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 上册(第五版)重点总结归纳及试题详解第十章 变化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29
大学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学物理知识点归纳1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国际通用单位为特斯拉(符号为T)。
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
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感应强度越大表示磁感应越强;磁感应强度越小,表示磁感应越弱。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公式磁感应强度公式B=F/(IL)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并不是由F、I、L来决定的,而是由磁极产生体本身的属性。
如果是一块磁铁,那么B的大小之和这块磁铁的大小和磁性强弱有关。
如果是电磁铁,那么B与I、匝数及有无铁芯有关。
物理网很多文章都建议同学们采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各个物理量。
我们用电阻R来做个对比。
R的计算公式是R=U/I;可一个导体的电阻R大小并不是由U或者I来决定的。
而是由其导体自身属性决定的,包括电阻率、长度、横截面积。
同样,磁感应强度B也不是由F、I、L 来决定的,而是由磁极产生体本身的属性。
如果同学们有时间,可以把静电场中电容的两个公式来对比着复习、巩固下。
B为矢量,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并不是在该处电流的受力方向,运算时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左手定则)。
描述磁感应强度的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曲线,用(虚线或实线表示)使曲线**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一点的磁场方向相同(且磁感线互不交叉),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规定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为磁感线的方向。
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
磁感线都有哪些性质呢?⒈磁感线是徦想的,用来对磁场进行直观描述的曲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的。
⒉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的磁感线,外部从N指向S,内部从S指向N;⒊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⒋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也不能相切。
磁感线(不是磁场线)的性质与电场线的性质对比来记忆。
磁感应强度B的所有计算式磁感应强度B=F/IL磁感应强度B=F/qv磁感应强度B=ξ/Lv磁感应强度B=Φ/S磁感应强度B=E/v其中,F:洛伦兹力或者安培力q:电荷量v:速度ξ:感应电动势E:电场强度Φ:磁通量S:正对面积磁通量磁通量是闭合线圈中磁感应强度B的累积。
第十d ìs h í章zh āng 波动b ōd òng1 . 一y ī横波h éngb ō沿y án 绳子sh éngz ǐ传播chu ánb ō时s h í的d e 波动b ōd òng 表达式b i ǎo d ás h ì为w éi)π4π10cos(05.0x t y -=,x ,y的d e 单位d ān w èi 为w éi 米m ǐ,t 的d e 单位d ān w èi为w éi 秒mi ǎo。
(1)求q i ú此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
(2)求绳子上各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3)求2.0=x m 处的质点在1=t s 时的相位,它是原点处质点在哪一时刻的相位?解 (1)将题中绳波表达式0.05cos(10π4π)0.05cos 2π()0.20.5t x y t x =-=-与一般波动表达式)(π2cos λxT t A y -=比较,得振幅05.0=A m ,s T 2.0=频率5=νHz ,波长5.0=λm 。
波速5.255.0=⨯==λνum •s-1(2)绳上各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57.105.0514.32π2max =⨯⨯⨯===A A v νωm •s-1绳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加速度3.4905.0514.34π422222max =⨯⨯⨯===A A a νωm •s-(3)将2.0=x m ,1=t s 代入)π4π10(x t -得到所求相位π2.92.0π41π10=⨯-⨯,2.0=x m 处质点的振动比原点处质点的振动在时间上落后08.05.22.0==u x s (5.2==λνu m •s -1),所以它是原点处质点在92.0)08.01(0=-=ts 时的相位。
2.设有一平面简谐波)3.001.0(π2cos 02.0xt y -= , x ,y以m 计, t 以s 计。
第八章 真空中的稳恒磁场一、 基本要求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
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2.理解稳恒磁场的规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
了解磁矩的概念。
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包括纯电场,纯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二、基本内容1. 基本概念:电流产生磁场,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线,磁通量,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毕奥-萨伐尔定律电流元d l I 在空间某点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为:024d d r μπ⨯=l r B I其中,r 表示从电流元到该点的距离,0r 表示从电流元到该点的单位矢量。
从该定律可以直接得到在直电流的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它是求解磁场的基本规律,它从电流元的磁场出发,可得到计算线电流产生磁场的方法2()()4L L d d rμπ⨯==⎰⎰l r B B I应用上式在教材中导出了一些电流产生磁场的计算公式,包括:一段直电流在空间任意一点的磁场,无限长直载流导线在空间任意一点的磁场,圆电流在轴线上各点的磁场,一段载流圆弧在圆心处的磁场,圆电流在圆心处的磁场。
这些计算公式在求解问题时可以直接使用。
3. 磁场的叠加原理121nn i i ==+++=∑B B B B B该原理表明多个电流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磁场,等于各电流单独存在时在该点处产生的磁场的矢量和。
将磁场的计算公式和叠加原理结合使用,可以求解多种电流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磁场。
在计算中首先应该将复杂的电流分成计算公式已知的电流段,然后分段计算,最后求出矢量和。
对于电流连续分布的载流体,可以选择合适的电流元dI ,用已知公式求出电流元在所求点的磁场d B ,然后根据d B 的分布特点,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求出各个磁场分量,最后求其矢量和。
高三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第十章是电磁波和光的章节,主要包括电磁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谱以及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探讨其应用和相关实验。
一、电磁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传播特性:电磁波是一种纵横交织的横波,沿着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方向的方向传播。
2. 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3.00×10^8 m/s。
3. 能量传递:电磁波通过电场和磁场的振动传递能量,能够产生对物体的辐射和吸收作用。
二、电磁波谱电磁波谱是将电磁波按照频率或波长进行分类的图谱。
根据波长从小到大的顺序,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1. 无线电波:波长较长,频率较低,可以用于通信、广播和雷达等应用。
2. 微波:波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和微波炉等领域。
3. 红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有辐射热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红外热像仪和遥控器等设备。
4. 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nm到700nm之间,是人眼可以看到的光线。
5. 紫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短,有辐射紫外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消毒、紫外线灯等领域。
6. X射线:波长比紫外线更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和材料检测等领域。
7. γ射线:波长最短,具有很高的能量和穿透力,主要用于放射疗法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三、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指光可以表现出干涉、衍射和偏振等波动现象。
1. 干涉:当两束光波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会出现互相加强或互相抵消的现象。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等。
2. 衍射:当光波通过一个开口或绕过一个物体时,光的波动性会导致光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著名的衍射实验有杨氏双缝衍射和单缝衍射等。
3. 偏振:光波中的电场矢量振动方向可以沿任意方向,但通过偏振器后,只能沿特定方向振动。
大一物理第十章知识点回顾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第十章通常是关于电磁波和光学的内容。
这一章节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既涉及到基本的电磁学原理,又涉及到光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本文将回顾,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1. 电磁波的本质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在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垂直并且相互垂直地传播。
电磁波可以分为不同的频率和波长,包括射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常数,约为3×10^8 m/s,也即是光速。
光速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速度之一,它的存在也决定了许多电磁学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遇到不同介质的边界。
这时,光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介质边界时,改变方向并保持传播的现象;而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4. 玻璃棱镜的工作原理玻璃棱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学元件。
它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将入射光线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玻璃棱镜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形成光谱。
5. 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互叠加形成的新的波动现象。
