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通用版)---常见非金属单质.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39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填空题1、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1)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
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 3+3C +S =K 2S +N 2↑+3CO 2↑。
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存在CO 、CO 2、NO 、N 2四种气体,据此写出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2___________+2NO 催化剂__N 2+2___________。
答案:(1) C K 2S 和N 2 (2) CO CO 2 解析: (1)2KNO 3+3C +S =K 2S +N 2↑+3CO 2↑中C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成CO 2,CO 2是氧化产物;N 和S 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成K 2S 和N 2,K 2S 和N 2是还原产物。
故答案为C ;K 2S 和N 2。
(2)由题意分析可知,CO 跟NO 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N 2与CO 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O +2NO 催化剂__N 2+2 CO 2,故答案为CO ;CO 2。
2、请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①Al②O2③H2SO4④KOH⑤H2O ⑥乙醇(2)请写出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3)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入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A.XY段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B.当加入硫酸的体积为a时,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当加入硫酸的体积为a时,H2SO4和Ba(OH)2恰好完全中和D.YZ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硫酸电离,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4)氯元素的价类图如图所示,其中a- f 表示对应的含氯元素的物质。
4.1.1 常见非金属单质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在元素周期表第ⅥA族,非金属性比氧弱B.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2气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D.硫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不溶于水【答案】C【详解】A.硫与氧同属于第ⅥA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弱,A正确;B.化石燃料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气体,B正确;2C.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均只能生成SO,C错误;2D.硫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不溶于水,D正确;故选C。
2.下列有关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黑火药的成分中含硫B.硫磺软膏可医治某些皮肤病C.单质硫易溶于二硫化碳D.单质硫只有氧化性【答案】D【详解】A.黑火药由硫磺,硝石和木炭组成,A正确;B.硫磺软膏有杀菌作用,可医治某些皮肤病,B正确;C.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正确;D.与氧气反应时单质硫作还原剂,有还原性,D错误;故选D。
3.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也称保险粉,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
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A.-3B.+3C.-6D.+6【答案】B【详解】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得,S 的化合价为+3,故B正确,故选B。
4.下列化合物中,能用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A.CuS B.FeS C.Fe2O3D.FeCl2【答案】B【详解】A.加热条件下,Cu与S反应只生成Cu2S,故A错误;B.加热条件下,Fe和S反应生成FeS,故B正确;C.Fe与O2燃烧生成Fe3O4,故C错误;D.Fe与Cl2燃烧反应生成FeCl3,故D错误;故选B。
5.洗涤试管内壁上附着的硫黄,可选用的方法是A.加水洗涤B.通入氢气加热C.加热试管使硫熔化D.用CS2洗涤【答案】D【详解】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可用二硫化碳洗涤,答案为D。
衔接点01 物质的分类初中要求只是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高中要求1. 了解分类的方法一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2. 理解氧化物的分类及其各类氧化物的性质、制法;3. 了解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初高考点对接七初中化学盲点区 高中化学纯净物[-谜-混合物-一溶液_浊液无机物-厂金属单质一单质~\L ■非金属单质1-纯净物-「酸-化欲-碱-盐碱的分类_______■氧化物的分凳L —元酸ng 出一二元酸I 多元酸----、按电菠出电离出 __息。
基氧根高球目 一 一兀例L 多元碱「皿: 按酸碱中和费——稣盐「酸性氧化物A 按氧化物性质——碱性氧化物j 两性氧化物-酸的分类wA 盐的分类 W•••♦,初中知识温故tA-回顾一物质的简单分类1.物质的简单分类表「混合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物质<纯净物<化合物,厂酸碱无机化合物〈盐氧化物I有机化合物回顾二几组重要概念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宏观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性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具有固定的组成,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例如空气是混合物,由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含有N2、。
2、C02、田0等不同种分子水是纯净物,由水(H2。
)分子构成;氧气是纯净物,由氧(。
2)分子构成【易错提醒】(1)不要被“洁净、混合”等字眼迷惑,洁净物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洁净的空气、干净的矿泉水就是混合物。
(2)不要被物质的名称迷惑,例如:二氧化碳是物质的名称,“氧”“碳”指组成物质的元素,不是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2.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类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由回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方法必须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必须是纯净物;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必须是化合物举例氮气(N2)、氢气(田)、氧气(02)、铁(Fe)和碳水(H2。
