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30卷第l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新“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朱小燕1,宋时言1,刘青2(1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22;2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80后”、“70后”的显著的时代特征。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有所创新。
开展先进典型教育,选树并宣传好大学生先进典型,发挥好其示范和引领作用。
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大学生教育管理乃至全局工作。
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典型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工作实际。
就如何发挥大学生典型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先进典型;“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圈分类号:G“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40(2013)-01-0168北随着时代的变迁。
“9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
有人总结“90后”大学生的典型特点时认为,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挑战,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他们的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信息和知识丰富,但缺失真正的偶像;价值取向多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非抽象的哲学,当他们对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感到困惑时。
更渴望找到真实的榜样作为参照目标。
而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因缺少新鲜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而略显空洞和骨干。
因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所创新。
在高校开展先进典型教育,选树并宣传好大学生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
以点带面的推动大学生教育管理乃至全局工作,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先进典型在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在高校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探析90后大学生教育的管理模式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作为当今高校的主体,90后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制定新型的管理模式来加强90后大学生的管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全面性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90后已成为当今高校新一代的主体,其不单单具有独特地性格特征,还附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因此,完善90后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又一重大任务。
一、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作为新一代的90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要求,教育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健全新型的教育模式来促进90后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的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我国的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近年来法治化的普及实施,为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高校应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管理的过程中,在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之外,我们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一代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志,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因此,对于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改正其不足,做到全面发展。
高校在制定管理条例时,在法律化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到平等的基本原则,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尊重所有学生所享有的权力。
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
对犯错误的同学进行思想方面的积极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高校往往强调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惩罚措施来进行学生的管理。
作为90后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具有的特的个性以及叛逆心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达到显著的管理效果,而是更加加剧了大学生的反叛心理,产生了反面效果。
第1篇作为一名大学生教育管理者,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无数青年学子在校园中的成长与蜕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管理的艰辛与乐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感悟。
以下是我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教育管理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任。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管理的核心。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
1. 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们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
我们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教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成效。
我们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