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揠苗助长完美版1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拔苗助长》课文原文遇到问题怎么办?动动脑筋,我们会找到解决题的好办法。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①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看,禾苗都枯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根据《孟子·公孙卫上》改写。
完美版•故事背景与寓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深入解读•寓言故事中的智慧与哲理目•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寓言故事异同•语言特色及修辞手法赏析录故事背景与寓意故事来源及作者简介故事来源作者简介故事情节梳理揠苗助长农夫心急农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禾苗枯死寓意与启示尊重自然规律禾苗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强行拔高只会适得其反。
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急于求成。
踏实做事农夫想要禾苗快速长高,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
这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事情,不能投机取巧。
正确面对挫折当农夫看到枯死的禾苗时,一定非常失望和沮丧。
但这也是一个教训,让我们学会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反思。
工作与事业在工作和事业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要期望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要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经验来实现目标。
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不要试图强行改变他人,而是要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沟通和交流。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农夫形象特点勤劳而急于求成缺乏知识与经验朴实而可爱邻居角色定位旁观者与智者对比与反衬人物性格对比与塑造农夫与邻居的性格对比人物塑造的手法情感表达与传递农夫的情感变化01邻居的情感态度02情感传递的方式03故事情节深入解读农夫揠苗原因探究描述了农夫拔苗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变化。
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农夫选择了将禾苗往上拔的方式来“帮助”它们生长。
揠苗过程描述及技巧运用结果呈现与反思结果禾苗都枯萎了,农夫的愿望落空。
通过对比呈现农夫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巨大反差。
引导读者反思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农夫决定揠苗助长是故事的转折点。
此转折点前后,故事情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农夫的性格、行为以及与自然的关系都在转折点后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揠苗助长》课文原文及赏析
《揠苗助长》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在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忧自己的禾苗长得不够快,于是就用手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
他忙忙碌碌地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但是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的儿子听了,赶紧跑到田里去看,却发现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赏析:
《揠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通过描绘一个急于求成的农夫拔苗助长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加速发展只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农夫因为过于急切地希望禾苗快速生长,采取了拔苗助长的错误做法,结果反而导致禾苗枯萎。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无论是教育孩子、培养人才,还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给予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农夫的愿望是禾苗快速生长,但他忽视了禾苗生长的自然规律,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不能仅仅依赖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努力,还要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总的来说,《揠苗助长》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向我们传递了关于尊重自然规律、避免急功近利的重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