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水生植物 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绿藻
- 格式:docx
- 大小:189.86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地理】植物之最仅剩一株的树木【高中地理】植物之最-仅剩一株的树木最早的绿色植物地球上现在生存的许许多多绿色植物,它们的老祖宗是谁呢?地质史的研究告诉我们,是蓝藻。
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
已知最早的蓝藻类化石,发现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
这是34亿年前,在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证据。
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些相似。
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
今日地球上的郁郁葱葱的树木,茂盛的庄稼,美丽多姿的花卉,它们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
最古老的种子植物银杏树的寿命,远不及非洲的龙血树,也比不上美洲的巨杉。
但是,它却是现在生存树木中辈分最高、资格最老的老前辈。
它在两亿年前的中生代就出现在地球上了。
其它树木(种子植物)都比它晚。
银杏在古代,广泛生存在欧亚大陆上,后来大冰川来了,大部分地区的银杏被冰川毁灭,成了化石,唯独我国还保存了一部分活的银杏树,绵延到现在,所以,都称它为活化石。
银杏是一种有特殊风格的树,叶子碧绿,象把折纸扇。
它的枝叶含有抗虫毒素,能防虫蛀。
银杏的种子,成熟时外种皮橙黄色,象杏子,所以叫银杏。
它的中种皮色白而硬,也叫它白果。
银杏的种仁是味道香美的干果,但多吃容易中毒。
另外,种仁还可以药用,治痰喘咳嗽。
现在,江苏的泰兴、泰州和苏州的洞庭山,浙江的诸暨,安徽的徽州等地,出产的白果最有名。
最大的植物科地球上已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有四十余万种,分属几个大类。
把大自然装饰得绚丽多采、五彩缤纷的首推被子植物这一大类。
我们吃桃子、李子、李子、杏子和其他水果。
果皮和果肉含有果核,即种子。
种子包裹在果皮中的植物被称为被子植物。
除了松树和柏树外,我们通常看到的树木、花卉、农作物、蔬菜、牧草和其他经济植物大多是被子植物。
世界上约有25万种被子植物;其次是真菌,约10万种;藻类和苔藓植物分别有2万多种;1万多种蕨类植物;2000多种细菌;种子外无果皮覆盖的裸子植物只有700多种。
最古老的动物生命痕迹可追溯到距今10亿年前,而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在6亿年前,也就是震旦纪。
最原始的低等动物生活在海底及附近区域,身体柔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些动物几乎均未形成化石,只留下了一些痕迹,如洞穴、踪迹等。
凭这些遗迹,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它们;它们虽然形体微小,但是数量却相当庞大,因为有了它们,才有了地球上第一种肉眼看得到的动物——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s)。
最早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蓝绿藻就是它们的祖先,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就有化石了。
而陆地植物的出现却晚得多,因为这些植物属于高等植物,通俗的说,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具有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
这类植物以被化石记录证实了,称为囊蕨。
大约在距今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动,出现了大批新生陆地。
一些原来生长在海滨潮汐带上的绿藻,经常随着海水的进退而过着两栖生活,有一些无法适应新环境而趋于灭亡,而另一些种类则在心环境里改造自己,增强了变异性能,折旧是顶囊蕨,最初出现于志留纪晚期,到泥盆纪时,迅速遍及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亚今天,我帮我心爱的螃蟹加水时,把一盆水往螃蟹盆里随意一倒,只见一下子浑浊了,那时因为螃蟹盆底部被我放了许多淤泥的原故。
当我放好盆子再来到螃蟹盆边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我看见泥中有一条明显的水流,在泥水中显得更加的清晰。
我想:这水流从哪儿冒出来的?莫非是螃蟹?可螃蟹呼吸应该是一呼一吸,而不是只呼不吸才对呀?我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拿着夹子去试探,果真是螃蟹在作怪。
我越来越矛盾,决定采取行动,便用两个晒衣夹夹住螃蟹的“大钳子”,就开始研究起来。
我仔细观察螃蟹嘴部,看见螃蟹一直在吐泡泡,便随着泡泡找,发现螃蟹嘴得来两边各有一个绿豆大的小孔,泡泡正是从里面冒出来的!螃蟹真的只出气不吸气?我更加奇怪:生物基本法则就是要呼吸,不吸,它怎么获得氧气呢?我再次认真观察了螃蟹的嘴部,忽然发现稍稍偏下的地方又有两个更小的孔,我想:这应该就是螃蟹的进气孔。
蓝藻演化史
1. 始祖蓝藻的出现
蓝藻,是一类原始细胞,也是第一个具备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约35亿年前,始祖蓝藻在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中出现了。
这些微生物有着单细胞的形态,早期的始祖蓝藻使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虽然当时地球上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但随着氧气的不断增加,地球的气候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此导致了地球上生命的进化。
2. 真核生物与蓝藻的关系
