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指数概览
- 格式:docx
- 大小:28.56 KB
- 文档页数:3
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简介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简称GII)是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康奈尔大学和英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发布的年度报告。
该指数评估和排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和表现,是全球衡量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和展示全球创新指数2023的情况,探讨各国和地区的创新状况、优势领域和发展趋势。
全球创新指数2023排名根据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的统计数据,以下是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1.瑞士2.瑞典3.美国4.荷兰5.丹麦6.芬兰7.新加坡8.英国9.韩国10.德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创新能力、科研投入、教育水平、技术转化等方面表现出色,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创新状况分析瑞士:全球创新领先者瑞士以其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和高质量的科研机构而著称,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榜首。
瑞士的创新力建设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并且瑞士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
此外,瑞士在高科技制造、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领域表现出色,为全球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前列,成为亚洲地区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创新创业。
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非洲:增加创新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在创新领域虽然整体表现较弱,但一些国家在近年来加大创新投入和政策支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增加对教育、研发和创新创业的投资,非洲国家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非洲的创新场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农业创新、移动金融和社会创新等。
创新驱动的未来趋势据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预测,未来的创新趋势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字化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创新将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
2020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北美在今年的GII中,北美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加拿大排名前20位。
凭借在所有GII领域的强劲表现,今年美国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在体现创新质量的GII指标中,美国凭借其优秀的大学和高质量的科学出版物,成为居全球首位的经济体。
以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为引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25个)的顶级科技集群。
欧洲在GII排名前25位的领先者中,有16个是欧洲国家,其中有7个国家排在前十位。
瑞士连续十年保持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瑞士一直是高质量创新成果的生产者,在专利申请量和风险资本交易方面都有进步。
瑞典凭借扎实的人力资本和研究体系,加之创新企业的成熟市场,连续两年占踞第二位。
由于业绩提升和模型变动,法国成为今年在前20位经济体中排名提升最明显的经济体之一,取得第12位,是2009年以来的最佳GII排名。
它在“全球品牌价值”这一新指标上排名第五;在全球研发密集型企业、科学出版物质量和商业企业研究人才方面也进入前十名。
世界百强科技集群中,有五个坐落在法国,其中巴黎今年排名第十。
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该地区最具创新力的两个经济体——新加坡(8)和韩国(10)位列前十。
中国的排名在近几年迅速攀升,今年保持在第14名。
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名列前茅。
中国拥有17个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四。
大韩民国首次进入GII排名前十组别。
它在环境绩效、同族专利、科学出版物质量和高技术制造业等各项指标上的排名都有所提高,同时在研发支出、研究人员和PCT专利申请量方面保持前三的位置。
它有三个集群进入百强,其中首尔排名全球第三。
在该地区,马来西亚(33)和菲律宾(50)凭借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而使排名提升。
马来西亚在高科技出口和创意产品出口方面表现突出。
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关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国内外有多套指标体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综合创新指数(Sii),依托欧盟的创新联盟记分板(iUS,前身是欧洲创新记分板(EiS)),分驱动力(人力资源、研发体系、金融支持)、机构活力(机构投资、联动和创业、知识产权资产)、产出(创新主体、经济效益)3个维度8个方面25项指标。
2.全球创新指数(Gii),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发布,分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完善度、商业完善度4个输入量和知识及技术产出、创造性产出2个输出量共21个方面81项指标。
3.知识经济指数(KEi),由世界银行发布,分经济和体制机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创新和技术应用(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智库、咨询机构、其他中介组织或行业组织)、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建设4个维度12个指标。
4.国家创新指数,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发布,分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共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
5.中国创新指数(cii),由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也发布,该指数分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4个分指数共21个指标。
各评价体系使用的指标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对比如下——345下页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6()78910上页下页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1112()创新城市指标由全球创新咨询机构2thinknow发布的20XX年创新城市指数(innovationcitiesindex20XX)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排行榜,评估对象为全球445个重要城市。
该排行榜将所有城市分为五个级别:1.枢纽(nEXUS),2.轴心(HUB),13来源:2thinknowinnovationcities?index20XX:http:///innovation-cities-index-20XX-global/8889#reproducing-list新加坡战略顾问公司Solidiance发布了《亚太最为创新的城市》研究报告新加坡在过去25年间一直坚持人才引进的“开放政策”和打造稳定的商业环境,促成了其成为亚太最创新的城14市。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全球创新发展韧性依然⼗⾜ 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显⽰,中国排名全球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居中等收⼊经济体⾸位,这也是中国⾃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第9年稳步上升。