光的干涉常见于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实验中。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通过两个紧密排列的缝隙后,会形成交替出现的明暗条纹。
而在薄膜干涉实验中,光通过薄膜后,会发生干涉现象,产生彩色的干涉条纹。
6. 波的衍射现象波的衍射是指波通过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产生弯曲的现象。
光的衍射可以用来解释太阳光在云层后面形成彩虹的现象,以及人眼所能看到的景象。
7. 光的偏振现象偏振是指光的方向性特征。
光可以是无偏振的,也可以是偏振的。
在光通过某些介质后,光的振动方向将受到限制,使光的偏振发生改变。
这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太阳镜和液晶显示器等。
以上只是大一物理第十章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回顾。
电磁波和光学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涉及到更深的原理和应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一、 基本要求1.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2.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3.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4.理解伽利略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二、 基本内容1. 位置矢量(简称位矢)位置矢量,表示质点任意时刻在空间的位置,用从坐标原点向质点所在点所引的一条有向线段r 表示。
r 的端点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的空间位置。
r 同时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及质点位置相对坐标系的方位。
位矢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之一。
注意:(1)瞬时性:质点运动时,其位矢是随时间变化的,即()t =r r ;(2)相对性:用r 描述质点位置时,对同一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置,在不同坐标系中r 表达形式可以是不相同的。
它表示了r 的相对性,也反映了运动描述的相对性;(3)矢量性:r 为矢量,它有大小,有方向,服从几何加法。
在直角坐标系Oxyz 中x y z =++r i j k==r rr z r y r x ===γβαcos ,cos ,cos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t x t y t z t ==++r r i j k (矢量式)或()()()⎪⎩⎪⎨⎧===t z z t y y t x x (标量式)。
2.位移()(),t t t x y z ∆=+∆-=∆+∆+∆r r r i j k ∆r 的模∆=r注意:(1)∆r 与r ∆的区别:前者表示质点位置变化,是矢量,同时反映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位;后者是标量,反映质点位置离开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变化。
(2)∆r 与s ∆的区别:s ∆表示t ~t t ∆+时间内质点通过的路程,是标量,只有质点在直线直进时两者的大小相等或当0→∆t 时,s ∆=∆r 。
3. 速度d dt=rv ,是质点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在直角坐标系中x y z d dx dy dz dt dt dt dt==++=++v v v v r i j k i j kv 的大小:===v vv 的方向:在直线运动中,0>v 表示质点沿坐标轴正向运动,0<v 表示质点沿坐标轴负向运动;在曲线运动中,v 沿曲线上各点切线,指向质点前进的一方。
大学物理上册(第五版)重点总结归纳及试题详解第七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第七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一、基本要求1.掌握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及静电平衡时导体电荷的分布规律;2.学会计算电容器的电容;3.了解介质的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4.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D 和E 的关系和区别; 5.了解介质中电场的高斯定理; 6.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二、基本内容1.导体静电平衡(1)静电平衡条件:导体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零(2)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①导体是等势体,其表面是等势面;②导体表面的场强垂直于导体表面。
(3)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处处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
2.电容(1)孤立导体的电容 q C V=电容的物理意义是使导体电势升高单位电势所需的电量。
电容是导体的重要属性之一,它反映导体本身具有储存电荷和储存电能的能力。
它的大小仅由导体的几何形状、大小和周围介质决定,与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2)电容器的电容BA V V qC -=q 为构成电容器两极板上所带等量异号电荷的绝对值。
B A V V -为A 、B 两极间电势差。
电容器电容与电容器形状、大小及两极间介质有关,与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3)电容器的串并联串联的特点:各电容器的极板上所带电量相等,总电势差为各电容器上电势差之和。
等效电容由121111nC C C C =+++进行计算。
并联的特点: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相等,不同电容器的电量不等,电容大者电量多。
等效电容为12n C C C C =+++。
(4)计算电容的一般步骤①设两极带电分别为q +和q -,由电荷分布求出两极间电场分布。
②由BA B A V V d -=??E l 求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③根据电容定义求BA V V qC -=3.电位移矢量D人为引入的辅助物理量,定义0ε=+D E P ,D 既与E 有关,又与P 有关。
说明D 不是单纯描述电场,也不是单纯描述电介质的极化,而是同时描述场和电介质的。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 ,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 Δs = Δr(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 (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2d d d d ⎪⎭⎫⎝⎛+⎪⎭⎫ ⎝⎛t y t x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 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 t =a ;(2)d r /d t =v ;(3)d s /d t =v ;(4)d v /d t |=a t.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1 -5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v 0 收绳,绳不伸长且湖水静止,小船的速率为v ,则小船作( )(A) 匀加速运动,θcos 0v v =(B) 匀减速运动,θcos 0v v = (C) 变加速运动,θcos 0v v =(D) 变减速运动,θcos 0v v = (E) 匀速直线运动,0v v =1 -6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262t 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 .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 内的位移的大小; (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1 -8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2t t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3) 由t =0 到t =2s内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 ;*(4) 2s 内质点所走过的路程s .1 -13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4 -t2,式中a的单位为m·s-2,t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9 m,v=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1 -15一质点具有恒定加速度a =6i+4j,式中a的单位为m·s-2.在t =0时,其速度为零,位置矢量r0=10 m i.求:(1) 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矢量;(2) 质点在Oxy 平面上的轨迹方程,并画出轨迹的示意图.1 -17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r=2.0t i+(19.0 -2.0t2)j,式中r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t1=1.0s 到t2=2.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t1=1.0s时的速度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4) t=1.0s 时质点所在处轨道的曲率半径ρ.1 -23一半径为0.50 m 的飞轮在启动时的短时间内,其角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t=2.0s时测得轮缘一点的速度值为4.0 m·s-1.求:(1) 该轮在t′=0.5s的角速度,轮缘一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该点在2.0s内所转过的角度.1 -28一质点相对观察者O 运动, 在任意时刻t , 其位置为x =v t , y =gt2/2,质点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若另一观察者O′以速率v沿x轴正向相对于O 运动.试问质点相对O′的轨迹和加速度如何?第二章 牛顿定律2 -1 如图(a)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2 -2 用水平力F N 把一个物体压着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当F N 逐渐增大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 f 的大小( )(A) 不为零,但保持不变 (B) 随F N 成正比地增大(C) 开始随F N 增大,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就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2 -3 一段路面水平的公路,转弯处轨道半径为R ,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汽车不至于发生侧向打滑,汽车在该处的行驶速率( )(A) 不得小于gR μ (B) 必须等于gR μ(C) 不得大于gR μ (D) 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 决定 2 -4 一物体沿固定圆弧形光滑轨道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 (A) 它的加速度方向永远指向圆心,其速率保持不变 (B) 它受到的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断增加 (C)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D)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其速率不断增加2 -5图(a)示系统置于以a =1/4 g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内,A、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为m,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摩擦,并不计空气阻力,则绳中张力为()(A) 58 mg(B) 12 mg(C) mg(D) 2mg2 -8如图(a)所示,已知两物体A、B 的质量均为m =3.0kg 物体A 以加速度a =1.0 m·s-2运动,求物体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滑轮与连接绳的质量不计)2 -11火车转弯时需要较大的向心力,如果两条铁轨都在同一水平面内(内轨、外轨等高),这个向心力只能由外轨提供,也就是说外轨会受到车轮对它很大的向外侧压力,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对应于火车的速率及转弯处的曲率半径,必须使外轨适当地高出内轨,称为外轨超高.