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3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历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了解不同的历史学派及其特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历史学派,以及它们对历史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一、兰克学派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创立了兰克学派,这是近代历史学派的开端。
兰克学派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强调历史学家应当基于原始资料进行研究,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
兰克学派的方法论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历史学科逐渐从文学和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分析历史学派20世纪初,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分析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费尔南·布罗代尔,他们认为历史研究应当超越单纯的事件叙述,更加注重对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结构的分析。
分析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将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相结合,以揭示历史的长期发展趋势和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
三、文化历史学派文化历史学派的兴起与20世纪的文化转向密切相关。
这一学派的学者如美国的克利福德·格尔茨,他们关注历史中的文化因素,认为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非物质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历史学派的研究视角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四、后现代历史学派后现代历史学派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个学派,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后现代主义哲学。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米歇尔·福柯,他们对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历史叙述是权力的产物,是由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叙述者所构建的。
后现代历史学派的挑战促使历史学家更加关注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和叙述的多样性。
五、全球历史学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历史学派在20世纪末开始受到关注。
历史主义的由来及其含义历史主义是一种历史发展、强调历史连续性和进步性的思想。
它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研究和分析,寻求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演变和进步。
本文将详细探讨历史主义的由来、含义以及在当代的影响,以深化我们对历史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历史学家开始用书面形式记录历史。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主义兴起于19世纪,当时欧洲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
他们认为,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代、事件和人物都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历史主义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必然性,即认为历史的发展受到某种内在逻辑的支配,使得人类社会和文化在不断地演变和进步。
历史主义追求历史进步性,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更加先进。
再次,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合理性,即认为历史进程是合理的,因为它鼓励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不断发展。
历史主义具有强烈的历史价值观,它通过反思历史来指导现实,同时又将现实纳入到历史的框架中进行审视。
历史主义在当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历史主义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日益紧密。
在经济方面,历史主义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各种经济和文化现象得以互相借鉴和融合。
在文化方面,历史主义强化了人们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以和谐共存。
历史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它通过和理解历史,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反思现实。
在当代社会,历史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将继续引领我们在全球化、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活动就是放灯。
本文将探讨元宵节放灯的由来源以及这一传统习俗的建构。
关于元宵节放灯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最流行的是为了纪念汉朝的一位忠臣。
据传,汉朝的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为了向汉武帝表达她的忠诚和思念家乡的痛苦,用糯米粉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灯笼,挂在宫中。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1. 前言: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历史主义学派是一个经典的流派之一。
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不是因为一些基础的原则或规则被发现而存在的,而是科学的发展与历史、社会、文化、思想背景等因素密不可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并分析其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2. 历史主义的根源历史主义学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
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思考、独立思考和对于古代哲学精神的回归。
这个运动的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启蒙思想家们,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将这些古代哲学思想重新发掘,并在现代哲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3. 历史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是一个基于逻辑和经验的哲学学派。
它认为,科学是一种逻辑和实证的思考过程,要求所有科学理论都基于经过实验证实的经验事实。
而历史主义则把物理、社会、历史等因素视为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它认为科学并非可以简单地用逻辑和经验来描述,而是受到时间、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 科学的历史性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种历史性的进程。