本报告从创新投⼊、创新产出两个⽅⾯,通过政策环境、⼈⼒资本、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七⼤类81项指标,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综合创新能⼒进⾏系统衡量。
疫情期间全球创新仍具活⼒ 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巨⼤的⼈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情况下,世界上许多地⽅的政府和企业加⼤了创新投资,这说明⼈们⽇益认识到,新想法对于克服疫情以及确保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关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新投资展现出极⼤弹性,但不同部门和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
创新投资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达到了历史最⾼峰,研究和开发投资在2019年增长了8.5%。
尽管新冠肺炎造成了⼈员伤亡和经济冲击,但2020年的科学产出、研发⽀出、知识产权申请和风险资本交易在危机前⾼峰表现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020年,全球科学⽂章出版增长7.6%。
2020年,已公开其研发预算的研发⽀出最⾼的经济体在此⽅⾯的政府预算分配持续增长。
有数据可查的全球研发⽀出最⾼的企业在2020年的总体研发⽀出增长约10%,有60%的研发密集型企业报告了研发⽀出增长。
2020年,通过产权组织进⾏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达到历史新⾼。
在医疗技术、制药和⽣物技术的推动下,申请量增长3.5%。
2020年,风险资本交易增长5.8%,超过了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亚太地区的强劲增长不仅弥补还超过了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下降。
⾮洲及拉丁美洲和加勒⽐地区也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第⼀季度数据表明,2021年风险资本活动将更加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衰退相⽐,研发⽀出在与疫情相关的经济衰退期间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全球创新指数概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全球创新指数概览创新能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许多国家将创新视为其发展战略的核心。
此外,创新的定义已经不局限于实验室研发和科技论文发表,创新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
商业模式的改进,文化创作都可以归结为创新,这种创新对经济增长同样有巨大的推动力。
而传统的创新评价体系仅参考论文数量和科研水平,不能完整客观地评价一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创新指数项目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发起,旨在寻找更好的衡量社会创新能力的方法。
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单位合作完成,以7大类,共79项指标衡量全球141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表现与成果。
通过狙击与创新相关的多种因素,能够比较全面地量化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体系,对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全球创新指数研究聘请欧洲、美国、中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哥伦比亚、南非等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15位专家学者为顾问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创新指数研究中心主任陈东敏教授为该委员会中的唯一中国委员。
与传统的创新评价体系相比,全球创新指数的主要优点在于相对全面客观,其指标体系不局限于评价科技研发和科学论文发表,而是基于OECD对创新所做的新定义,包含了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型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创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此外,该指数的指标来自于世界银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0多国际重要组织的报告和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在该评价体系中,每个经济体总的创新能力由总创新指数来衡量。
总创新指数是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这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得来的。
创新投入次级指数衡量的是体现出创新活动的国家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共分为五大类:(1)机构,(2)人力资本与研究,(3)基础设施,(4)市场成熟度,和(5)企业成熟度。
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及国别数据分析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32期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12年7月联合发布了题为“增强创新联动,促进全球增长”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该报告基于创新能力和成果对141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排名,瑞士、瑞典和新加坡在整体创新表现方面名列前三位。
全球创新指数今年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5次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研究人员通过能够体现创新活动的5个创新投入次级指数以及构成创新成果实证的两个创新产出次级指数对全球创新活动予以评估。
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构成全球创新指数,两者间的比率则构成创新效率指数。
详见2012全球创新指数框架图(图1)。
创新国家类型根据一国的创新表现与其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人均GDP PPP$),可以把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
1)创新领导者:成功创建了创新生态体系,对人力资本和稳定的创新基础设施提供支持的高收入国家/地区。
其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为瑞士、瑞典、新加坡、芬兰、联合王国、荷兰、丹麦、中国香港、爱尔兰和美国。
2)创新学习者:改善了体制框架,拥有技能熟练、训练有素的劳动者队伍,拥有更好的创新基础设施和成熟商业界,因而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的中等收入国——尽管该国在各领域某些方面的进展可能存在并不均匀的情况。
其中包括拉脱维亚、马来西亚、中国、黑山、塞尔维亚、摩尔多瓦、约旦、乌克兰、印度、蒙古等。
在低收入国家中,肯尼亚和津巴布韦脱颖而出。
3)创新表现欠佳者:那些根据其收入水平具有创新潜力,但其创新制度中存有缺陷的国家,其中包括若干高收入国家,如卡塔尔、阿联酋、阿曼、文莱、科威特、希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若干中等收入国家,如阿根廷、白俄罗斯、墨西哥、博茨瓦纳、巴拿马、伊朗、加蓬、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等。
创新行动要点在经济危机期间进行创新投资至关重要。
创新不能解决最紧急的金融困难,却是可持续增长和未来繁荣的一个关键要素。
经济危机期间的业务不确定性使得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宁愿积累现金也不愿投资于研发。