现有一质量为m 的火车,以速率v沿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转弯,已知路面倾角为θ,试求:(1) 在此条件下,火车速率v0 为多大时,才能使车轮对铁轨内外轨的侧压力均为零?(2) 如果火车的速率v≠v0 ,则车轮对铁轨的侧压力为多少?2 -12一杂技演员在圆筒形建筑物内表演飞车走壁.设演员和摩托车的总质量为m,圆筒半径为R,演员骑摩托车在直壁上以速率v 作匀速圆周螺旋运动,每绕一周上升距离为h,如图所示.求壁对演员和摩托车的作用力.2 -14一质量为10 kg 的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沿x 轴作直线运动,已知F =120t+40,式中F的单位为N,t的单位的s.在t =0 时,质点位于x=5.0 m处,其速度v0=6.0 m·s-1 .求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2 -16质量为m 的跳水运动员,从10.0 m 高台上由静止跳下落入水中.高台距水面距离为h.把跳水运动员视为质点,并略去空气阻力.运动员入水后垂直下沉,水对其阻力为b v2 ,其中b 为一常量.若以水面上一点为坐标原点O,竖直向下为Oy轴,求:(1) 运动员在水中的速率v与y的函数关系;(2) 如b /m=0.40m -1,跳水运动员在水中下沉多少距离才能使其速率v减少到落水速率v0的1 /10?(假定跳水运动员在水中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大小恰好相等)2 -19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半径为R的固定圆环,物体紧贴环的内侧作圆周运动,其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物体的速率为v0 ,求:(1) t 时刻物体的速率;(2) 当物体速率从v0减少到12 v0时,物体所经历的时间及经过的路程.2 -22质量为m的摩托车,在恒定的牵引力F的作用下工作,它所受的阻力与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它能达到的最大速率是v m.试计算从静止加速到v m/2所需的时间以及所走过的路程.2 -24在卡车车厢底板上放一木箱,该木箱距车箱前沿挡板的距离L=2.0 m,已知刹车时卡车的加速度a=7.0 m·s-2,设刹车一开始木箱就开始滑动.求该木箱撞上挡板时相对卡车的速率为多大?设木箱与底板间滑动摩擦因数μ=0.50.*2 -26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三棱柱A,它的斜面的倾角为α.现把一质量为m的滑块B 放在三棱柱的光滑斜面上.试求:(1)三棱柱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2) 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3) 滑块与三棱柱之间的正压力.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 -1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1) 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2) 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3) 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下列对上述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 只有(1)是正确的(B) (1)、(2)是正确的(C) (1)、(3)是正确的(D) (2)、(3)是正确的3 -2有两个倾角不同、高度相同、质量一样的斜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斜面是光滑的,有两个一样的物块分别从这两个斜面的顶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则()(A) 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量相等(B) 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相等(C) 物块和斜面(以及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D) 物块和斜面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3 -3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1) 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2) 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下列上述说法中判断正确的是()(A) (1)、(2)是正确的(B) (2)、(3)是正确的(C) 只有(2)是正确的(D) 只有(3)是正确的3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和B,置于光滑桌面上,A 和B之间连有一轻弹簧.另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C和D分别置于物体A与B 之上,且物体A和C、B和D之间的摩擦因数均不为零.首先用外力沿水平方向相向推压A和B,使弹簧被压缩,然后撤掉外力,则在A和B弹开的过程中,对A、B、C、D 以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有()(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C)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3 -5如图所示,子弹射入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静止的木块后而穿出.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 子弹减少的动能转变为木块的动能(B) 子弹-木块系统的机械能守恒(C) 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子弹克服木块阻力所作的功(D) 子弹克服木块阻力所作的功等于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3 -8F x=30+4t(式中F x的单位为N,t 的单位为s)的合外力作用在质量m=10 kg 的物体上,试求:(1) 在开始2s内此力的冲量;(2) 若冲量I=300 N·s,此力作用的时间;(3) 若物体的初速度v1=10 m·s-1 ,方向与Fx相同,在t=6.86s时,此物体的速度v2.3 -10 质量为m 的小球,在合外力F =-kx 作用下运动,已知x =A cos ωt ,其中k 、ω、A 均为正常量,求在t =0 到ωt 2π时间内小球动量的增量.3 -17 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Ox 轴运动,已知t =0 时质点位于原点,且初始速度为零.设外力F 随距离线性地减小,且x =0 时,F =F 0 ;当x =L 时,F =0.试求质点从x =0 处运动到x =L 处的过程中力F 对质点所作功和质点在x =L 处的速率.3 -22 一质量为m 的质点,系在细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平面上.此质点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设质点的最初速率是v 0 .当它运动一周时,其速率为v 0 /2.求:(1) 摩擦力作的功;(2) 动摩擦因数;(3) 在静止以前质点运动了多少圈?3 -28如图所示,把质量m=0.20 kg 的小球放在位置A 时,弹簧被压缩Δl=7.5 ×10 -2m.然后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小球从位置A由静止被释放,小球沿轨道ABCD运动.小球与轨道间的摩擦不计.已知BCD是半径r=0.15 m 的半圆弧,AB相距为2r.求弹簧劲度系数的最小值.3 -29如图所示,质量为m、速度为v的钢球,射向质量为m′的靶,靶中心有一小孔,内有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此靶最初处于静止状态,但可在水平面上作无摩擦滑动.求子弹射入靶内弹簧后,弹簧的最大压缩距离.3 -30质量为m的弹丸A,穿过如图所示的摆锤B后,速率由v减少到v /2.已知摆锤的质量为m′,摆线长度为l,如果摆锤能在垂直平面内完成一个完全的圆周运动,弹丸速度v的最小值应为多少?3 -3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置在斜面的最底端A处,斜面的倾角为α,高度为h,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今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且使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求物块滑出顶端时的速度大小.3 -3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内壁为半球形的容器边缘点A 滑下.设容器质量为m′,半径为R,内壁光滑,并放置在摩擦可以忽略的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小球和容器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小球沿内壁滑到容器底部的点B时,受到向上的支持力为多大?*3 -36一系统由质量为3.0 kg、2.0 kg 和5.0 kg 的三个质点组成,它们在同一平面内运动,其中第一个质点的速度为(6.0 m·s-1)j,第二个质点以与x 轴成-30°角,大小为8.0 m·s-1的速度运动.如果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出系统的质心是静止的,那么第三个质点的速度是多少?第四章刚体的转动4-1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1) 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2) 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零;(3) 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4) 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零时,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对上述说法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是正确的(B)(1)、(2)正确,(3)、(4)错误(C) (1)、(2)、(3)都正确,(4)错误 (D)(1)、(2)、(3)、(4)都正确4-2关于力矩有以下几种说法:(1) 对某个定轴转动刚体而言,内力矩不会改变刚体的角加速度;(2)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同一轴的力矩之和必为零;(3) 质量相等,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刚体,在相同力矩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状态一定相同.对上述说法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2)是正确的 (B) (1)、(2)是正确的(C)(2)、(3)是正确的 (D) (1)、(2)、(3)都是正确的4-3均匀细棒OA可绕通过其一端O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不变(B)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C)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D) 角速度不变,角加速度为零4-4一圆盘绕通过盘心且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轴间摩擦不计.