2.1 绿色植物的起源
在地球上的生命漫长历程中,蓝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提供了氧气,并且为植物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约20亿年前,一些蓝藻进化出了较复杂形态及有性生殖,逐渐形成了绿藻。
之后,绿藻进一步演化出了多种不同的表型,成为现代绿色植物的祖先。
2.2 动物与蓝藻的关系
动物从海洋演化而来,不仅依赖蓝藻为食物,同时也从蓝藻中获取了重要的营养素。
蓝藻富含蛋白质、β-胡萝卜素、异黄酮、多糖等多种营养素,对
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3. 蓝藻的应用和发展
3.1 藻类燃料的研究与开发
蓝藻具有高效的光合作用能力,具有巨大的潜力成为生物制燃料
的呈现。
目前,藻类燃料的研究和开发正在逐渐成熟,而蓝藻是其中的重
要发展方向之一。
3.2 蓝藻保健品的发展
蓝藻富含多种营养素,如叶绿素、蛋白质、多糖、β-胡萝卜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着显著的优势。
目前,蓝藻保健品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
的一种重要保健产品。
总之,蓝藻是生命进化的重要奠基者,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
它的应用和研究将会促进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发展。
蓝藻门和红藻门蓝藻门还有个别名叫蓝绿藻门,它虽然是藻类植物中最简单、最低级的一门,但却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植物。
早在30多亿年前,蓝藻门就已出现在地球上。
它的出现增加了地球上的氧气,也为其他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大部分蓝藻门类植物都生长在富含有机物的淡水中,另外小部分分布在湿土、岩石、树干和海洋中,也有一些与真菌一起形成地衣,还有一些生长在植物体内形成内生植物,甚至有少数种类还能生长在温泉内或终年被积雪覆盖的极地。
蓝藻门植物的细胞壁缺乏纤维素,也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中央虽然含有构成细胞核的染色质,但却没有核膜和核仁。
在蓝藻门类植物的细胞内,除了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蓝素,还有一些蓝藻门植物含有藻红素。
不过,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蓝藻门植物的色素并不是被细胞质包围着的,而是分布在细胞质的周围。
蓝藻门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而不是有性生殖。
蓝藻门的一些种类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如项圈藻、念珠藻、简孢藻等藻类具有固氮的作用,能够使土壤更加肥沃,葛仙米、发菜、海雹菜等藻类可以食用。
但是,有些蓝藻门植物如果生长过多,便会给人类造成危害,比如微胞藻、项圈藻等,如果在夏季生长速度过快,量过多,就会降低水中的含氧量,而且这些藻类在死后会分解产生毒素,导致鱼虾等生物生病,甚至死亡。
红藻是藻类植物中的另一个种类,大部分是多细胞植物,体长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
红藻的颜色并不是纯正的红色,通常是紫红色,也有褐色、绿色、粉色、黑色等多种,颜色不一。
这是因为红藻除了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胆素(藻红素和藻蓝素)。
红藻所储藏的养分,通常是一种特殊的非溶性多糖类,这种糖类叫作红藻淀粉。
另外,一些红藻的体内还含有硝盐,尤其是在一些红藻比较老的部位,硝盐的含量更高。
红藻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孢子和卵配生殖,但没有鞭毛。
它们是有性生殖,过程十分复杂,雌性生殖器被称为果胞,精子在果胞前端延伸出的一个长长的受精丝上完成受精。
古太古代历史史前地球科学地理年代摘要古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二个代,前一个是始太古代、后一个是中太古代,时间介于36~32亿年前。
此时出现第一批蓝绿藻,也是最古老的化石年代。
古太古代(Paleoarchean Era)指距今36亿~32亿年之间的地质时期,在这期间形成的地层称古太古界(Paleoarcheam Erathem)。
中国的古太古界只有华北地台的冀东曹庄变质表壳岩和鞍山陈台沟变质表壳岩和白家坟花岗岩,它们是早期形成的陆源碎屑沉积和火山沉积,随后又遭受了角闪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强烈构造变形,以及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侵入。
古太古代古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二个代,前一个是始太古代、后一个是中太古代,时间介于36~32亿年前。
此时出现第一批蓝绿藻,也是最古老的化石年代。
古太古代(Paleoarchean Era)指距今36亿~32亿年之间的地质时期,在这期间形成的地层称古太古界(Paleoarcheam Erathem)。
中国的古太古界只有华北地台的冀东曹庄变质表壳岩和鞍山陈台沟变质表壳岩和白家坟花岗岩,它们是早期形成的陆源碎屑沉积和火山沉积,随后又遭受了角闪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强烈构造变形,以及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侵入。
古太古代-简介太古宙(Archean)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宙,开始于同位素年龄3800百万年(Ma),结束于2500百万年。
太古宙时期有细菌和低等蓝藻存在。
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冥古宙,下一个宙是元古宙。