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是一份针对全球创新能力的研究报告,旨在评估各国家和地区的创新水平以及促进创新的政策和措施。
报告基于大量的数据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全球创新状况的深入见解,并详细说明了2023年各国创新表现和排名。
第一章:引言本章介绍了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背景和目的。
全球创新正迅速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全球创新状况和趋势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而言至关重要。
第二章:全球创新概述本章回顾了2023年全球创新现状,包括创新经济的全球趋势、创新投资的变化以及创新力量的地区分布。
通过详细分析各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特点,我们得出了创新热点地区和创新相对薄弱地区的结论。
第三章:全球创新指数分析本章聚焦于全球创新指数的构建方法和评估体系。
我们介绍了用于评估创新潜力的指标体系,并详细说明了各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2023年全球创新表现本章呈现了2023年各国创新表现的详细数据和排名。
我们根据全球创新指数,对各国创新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并列出了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
同时,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和2023年的数据,揭示了各国创新环境的变化和趋势。
第五章:创新政策与措施本章探讨了各国推动创新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创新政策,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倡议。
同时,我们还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转型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全球创新趋势进行了展望。
我们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持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推动跨国合作和知识交流。
结语: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者提供了关于全球创新状况的详尽信息。
通过深入分析各国创新表现和政策措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国创新环境的优势和不足,为推动全球创新合作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7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中国》
【年(卷),期】2017(000)007
【总页数】2页(P70-71)
【正文语种】中文
2017年6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发布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
【注】世界银行收入集团分类(2016.7):LI = 低收入;LM = 中等收入;UM = 上中等收入;HI = 高收入。
区域是以联合国分类为基础的:EUR = 欧洲;NAC = 北美洲;LCN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CSA = 中亚和南亚;SEAO = 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NAWA = 北非和西亚;SSF =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新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平均人口创新产出不足的现状。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主动力,本文就该报告显示的创新优势和创新发展的劣势,针对知识产权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深化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加强创新融资;二是完善知识产权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三要坚持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强知识产权创新和经济相互推动;四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关键词:全球创新指数创新投入与产出科技集群知识产权创新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0引言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该会议正式提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应当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强调创新驱动是新发展优势的重要因素。
2020年9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该报告充分、全面的展现全球创新趋势和131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是各国分析和检测自身优势与劣势的重要依据,是及时调整创新政策的警铃,笔者将以该报告为依据,提出在“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建议。
1《报告》主要内容1.12020年GII全球创新分类指数结果《报告》对全球创新指数进行指标得分、总排名、投入和支出、各支柱领域进行排名,目的是全面了解全球的创新状态和趋势。
1.1.1 2020年GII全球创新指数排名GII报告中为131个经济体提供了详细的创新指标,覆盖的所有经济体占世界人口的93.5%,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97.4%,该报告可以为各国提供一个持续评估创新因素的环境。
GII是有三个指数组成,分别是GII总体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GII总得分指数是投入和输出指数得分的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表1仅截取几个重要的经济体排名,并未将全球排名进行完全列举。
政治模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运用经
济生活知识
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 GI)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120多个经济体在创新能力的表现,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执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准I具。
全球创新指数是一个详细的量化工具,有助于全球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激励创新活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
球创新指数根据80项指标对126个经济体进行排名,这些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申请率、移动应用开发、教育支出、科技出版物等。
该指数提交给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进行独立统计审计。
全球创新指数(G1I)提供了有关全球127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创新绩效详细指标。
该指数是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得出的结果。
G1I获得了国际认可,既是衡量创新能力的主要参考,也是决策者的"操作工具"。
它反映出了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的背景下,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增长之间的联系。
2020年,排名前十的为瑞士、瑞典、美国、英国、荷兰、丹麦、芬兰、新加坡、德国和韩国。
与2019年相比,中国排名保持不变,位居第14。
中国香港名列第11位。
新时代下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23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23,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全球创新水平呈现出持续提高的趋势。