科学并不是一种凭借着自身的本质和规则而存在的事物,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
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看重科学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5. 改变科学范式的历史事件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范式是指任何时刻被科学界普遍认可的理论原则。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范式的理解。
例如,哥白尼提出了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理论,康德提出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等等。
每一个重大的科学事件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6. 科学范式的局限性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范式并非是绝对的真理。
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指的是,科学不能解释所有事物,科学家们所接触到的、可研究的范围往往只是某个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下的毫无代表性的事物。
西方社会思潮一、唯意志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性流派。
这是一个夸大人的情感意志的作用,以致使其成为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哲学。
主要代表是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和悲观主义迎合德国资产阶级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悲观、懊恼情绪,为意志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调;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强暴、坚忍、狂妄的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意志主义哲学作为唯心主义的一种形态在许多方面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意志主义在很多方面还是做出过很大贡献的。
叔本华的反理性,让人们开始更深刻的认识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就是在他这方面的影响下写下心理学的奠基作《梦的解析》的。
之后的存在主义也在一些方面吸取了叔本华的理论。
尼采发现“上帝死了”,便提出强力意志希望给人以新的信仰。
事实上,强力意志也的确激励了很多人。
意志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各有差异,但其基本观点大体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把意志看作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世界是意志的创造品。
意志主义者把意志看作脱离物质世界而真实存在的精神性的东西,认为世界就是我的意志;同时把意志看作世界的本质,用意志去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各种现象的存在和变化。
第二,把意志看作理性的主宰,贬低理性的作用,贬低逻辑和科学的价值。
认为意志是人的实体,是人的真实本质,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宣称意志支配理性,理性屈从意志,理性是意志的工具;只有本能和直觉才把握实在。
第三,叔本华极力宣扬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否定人生的意义,厌恶人类的存在;他认为由于人的欲壑难填,所以人生充满痛苦,人生不过是一场悲剧。
主张用禁欲主义来解脱人生的苦难。
第四,尼采提出重估人类一切价值,要反善为恶、以恶代善;主张超人主宰世界、决定历史发展;蔑视群众,咒骂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只配作超人的奴隶,超人鱼肉群众是天然合理的,最后人类要过渡到超人类。
历史主义一些人认为必须研究与解释人类历史发展,基于这些解释才能认真了解社会与政治。
这样的见解被卡尔·波普尔称为历史主义。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爵士, 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出生于奥地利,逝于英国伦敦,犹太人,20世纪最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之一,在社会学上亦有建树。
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
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
历史主义的产生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许多问题上,它都与逻辑经验主义背道而驰。
历史主义以描述科学实际如何,科学家如何做为目的,结果使得其科学哲学失去规范意义。
图尔明、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是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
简介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人尝试以研究与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如部落史、国王史)为基础去理解个别的社会与政治,认为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便能掌握未来发展,知道什么趋势将会容易成功。
黑格尔是较早有系统地理解整体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参见辩证法),为历史主义建立基础元素。
这些元素在十九世纪兴起,包括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参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主义有时会与还原论相比较:还原论主张人类发展可以还原为基础法则。
例如,有些人类历史发展是由经济法则所决定的(经济决定论)。
历史主义者则以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建立他相信的基础法则。
此词在其他范围有不同的使用。
在人类学上,“历史主义”指人类或生物会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作出发展。
在神学上的使用,一些基督教教派亦会以“历史主义”为名理解圣经的预言,特别是与教会发展作出关连理解。
卡尔·波普尔批评历史主义的各种形式,指其根源为决定论与整体论。
(决定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中普遍存在一种客观规律和因果关系。
浅析德国历史学派【摘要】德国历史学派形成于十九世纪初期,兴起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曾于1870 年代开始在德国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掌控德意志民族法律心灵近乎整个19世纪,作为一种学术史存在可谓不可轻视。
历史学派是19 世纪中期德国出现的反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说。
它的风格迥异于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第一个反对者。
【关键字】德国历史学派;演进;兴衰;经济学史德国历史学派,就是19世纪40—50年代,在继承李斯特的理论传统,特别是他的历史归纳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萨维尼创建历史法学派的方法和目的而形成的;由于这些经济学家在经济研究中特别强调应用“历史的方法”,特别强调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因此而得名。
一、德国历史学派—旧历史学派亚当·米勒首开反对古典经济学的先河,强烈批评古典经济学的世界主义。
李斯特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开篇第一编就回顾了西欧各国的资本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开篇第一编就回顾了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旨在说明各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
