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世界创新指数排名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3
342024.04本刊策划Chinese Cadres Tribune充足动能。
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发展的推动力。
关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倡导自由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淮南子—司马迁定理”,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国际交换的共赢性价值,或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生成劣势与交换优势的“比较优势理论”,古今中外的经济学思想都论述了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深刻道理。
生产力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和决定力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的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融通发展为基本内涵,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核心标志。
对外开放通过人力资源积累、推动技术进步以及加速专业化分工,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引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实施对外开放有助于打破生产力发展的封闭边界,促使国家、企业、个人等多元经济主体进入世界市场体系,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不同生产主体的专业化分工,促进多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同时,在生产全球化持续加速的过程中,对外开放能够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流动性优势,通过技术扩散的被动影响与先进技术的主动学习,促进生产力全要素技术水平的更新发展,推动劳动者的复合型转变、劳动对象的综合型转变、劳动资料的知识型转变,从而实现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拓展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以全球资源配置力提升发展的持续性。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水平。
从世界现代化规律看,国家发展的经济本质就是持续获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对外开放的关键作用也在于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为自身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提供动能支撑。
国家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使得国际贸易具备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2年5月15日证券研究报告行业评级:计算机强于大市(维持)平安证券研究所计算机团队计算机行业周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持续上升,智能网联车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核心摘要⏹行业要闻及简评:1)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持续上升。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会议介绍了我国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的建设与改革情况。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2)我国智能网联车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5月10日,2022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拉开大幕。
在启动仪式上,业界“顶流”对民族汽车品牌发展之道展开深入探讨。
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阵地。
汽车作为国之重器,是我国在科技新赛道的重要发力点,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商用的进程将加快,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重点公司公告:1)中科创达公告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2)中孚信息发布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3)超图软件发布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4)浪潮信息发布2021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5)四维图新发布关于公司及子公司收到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和政府补助的公告。
⏹一周行情回顾:本周计算机行业指数上涨1.28%,沪深300指数上涨2.04%,前者跑输后者0.76pct。
截至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计算机行业市盈率为34.1。
计算机行业299只A股成分股中,258只股价上涨,4只持平,37只下跌。
⏹投资建议:本周计算机行业指数在经历了连续数周的下降之后有所企稳,行业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我们认为,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已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我们持续看好数字经济主赛道。
建议重点关注云计算、信创、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等主题。
强烈推荐广联达、中科创达,推荐金山办公、德赛西威、中望软件,建议关注中控技术。
2020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北美在今年的GII中,北美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加拿大排名前20位。
凭借在所有GII领域的强劲表现,今年美国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在体现创新质量的GII指标中,美国凭借其优秀的大学和高质量的科学出版物,成为居全球首位的经济体。
以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为引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25个)的顶级科技集群。
欧洲在GII排名前25位的领先者中,有16个是欧洲国家,其中有7个国家排在前十位。
瑞士连续十年保持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瑞士一直是高质量创新成果的生产者,在专利申请量和风险资本交易方面都有进步。
瑞典凭借扎实的人力资本和研究体系,加之创新企业的成熟市场,连续两年占踞第二位。
由于业绩提升和模型变动,法国成为今年在前20位经济体中排名提升最明显的经济体之一,取得第12位,是2009年以来的最佳GII排名。
它在“全球品牌价值”这一新指标上排名第五;在全球研发密集型企业、科学出版物质量和商业企业研究人才方面也进入前十名。
世界百强科技集群中,有五个坐落在法国,其中巴黎今年排名第十。