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子弹,它们同时射入圆盘并且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的瞬间,圆盘和子弹系统的角动量L以及圆盘的角速度ω的变化情况为( )(A) L 不变,ω增大 (B) 两者均不变(C) L不变,ω减小 (D) 两者均不确定4-5 假设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椭圆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 )(A) 角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 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 角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 角动量不守恒,动量也不守恒(E) 角动量守恒,动量也守恒4-8水分子的形状如图所示,从光谱分析知水分子对AA′轴的转动惯量J AA′=1.93 ×10-47 kg·m2,对BB′轴转动惯量J BB′=1.14 ×10-47 kg·m2,试由此数据和各原子质量求出氢和氧原子的距离D和夹角θ.假设各原子都可当质点处理.4-11用落体观察法测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是将半径为R 的飞轮支承在O 点上,然后在绕过飞轮的绳子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令重物以初速度为零下落,带动飞轮转动(如图).记下重物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就可算出飞轮的转动惯量.试写出它的计算式.(假设轴承间无摩擦).4-14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体A、B分别悬挂在图(a)所示的组合轮两端.设两轮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两轮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1和J2,轮与轴承间、绳索与轮间的摩擦力均略去不计,绳的质量也略去不计.试求两物体的加速度和绳的张力.4-15如图所示装置,定滑轮的半径为r,绕转轴的转动惯量为J,滑轮两边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B.A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它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若B向下作加速运动时,求:(1) 其下落加速度的大小;(2) 滑轮两边绳子的张力.(设绳的质量及伸长均不计,绳与滑轮间无滑动,滑轮轴光滑.)4-17 一半径为R、质量为m 的匀质圆盘,以角速度ω绕其中心轴转动,现将它平放在一水平板上,盘与板表面的摩擦因数为μ.(1) 求圆盘所受的摩擦力矩.(2) 问经多少时间后,圆盘转动才能停止?4-19如图所示,一长为2l的细棒AB,其质量不计,它的两端牢固地联结着质量各为m的小球,棒的中点O焊接在竖直轴z上,并且棒与z轴夹角成α角.若棒在外力作用下绕z轴(正向为竖直向上)以角直速度ω=ω0(1-e-t) 转动,其中ω0为常量.求(1)棒与两球构成的系统在时刻t对z轴的角动量;(2) 在t=0时系统所受外力对z轴的合外力矩.4-2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木杆,其质量m1=1.0kg,长l=40cm,可绕通过其中点并与之垂直的轴转动.一质量为m2=10g的子弹,以v =2.0×102 m· s-1的速度射入杆端,其方向与杆及轴正交.若子弹陷入杆中,试求所得到的角速度.4-27一质量为1.12kg,长为1.0m的均匀细棒,支点在棒的上端点,开始时棒自由悬挂.以100N的力打击它的下端点,打击时间为0.02s.(1) 若打击前棒是静止的,求打击时其角动量的变化;(2) 棒的最大偏转角.4-31质量为0.50kg,长为0.40m的均匀细棒,可绕垂直于棒的一端的水平轴转动.如将此棒放在水平位置,然后任其落下,求:(1) 当棒转过60°时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2) 下落到竖直位置时的动能;(3) 下落到竖直位置时的角速度.4-33在题3-30的冲击摆问题中,若以质量为m′的均匀细棒代替柔绳,子弹速度的最小值应是多少?电磁学求解电磁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书电磁学部分涉及真空中和介质中的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等内容,涵盖了大学物理课程电磁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求解电磁学方面的习题,不仅可以使我们增强对有关电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可在处理电磁学问题的方法上得到训练,从而感悟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体现出来的和谐与美.求解电磁学习题既包括求解一般物理习题的常用方法,也包含一些求解电磁学习题的特殊方法.下面就求解电磁学方面的方法择要介绍如下.1.微元法在求解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强度等物理量时,微元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微元法的基础是电场和磁场的叠加原理.依照叠加原理,任意带电体激发的电场可以视作电荷元d q单独存在时激发电场的叠加,根据电荷的不同分布方式,电荷元可分别为体电荷元ρd V、面电荷元σd S和线电荷元λd l.同理电流激发的磁场可以视作为线电流元激发磁场的叠加.例如求均匀带电直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我们可取带电线元λd l为电荷元,每个电荷元可视作为点电荷,建立坐标,利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将电荷元激发的电场强度矢量沿坐标轴分解后叠加αr lλεE l l cos d π4122/2/0⎰-= 统一积分变量后积分,就可以求得空间的电场分布.类似的方法同样可用于求电势、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微元并非为数学意义上真正的无穷小,而是测量意义上的高阶小量.从形式上微元也不仅仅局限于体元、面元、线元,在物理问题中常常根据对称性适当地选取微元.例如,求一个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我们可以取宽度为d r 的同心带电圆环为电荷元,再利用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公式,用叠加的方法求得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 2.对称性分析对称性分析在求解电磁场问题时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场的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磁场的分布,从而对求解电磁学问题带来极大方便.而电磁场的对称性有轴对称、面对称、球对称等.下面举两个例子.在利用高斯定律求电场强度的分布时,需要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选择适当的高斯面,使得电场强度在高斯面上为常量或者电场强度通量为零,就能够借助高斯定律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相类似在利用安培环路定律求磁感强度的分布时,依照电流分布的对称性,选择适当的环路使得磁感强度在环路上为常量或者磁场环流为零,借助安培环路定律就可以求出磁感强度的分布. 3.补偿法补偿法是利用等量异号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强度,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性;或强度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元激发的磁感强度,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一特性,将原来对称程度较低的场源分解为若干个对称程度较高的场源,再利用场的叠加求得电场、磁场的分布.例如在一个均匀带电球体内部挖去一个球形空腔,显然它的电场分布不再呈现球对称.为了求这一均匀带电体的电场分布,我们可将空腔带电体激发的电场视为一个外半径相同的球形带电体与一个电荷密度相同且异号、半径等于空腔半径的小球体所激发电场的矢量和.利用均匀带电球体内外的电场分布,即可求出电场分布.4.类比法在电磁学中,许多物理量遵循着相类似的规律,例如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电位移矢量与磁感强度矢量、电偶极子与磁偶极子、电场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等等.他们尽管物理实质不同,但是所遵循的规律形式相类似.在分析这类物理问题时借助类比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已知物理量的规律去推测对应的另外一个物理量的规律.例如我们在研究L C 振荡电路时,我们得到回路电流满足的方程01d d 22=+i LCt i 显然这个方程是典型的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只不过它所表述的是含有电容和自感的电路中,电流以简谐振动的方式变化罢了. 5.物理近似与物理模型几乎所有的物理模型都是理想化模型,这就意味着可以忽略影响研究对象运动的次要因素,抓住影响研究对象运动的主要因素,将其抽象成理想化的数学模型.既然如此,我们在应用这些物理模型时不能脱离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条件与背景.例如当带电体的线度远小于距所考察电场这一点的距离时,一个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抽象为点电荷.但是一旦去研究带电体临近周围的电场分布时,将带电体当作点电荷的模型就失效了.在讨论物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同时在适用近似条件的情况下,灵活应用理想化模型可大大简化求解问题的难度.电磁学的解题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自己去分析、归纳、创新和总结.我们反对在学习过程中不深入理解题意、不分析物理过程、简单教条地将物理问题分类而“套”公式的解题方法.我们企盼同学们把灵活运用物理基本理论求解物理问题当成是一项研究课题,通过求解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领悟、体会,通过解题来感悟到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和快乐,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学基本定律,增强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积极性.第五章静电场5 -1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中的( )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5 -9 若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且离棒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204π1L r QεE -=(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204π21L r r QεE +=若棒为无限长(即L →∞),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5 -12 两条无限长平行直导线相距为r 0 ,均匀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线密度为λ.(1) 求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设该点到其中一线的垂直距离为x );(2) 求每一根导线上单位长度导线受到另一根导线上电荷作用的电场力.。
物理学第五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物理学第五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而对于学习物理学的学生来说,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物理学第五版上册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学习物理学的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力学基础1. 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受到的力为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量代入计算,可得a=5m/s²。
2. 一个物体质量为0.5kg,受到的力为5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同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量代入计算,可得a=10m/s²。
3. 一个物体质量为3kg,受到的力为15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量代入计算,可得a=5m/s²。
第二章:运动学1.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秒,求物体的位移。