这份报告对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指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估,旨在探讨各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一、报告背景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由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携手权威专家团队共同编制,通过研究创新投入、创新输出、创新环境等一系列指标,揭示出全球各国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国际社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创新指数概况根据报告显示,全球创新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在全球范围内,亚洲地区的国家表现出色,多个国家位居创新前沿。
同时,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也在创新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亚洲国家的崛起1.中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指数排名稳居前列。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为全球创新领域注入了强劲动力。
2.韩国韩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也位居前列。
该国在信息技术、通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且在科研投入、创新环境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
韩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为创新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四、欧洲的创新力量1.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之一,德国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德国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中具备优势,在制造业和工业4.0等领域成果显著。
德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提高创新环境和鼓励创新活动。
2.法国法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名列前茅,至关重要。
法国在奥斯卡奖技术、人工智能、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突破。
法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五、全球创新热点领域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作为当前全球创新的热点领域之一,各国都在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为世界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4·第30期《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升至第12位2021年9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下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
《报告》高度评价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了政府决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上升势头强劲。
在分项指标方面,从创新投入看,中国的贸易、竞争和市场规模,知识型工人等2项大类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阅读、数学和科学PISA量表得分,国内市场规模,提供正规培训的公司占比,国内产业多元化,全球研发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QS高校排名前三位平均分,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企业供资GERD占比等细分指标排名靠前。
这表明中国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等方面采取了更多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从创新产出看,中国的优势集中在无形资产、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影响。
其中,本国人专利、商标申请,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细分指标均实现全球领先。
2021年,知识传播这一大类指标进步明显,特别是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这一细分指标持续进步,表明中国正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报告》显示,瑞士连续第11年位居榜首,瑞典、美国、英国、韩国分列第2位至5位;中国位列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超过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韩国由2020年的第10位跻身2021年的第5位,上升趋势明显;土耳其(第41位)、越南(第44位)、印度(第46位)等中等收入经济体在过去10年中排名上升明显,正在改变全球创新格局。
据悉,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日本东京-横滨地区、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首尔、美国圣何塞-旧金山地区分列前五。
与2020年相比,深圳-香港-广州(第2位)排名不变,北京(第3位)、上海(第8位)、南京(第18位)、杭州(第21位)等排名均有所上升,且上升幅度明显。
全球创新排行榜
作者:刘爽
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4年第10期
自2007 年以来,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经济学家们,每年都会发布“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Index,缩写为GII)报告,以反映全球各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
2013 年的报告搜集了142 个经济体的数据,覆盖了全球人口的94.9%和全球GDP 的98.7%。
应该如何衡量像“创新”这样的抽象概念呢?GII 的研究者们选取了84 个指标,包括政治稳
定度、创办公司的便利程度,以及来自该国的对维基百科词条的编辑次数等。
2013 年的总体结果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研发投资额有所回升。
以最富裕的欧洲国家为代表
的那些高收入国家,占据了创新排行榜的前列,而“金砖四国”(BRIC,指巴西、俄罗斯、印
度和中国)在排行榜中排名均有所下降。
新兴国家的研发投入比富裕国家增长更快。
哥斯达黎加、乌干达和摩尔多瓦尽管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但排名却出人意料地靠前。
(刘爽翻译)
(摘自《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国际比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旨在评估全球各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
报告涵盖了包括政策环境、创新主体和创新投入三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对各国在这些领域的表现进行评估,得出了各国的创新指数。
从整体来看,根据报告的评估结果,瑞士、瑞典、美国、荷兰和英国位列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五个国家。
这些国家政策环境稳定,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健全,同时也有较高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储备。
他们在科技研发和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较高的创新产出。
亚洲国家也在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科研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表现突出。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不断迎头赶上。