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该地区最具创新力的两个经济体——新加坡(8)和韩国(10)位列前十。
中国的排名在近几年迅速攀升,今年保持在第14名。
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名列前茅。
中国拥有17个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四。
大韩民国首次进入GII排名前十组别。
它在环境绩效、同族专利、科学出版物质量和高技术制造业等各项指标上的排名都有所提高,同时在研发支出、研究人员和PCT专利申请量方面保持前三的位置。
它有三个集群进入百强,其中首尔排名全球第三。
在该地区,马来西亚(33)和菲律宾(50)凭借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而使排名提升。
马来西亚在高科技出口和创意产品出口方面表现突出。
全球创新指数视角下的瑞士创新能力研究作者:耿燕张郁张业倩来源:《科技与创新》2019年第10期摘要:瑞士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在全面分析瑞士GII创新指标基础上,以瑞士相关文献和政策措施为依据,分析瑞士创新体系的优势和挑战,并得出启示。
关键词:全球创新指数;创新能力;瑞士;市场成熟度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9.10.006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 GII)在创新政策领域已成为世界公认、可信赖的评价指标,GII首次发布于2007年,之后基本保持一年发布一次的频率。
本文在全面分析瑞士GII创新指标的基础上,以瑞士相关文献和政策措施为依据,分析瑞士创新体系的优势和挑战,并得出启示。
1 相关研究进展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GII指数,在中国学界却较少关注。
中国国内部分相关研究有陈宝国[1]、西桂权[2]、漆苏[3]等用GII指数对中国与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桂黄宝[4]研究了全球创新指数的框架和指标意义。
瑞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国家,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也相对欠缺。
已有的研究集中于对瑞士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的宏观分析[5],也有学者对瑞士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做了专门研究[6-7]。
现有研究对瑞士创新政策体系缺少深入探讨。
2 瑞士创新能力的Gll指数评价2.1 GII指数简介2018年,GII评估了126个国家创新绩效表现。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1级指标包括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部分,其中创新投入2级指标包括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创新产出2级指标包括知识和技术产出、创意产出,2级指标下包括21个3级指标和80个具体指标。
2.2 瑞士创新能力分析自2011年开始,瑞士在GII指数排行榜一直高居榜首,属于创新领导者。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瑞士创新投入排名第2,创新产出排名第1。
04STRATEGY AND TREND战略与趋势张宓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研究员何雪莹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全球创新指数》是评估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最权威的报告之一,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创立,已经连续发布12年。
该报告每年均有重点关注主题,2017年开始新增科技集群专题,对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科技集群城市进行跟踪分析和全面评估,揭示全球主要创新策源地科学技术发展的聚焦领域与未来趋势。
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科技集群城市主要通过科学论文数量和PCT 专利申请量两个指标来进行等权重测度,排名越靠前的城市拥有越多的科学论文数量和PCT 专利申请量。
2017年采用PCT 专利申请指标,2018年加入科学论文指标(SCI 论文),2019年报告数据来自2013—2017年数据,其他年份类推。
本文对《全球创新指数2019(GII )》科技集群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对当前全球科技集群的科技前沿领域、创新合作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上海紧密跟踪全球主要创新策源地发展情况,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方向提供战略借鉴,进一步提升上海创新策源力。
一、全球创新策源地分布新情况与新特点新兴市场经济体科技集群成为开启“创新超越”之路的重要依托。
全球主要国家中超过七成的科技集群城市位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科技集群实力稳步提升。
2019年发达国家拥有全球72%的科技集群城市,主导着全球新科学、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主要分布为美全球创新策源地的分布、科技前沿与发展态势何雪莹 张宓之STRATEGY AND TREND 战略与趋势世界科学 增刊• 上海科创2025国拥有26个、德国10个、法国5个、英国4个、加拿大4个、日本3个。
从变化趋势来看,2019年德国、法国分别新增2个科技集群,其余国家保持平稳。
在发展中国家序列中,中国、印度、土耳其的全球科技集群最多,占据发展中国家总数的79%,其中深圳-香港、北京、上海、班加罗尔、伊斯坦布尔等科技集群实力雄厚。
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及国别数据分析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32期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12年7月联合发布了题为“增强创新联动,促进全球增长”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该报告基于创新能力和成果对141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排名,瑞士、瑞典和新加坡在整体创新表现方面名列前三位。
全球创新指数今年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5次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研究人员通过能够体现创新活动的5个创新投入次级指数以及构成创新成果实证的两个创新产出次级指数对全球创新活动予以评估。
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构成全球创新指数,两者间的比率则构成创新效率指数。
详见2012全球创新指数框架图(图1)。
创新国家类型根据一国的创新表现与其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人均GDP PPP$),可以把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
1)创新领导者:成功创建了创新生态体系,对人力资本和稳定的创新基础设施提供支持的高收入国家/地区。
其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为瑞士、瑞典、新加坡、芬兰、联合王国、荷兰、丹麦、中国香港、爱尔兰和美国。
2)创新学习者:改善了体制框架,拥有技能熟练、训练有素的劳动者队伍,拥有更好的创新基础设施和成熟商业界,因而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的中等收入国——尽管该国在各领域某些方面的进展可能存在并不均匀的情况。