太古宙包括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古太古代-地壳古太古代-地壳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分布区是了解地壳早期面貌的物质基础。
这些古老的岩石分布的面积相当有限,大致在南非、波罗的海沿岸、澳大利亚西部、西伯利亚、中国华北、北美大湖区等地。
它们组成陆地的核心,从地壳构造角度看,称之为地盾,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最早的板块,称为陆核。
它表示地壳最稳定的部位。
这些陆核或地盾上的岩石,几乎全由基性、超基性火山岩、酸性花岗岩类以及深度变质的沉积岩组成。
蓝藻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植物。
地质学家们在南非的谢巴金矿地层中,发现了一种距今已有34亿年历史的蓝藻类化石。
这种古代蓝藻的模样儿同现代的蓝球藻差不多。
蓝藻具有植物的最基本特征:能用自身拥有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独立繁殖,不依靠其他生物自营生活。
蓝藻是藻类植物中的一大类型。
根据蓝藻化石,科学家们推测,最古老、最原始的植物——藻类,是所有植物的祖先,大约出现在33-35亿年前,地球形成后的11-13亿年以后。
至今,古代蓝藻的子孙仍然广泛地生活在自然界里,是繁殖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
海水中、淡水中,冰天雪地里、高温的泉水中,岩石上,到处有它们的踪迹。
蓝藻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
蓝藻对自然界的贡献很大。
蓝藻中有l00多种属于固氮蓝藻,能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制造氮素化合物。
据估计,地球上的固氮蓝藻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纯氮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5000万吨硫酸铵所含的氮素。
蓝藻中有l00多种属于固氮蓝藻,能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制造氮素化合物,如氨和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
须知,空气中的分子态无机氮是不能被生物利用的。
分子态的无机氮只有被转化或者被固定成有机氮化物,才能被生物体利用,成为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等参与生命活动中氮代谢的基础物质。
蓝藻的固氮作用就是将分子态氮合成氨和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自然界空气中的分子氮的固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生物固氮,即通过闪电、高温放电等固氮,这样形成的氮化物很少;二是生物固氮,即分子态氮在生物体内合成氨的过程。
大气中90%以上的分子态氮都是通过固氮微生物的作用合成氨的。
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功能,已知具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约近50个属,蓝藻就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蓝藻的细胞内具有固氮酶。
固氮作用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没完全研究清楚。
藻类植物虽然是最低等、最原始的植物,但现在地球上所有植物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初级生长量的90%来自藻类,其光合效率也比陆生植物高得多,一般陆生植物的光合效率仅1%—22.5%左右,而单细胞的小球藻则可高达23.5%。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地球上诞生了无数种类的生物,其中有一些令人惊叹的存在,它们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这些生物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化,见证了地球的变迁,为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不可思议之处。
一、蓝藻菌蓝藻菌(cyanobacteria),又称蓝藻、藻蓝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它们出现在大约35亿年前,是地球上最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蓝藻菌是一类原核生物,无真核细胞结构,但具备光合作用的能力,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
蓝藻菌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淡水、咸水、土壤等,甚至可以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如极地和高温的火山喷气口。
它们以其独特的能力来适应各种环境,并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二、海藻海藻是另一类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它们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是最早出现的多细胞生物之一。
海藻被广泛分布在海洋中,形态各异,包括绿藻、红藻、棕藻等。
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海洋提供氧气,并为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所。
与蓝藻菌一样,海藻也具备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有些海藻甚至可以在大约110米的深海中生存。
三、海绵海绵是另一类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出现在大约6亿年前。