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及化学方程式1、非金属单质:氢气、氧气、氯气、氮气、2、金属单质:锌、铁、镁、钙、铜、银3、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4、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锌;氧化镁;5、酸:硫酸、盐酸、硝酸、磷酸;6、碱:(读“氢氧化某”)①可溶性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②微溶性碱:氢氧化钙;③不溶性碱:氢氧化铜(颜色:色)、氢氧化铁(颜色:色)、氢氧化镁、氢氧化锌;7、盐:(读“某酸某”或“氯化某”)①硝酸盐: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钡、硝酸铜、硝酸铵、②氯盐: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钙、氯化银、氯化铁、氯化亚铁;③硫酸盐: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⑤碳酸盐:碳酸铵、碳酸钠、碳酸钡、碳酸钙、(碳酸盐遇酸放出CO2,这是检验碳酸盐的方法)9、金属(氢前)+盐酸或稀硫酸盐+氢气①镁与盐酸:、②铝与盐酸:③锌与稀硫酸:、④铁与稀硫酸:10、金属(前)+盐 +另一金属(后)+另一种盐①铁与硫酸铜溶液:、②铜与硝酸银溶液11、酸性氧化物+可溶性碱盐+水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②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1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①氧化铁与盐酸、氧化铜与稀硫酸13、酸+碱盐+水(中和反应)①盐酸与氢氧化铝溶液②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14、酸+盐新酸+新盐①硫酸与氯化钡溶液、②盐酸与硝酸银溶液、15、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①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②氢氧化钙与氯化铜溶液、16、可溶性盐+可溶性盐两种新盐①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②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钙溶液、③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练习】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①2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③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2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⑤Mg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Mg+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和相关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难点:非金属化合物制备方法的掌握及环保意识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镊子、砂纸、滤纸等。
2. 试剂: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
3.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和PPT演示文稿。
4. 环保道具: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用于安全教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习过哪些非金属元素?它们的代表单质及化合物有哪些?2. 展示图片:石墨、金刚石、氧气、氮气、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3.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是否具有相似的性质?4. 引出课题: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二)新课教学1. 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用途等。
2. 介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形成化合物时的特点。
3. 展示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4. 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氧气、氯气的助燃实验等。
5. 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6. 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性质上是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7. 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名称、外观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小编整理)第一篇: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知识要点【结构框图】一、单质按元素组成分为 1.金属单质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Sn锡、Pb 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2.非金属单质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二、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等 2.无机化合物三、氧化物(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2)按照性质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3.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如: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四、酸中学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1.含氧酸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乙酸CH3COOH2.无氧酸:盐酸HCl、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2)依据一个分子能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分为一元酸:盐酸HCl、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硝酸HNO3、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乙酸CH3COOH二元酸:硫酸H2SO4、碳酸H2CO3、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多元酸:磷酸H3PO4(3)依据酸性的强弱分为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高氯酸HClO4、氢碘酸HI、氢溴酸HBr、弱酸: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氟酸HF、乙酸CH3COOH(4)依据氧化性分为强氧化性酸:浓硫酸H2SO4、硝酸HNO3、次氯酸HClO、非氧化性酸:盐酸HCl、稀硫酸H2SO4、氢碘酸HI、氢溴酸HBr、碳酸H2CO3、磷酸H3PO4、(5)依据挥发性分难挥发性酸:硫酸H2SO4、磷酸H3PO4、易挥发性酸:盐酸HCl、硝酸HNO3、五、碱中学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一水合氨NH3·H2O、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2(OH)3(1)依据可溶性分为可溶性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一水合氨NH3·H2O、难容性碱: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2(OH)3(2)依据强弱分为强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2(OH)3六、盐正盐: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碳酸钠Na2CO3、硝酸银AgNO3、碳酸钙CaCO3、硫酸钡BaSO4等酸式盐:碳酸氢钠NaHCO3、硫酸氢钠NaHSO4、亚硫酸氢钠NaHSO3 碱式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复盐: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物质的性质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 + 2HCl = CaCl2 + H2O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产盐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 酸的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如石蕊遇酸变红(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Zn + H2SO4 = H2↑+ ZnSO4(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aO + 2HCl = CaCl2 + H2O(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 + HCl = NaCl + H2O(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碱的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3)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 + HCl = NaCl + H2O(4)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5)不溶性碱受热分解为氧化物和水Mg(OH)2 == MgO + H2O第二篇: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总结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总结红色:Fe2O3 红棕色;Fe(OH)3 红褐色;[Fe(SCN)]2+ 红色(或血红色);Cu2O 红色(或砖红色);被氧化的苯酚(即苯醌)粉红色;石蕊在pH<5的溶液中呈红色;酚酞在pH 8~10的溶液中呈浅红色;NO2 红棕色;红磷暗红色;Br2 深棕红色;品红溶液红色;Bi微红色;充氦气、氖气的灯管红色;CoCl2·6H2O红色;Cu 紫红色;*甲基橙在pH<3.3的溶液中显红色。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变化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特性、分类以及反应原理。
难点则在于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相结合,准确分析化学反应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还需准备课后习题和测试卷,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评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学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开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首先可以展示一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实物或图片,如氯气、氧气、二氧化硫等,并简要描述其性质和用途。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非金属元素的存在和重要性。
随后,教师简短地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实例,进而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点。
(二)核心知识讲解1. 非金属单质基本概念:介绍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其单质的基本特点。
教师可结合实例(如硫、磷等)进行讲解,强调非金属元素在物质分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 常见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讲解各种常见非金属单质的颜色、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帮助学生形成对非金属单质的直观认识。
3.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的分类及性质:介绍非金属元素与其它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类型(如氧化物、酸、盐等),并详细讲解其性质和用途。
教师可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反应过程和反应原理。
(三)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通过实验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
我们将通过学习,掌握非金属单质如硫、氯、氧等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规律。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常见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其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学会鉴别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简单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
2. 新课讲解:首先介绍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其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规律。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和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5. 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加深对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对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题型,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报告批改:教师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精心整理常用物质的化学名称、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单质:1、常见气体:氧气:O2氢气:H2氯气:Cl2氮气:N22、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3、金属和非金属单质(1)金属单质:锂:Li铍:Be钠:Na镁:Mg铝:Al钾:K钙:Ca铜:Cu铁:Fe锌:Zn钡:Ba 银:Ag汞:Hg(2)非金属单质:碳:C硅:Si磷:P硫:S二、化合物二、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1(1)2KClO 3↑(2)2MnO 4+MnO 2+O 2↑(3)2H 2O 2(4)2H 22(1)(2)(3)2(4)3、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1)镁、铝、铁、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 2:Mg +2HCl =MgCl 2+H 2↑2Al +6HC l =2AlCl 3+3H 2↑ (24(1(2Na 2注意:①往NaOH 溶液中通入CO 2,会发生反应2NaOH+CO 2=====Na 2CO 3+H 2O ;若继续通入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而2CO 3+H 2O +CO 2↑②往Ca(OH)2溶液中通入CO 2,会发生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 若继续通入CO 2,CaCO 3会逐渐溶解,则会发生反应CaCO 3+2===2Ca(HCO 3)2Ca(HCO 3)3↓+H 2O +CO 2↑形成钟乳石、石笋等5、生成陈定的化学方程式:(1)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Ba(OH)2+H2SO4=BaSO4↓+2H2OBa(NO3)2+H2SO4=BaSO4↓+2HNO3Ba(OH)2+Na2SO4=BaSO4↓+2NaOHBa(NO3)2+Na2SO4=BaSO4↓+2NaNO3Ba(OH)2+CuSO4=BaSO4↓+Cu(OH)2↓Ba(NO3)2+CuSO4=BaSO4↓+Cu(NO3)2Ba(OH)2+K2SO4=BaSO4↓+2KOHBa(NO3)2+K2SO4=BaSO4↓+2KNO3 BaCl2+H2SO4=BaSO4↓+2HCl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CuSO4=BaSO4↓+CuCl2(2)生成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非金属单质)H2、C 、N2、O2、P 、S 、Cl2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金属单质)Na 、Mg、Al 、K 、Ga、Fe、Zn 、Cu、Ba、W 、Hg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O 、CO、CO2、P2O5、Na2O 、NO2 、SiO2 、SO2 、SO3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铁红)NO 、MgO 、CuO 、BaO 、Cu2O 、FeO、Fe2O3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三氧化钨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常见氧化物)Fe3O4、Al2O3 