答案: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速度×时间=10m/s×5s=50m。
2. 一个物体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秒,求物体的位移。
答案:同样应用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的公式,位移=速度×时间=20m/s×10s=200m。
3. 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秒,求物体的位移。
答案:应用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的公式,位移=速度×时间=5m/s×2s=10m。
第三章:牛顿定律1. 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受到的力为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量代入计算,可得a=5m/s²。
2. 一个物体质量为0.5kg,受到的力为5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同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量代入计算,可得a=10m/s²。
3. 一个物体质量为3kg,受到的力为15N,求物体的加速度。
稳恒电流1.电流形成的条件、电流定义、单位、电流密度矢量、电流场(注意我们又涉及到了场的概念)2.电流连续性方程(注意和电荷守恒联系起来)、电流稳恒条件。
3.欧姆定律的两种表述(积分型、微分型)、电导、电阻定律、电阻、电导率、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理解超导现象4.电阻的计算(这是重点)。
5.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了解)。
6.焦耳定律两种形式(积分、微分)。
(这里要明白一点:微分型方程是精确的,是强解。
而积分方程是近似的,是弱解。
)7.电动势、电源的作用、电源做功。
、8.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9.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流定律、环路电压定律。
明白两者的物理基础。
)习题:13.19;13.20真空中的稳恒磁场电磁学里面极为重要的一章1. 几个概念:磁性、磁极、磁单极子、磁力、分子电流2. 磁感应强度(定义、大小、方向、单位)、洛仑磁力(磁场对电荷的作用)3. 毕奥-萨伐尔定律(稳恒电流元的磁场分布——实验定律)、磁场叠加原理(这是磁场的两大基本定律——对比电场的两大基本定律)4.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重点)。
5. 磁矩、螺线管磁场、运动电荷的磁场(和毕奥-萨伐尔定律等价——更基本)6. 稳恒磁场的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与电场对比)7.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重要——求磁场强度)8.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安培定律积分、微分形式)9. 安培定律的应用(例14.2;平直导线相互作用、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磁力矩做功)10. 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电场力);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洛仑磁力);重力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引力)。
11. 三场作用叠加(霍尔效应、质谱仪、例14.4)习题:14.20,14.22,14.27,14.32,14.46,14.47磁介质(与电解质对比)1.几个重要概念:磁化、附加磁场、相对磁导率、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弱磁质、强磁质。
(请自己阅读并绘制磁场和电场相关概念和公式的对照表)2.磁性的起源(分子电流)、轨道磁矩、自旋磁矩、分子矩、顺磁质、抗磁质的形成原理。
电磁学部分总结 静电场部分第一部分: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电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同实物一样也具有能量、动量、质量等属性。
静电场的物质特性的外在表现是:(1)电场对位于其中的任何带电体都有电场力的作用 (2)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电场力要作功--电场具有能量1、描述静电场性质的基本物理量是场强和电势,掌握定义及二者间的关系.电场强度 电势2、反映静电场基本性质的两条定理是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要掌握各个定理的内容,所揭示的静电场的性质,明确定理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影响各个量的因素。
重点是高斯定理的理解和应用.3、应用(1)、电场强度的计算a)、由点电荷场强公式 及场强叠加原理 计算场强q FE =⎰∞⋅==aa ar d E q W U 0∑⎰⎰=⋅=ΦiSe qS d E 01ε ⎰=⋅0r d E L 02041r r q E πε=iiE E ∑=一、离散分布的点电荷系的场强二、连续分布带电体的场强其中,重点掌握电荷呈线分布的带电体问题b)、由静电场中的高斯 定理计算场源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带电体的场强分布一般诸如球对称分布、轴对称分布和面对称分布,步骤及例题详见课堂笔记.还有可能结合电势的计算一起进行。
c )、由场强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场强(适用于电势容易计算或电势分布已知的情形),掌握作业及课堂练习的类型即可。
(2)、电通量的计算a )、均匀电场中S 与电场强度方向垂直b)、均匀电场,S 法线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成θ角2041i ii i i i r r q E E πε∑=∑=⎰⎰π==0204d r rq E d E εUgradU E -∇=-=)(k zU j y U i x U ∂∂+∂∂+∂∂-=c)、由高斯定理求某些电通量(3)、电势的计算a )、场强积分法(定义法)——根据已知的场强分布,按定义计算b)、电势叠加法-—已知电荷分布,由点电荷电势公式,利用电势叠加原理计算第二部分: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和条件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作宏观定向运动的状态称为静电平衡状态.静电平衡下导体的特性:(1)整个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2)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表面附近场强的大小与该表面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方向与表面垂直; (3)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一、三大定律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q1 和q2 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与这两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uuu r q q ur F21 = k 1 2 2 er rur u r 高斯定理:a) 静电场:Φ e = E d S = ∫s∑qiiε0(真空中)b) 稳恒磁场:Φ m =u u r r Bd S = 0 ∫s环路定理:a)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b) 安培环路定理:二、对比总结电与磁∫Lur r L E dl = 0 ∫ ur r B dl = 0 ∑ I i (真空中)L电磁学静电场稳恒磁场稳恒磁场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 定义:B =ur ur F 定义:E = (N/C) q0基本计算方法:1、点电荷电场强度:E =ur r u r dF (d F = Idl × B )(T) Idl sin θ方向:沿该点处静止小磁针的N 极指向。
基本计算方法:urq ur er 4πε 0 r 2 1r ur u Idl × e r 0 r 1、毕奥-萨伐尔定律:d B = 2 4π r2、连续分布的电流元的磁场强度:2、电场强度叠加原理:ur n ur 1 E = ∑ Ei = 4πε 0 i =1r qi uu eri ∑ r2 i =1 inr ur u r u r 0 Idl × er B = ∫dB = ∫ 4π r 23、安培环路定理(后面介绍)4、通过磁通量解得(后面介绍)3、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ur ρ dV ur E=∫ e v 4πε r 2 r 0 ur σ dS ur ur λ dl ur E=∫ er , E = ∫ e s 4πε r 2 l 4πε r 2 r 0 04、高斯定理(后面介绍)5、通过电势解得(后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带电体的电场强度公式:几种常见的磁感应强度公式:1、无限长直载流导线外:B = 2、圆电流圆心处:B = 3、圆电流轴线上:B =ur 1、点电荷:E =q ur er 4πε 0 r 2 10 I2R0 I 2π r2、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一点:ur E=r qx i 2 2 32 4πε 0 ( R + x )R 2 IN 2 ( x 2 + R 2 )3 21 0α 23、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E =σ 2ε 0(N 为线圈匝数)4、无限大均匀载流平面:B =4、均匀带电球壳:E = 0( r < R )(α 是流过单位宽度的电流)ur E=q ur er (r > R ) 4πε 0 r 25、无限长密绕直螺线管内部:B = 0 nI (n 是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6、一段载流圆弧线在圆心处:B = (是弧度角,以弧度为单位)7、圆盘圆心处:B =r ur qr (r < R) 5、均匀带电球体:E = 4πε 0 R 3 ur E= q 4πε 0 r ur er (r > R ) 20 I 4π R0σω R2(σ 是圆盘电荷面密度,ω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6、无限长直导线:E =λ 2πε 0 x λ 0(r > R ) 2πε 0 r7、无限长直圆柱体:E =E=λr (r < R) 4πε 0 R 2电场强度通量:N·m2·c-1)(磁通量:wb)(sΦ e = ∫ d Φ e = ∫ E cos θ dS = ∫s sur u r E d S通量u u r r Φ m = ∫ d Φ m = ∫ Bd S = ∫ B cos θ dS s s s若为闭合曲面:Φ e =∫sur u r E d S若为闭合曲面:u u r r Φ m = Bd S = B cos θ dS ∫ ∫s s均匀电场通过闭合曲面的通量为零。
大学物理章节总结第十章总结一. 电荷的几种特性?答:1.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电荷守恒定律。
3. 电荷量子化。
4. 电荷的相对论不变性。
二. 什么是电场的物质性?答:电场具有动量、质量、能量,体现了它的物质性。
三. 电力线?性质有哪些?答:电力线定义:一族形象描述场强分布的空间曲线。
性质:1. 电力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不会中途中断。
2. 电力线不会相交。
3. 电力线不会形成闭合曲线。
四. 电通量?答:基本定义:曲面S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E与该点处的面元ds的标积在整个曲面上的代数和。
数学表达式:五. 关于高斯定理:1)定义(文字、数学)答:静电场中任何一闭合曲面S的电通量,等于该曲面所包围的电荷的代数和的分之一倍。
数学表达式:2)反应了静电场的什么性质?答:静电场是有源场。
3)库仑定律和高斯定理适用范围不同?答:库仑定律只适用于静电场,而高斯定理除适用于静止电荷和静电场外,还适用于运动电荷和迅速变化的电磁场。
注意:1) 当封闭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时,高斯面上E不一定处处等于0。
高斯面上的电通量一定等于0。
2) 当高斯面上=0时,封闭曲面内不一定没有电荷。
封闭曲面处E一定等于0。
3) 当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六.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说明了静电场的什么性质?答:静电场是保守场。
七. 保守场具有的特点?答:1)存在一个只与物体(电荷)位置有关的函数——(电)势能。