与其他生物不同,海绵属于多细胞动物,但它们没有真正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海绵以过滤海水中的微生物为食,通过细胞间隙将水流引入体内,然后排出过滤后的水。
海绵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海洋,从浅海到深海,从极地到热带,几乎遍布了整个海洋底部。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环节,为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是我们对进化和生命起源的重要见证。
它们的存在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也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有多么坚韧而不可思议。
通过细心研究这些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以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让我们一同珍惜并保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生物,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蓝绿藻的名词解释蓝绿藻(cyanobacteria)是一类原核生物,也被称为蓝藻或蓝藻菌。
它们在地球上存在已超过30亿年,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
蓝绿藻的命名来源于其特殊的色彩,其细胞内含有一种蓝绿色的色素叶绿素a和一种称为叶绿素b的黄绿色素。
蓝绿藻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淡水、海洋、土壤和岩石表面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可以形成庞大的群体,形成蓝色、绿色或红色的水华。
水华是由于蓝绿藻过度繁殖所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蓝绿藻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为属于单细胞生物的一种。
它们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而是具有核区(核糖体)和线粒体等内细胞器。
蓝绿藻的细胞外表为球形、圆柱形或扁平形,也有些形态特殊的种类。
作为原核生物,蓝绿藻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这种光合作用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
另外,蓝绿藻还可以进行厌氧光合作用,即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
蓝绿藻的代谢特性使其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包括高温、低温、高盐度和酸碱度等。
因此,它们常常在极端环境中存在,如热泉、寒冷的冰川和盐湖等地。
此外,蓝绿藻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生存环境。
尽管蓝绿藻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度繁殖的蓝绿藻水华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
蓝绿藻的过度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缺氧和富营养化。
同时,一些蓝绿藻产生毒素,对其他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对于蓝绿藻的监测和控制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解决蓝绿藻水华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通过监测水体中的蓝绿藻浓度和环境因素,以预测水华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科学家还研究了控制蓝绿藻生长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如曝气、搅拌)和化学方法(如添加硫酸铜和氧化铜等)。
总之,蓝绿藻是一类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中。
它们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并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地球上最古老的10种生物作者:书寰编译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17年第11期这份名单罗列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其中涵盖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这些古生物已经有上亿年甚至数十亿年的历史了,为了更适应生存环境,长久以来它们持续进化,至臻完美。
在进化过程中它们的尾巴也许会消失,也许会长出新触手,抑或进化出更精简有效的保护壳。
当人类灭绝并成为搁在一堆塑料盒中的化石后,这些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也许还会一如既往地存活下去。
1.蓝藻细菌年龄:35亿岁已知的最古老的蓝藻菌化石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太古岩中被发现。
蓝藻细菌又名蓝绿藻,是一种能利用光合作用生成能量的细菌。
人们认为这一过程促进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形成,使地球更加适宜已知生命生存。
2.海绵年龄:5.8亿岁海绵源自一个原始的动物门,这个动物门的历史能追溯到生命起源。
在澳大利亚、中国和蒙古境内的岩石中发现过玻璃海绵的化石。
