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节民族一、课标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我国民族构成:100%学生能够掌握。
2、我国民族语言文化民族政策:90%学生能够掌握。
3、我国民族构分布特点:7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四、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3、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视频引入或图片引入。
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讲授新课】活动一:民族构成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策略: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感受、认识自主学习:民族构成问题: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4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5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承接: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
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
交流探究:民族文化指导学生认识图1.17几种民族文字请大家拿出一张人民币,看看人民币的背面,你认识那些文字吗?你知道那是哪个民族的文字吗?(教师补充讲述)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汉语和汉字是我国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语也存在多种方言,例如粤语、闽语等。
但由于祖国建设的需要,国家确定以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族的共同语言。
1.3民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共性和差异,养成各民族和睦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1.我国民族构成、民族分布。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节教材内容设置“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分布特点”两个黑字标题。
“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黑字标题,不但说明我国民族众多的国情,还指出各民族共同造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共建伟大的祖国,特别指出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平等国策,扩展了知识范围,提升了情感教育层次。
“民族分布特点”这一黑字标题,不但根据地图描述我国的民族分布,还分析地图归纳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基于民族分布特点,说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央视主持人”的图片。
问题引领:你知道他们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还真不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
出示课件—第三节《民族》(承转)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底有多少个民族,组成了我国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呢?【讲授新课】学习活动一:知中华民族大家庭方法指导:自主阅读课本15页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民族构成、所占比例、民族政策。
问题引领:1.我国共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3.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4.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小组讨论回答:......(教师一边幻灯片展示,一边讲解。
)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
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幻灯片展示图片:几种民族文字“我是中国人”的写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一. 教材分析《民族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共同捍卫着祖国的统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但对我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
2.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去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3.采用图片展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案例材料,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2.准备各民族分布的图片资料。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貌,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民族的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
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
要做一个有精
神的学生!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课题:《民族》执教者:单位:桦南县土龙山镇庆发中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使学生能够说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3.使学生能说出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情感目标: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能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读图,总结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背景音乐《天路》,欣赏民族风情图片。
2. 通过欣赏图片,听音乐里的歌词“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进入主题。
3.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民族都有一些了解,提问:对于中国的民族你了解多少?学生回答:中国有56个民族,由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共同构成。
4、师问:为什么把除汉族之外的其他55个民族叫少数民族?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的学习二、新课(一).多民族的大家庭1.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汉族113738.61万人;其他55个民族人口:15761.39万人2.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全国人口的92%和8%回答问题:①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②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③我国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几个?分别是哪些民族?学生回答:①壮族②珞巴族9;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二).中国民族分布12.小结: 1.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2.少数民族分布特点:西南、西北、东北3.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三).独特的民族风情:1、播放东乡族花儿,展示多民族的风情图片和舞蹈视频学生欣赏师问:刚从这些图片、视频里欣赏到多个民族的住宅、服饰、乐器、文字、舞蹈、节日等,为什么我国保留了众多美丽而又独特的民族风情?学生回答:因为我国具有优越的民族政策(四).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师问:生活在民族地区,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你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或教师归纳总结)1.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民族1.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2.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3.理解我国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我国民族分布及其特征。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
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民族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买回伪苗,移土蒙藏),壮族最多(1600万)【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
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
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教师提供以下信息:(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
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3节民族1、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②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③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④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纸币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并知道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②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民族资料,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③运用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②体会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和分布特点(是我国人口构成特点和分布特点这一教学重点的延伸);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读“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的民族的分布特点,从学生现阶段的读图、析图能力来看还具有一定难度)。
3、教学过程分析:一、课前准备1、学生的准备:教师在授课一周前把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查找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及他们各具代表的风土民情资料,并选出各组代表,准备交流展示的内容。
2、教师的准备:帮助学生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查找相关图片及资料,并制作成课件。
二、课堂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听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并看图《多民族的大家庭》。
[设计意图:导入时用听歌、看图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⑴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活动一:数学小能手--数一数,算一算①找一找,汉族和少数民族占我国人口比例各是多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教材上收集信息的能力]②想一想,200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复习巩固旧知识]③比一比,谁先算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各是多少?[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数字比较,使学生对56个民族和55个少数民族有深刻的理解。
第三节民族【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4.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课本,获得民族构成的知识。
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得出民族的分布特点。
3.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展示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播放音乐视频《爱我中华》,学生一起演唱。
二、新课教学一.民族的构成请自学课本第二段,3分钟后准备问题抢答:1、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汉族552、除了汉族以外,其他的55个民族为什么统称为少数民族?8%3、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人口最少的是?(看19页表格“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壮族(1600多万)珞巴族(3000)4、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满族、回族、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二. 民族的分布教师: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目前我国的总人口为13亿多,请同学们以全国人口总数13亿计算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数是多少?(1.04亿)承转:1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少数民族,但我们平时很少见到少数民族,那少数民族同胞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课本18页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看导学案):(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次深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我国地理、历史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民族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2.使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运用3.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杂居、小聚居等,以及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民族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引入
方案1:课本图1.14,播放歌曲《爱
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
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
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方案2:多媒体播放我国少数民族
音乐舞蹈片段,请学生思考:这些是
我国哪个民族的舞蹈和音乐?
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
1、通过听歌曲激了解我国有多
少民族。
2、引起学生思考各民族的风俗
习惯。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知识点: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民族构成状况如何?并
回答以下问题:
①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民族是什
么?(汉族)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有关图表,
引导学生交流答案以及学习方
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
注意指导壮的书写规
范,有一部分学生把
土写成了土
②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什么?(壮族)
③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什么?(回族)
④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什么?
(壮满回、苗维彝、土蒙藏)(2)中国和日本的民族构成相比,有何不同?
(3)我国民族政策是什么?
(4)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
请根据P17的图片,完成活动题2,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文化吗?
安排学生活动:
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各小组根据收集的民族的图片和物品、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资料,选派代表上台。
答,并要求学生记忆。
学生讨论:全班分组分别讨论二者的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展示交流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最后同位交流归纳整理情况。
指导学生读图,对
七年级上册的地图
知识作进一步巩
固。
利用口决巧记忆,
这里的山歌串列串,十八弯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反映的是_______族。
④“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玛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的河水泛清波……”反映的是________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