2)保守(静电)力做功可以表示为(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八. 场强=0处,电势一定为零吗?答:不一定。
九. 如果在一表面上电场为常数,对于该表面的电势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等势面。
十. 如果在某个空间区域,电势是个常量,对于该区间的场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匀强电场。
十一. 等势面的性质?答:1. 除电场强度为零处以外,电场线与等势面正交。
2. 电场线的方向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大学物理第五版上册课后答案及解析(总6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PP′,而Δr =|r|-|r|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0 时,点P′无限趋近P点,则有|dr|=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B).(2) 由于|Δr |≠Δs,故 ,即||≠ .但由于|dr|=ds,故 ,即||=.由此可见,应选(C).1-2 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绳长l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 ,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1-6 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tp~t 内的位移大小Δx1 、Δx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 ,如图所示,至于t =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解(1) 质点在 s内位移的大小 (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0不合题意)则 , 所以,质点在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 (3) t= s时 , , 1-7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x(t),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t 图.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c)].1-8 分析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x),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t)和y(t)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Δr、Δr、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的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s,则 ,最后用积分求s.解(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 (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 , 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而径向增量 *(4) 如图(B)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微元ds,则 ,由轨道方程可得 ,代入ds,则2s内路程为 1-9 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1) 速度的分量式为 , 当t =0 时, vox =-10 m61s-1 , voy =15 m61s-1 ,则初速度大小为设vo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 , 则加速度的大小为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β=-33°41′(或326°19′)1-10 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 (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解2(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 (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则 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1) 如图(B)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 ,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 ,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 ,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 (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的影长为s=htgωt,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的速度大小为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即为下午3∶00 时.1-13 分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和可得和.如a=a(t)或v =v(t),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由分析知,应有得 (1)由得 (2)将t=3s时,x=9 m,v=2 m61s-1代入(1) (2)得v0=-1 m61s-1,x0=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 1-14 分析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v =a(v)dt 分离变量为后再两边积分.解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1)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 (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速度由此可知当,t→∞时,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运动方程 1-15 分析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x 和ay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的两个分量式x(t)和y(t).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和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0 =0时v0 =0,积分可得又由及初始条件t=0 时,r0=(10 m)i,积分可得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2 y =2t2消去参数t,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 3y =2x -20 m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α=33°41′.轨迹如图所示. 1-16 分析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为和.在匀速率圆周运动中,它们的大小分别为 , ,式中|Δv|可由图(B)中的几何关系得到,而Δt 可由转过的角度Δθ 求出.由计算结果能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瞬时加速度是平均加速度在Δt→0 时的极限值.解(1) 由图(b)可看到Δv =v2 -v1 ,故而所以 (2) 将Δθ=90°,30°,10°,1°分别代入上式,得, , , 以上结果表明,当Δθ→0 时,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值,该值即为法向加速度.1-17 分析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t)和y =y(t),从中消去参数t,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t和a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t得到.在求得t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求ρ.解(1) 由参数方程 x =,y=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 (2) 在t1 =s到t2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则t1 =s时的速度v(t)|t =1s=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4) t =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则 1-18 分析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时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由此时刻的两速度分量vx 、vy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的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y =1/2 gt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100 m61s-1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 (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 (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 1-19 分析这是一个斜上抛运动,看似简单,但针对题目所问,如不能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一个恰当的坐标系,将运动分解的话,求解起来并不容易.现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则炮弹在x 和y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分别为v0cosβ和v0sinβ,其加速度分别为gsinα和gcosα.在此坐标系中炮弹落地时,应有y =0,则x =OP.如欲使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则应满足vx =0,直接列出有关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即可求解.由于本题中加速度g 为恒矢量.故第一问也可由运动方程的矢量式计算,即 ,做出炮弹落地时的矢量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所示几何关系也可求得 (即图中的r 矢量).解1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 (1) (2)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解2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x =0,则 (3)由(2)(3)两式消去t 后得由此可知.只要角α和β满足上式,炮弹就能垂直击中坡面,而与v0 的大小无关.讨论如将炮弹的运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求解本题将会比较困难,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体验一下.1-20 分析选定伞边缘O 处的雨滴为研究对象,当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将以速度v 沿切线方向飞出,并作平抛运动.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列出雨滴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图中所示几何关系,即可求证.由此可以想像如果让水从一个旋转的有很多小孔的喷头中飞出,从不同小孔中飞出的水滴将会落在半径不同的圆周上,为保证均匀喷洒对喷头上小孔的分布解(1) 如图(a)所示坐标系中,雨滴落地的运动方程为 (1) (2)由式(1)(2)可得由图(a)所示几何关系得雨滴落地处圆周的半径为 (2) 常用草坪喷水器采用如图(b)所示的球面喷头(θ0 =45°)其上有大量小孔.