虽然现在所发现的海绵中约有90%都属于寻常海绵纲,但此类海绵化石比其他类型的更加罕见,因为它们的骨骼由相对柔软的海绵硬蛋白组成,不易形成化石。
3.水母年龄:5.05亿岁水母与珊瑚、水螅、僧帽水母、海葵、海鳃、海鞭以及海扇同属刺胞动物门,又名腔肠动物门。
它们的身体几乎由水组成,难以形成化石,不过现有的化石记录表明它们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古老。
4.马蹄蟹年龄:4.5亿岁马蹄蟹素有“活化石”之称,最古老的马蹄蟹化石可追溯到奥陶纪。
这类海洋节肢动物主要栖息在柔软的砂质或泥质底浅海区。
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过度捕捞,它们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5.腔棘鱼年龄:4亿岁腔棘鱼是一种罕见的鱼,相较常见的辐鳍鱼,它们与肺鱼、爬行动物甚至哺乳动物才是近亲。
最近一次发现活体腔棘鱼是在1998年。
6.银杏年龄:2.7亿岁银杏是银杏目植物的唯一成员,属裸子植物门,最早能追溯到2亿7千万年前的二叠纪。
由于地质灾害频发,只有三四个物种在第三纪(6500万年前)幸存下来。
恐龙的灭绝作为银杏树种子传播的潜在媒介,有可能对这类植物的衰落产生了影响,这种推测与化石记录一致。
地球上最古老的10种生物1. 蓝绿藻:约38亿年前蓝绿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也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起源。
它们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以在很广泛的环境下生存,包括淡水、海洋、土壤中等。
2. 放线菌:约35亿年前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一种,生活在土壤中。
它们可以产生抗生素、酶类等有用的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蓝绿色硫细菌:约32亿年前蓝绿色硫细菌生活在水体底部的泥沙中,以光合作用为生。
它们可以利用水中的硫化物而不是水汽,这种细菌种类也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之一。
4. 绿宝石:约27亿年前绿宝石是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微小的颗粒物上。
它们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为生,并且是氧气环境中最早的绿色光合生物之一。
5. 圆口螺:约20亿年前圆口螺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最早的多细胞动物之一。
它们生活在海底淤泥中,可达50厘米长。
6. 蓝绿色真菌:约18亿年前蓝绿色真菌是真菌界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们是一种单细胞菌类,生活在水环境中。
7. 捕猎藻:约13亿年前捕猎藻是光合生物,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它们是在水中生活的,可以以孢子的形式存在较长时间。
8. 珊瑚:约7.5亿年前珊瑚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们形成了大片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对于水生动物群落的繁衍生长、物种多样性和水流动力学及海洋生态平衡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9. 海蝎:约4.5亿年前海蝎是一种节肢动物,有许多品种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它们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也是地球史上最早的蝎形类动物。
10. 鳗鱼:约3亿年前鳗鱼是一种水生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生活在深海、海洋和淡水中。
它们是非常古老的鱼类,可以追溯到约3亿年前。
总体来说,这些最古老的生物在地球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这些生物的力量和适应性使得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发展进化。
这些生物的存在证明了地球上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也展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博大精深。
蓝藻:35亿岁的杀手35亿年前就有的植物而今肆意疯长,蓝藻危机后是一个寓言式的悖论继无锡被太湖中的蓝藻袭击后,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安徽巢湖也出现了蓝藻。
随着地球平均气温年复一年的升高和人为污染,蓝藻——这个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有的植物,开始在极富营养化的湖水中疯长。
披着油绿外衣的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出现在距今35亿至33亿年前,现在已知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
蓝藻爆发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蓝藻”死亡后会产生毒素,污染饮用水。
蓝藻“水华”,不仅会将好水变成“死水”,而且其中微囊藻等有害蓝藻分泌的毒素已成了严重影响水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全世界约70%的湖泊中分布有蓝藻,在蓝藻大家族中,不少是无毒或低毒的,但也有一些种类会分泌较强的毒素——微囊藻毒素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有趣的是,随着季节的变换,不同种类的蓝藻会分别“唱主角”,一旦轮到毒藻“上台”并引发“水华”,藻类衰亡时释放出的大量毒素就会直接或间接地毒害水中生物,甚至人类。
