的舆论热点事件,比如李心草事件、“寒门状元之死”、“响水爆炸“事件等等。

2.论述新媒体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与策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阐述)。

评析:

“讲好中国故事”也是老生常谈的考题,算是非常简单的一道题。题目是策略型题目,理念和策略分别对应的是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的怎么做。

虽然题目只问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与策略,但是为了答案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还是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大逻辑。开头可以引用总书记的讲话,提升答案的政治高度。可以简要论述新媒体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困境作为过渡段,主要有“自塑”不足和“他塑”为主两个大方面。主体部分论述如何去做,理念层面可以从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等中国观点进行考虑。行动层面可以主动设置议题、采用本土化策略、搭建传播矩阵等。可以答的角度很多,注意与具体实例相结合,例如,李子柒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央主流媒体积极布局海外平台、开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等等。

专二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大纲改革第一年的440真题,没有业务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今年440题目难度较低,尤其没有考察业务题,没有怎么练习过新闻业务的同学无疑松了一口气。五个简答中,“舆论监督“、”《新青年》“都是440的常规题目,一个是新闻理论里的重点,一个是新闻史的重点,大家只要把平时练习到的内容写上去就可以。”集合行为“和”传播效果“则是偏向于传播学的题目。第二题是整份卷子最难的一个题,算是一道超纲题,但结合去年的题目可以看出,这两年业务题的考察方向以简答的形式考察知识点为主。

论述只有一个题,但分值很高,50分,考察的知识点也是老生常谈的“后真相”、“新闻真实”,去年334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题也是后真相,大家不仅要答出来,还要答得全、答得专业,这还是很考验知识积淀和写作功底的。

一、简答题

1.舆论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评析:

舆论这个知识考察频率是非常高的。舆论监督、舆论引导都是相关的核心考点,去年考的是舆论监督中的内参、前年考的是舆论监督的名词解释、17年考的是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特点。大家答这道题的时候,可以做成两个名解,第一个名解去解释舆论监督是什么,第二个名解去解释基本原则有哪些,包括实事求是、党性原则、科学性建设性、依法监督等等。

2.结构新闻报道的具体思路。

评析:

结构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类型的一种,是基于数据库产生的一种新型报道。“结构新闻”试图将一篇长报道拆解成许多模块,反复应用于诸多不同的“混搭”故事中。也有人称该理念为“乐高新闻”,或“数据库新闻”。接着要分析结构新闻报道的具体思路,包括素材采集、报道需求、内容组合生成等等。

3.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

评析:

集合行为其实就是群体性行为,这个话题也是334传播学部分经常谈到的话题,主要是能把集合行为联系到群体性行为,去分析群体性行为为何产生即可。答这道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是集合行为,做一个简单

的名词解释。集合行为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提出的,他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在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中也有相应的论述。主体部分写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包括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社会传播系统失声等。

4.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进程。

评析:

这道题是18年334简答的原题,没什么难度,把传播效果研究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和新方向几个阶段涉及的重点理论呈现出来即可。

5.《新青年》发展历程和历史意义。

评析:

《新青年》是新闻史的一个重要的考点。《新青年》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宣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第三阶段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理论刊物。历史意义大家可以根据发展历程直接总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