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4.1我们的姓名和名誉教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姓名权的规定;使学生正确看待给他人取绰号;理如何珍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看待给他人取绰号;2、如何珍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引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的决定和使用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珍惜自己的名誉,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名誉,这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表现。
1、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的姓名权是如何规定的?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2、如何看待给人取绰号、喊他人绰号?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
给人取绰号,应慎之又慎。
3、如何珍惜自己的名誉?(1)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尊重他人的名誉。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的平等态度,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2)要做到诚信。
因为诚信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今天暂时可以欺骗别人,甚至获得利益,但是尽早会身败名裂。
实际运用:P32—P35中阅读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板书设计:我们的姓名和名誉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姓名权的规定二、如何看待给他人取绰号三、怎样珍惜自己的名誉教学后记:教学内容简单,与实际学习生活结合紧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氛围好。
第一框我们的姓名和名誉【学习目标】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和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2.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3.在社会生活中珍惜自己的名誉(重点和难点),提高公民的素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展现人格的力量。
【自主学习】1.姓名权是公民权的重要内容,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和依照规定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
2.绰号并非都具有,但故意给人取不雅的绰号,其实质是,是一种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
3.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的名誉。
4.一个人有了才能获得良好的。
【能力突破】【精典例题】下列属于正确行使公民姓名权的是A.小华被继父要求改名B.张某用李某的名字跟别人签订合同C.小明迟到后用小力的名字登记D.李明到公安机关更改自己的姓名【深度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姓名权法律规定的理解和把握。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A属于干涉姓名权的行为,B属于盗用姓名权的行为,C属于假冒姓名权的行为。
D是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姓名权的行为。
故选D。
【参考答案】D【深化拓展】1.有人认为,《水浒》中的英雄人物都有绰号,当今绝大部分体育明星也都有绰号,但这些绰号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形象,所以在我们同学中也盛行随意给他人起绰号。
对绰号正确的认识是()①故意给别人起绰号都是取笑别人的行为②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③起绰号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尊严④起绰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情趣、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A.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 B.影楼未经小华同意在广告上展示他的艺术照C.小李违纪被查处时说自己是小张 D.小芳和小林有矛盾,互相谩骂3.目前中学生中“送人绰号"很盛行。
人格不可辱
教后反思:某某权与名誉权同属于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本课由猜某某、说某某等活动情境引入,利用起绰号、侵犯某某权等事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问,引导学生明确某某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加深对尊重公民人格重要性的认识,贯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课本中的案例,紧扣学生生活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的某某和名誉,用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某某权和名誉权,与他人和谐相处。
中的两则真实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维护劳动者尊严的重要性,进而明确人格尊严权的有关法律规定。
通过小组活动,交流有关维护人格尊严的名言、故事,让维护人格尊严、人格上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目通过“商场购物的烦恼”系列漫画,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对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的事例有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明确法律保护消费者人格尊严的有关规定。
最后从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相互尊重人格的角度升华认识和情感,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律素质。
第四单元第四课《人格不可辱我们的姓名和名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知识与能力: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懂得在社会生活中珍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重点如何珍惜自己的姓名和名誉教学难点如何珍惜自己的姓名和名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课札记一、导入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姓名,但有些人还会有绰号,目前在中学生中喊叫别人绰号的现象较为普遍,我们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入正题。
二、新授1、简介姓名的由来每个人都有姓名,姓名是人的代号,名是长辈为孩子起的,而我国的主要姓名已有4000多年了。
姓名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课本第32页阅读材料2、组织学生议一议自己的姓名,然后做自我介绍。
3、投影演示:“民法通则”、“婚姻法”对姓名的法律保护。
4、问:既然姓名对一个人的身份如此重要,生活中我们能不能随便喊叫别人的绰号?A、水浒中108将各个绰号响亮,谁能举出一些?思考梁山好汉的这些绰号为何无损形象,反而脍炙人口呢?B、不仅文学作品中人物有绰号,生活中以及各个领域都有。
聆听讨论阅读材料议一议、自我介绍看投影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讨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课札记例如:“球王贝利”、“飞人乔丹”、“飞毛腿导弹”等过渡:一些绰号非常优雅叫雅号,但有些绰号给人带来烦恼。
5、学生表演小品《绰号的烦恼》6、探究绰号与人格的关系(1)问:小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2)教师小结(3)问:当别人给自己起绰号或喊绰号时,我们应如何面对?(4)教师小结并出示小黑板:a微笑面对 b勇敢面对 c乐观对待d友善相处 e坚决说“不”7、投影演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8、姓名如此重要,那么每个人的名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七上思品4.1参考答案:基础知识1、姓名权2、姓名权决定、使用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干涉、盗用、假冒3、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取笑别人别人的人格尊严4、(1)自己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2)诚信5、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 A 2. C 3. D 4. D 5. C 6. C 7. D 8. A(二)身体力行·体验生活:1. (1)小明的想法不对。
因为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别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
(2)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
给人起绰号,应慎之又慎。
使用绰号要分场合。
当别人给自己取了不雅的绰号,要学会微笑面对,乐观对待,友善相处。
2. (1)王某行为是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
因为《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王某假冒他人姓名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2)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着一项权利。
如果侵犯别人的姓名权或自己的姓名权受到侵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姓名权,同时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三)身体力行·体验生活3. (1)①利用广播、黑板报、团队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道德教育。
②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评价制度。
③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舆论氛围。
④举办法制报告会,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2)①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同学,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活动中求真实,不弄虚作假。
②守时、守信,尽职尽责,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好。
在调研中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收获和感想:①懂得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②在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活动中得到的收获是“学会做事”。
《第4课第一框我们的姓名和名誉》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技能目标: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名誉,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情感目标: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他人姓名、名誉的事情。
学习重点:姓名权学习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
预习与检查:(一)填空:1、姓名权是公民享有的 , 和依照规定的权利。
2、故意给别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是的表现.侵犯别人的。
3、一个人要求尊重自己的荣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自尊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的名誉。
(二)简答题:1、我们应如何尊重、维护自己的名誉?2、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三)提出预习疑问。
二、合作与展示:第一组合问题——维护姓名权(自学为先,小组交流)1、某校初一学生王某迟到了,门卫要求他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
他想,如果我写了,被班主任知道一定会批评自己。
于是,他写下其他班级刘某的姓名。
思考:(1)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2)当你的姓名被别人盗用、假冒了造成严重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2、根据姓名权的定义,有人说,父母侵犯了孩子的姓名权?你怎样认为?你对长辈给你的姓名满意吗?你准备怎么办?第二组合问题——认识绰号背景材料:《水浒》108将的绰号,大都有这么几种。
武器符号加人名式:如大刀关胜,动物符号加人名式如豹子头林冲;古代英雄加人名式如小李广花荣。
可见绰号是一种文化,它有着很深的社会、人生和精神的烙印,它是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这是一种民间文化的积淀。
但某校初一学生小虎身材矮胖,同学们渐渐的喊他矮脚虎、肥肥。
开始小虎还觉得好玩,后来同学不分场合地喊,引起大家哄笑,感觉就大不相同了,他觉得同学丑化了,难堪极了。
这时,笑意变成了怨意,同窗好友从此反目。
课堂辩论:(教师要组织好)正方观点:同学间可以喊姓名,也可以喊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