喷头旋转时,水滴以初速度v0 从各个小孔中喷出,并作斜上抛运动,通常喷头表面基本上与草坪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以φ角喷射的水柱射程为为使喷头周围的草坪能被均匀喷洒,喷头上的小孔数不但很多,而且还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喷头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21 分析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作斜抛运动,其轨迹方程可由质点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方程得到.由于水平距离x 已知,球门高度又限定了在y 方向的范围,故只需将x、y 值代入即可求出.解取图示坐标系Oxy,由运动方程 ,消去t 得轨迹方程以x = m,v = m61s-1 及m≥y≥0 代入后,可解得71.11°≥θ1≥69.92° 27.92°≥θ2 ≥18.89°如何理解上述角度的范围在初速一定的条件下,球击中球门底线或球门上缘都将对应有两个不同的投射倾角(如图所示).如果以θ>71.11°或θ <°踢出足球,都将因射程不足而不能直接射入球门;由于球门高度的限制,θ 角也并非能取°与°之间的任何值.当倾角取值为°<θ <69.92°时,踢出的足球将越过门缘而离去,这时球也不能射入球门.因此可取的角度范围只能是解中的结果.1-22 分析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的曲线坐标.由给定的运动方程s =s(t),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的速度v 和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而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为an=v2 /R.这样,总加速度为a =atet+anen.至于质点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为曲线坐标的改变量Δs=st -s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的圈数自然可求得.解(1) 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率为其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 , 故加速度的大小为其方向与切线之间的夹角为 (2) 要使|a|=b,由可得 (3) 从t=0 开始到t=v0 /b 时,质点经过的路程为因此质点运行的圈数为 1-23分析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ω=ω(t)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因ωR =v,由题意ω∝t2 得比例系数所以则t′=s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总加速度在s内该点所转过的角度 1-24 分析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1) 由于 ,则角速度.在t =2 s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 当时,有 ,即得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3) 要使 ,则有 t =s1-25 分析这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1 为S′相对S的速度,v2 为雨滴相对S的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可解.解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为v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的速度为v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的速度v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如图所示),于是可得 1-26 分析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的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的运动速度v2′的方向)应满足.再由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 ,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1.解由[图(b)],有而要使 ,则 1-27 分析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是由船相对于岸的速度v 决定的.由于水流速度u的存在, v与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v′之间有v=u +v′(如图所示).若要使船到达正对岸,则必须使v沿正对岸方向;在划速一定的条件下,若要用最短时间过河,则必须使v 有极大值.解(1) 由v=u +v′可知 ,则船到达正对岸所需时间为 (2) 由于 ,在划速v′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当α=0 时, v 最大(即v=v′),此时,船过河时间t′=d /v′,船到达距正对岸为l 的下游处,且有 1-28 分析该问题涉及到运动的相对性.如何将已知质点相对于观察者O 的运动转换到相对于观察者O′的运动中去,其实质就是进行坐标变换,将系O 中一动点(x,y)变换至系O′中的点(x′,y′).由于观察者O′相对于观察者O 作匀速运动,因此,该坐标变换是线性的.解取Oxy 和O′x′y′分别为观察者O 和观察者O′所在的坐标系,且使Ox 和O′x′两轴平行.在t =0 时,两坐标原点重合.由坐标变换得x′=x - v t =v t - v t =0 y′=y =1/2 gt2加速度由此可见,动点相对于系O′是在y方向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动点在两坐标系中加速度相同,这也正是伽利略变换的必然结果. 2-1 分析与解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2 分析与解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N范围内取值.当FN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3 分析与解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应为μFN.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的最大速率应为v=μRg.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的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2-4 分析与解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的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的轨道支持力FN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的切向分量(m gcos θ) 使物体的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的动力学方程可判断,随θ 角的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N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 2-5 分析与解本题可考虑对A、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为A、B 两物体相对电梯的加速度,ma′为惯性力.对A、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T=5/8 mg.故选(A).讨论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的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的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的加速度aA 和a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A 和aB的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A 应斜向上.对aA 、aB 、a 和a′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6 分析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的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的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的函数关系α=f(t),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则 (2)为使下滑的时间最短,可令 ,由式(2)有则可得 , 此时 2-7 分析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的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的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的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的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的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T -(m1 +m2 )g =(m1 +m2 )a (1) ,FN2 - m2 g =m2 a (2)解上述方程,得FT=(m1 +m2 )(g +a) (3) FN2 =m2 (g +a) (4)(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0 m61s-2 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的值为FT= ×103 N乙对甲的作用力为F′N2 =-FN2 =-m2 (g +a) = ×103 N(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 m61s-2 上升时,得绳张力的值为 FT= ×103 N此时,乙对甲的作用力则为F′N2 =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2-8 分析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绳的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的.解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 mA g -FT=mA a (1)F′T1 -Ff=mB a′(2)F′T -2FT1 =0 (3)考虑到mA =mB =m, FT=F′T , FT1 =F′T1 ,a′=2a,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讨论动力学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1) 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选定坐标;(2) 根据物理的定理和定律列出原始方程组;(3) 解方程组,得出文字结果;(4) 核对量纲,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来.2-9 分析当木块B 平稳地轻轻放至运动着的平板A 上时,木块的初速度可视为零,由于它与平板之间速度的差异而存在滑动摩擦力,该力将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定律可得到它们各自相对地面的加速度.换以平板为参考系来分析,此时,木块以初速度-v′(与平板运动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相对加速度,按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该题也可应用第三章所讲述的系统的动能定理来解.将平板与木块作为系统,该系统的动能由平板原有的动能变为木块和平板一起运动的动能,而它们的共同速度可根据动量定理求得.又因为系统内只有摩擦力作功,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功应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木块相对平板移动的距离即可求出.解1以地面为参考系,在摩擦力Ff=μmg 的作用下,根据牛顿定律分别对木块、平板列出动力学方程Ff=μmg =ma1 F′f=-Ff=m′a2a1 和a2 分别是木块和木板相对地面参考系的加速度.若以木板为参考系,木块相对平板的加速度a =a1 +a2 ,木块相对平板以初速度- v′作匀减速运动直至最终停止.由运动学规律有 - v′2 =2as由上述各式可得木块相对于平板所移动的距离为解2以木块和平板为系统,它们之间一对摩擦力作的总功为W =Ff (s +l) -Ffl =μmgs式中l 为平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由于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当木块放至平板上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 v″由系统的动能定理,有由上述各式可得 2-10 分析维持钢球在水平面内作匀角速度转动时,必须使钢球受到一与向心加速度相对应的力(向心力),而该力是由碗内壁对球的支持力FN 的分力来提供的,由于支持力FN 始终垂直于碗内壁,所以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ω而变的.取图示Oxy 坐标,列出动力学方程,即可求解钢球距碗底的高度.解取钢球为隔离体,其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在图示坐标中列动力学方程 (1) (2)且有 (3)由上述各式可解得钢球距碗底的高度为可见,h 随ω的变化而变化.2-11 分析如题所述,外轨超高的目的欲使火车转弯的所需向心力仅由轨道支持力的水平分量FNsinθ 提供(式中θ 角为路面倾角).从而不会对内外轨产生挤压.与其对应的是火车转弯时必须以规定的速率v0行驶.当火车行驶速率v≠v0 时,则会产生两种情况:如图所。