其中包括拉脱维亚、马来西亚、中国、黑山、塞尔维亚、摩尔多瓦、约旦、乌克兰、印度、蒙古等。
在低收入国家中,肯尼亚和津巴布韦脱颖而出。
3)创新表现欠佳者:那些根据其收入水平具有创新潜力,但其创新制度中存有缺陷的国家,其中包括若干高收入国家,如卡塔尔、阿联酋、阿曼、文莱、科威特、希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若干中等收入国家,如阿根廷、白俄罗斯、墨西哥、博茨瓦纳、巴拿马、伊朗、加蓬、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等。
创新行动要点在经济危机期间进行创新投资至关重要。
创新不能解决最紧急的金融困难,却是可持续增长和未来繁荣的一个关键要素。
经济危机期间的业务不确定性使得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宁愿积累现金也不愿投资于研发。
一、智的由来发展、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地位1. 智的由来和发展。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智”的发展也与儒家整体道德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其由来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春秋时期:“智”最初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迅速而准确,后来被春秋时期儒家赋予明辨是非善恶、自知知人等道德内涵并予以倡导。
(2) 战国至东汉时期,是智作为德目确立的阶段。
战国时期,孟子首先将它纳入“四德”,西汉董仲舒又将其列入“五常”,后东汉统治者正式对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确定为“五常”之一。
( 3) 魏晋时期至清代中叶,是“智”不断扩大影响并有所发展的阶段。
经过各朝代儒学大师如周敦颐、程颢、程、朱熹等继承发展并阐明了仁义礼智信之间的内在道德关系和逻辑结构。
此后,王守仁、王夫之等人也对智的有关德目做出了新的解释。
(4) 晚清至民国初年,是“智”遇到挑战并被补充调整的阶段。
从清代晚期开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在批判封建道德的过程中,把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和古代伦理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改造和充实智的内涵。
( 5) 五四运动至今,是“智”被重新认识的阶段。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人们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学习西方新思想,批判封建旧道德,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但存在全面否定传统道德的倾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道德,对传统道德的认识与实践则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曾一度对传统道德进行简单否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道德得到了重新评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了重新认识,其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要求的合理价值得到了发掘和弘扬。
2. 智的基本内涵“智”的原意是聪明、智慧、知识。
儒家将“智”列为“五常”之一,就赋予了它以道德意义。
“智”德表现为,明是非、别善恶。
“智者不惑”(《论语·宪问》),“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仁者出于不能自己的仁心,自觉地安心行仁,智者因认识到仁德会带来长远巨大的利益而安心行仁;“智者,见祸福远,其知利害蚤,物动而知其化,事兴而知其归,见始而知其终”(《春秋繁露·必仁且知》),智是要求人们具有远见、预见,所要反对、矫正的是人们的愚陋。
目前全球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名列第()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是唯一一个跻身前15名的发展中国家。
欧美国家继续领跑创新排名,另外,一些中等收入经济体正在迎头赶上并改变创新格局。
图|源于WIPO官网欧美创新领先,亚洲国家迎头赶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显示,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创新投资。
其中,包括中国、土耳其、越南、印度、菲律宾在内的部分中等收入经济体正在迎头赶上并改变创新格局。
GII显示,瑞士、瑞典、美国和英国继续领跑创新排名,位列前4名。
韩国首次跻身GII第5名。
另有4个亚洲经济体进入前15位:新加坡(8)、中国大陆(12)、日本(13)以及中国香港(14)。
康奈尔大学前院长兼管理学教授苏米特拉.杜塔(Soumitra Dutta)表示“GII显示,尽管新兴经济体往往发现稳步改善其创新体系具有挑战性,但一些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创新方面已经追赶上更加发达的经济体”。
图|源于WIPO官网北美地区美国在GII排名中连续第3年保持第3位,加拿大上升至第16位。
北美洲仍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地区之一。
1. 美国:在关键创新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本国人专利申请量、高校质量和科学出版物的影响力以及研发密集型全球公司。
以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为引领,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顶级科技集群(24个)。
2. 加拿大:在风险资本交易、合资和战略联盟交易方面排名前列。
图|源于图虫创意欧洲地区在GII排名前10位中,有7个是欧洲国家。
分别是瑞士、瑞典、英国、荷兰、芬兰、丹麦、德国。
瑞士已连续11年保持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瑞士、瑞典和英国在过去三年排名前五。
今年共有10个欧洲国家排名上升,其中法国(11位)和爱沙尼亚(21位)进步显著。
1.瑞士:创新产出大,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收入地区领先。
2. 瑞典:在专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创新实力的展现中国的创新实力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和认可。
以下是一些展现中国创新实力的例子:1.科技投入大幅提高:中国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
2.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领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上年提升1位,较2012年跃升23位。
从2012年的第34位到今年的第11位,10年间上升了23位,彰显了中国的创新实力、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
3.创新成果丰硕: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中国研发展现创新活力,福建省寿宁县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实验室工作。
中国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
4.技术研发攻关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攻关,推动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发展。