在此基础上, 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与“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的“国家经济学”,认为后者的研究主题是“某一国家, 处于世界目前形势以及它自己的特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并着重“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凭农工商业取得富强、文化和力量”。
威廉·罗雪尔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的一个高级法官家庭,青年时期在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的博士论文是《伟大诡辩们的历史学说》。
他于1840年任哥廷根大学历史学和国家科学的讲师,1841年开设政治经济学讲座,并兼授政治理论史。
他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就是在那时写成的讲稿。
他于1843年任副教授,翌年升任教授。
从1848年起,他接受莱比锡大学之聘,主持该校的政治经济学讲座长达40余年。
历史主义的兴起简介:梅尼切认为,历史主义的兴起是西方思想中最伟大的精神革命。
历史不仅是历史观,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种人生观是通过从莱布尼茨到歌德的德国运动获得的。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历史决定论的准备阶段和启蒙运动的历史。
第二部分描述了历史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成熟。
导读:梅尼切从莱布尼茨、伏尔泰、孟德斯鸠、维科、伯克到德国伟大思想家的著作中,探索了一种新的历史意识的起源。
梅尼切学识渊博,严谨。
他对思想体系和学术观点中极其微妙的差异保持谨慎和敏感,这即使在伟大的先驱者中也是不寻常的。
他对摩泽尔、赫尔德和歌德这三个主要人物的论述,把叙事、思想和历史背景精心编织在一起,把每个思想家的个人气质与他们所处、参与和致力于写作的社会生活特征精心编织在一起,从而使这些思想家脱颖而出。
他对歌德的阐述特别详细,这构成了这幅伟大三联画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幅画。
与鲁莽的知识分子历史学家通常肤浅的概括相比,这本书对读者提出了高得多的要求。
——以赛亚·伯林译者的话1862年10月30日,梅尼克诞生于普鲁士的萨尔茨维德尔(salzwedel),其时,兰克学派和普鲁士学派正如日中天。
梅尼克的父亲是邮局局长,是虔诚的路德派信徒,效忠于普鲁士王朝。
在梅尼克的周围存在着正统的虔敬主义、忠于王权的保守主义与基督教—社会主义信念。
1871年,因为父亲遭到贬职,全家迁往了柏林郊区。
正是在柏林,梅尼克发现了自己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成为他以理想方式发现世界的途径。
很快,在时代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正统的虔敬主义在梅尼克的心中衍化成了泛神论。
青年梅尼克虽然丧失了对《圣经》中人格化上帝的信仰,不过却依然信仰在理念世界中彰显出来的神圣的世界背景,并由此走向中世纪的泛神论,走向诺斯替主义,最终充满喜悦地探询了它们与新柏拉图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
1883年,梅尼克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日耳曼学、历史和哲学,受教于普鲁士学派三杰德罗伊森、西贝尔和特赖奇克,以及哈里·布雷斯劳。
德国历史学派的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为F.李斯特。
此后W.罗雪尔将以 F.K.von萨维尼(1779~1861)为代表的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基础。
继之有B.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和K.G.A.克尼斯(1821~1898),形成了旧历史学派。
1870年后,由于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旧历史学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G.von施穆勒为首的新历史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布伦塔诺(1 844~1931)和A.瓦格纳(1835~1917)。
20世纪初期从内部批判历史学派,并促进历史学派的解体的主要人物有M.韦贝尔(1864~1920)和W.桑巴特。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一书中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
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
在经济理论方面,李斯特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
在经济政策上则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李斯特的这种历史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形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和基本特征。
[编辑本段]旧历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罗雪尔威廉·罗雪尔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他1843年出版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被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
历史主义学派的哲学基础及其社会价值历史主义学派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哲学思想流派,它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认为人类行为和社会习惯,都受到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影响。
历史主义在19世纪曾经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思潮,它的思想与实践对文化、科学、政治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历史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它所强调的是历史的特殊性。
每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格局都各自对应着历史和时代的特点。
而人类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都是在这些环境和背景下形成的。
历史主义学派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研究与分析,试图寻求出人类共性,并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发展历程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历史主义的这种思想和实践,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为人们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解读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视角和角度。
比如,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它们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产业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同时,历史主义的思想也具有很强的启迪性和警示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趋势。
而且,历史主义强调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也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历史上哪些事件和社会现象是给人们带来了积极作用和改善的。