第十章 变化电磁场的基本规律一、基本要求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概念,本质及计算方法。
3.理解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
4.了解磁能密度的概念5.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 物理意义,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
二、基本内容1. 电源的电动势在电源内部,把单位正电荷由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l E d kk E 为作用于单位正电荷上的非静电力,电动势方向为电源内部电势升高的方向。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闭合回路面积中的磁通量m Φ随时间变化时,回路中即产生感应电动势:i md dtΦ=-方向由式中负号或楞次定律确定。
该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无论是闭合回路还是通过作辅助线形成闭合回路,只要能够求出该回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就可以应用定律得到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自感、互感电动势也是该定律的直接结果。
3..动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是导体在稳恒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它的起源是非静电场力——洛伦兹力,其数学表达式为i l B v d b a ⋅⨯=⎰+-)()()(或ab l B v l E d d bab ak ⋅⨯=⋅=⎰⎰)(式中B v fE ⨯==qk ,动生电动势方向沿(B v ⨯)方向。
如ab >0,则V a <V b (b 点点势高);如ab <0,则V a >V b (a 点势高);4. 感生电动势和涡旋电场感生电动势是由变化的磁场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它的起源是涡旋电场,其数学表达式为⎰⎰⎰⋅∂∂-=⋅)()(L S d t l d S BE 旋涡旋电场: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产生的电场,其电场线是闭合的,因而叫涡旋电场。
是麦克斯韦的第一条假设。
注意涡旋电场与静电场的起源机制和性质二者的区别。
如果已知涡旋电场分布,可以通过积分求出一段导线两端的感应电动势,对于特殊的涡旋电场分布,可以通过作辅助线的方法,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一段导线两端的感应电动势。
5. 自感系数和自感电动势 LI m =ψ式中比例系数L 为回路的自感系数,简称自感。
如果回路周围不存在铁磁质,自感系数L 仅取决于线圈自身的大小、几何形状、匝数以及线圈内磁介质的磁导率,与回路电流I 无关。
由于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而在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电动势为L )(dtdLI dt dI L dt d m +-=-=ψ 若回路的自感L 不随时间变化,则L dtdIL-=6. 互感系数和互感电动势互感系数满足的规律是 12121I M m =ψ21M 称为线圈Ⅱ对线圈Ⅰ的互感系数,简称互感。
同理线圈Ⅱ的电流强度2I 的磁场,穿过线圈Ⅰ的磁通链12ψ与2I 成正比,即21212I M m =ψ则12M 称为线圈Ⅰ对线圈Ⅱ的互感系数,也称为互感。
理论和实验均可证明21M =12M =MM 称为互感系数,由两个线圈自身的几何结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以及周围磁介质决定,对于非铁磁质,互感系数为常量,与两线圈中的电流无关。
当一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邻近的另一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电动势为21)(1121dtdMI dt dI M dt d m +-=-=ψ 若M 不随时间变化,则 21dt dI M1-=同理12dtdI M2-= 7. 磁场能量磁场的能量密度 ωm =22212121H BH B μμ== 总磁场能量 m ()m V W dV =ω⎰自感磁能: 212m W LI = 8. 位移电流位移电流 Dd d s d I dS dt==⋅⎰Ψj 位移电流密度 t d ∂∂=Dj位移电流的概念是在将稳恒电流情况下所满足的安培环路定律应用于非稳恒电路时出现矛盾而因入的,由于传导电流在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中断,为了使安培环路定律具有更普遍意义,麦克斯韦提出,如果把变化电场看作一种等效电流,则整个回路的电流就连续了,所以位移电流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极板间电位移通量的时间变化率。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是麦克斯韦的第二条假设,位移电流不产生焦耳热,尽管位移电流与传导电流产生的机理不同,但它们都产生磁场,而且产生磁场的规律是相同的。
9. 麦克斯韦方程组⎰⎰∑=⋅Siqd S D⎰⎰⎰⋅∂∂-=⋅LS d td S Bl E ⎰⎰=⋅Sd 0S B ⎰⎰⎰⋅∂∂+=⋅LSd td S Dj l H 0)(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场理论的高度概况,用它可以预言电磁波。
10. 电磁场的物质性近代物理表明,电磁场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三、习题选解10-1如图所示,在通以电流5i A =的长直导线近旁有一导线段ab ,长20l cm =,离长直导线距离10d cm =。
当它沿平行于长直导线的方向以速度110-⋅=s m v 平移时,导线段中的感应电动势有多大? 哪端的电势高?解:在线段ab 上任取一线元l d ,如图r l d d =,其v 与B 垂直且B v ⨯与r d 反向,故r Bd dv -=⋅⨯r B v )(idld I dr I d b ald d+-=-=⋅⨯=⎰⎰+ln 00r 2v r 2v πμπμr B v )( 0101.13ln 10510257<⨯-=⨯⨯⨯-=--V所a 端电势高。
题10-1图10-2 如图所示,长直导线中通有5A 的电流,共面矩形线圈共1×103匝,10a cm =,20L cm =,以12-⋅=s m v 的速度向右平移,求:当10d cm =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取顺时针方向为回路绕行正方向, 则在回路所围平面中平面法线方向与平面中 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均为垂直至面向内, 无限长直导线在空间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 大小为B=rI⋅πμ20 设在某一时刻t ,回路左边竖框距导线为x ,题10-2图取任一小面元Ldr dS =,则通过此小面元的元磁通为02m ILdrd BdS BLdr rμΦπ=⋅===⋅B S 通过整个回路的磁通量为x a00xln 22m m ILdr IL x ad r xμμΦΦππ++===⋅⎰⎰当回路运动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i()00ln 22m Nd NIL NIL d x a a dt dt x x x a Φμμππ+⎛⎫=-=-=⋅ ⎪+⎝⎭v当运动至10x d cm ==处时i()2.01.021.02.0510*******⨯⨯⨯⨯⨯⨯⨯=+=-d a d a NIL v πμ01023>⨯=-Vi 0>,说明回路中感应电动势方向与选定的绕行回路方向相同,为顺时针方向。
此题中要注意,以匀速运动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并非常量,而是线圈与导线间距离的函数。
10-3 如图所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是一个在磁场中转动的导体圆盘,若圆盘 半径为R ,它的转轴与均匀外磁场的磁感应 强度B 平行,圆盘的转动角速度为ω。
求: (1)盘的边与盘心之间的电势差?=U题10-3图(2)当T B m R 60,15.0==,转速为1600-⋅=s πω,?U =(3)盘边与盘心哪处电势高?若将盘反转,电势高低可否反过来?解:(1)在连接盘心与盘边的任一半径R 上取一线元dr 与圆心O 距离为r ,该线元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动生电动势大小为diB dr Br dr ω==v则盘心与盘边之间的电势差 =U i ⎰=di⎰=Rrdr B 0ω=221R B ω(2)若 1300,60,15.0-⋅===s r n T B m R V nR B R B U 7.12712212122=⨯==πω (3)根据右手定则,动生电动势的方向指向盘边,盘边电势高,若将盘反转,则盘心电势高。
10-4 如图所示,两个同轴的圆周导线,两导线平面间相距为x ,并知x >>R ,当R 圆周导线内有恒定电流I 流动时,r 圆周导线因r 较小,在2r π内磁感应强度可以认为是均匀的。
若x 以dtdx=v 变化。
(1)求:穿过小圆周线的磁通量m Φ与x 的关系?(2)当nR x =时刻(n 为正数r )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3)若v >0,确定r 回路感应电流的方向?题10-4图解:(1) R 圆周导线在通有电流I 时,小圆周导线所在x 处的磁感应强度 232220)(2x R IR B +=μ穿过小圆周回路的磁通量22032222()m R IBS r R x μΦπ==+(2)小圆周回路的感应电动势i 32222201()2m d d r R I R x dt dtΦμπ-=-=-+ dtdxx R x I R r 2522220)(243-+⨯=πμ把dtdx=v ,代入nR x =i 5222203/(1)2r In R n μπ=+v20522232(1)n r I R n μπ=+v(3)若v >0,由楞次定律i >0,r 回路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俯视)。
10-5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0r ,电阻为R 的刚性线圈在匀强磁场B 中绕轴OO '⊥B 以ω转动,若忽略自感,当线圈平面转至与B 平行时,求:(1)AB 、AC 各等于多少?(注意)(2)确定C A 、两点哪点电势高?B A 、两点哪点电势高?解:(1)在圆弧CA 某点D 上取一线元d l ,方向如图,OD 与B 的夹角为θ,线元dl 因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的动生电动势di dl B θcos v -=又 θωθcos ,00r d r dl ==v 所以 dI-θθωd B r 220cos -=C A 、间任一段由1θ~2θ的圆弧的动 生电动势O ’BCOr 0A B Dd l θθdω题10-5图题10-5图i ⎰=di⎰-=21220cos θθθθωd B r21)2412(20θθθθωn si B r +-=故 BA 242)2412(ππθθωn si B r +-=20)418(Br ωπ--= CA B r n si B r ωπθθωπ202024)2412(-=+-= (2) 由(1)知CA <0、BA <0,所以A 、C 两点比较,C 点电势高;A 、B两点比较,B 点电势高。
10-6 如图所示,矩形回路在磁场中运动,磁感应强度by B B B x z y ===,0。
当0=t 时,回路的一边与z 轴重合,求下列情况回路中感应电动势:(1)回路沿y 轴正向运动,速度为12-⋅s m ;(2)回路沿y 轴正向运动,从静止开始有加速度为22-⋅s m ;(3)回路绕z 轴以ω匀速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