5.创新生态不断完善:中国的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支持和保障。
7.创新型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数量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目前全球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名列第()位.中国科技网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今日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
报告显示,世界创新格局基本稳定,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1位。
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经济发展阶段,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等方面。
随着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创新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将向创新型国家行列稳步迈进。
一、中国创新指数位居第17位,较上年提升1位在40个参评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比上年提高了1位。
继去年超越澳大利亚之后,今年进一步超越比利时,排名第17。
这表明中国国家创新能力持续稳步提升(见图1)。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变化图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达到69.8分,比上年提高了1.2分,与英国、法国、以色列等排名10-15位国家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上年落后0.8-4.1分减小到0.3-2.6分。
目前,中国与排在第16位的爱尔兰相比,仅存在0.2分的微弱差距。
从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及排名变化趋势看,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前景仍十分乐观。
二、美日欧引领全球创新,世界创新格局基本稳定根据国家创新指数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40个国家可以划分为三个集团,综合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主要为欧美发达经济体,均为公认的创新型国家。
第16-30位为其他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经济体,属于第二集团,相互竞争最为激烈,中国已处于这一集团的领先位置。
第30位以后多为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集团。
研究表明,三个群体的世界创新格局仍然相对稳定(见图2)。
在40个国家中,不同群体之间没有出现跳跃式增长,而群体内部只有小幅波动。
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与综合排名具体来说,国家创新能力第一组的国家包括:美洲一席,美国;亚洲4席,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欧洲占10席,分别是瑞士、丹麦、瑞典、德国、荷兰、英国、芬兰、法国、奥地利和挪威。
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范文》的国际比较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本文主要以国家创新指数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与国际上其他四个主流的创新指数评价体系进行了横向对比,总结了不同评价体系之间的异同点和各自的利弊,以客观辩证的角度看待国家创新指数,并基于国家创新指数各项指标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总结我国现阶段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未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家创新指数;科技;指标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为各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奋勇前行,突破创新。
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
因此,深入学习和解读《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评价和监测中国创新能力的变化,也有利于我们分析中国与全球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一、国家创新指数的内涵和意义(一)国家创新指数的内涵国家创新指数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22年2月首次发布,包括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与应用、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用于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能力及其变化的特点和差距。
(二)国家创新指数的作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将国家创新指数列入总体发展目标之一,同时指出未来国家的科技实力将在创新驱动下大幅提升,到2022年实现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15位。
因此,国家创新指数就像一个科技创新风向标,是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体现,其各项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将我国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直观的展现了出来,让我们能更好地找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全社会都应提高对科技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成果的关注度,通过每一年的国家创新指数来监测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进步,尤其以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代表,要不断提高知识创造的能力和水平,为增强国家创新驱动力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绩效的稳步提升。
德国公布的国家科技排名
德国是世界上科技实力雄厚的国家之一,公布的国家科技排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德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经常发布各种科技排名,以评估德国在科学研究、创新和技术发展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德国国家科技排名:
1. 综合创新指数(Innovation Indicator),这是德国政府发布的一个综合评估指标,用于衡量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
该指数考虑了多个因素,包括科学研究投入、专利数量、高科技产业发展等。
2. 研发强度(R&D Intensity),这个指标衡量了一个国家在研发活动中的投入程度。
德国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其研发强度在国际上一直名列前茅。
3. 教育质量排名(Education Quality Ranking),这个排名评估了德国的教育体系在科技教育方面的质量。