、WO3、Ag2O 、PbO 、MnO2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硫化氢溴化氢碳酸(常见的酸)H2SO4、HCl 、HNO3、H3PO4、H2S 、HBr 、H2CO3氯化钾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钡氯化铝KCl 、NaCl 、MgCl2、CaCl2、CuCl2、ZnCl2、BaCl2 、AlCl3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FeCl2、FeCl3、AgCl硫酸铜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铁CuSO4、BaSO4、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硫酸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亚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Al2(SO4)3 、NaHSO4 、KHSO4 、Na2SO3、NaNO3、KNO3、AgNO3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钙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钾(常见的盐)Mg(NO3)2 、Cu(NO3)2、Ca(NO3)2、NaNO3、Na2CO3、CaCO3 、MgCO3 、K2CO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钾氢氧化铝NaOH 、Ca(OH)2、Ba(OH)2、Mg(OH)2 、Cu(OH)2、KOH 、Al(OH)3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Fe(OH)3 、Fe(OH)2甲烷乙炔甲醇乙醇乙酸甲醛(常见有机物)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CH2O碱式碳酸铜石膏熟石膏明矾绿矾Cu2(OH)2CO3、CaSO4.2H2O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蓝矾碳酸钠晶体(常见结晶水合物)CuSO4.5H2O 、Na2CO3.10H2O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常见化肥)CO(NH2)2、NH4NO3、(NH4)2SO4、NH4HCO3、KH2PO4、KNO3沉淀:红褐色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蓝色沉淀----------Cu(OH)2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 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2 、CaSO4、Ag2SO4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一、氧气的性质:(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点燃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点燃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3)氧气的来源: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2O2MnO2 2H2O+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16.加热氯酸钾:2KClO3加热(MnO2)2KCl + 3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二、自然界中的水: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18.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19.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H2CO3三、质量守恒定律:2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四、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化学性质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26.煤炉的底层:C + O2点燃CO2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2CO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点燃2CO2(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 H2CO3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 + CO2↑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H2O(4)一氧化碳的性质: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点燃2CO2其它反应:3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五、燃料及其利用:3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3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3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六、金属43.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铝耐腐蚀的原因)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2)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44.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45.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46.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47.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48.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49.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50.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51.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3)金属单质+ 盐(溶液)------- 新金属+ 新盐5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53.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54.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2AgNO3== Cu(NO3)2 +2Ag(3)金属铁的治炼原理:55.3CO+ 2Fe2O3 高温4Fe + 3CO2↑七、酸、碱、盐1、酸的化学性质(1)酸+ 金属-------- 盐+ 氢气(见上)(2)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5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5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5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5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3)酸+ 碱-------- 盐+ 水(中和反应)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6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62.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63.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4)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67.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1)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0.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H2O (2)碱+ 酸-------- 盐+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3)碱+ 盐--------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7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盐+ 酸--------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7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3)盐+ 碱--------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76.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盐----- 两种新盐77.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NaNO3 78.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第7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复 习 目 标1.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考点一 钠必备知识整理1.物理性质________色,具有______的固体,ρ(H 2O)____ρ(Na)____ρ(煤油),熔点______100 ℃。