总之,历史主义学派的哲学基础及其社会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为人们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和准确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同时,它也可以通过对人类共性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历史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借此提升人们的历史和社会素养,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八章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主要内容一、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民族国家的兴起拿破仑战争使得刚刚从三十年战争中恢复过来德意志联邦遭受重创,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协定将德国分裂为34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
拿破仑战争激发了德国人的民族情感,统一德意志民族的要求开始愈发强烈;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梅特涅的神圣同盟专制统治却又扼杀了在这种民族情绪下促进的对民主的渴望;1848年革命的失败,使得一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得以结合;俾斯麦1871年的统一更加强了这种信念。
一、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二)德国启蒙精神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是辉煌的,从莱布尼茨到康德,从莱辛到歌德,继承了笛卡尔理性传统的启蒙精神在德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英美文化的道路。
然而历史没有能让德国的启蒙运动完成她的使命。
启蒙的精神在康德那里达到巅峰后便衰落了。
在战争和民族国家兴起的过程中,康德的遗产被扭曲地继承到了黑格尔手中。
(二)德国启蒙精神 1、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要只按照你同时能够愿意它成为一个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去行动。
”在康德那里,“道德”绝不能依凭感觉而定。
最基本的道德“不杀人”、“不偷盗”等,需要强有力的“命令”形式,而不是依赖情感的道德判断。
康德道德论的核心是:道德是内在与我们的行为之中的,是我们行为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我们之所以能做出道德判断,不是因为我们有道德情感;相反,因为我们先天理性中蕴涵了“道德”,所以我们的理性使得我们能够有赞同或者怨恨的道德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做出道德判断。
自由、理性和道德,三者是统一的:自由、自律和自尊。
他们构成了人的至高无上的本质。
(二)德国启蒙精神 2、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世界历史学派的兴起与发展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历史的研究一直都存在,但是现代历史学派的兴起却是在近几个世纪才开始的。
世界历史学派的涌现与发展不仅对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世界历史学派的兴起和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变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历史学不同的流派得到了各自的发展和演化,如宗教史、政治史、经济史等。
然而,对于世界历史整体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直到19世纪,世界历史学派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以及文化交流的加速推动了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认识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历史学家们开始尝试通过对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影响的研究来进行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解读。
他们提出了世界系统理论和全球视野的观点,力图通过对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考察来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宏观规律。
这种对于整体性和全球性的认识对于世界历史学派的兴起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是比较历史学。
比较历史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研究,寻找出一些普遍规律。
例如,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和明清时期中国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和互动。
这种对于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比较和对比既能帮助我们研究更具全球视野的世界历史,也能为不同地域的历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另外,世界历史也注重对历史演进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研究。
历史学家们发现,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有着不同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但是整个历史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持续存在的基本特征。
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在经历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从原始社会的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再到现代信息社会,这些变革贯穿了整个历史进程。
这种对于历史演进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关注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整个人类历史的框架,还能揭示出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宏观规律。
什么是“历史主义”西方所谓历史主义,尽管评论众多,并无确切定义。
[4]②我以为,它实际是18世纪末西方近代史学从神学、哲学、文学中分离出来后逐步形成的一些原则。
它仍带有“文史哲”的着重事件描述和直观的思想方法,强调历史世界(Writ als Geschichte)与自然世界(Weltals Natur)之不同。
据说,历史主义(Histori *** us)一词最早是德国人评介维科(G·B·Vico)的1725年的著作[5]③时所用。
维科认为历史是循环进化的,但一国的观念、制度、价值观完全受自己历史发展所决定。
被称为西方“近代史学之父”的兰克(L·Ranke,1795—1886)可称为第一个历史主义者。
他写有德、奥、法、英历史,但每国只写其某主要事件,有类“纪事本末”。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个性,代表一种个别的精神,而无共同的历史可言。
其后德国著名史学家如特洛奇(E·Troeltsch)、迈纳克(F·Meinecke)等,并在方法论上强调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历史事物具有单一性和相对性,不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普遍规律或模式进行推理研究。
特洛奇强调直觉方法,迈纳克更重视思想史研究。
这就形成了德国历史主义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传播到各地。
法国史学家孟德(G·Mond)来德国学习,后于 1876年创办《历史评论》(Revehistorique)。
法国的米歇莱(J·Micheled)、英国的斯塔布(W·Stubbs)都用德国学派方法写法国、英国中世纪史。
俄国的罗斯托维季耶夫(M·I·Rostovtzeff)也到德国学习,成为古代史专家。
美国阿达姆(H·B·Adams)于1884年创建美国史学会,引进德国史学思想,他的学生图诺(F·J·Turner)创立进步学派(pro-gressive school),成为美国的历史主义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