德国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4. 创新能力指数(Innovation Capacity Index),该指数评
估了德国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包括科技基础设施、创新政策和
企业创新能力等因素。
5. 高科技产业排名(High-Tech Industry Ranking),这个排名评估了德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德国在汽车
工程、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科技排名指标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估方法
和权重设置,因此会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科技排名只是评估一个
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整体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政治模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运用经
济生活知识
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 GI)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120多个经济体在创新能力的表现,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执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准I具。
全球创新指数是一个详细的量化工具,有助于全球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激励创新活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
球创新指数根据80项指标对126个经济体进行排名,这些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申请率、移动应用开发、教育支出、科技出版物等。
该指数提交给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进行独立统计审计。
全球创新指数(G1I)提供了有关全球127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创新绩效详细指标。
该指数是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得出的结果。
G1I获得了国际认可,既是衡量创新能力的主要参考,也是决策者的"操作工具"。
它反映出了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的背景下,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增长之间的联系。
2020年,排名前十的为瑞士、瑞典、美国、英国、荷兰、丹麦、芬兰、新加坡、德国和韩国。
与2019年相比,中国排名保持不变,位居第14。
中国香港名列第11位。
中国创新能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14/4/29 | 已被浏览:267 次我国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还是缩小?中国科技发展形势究竟怎样?“国内外的判断既有唱好的,也有唱衰的。
”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谆谆告诫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人员:“如何客观冷静地分析判断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真实水平,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安排和部署,也是战略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中国创新能力处于第二梯队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编写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新鲜出炉。
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
其中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持续上升,创新资源和企业创新指标排名保持不变,创新绩效指标排名有所下降。
“中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超越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继续领跑金砖国家。
”战略院统计所副所长宋卫国指出,这突出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环境显著改善、知识创造成果丰硕等方面,这些有利因素预示未来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潜力仍然较大。
但不能否认的是全球创新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动,不同梯队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短时间内难以跨越的创新鸿沟。
“中国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第二梯队,创新发展仍在中途。
”宋卫国指出,虽然中国创新活动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投入产出的增长率也全球领先,但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如中国最近20年的R&D 经费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最近2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
万钢认为,战略研究者要注意从指标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找到政策着力点。
例如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已达到76%,但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7%;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但篇均被引证仅6.9次,远低于10.7次的世界平均水平。
·4·第30期《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升至第12位2021年9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下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
《报告》高度评价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了政府决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上升势头强劲。
在分项指标方面,从创新投入看,中国的贸易、竞争和市场规模,知识型工人等2项大类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阅读、数学和科学PISA量表得分,国内市场规模,提供正规培训的公司占比,国内产业多元化,全球研发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QS高校排名前三位平均分,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企业供资GERD占比等细分指标排名靠前。
这表明中国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等方面采取了更多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从创新产出看,中国的优势集中在无形资产、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影响。