质地________,可以用小刀切割,可导电导热。
2.从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强还原性(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反应 ①与O 2反应{常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l 2:2Na +Cl 2点燃2NaCl(黄色火焰,白烟)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3)与酸(如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盐反应①与盐溶液反应:Na 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与CuSO 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钠与熔融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的制取、保存4.钠的用途微点拨钠不能保存在CCl4中,因为CCl4的密度比钠的大,钠浮在CCl4表面,与空气接触而发生变质。
[正误判断](1)钠可以保存在四氯化碳溶液中()(2)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燥的沙土灭火()(3)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4)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5)钠的金属性比钾强,工业上用钠制钾的原理为()(6)实验结束后剩余的金属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中()对点题组训练题组一钠的性质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很强的还原性C.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将钠投入饱和Ca(OH)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2.在倒置的坩埚盖子上放硫粉,硫粉中央放一小块钠,按如图所示搭建装置,用胶头滴管向金属钠上滴加一滴水,立即扣上大烧杯,发现坩埚盖子内火星四溅,烧杯内出现大量白烟。
精心整理
???????初三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式的书写)
1金属单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2、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
3、固态非金属单质:碳硅硫磷
4、气态(液态)非金属单质:氢气氧气氮气氯气溴
5、氧化物:
水双氧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硅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氧化6、酸(7、碱(8、盐1
23349.离子*(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H +Cl --K +Na +Ag +)
二价氧钙钡镁锌(Ca 2+Ba 2+Mg 2+Zn 2+)负一氢氧硝酸根(OH -NO 3-)
三铝四硅五价磷(Al 3+Si 4+P 5+)负二硫酸碳酸根(SO 42-CO 32-)
二三铁二四碳(Fe 2+Fe 3+)负三记住磷酸根(PO 43-)
硫有负二正四六(S 2-)正一价的是铵根(NH 4+)
铜汞二价最常见(Cu 2+Hg 2+)。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考点导航考点01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胶体一轮回顾:强基固本1.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部分非金属单质(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HX、H2O、NH3、H2S等);③酸性氧化物(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部分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他(CO、NO、N2O4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金属氧化物、部分有机物(醋酸钠等)。
2.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地壳中前五种元素的质量分数:O-48.6%;Si-26.4%;Al-7.73%;Fe-4.75%;Ca-3.45%。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1)常见混合物: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②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③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4.物质的分类(1)氧化物的两种分类及相互关系。
(2)按酸分子中H原子数来决定几元酸,是不科学的。
对于某些含氧酸如H3PO3(分子结构为),其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故为二元酸。
又如CH3COOH 分子中虽有4个H,但根据—OH 数确定它为一元酸。
5.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解释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准备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相关知识点。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4. 安排学生分组,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实验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忆初中化学学习过的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铁、铝、铜等。
2.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展示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实物或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二)新课教学1. 硅(Si)的教学(1)展示硅的实物图片,介绍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展示硅的化学性质,如与酸反应、与氢氟酸反应等。
(3)介绍硅的化合物,如硅酸盐、二氧化硅等。
(4)讨论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陶瓷、玻璃、水泥等。
2. 氯(Cl)的教学(1)介绍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展示氯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等。
(3)介绍氯气的制取方法,以及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讨论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漂白、消毒等。
3. 硫(S)的教学(1)介绍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展示硫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反应、与金属反应等。
(3)介绍硫的化合物,如硫化氢、硫酸等。
(4)讨论硫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硫酸生产、橡胶硫化等。
4. 氮(N)和氧(O)的教学(1)介绍氮和氧的物理性质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