疯狂生长的蓝藻正大面积覆盖着太湖和巢湖,专家解释促使藻类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有三:1、气温高、水位低。
今年江苏、安徽等地高温来得早,降水量偏少,日照强烈,加之水位为近五十年最低,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的气温升幅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藻类生长高峰期大大提前。
2、水体因素。
氮、磷含量相对较高,水体富营养比较严重,养分充足,适合藻类的生长需求。
3、藻类相对集聚较多的半封闭湖湾在特定风向条件下会使其过度繁殖。
事实上,根据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野外监测,早在4月底,太湖即暴发了大规模藻类污染,当时的平均水温为近25年中最高,为藻类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
什么是蓝藻?怎么防治?蓝藻是各种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中碰到的常见且顽固的问题,每年都有养殖户朋友因蓝藻问题焦头烂额。
什么是蓝藻?蓝藻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大约出现在35-33亿年前。
原始的地球大气中由于没有氧气,更不要说臭氧层,那时候地球上紫外线辐射很强,说明比其他藻类更容易适应强光照,强紫外线。
根据经验总结,蓝藻的最适宜生长环境是:多磷,少氮,强光照,静水,高pH。
除了养殖池塘中,在笔者印象中蓝藻最多的地方就是十几年前村口的池塘里。
为什么村口的池塘容易长蓝藻而小溪流里却几乎不长蓝藻?第一,小溪里的水是流动的水源,而池塘的水是静止的;第二,村口池塘的水磷含量比较高,因为村口池塘经常有村民在此洗衣服,十几年前的洗衣粉多为含磷洗衣粉。
这是个典型的例子证明蓝藻喜欢静水和多磷的环境。
为什么多磷少氮的鱼塘易长蓝藻?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营养盐才能够生长,主要的营养盐有氮磷钾镁,藻类还需要一个碳。
一般植物对氮肥的需求量要比磷肥的高的多,植物需要的氮磷比大概是15:1左右。
很多情况下,需求量大的,难以获取的因素才能成为其限制因素。
然而,有很多种蓝藻(如鱼腥藻等)能够具有固氮作用,它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供自己生长所用。
对于其他藻类,氮是它们的主要限制因素,而对于蓝藻完全没有氮的压力,因此在缺乏氮肥的池塘里,蓝藻有固氮本领而容易长起来。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容易出现蓝藻一般多在以下情况:早春进完水后长期不肥水不放苗的池塘;夏季,第一批虾抓完到放苗后10天左右的这段时间。
尤其以第二种情况特别多,也特别棘手。
第一种情况: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每年三四月份,有些虾塘刚进完水、消完毒后就出现蓝藻,这是因为春季天气不稳定,很多虾塘消完毒后等待天气转晴才会肥水放苗。
肥水前水体的氮肥比较缺乏,其他藻类很难肥起来,因为没有虾苗和鱼苗等蓝藻捕食者捕食蓝藻,虽然春季阳光不是很强,但蓝藻依然迅速繁殖起来了。
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简单的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简单、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由细胞膜、细胞壁和原生质组成的单细胞)生物蓝细菌。
蓝细菌又叫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蓝细菌在光合作用时释放出氧气。
蓝细菌形态特征:
蓝细菌的细胞一般比细菌大,通常直径为3-10μm,最大的可达60μm,如巨颤蓝细菌。
根据细胞形态差异,蓝细菌可分为单细胞和丝状体两大类。
单细胞类群多呈球状、椭圆状和杆状,单生或团聚体,如粘杆蓝细菌和皮果蓝细菌等属;丝状体蓝细菌是有许多细胞排列而成的群体,包括:有异形胞的(如鱼腥蓝细菌属),无异形胞的(如颤蓝细菌属),有分支的(如费氏蓝细菌属)。
蓝藻
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地质学者发现了一种蓝藻化石,据测定距今已有34亿年了。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的绿色植物。
是它在海洋中悄不作声的工作了20多亿年,才在地球大气中囤积了足够多的氧气,让生命体从此走上了海岸。
蓝藻的分布也十分广泛。
无论是淡水、海水,还是岩石、植物体上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踪迹。
这不仅仅倚于它惊人的繁殖能力,更有甚者是它耐高温的功劳。
蓝藻是最耐高温的藻类植物。
有一种蓝藻,在水温高达89℃的泉水中,依旧能维系正常的生存与繁殖。
据说是由于它的结构特殊,细胞内物质的凝固点高于89℃以上。
蓝藻的固氮效益也尤为可观。
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
如果把固氮蓝藻放在稻田里大量繁殖,通过它们的固氮作用,就能把原来水稻不能利用的空中氮气变成能利用的氮肥。
这样,在稻田里就相当于有了一座小型的“天然氮肥厂”。
但在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蓝藻真是一种功过相平的生物。
最早的水生植物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
绿藻
最早的水生植物是什么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
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 000个物种。
下面一起具体看看最早的水生植物等相关内容。
最早的水生植物
最早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蓝绿藻就是它们的祖先,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就有化石了。