其中,本国人专利、商标申请,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细分指标均实现全球领先。
2021年,知识传播这一大类指标进步明显,特别是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这一细分指标持续进步,表明中国正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报告》显示,瑞士连续第11年位居榜首,瑞典、美国、英国、韩国分列第2位至5位;中国位列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超过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韩国由2020年的第10位跻身2021年的第5位,上升趋势明显;土耳其(第41位)、越南(第44位)、印度(第46位)等中等收入经济体在过去10年中排名上升明显,正在改变全球创新格局。
据悉,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日本东京-横滨地区、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首尔、美国圣何塞-旧金山地区分列前五。
与2020年相比,深圳-香港-广州(第2位)排名不变,北京(第3位)、上海(第8位)、南京(第18位)、杭州(第21位)等排名均有所上升,且上升幅度明显。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开始进入实际阶段。
然而,有不少人还不是很理解“创新型国家”的含义,下面就简要地介绍一下。
一、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模式1、资源性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澳大利亚等2、制造型国家: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中国、印度、越南、拉美国家3、创新型国家:定义:第三产业(服务业)发达,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优势和强大的经济竞争力。
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创新型国家共同特征是:1、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2、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高,一般在2%以上;3、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4、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占GDP的比例70%以上;5、知识产权具有明显优势。
创新型国家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即三大专利局获权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通常与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量作为参考比较指标。
三、中国的现状1、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2、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2005年为1.30% ,2007年为1.49%,成为世界第六的研发投入大国。
3、2007年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约60%,美国技术对外依存度的25%;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8%,而发达国家占40%;软件产业产值我国只占世界比重的7%,而美国、欧盟则占到30%。
2013全球创新指数瑞士第1 中国第3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月1日在日内瓦共同发布《2013全球创新指数报告》(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3)。
报告显示,瑞士和瑞典继续位列全球创新指数前两名,中国排名第35位,中国香港位列第七。
《2013全球创新指数》由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city)、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撰写。
报告通过对重点大学水平、风险投资、人力资源等84个指标进行分析,对全球142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报告显示,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高收入国家和新兴国家均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且自2010年起开始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的作者之一、康奈尔大学教授苏米特拉·杜塔表示:“2013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了今天全球的创新状况。
排名前25位的国家位于世界各个地区,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和中东。
在高收入国家在榜单上占据前列的同时,一些新兴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也出现了增长。
”
报告显示,瑞士和瑞典继续排名前2位,两国在多项创新指数中均位列前25名,显示了十分平衡的创新能力。
英国、荷兰和美国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其中美国由去年的第10名上升五位,主要原因是雄厚的教育基础和知识密集行业的强劲增长。
报告还指出,包括中国、哥斯达黎加和塞内加尔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在创新方面充满活力并超过同类国家,但仍没有进入全球创新指数的领先位置。
对此,报告作者之一、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欧洲创新力项目负责人布鲁诺·朗万表示:“创新指数显示,全球范围内存在创新能力的差异。
今年和去年的前十名,都是相同的国家,只是排名有一些变化。
这表明,存在看不见的障碍让排名靠后国家没有能够进入前列。
但对那些被称作…创新学习者‟的国家来说,也有好消息,这些国家在创新领域表现出迅速的进步和增长,他们正在努力成为更好的创新者。
”
《2013全球创新指数》指出,中国位列第35位,较2012年的第34位下降一名,突破创新中存在的障碍、鼓励制定创新政策是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过,杜塔教授仍对中国在创新中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只有三年的时间,三年内已经有了非常出色的表现。
中国高校排名指数位列第9,高科技制造排名第16。
所以我想中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且也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
全球创新指数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创立,每年发布一次,到今年已发布6份报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强调,创新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立创新指数的目的不是排名,而是希望能够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是全球经济成功的关键。
我们认为,全球创新指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全球创新政策的制定,给各国提供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