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科研投入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创新产出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政策环境和创新主体建设方面仍有不足。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创新能力方面仍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改善创新环境。
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继续加强政府领导和支持,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入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措施可以为各国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对全球各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估,并对各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这些评估和建议有助于各国在制定创新政策和措施时参考,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各国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年全球医疗技术创新指数2019年全球医疗技术创新指数今年,全球医疗技术领域持续迎来了众多创新突破,推动着医疗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9年全球医疗技术创新指数,探讨本年度医疗技术领域的主要趋势和突破。
一、概述2019年全球医疗技术创新指数(Global Med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ex)是对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医疗技术领域创新能力的排名评估。
该指数综合考虑了医疗技术创新水平、技术普及程度、医疗资源分配均衡性等多个因素,旨在为各国制定医疗技术创新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主要趋势和突破1. 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2019年是人工智能在医疗技术领域迈出重要一步的一年。
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病理判读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准确判断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
2. 无创检测技术的突破传统医疗技术中,一些检测手段需要穿刺取样,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和风险。
而在2019年,无创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基于生物电信号的心电图、基于声波的超声检测等无创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安全的检测手段。
3. 移动医疗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医疗成为医疗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和便携设备,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监测、远程咨询和个性化治疗。
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也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基因组学和精准医疗的发展2019年,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对基因组的深入解读,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从而实现个性化治疗。
精准医疗的发展使得治疗更加准确和有效,为一些难治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5. 医疗器械的创新在2019年,医疗器械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微创手术器械、智能药物给药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等推动了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应用。
全球创新指数概览
创新能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许多国家将创新视为其发展战略的核心。
此外,创新的定义已经不局限于实验室研发和科技论文发表,创新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
商业模式的改进,文化创作都可以归结为创新,这种创新对经济增长同样有巨大的推动力。
而传统的创新评价体系仅参考论文数量和科研水平,不能完整客观地评价一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创新指数项目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发起,旨在寻找更好的衡量社会创新能力的方法。
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单位合作完成,以7大类,共79项指标衡量全球141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表现与成果。
通过狙击与创新相关的多种因素,能够比较全面地量化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体系,对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全球创新指数研究聘请欧洲、美国、中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哥伦比亚、南非等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15位专家学者为顾问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创新指数研究中心主任陈东敏教授为该委员会中的唯一中国委员。
与传统的创新评价体系相比,全球创新指数的主要优点
在于相对全面客观,其指标体系不局限于评价科技研发和科学论文发表,而是基于OECD对创新所做的新定义,包含了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型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创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此外,该指数的指标来自于世界银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0多国际重要组织的报告和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在该评价体系中,每个经济体总的创新能力由总创新指数来衡量。
总创新指数是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这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得来的。
创新投入次级指数衡量的是体现出创新活动的国家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共分为五大类:(1)机构,(2)人力资本与研究,(3)基础设施,(4)市场成熟度,和(5)企业成熟度。
创新产出次级指数体现的是创新成果的实际证据,分为两大类:(6)知识与技术产出和(7)创意产出。
每个大类下又分为3个小类,共计21个小类,该框架结构如附件图1所示。
每个小类中又有若干指标,共计79项指标。
尽管创新产出次级指标只包含两个大类,但它在计算总创新指数时与创新投入具有相等的权重。
此外,创新效率等于创新产出次级指数除以创新投入次级指数,它表示特定经济体单位创新投入获得的创新产出,数值越大,效率越高。
创新指标体系中的79个指标的55个指标来自于直接确切数据,19个是综合指标,5个是调查问卷指标。
其中包含
公众所熟知的专利数量和论文发表等指标。
每个指标大类对应一个表格(附件表1a至表1g)。
每个表格显示了该大类所含的指标,标明了其类型(综合指标用一个星号标识“*”,调查问卷用短剑“†”,和其余指标是可靠数据),他们在体系中的权重(半权重指标以字母“a”标记)和其正反性(较高的值意味着更差的结果的反向指标以字母“ b”标识),表格还包含了每个指标的各个收入群体(世界银行分类)的平均值和141个经济体的整体平均值。
图1全球创新指数体系框架
-
<
政策环境法规环境商业环境
【
教育
高等教育
研究及
开发
信息通信
技术
通用基础
设施
生态可
持续性
>
信贷
投资
贸易与
竞争
知识工作者
创新链
知识吸收
知识创新
知识影响
知识传播
无形资产
创意产品
及服务
在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