而陆地植物的出现却晚得多,因为这些植物属于高等植物,通俗地说,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具有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
大约在距今4亿
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动,出现了大批新生陆地。
一些原来生长在海滨潮汐带上的绿藻,经常随着海水的进退而过着两栖生活。
有一些绿藻无法适应新环境而趋于灭亡,而另一些种类则在新环境里改造自己,增强了变异性能,这就是顶囊蕨。
该类植物最初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到泥盆纪时,迅速遍及于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亚。
这类植物已被化石纪录所证实了。
分类
蓝藻(Cyanobacteria)包括蓝球藻Basketballalgae、颤藻Oscillatoriasp、念珠藻Nostoc和发菜seaweed。
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有藻殖段。
形态特征
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
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
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
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蓝绿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
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
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
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
蓝绿藻的细胞壁和细菌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
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纤维素的,少数人认为是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
外层是胶质衣鞘以果胶质为主,或有少量纤维素。
内壁可继续向外分泌胶质增加到胶鞘中。
有些种类的胶鞘很坚密拌可有层理,有些种类胶鞘很易水化,相邻细胞的胶鞘可互相溶和。
胶鞘中可有棕、红、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蓝绿藻的藻体有单细胞体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
最简单的是单细胞体。
有些单细胞体由于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包埋在胶化的母细胞壁内而成为群体,如若反复分裂,群体中的细胞可以很多,较大的群体可以破裂成数个较小的群体。
有些单细胞体由于附着生活,有了基部和顶部的极性分化,丝状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按同一个分裂面反复分裂、子细胞相接而形成的。
有些丝状体上的细胞都一样,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化;有的丝状体有伪枝或真分枝,有的丝状体的顶部细胞逐渐尖窄成为毛体,这也叫有极性的分化。
丝状体也可以连成群体,包在公共的胶质衣鞘中,这是多细胞个体组成的群体。
蓝绿藻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绿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主要价值
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绿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绿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繁殖方法
蓝绿藻的繁殖方式有两类,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进行无性生殖。
孢子无鞭毛。
尚未发现蓝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危害与治理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绿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绿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蓝藻爆发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事件,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为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
当年6月,太湖蓝藻大爆发,几十厘米厚的蓝藻覆盖所有水面。
据无锡市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除无锡水厂外,其余占全市供水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水龙头里放出的水又黄又臭,200万无锡市民生活饮用水受污染,市区纯净水被哄抢,政府虽及时采取措施,但已经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后,尽管国家下了大力气治理太湖污染,蓝藻依然每年爆发。
更为严重的是,蓝绿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
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蓝绿藻等藻类是花、鲢鱼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防止藻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