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5章空气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8.57 MB
- 文档页数:89
第1章绪论1.建筑环境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第2章建筑室外环境一、基本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室外综合温度、真太阳时、温室效应、逆温层、霜洞二、思考题1.试解释我国北方住宅为何要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2.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的原因是什么?3.说明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
4.温室效应,逆温层与城市与城市热岛效应、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5.城市热岛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危害?6. 采用水体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7. 室外气温指在什么条件下测得的温度?8.地下温度3米深处的温度有什么特点?9.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分为几个区?各有什么特点?10.为保证日照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求的最小住宅楼间距是否相同?为什么?11.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12.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13.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第3章建筑热湿环境一、基本概念材料的蓄热系数S、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遮阳系数C n、遮挡系数C s、冷负荷、热负荷得热二、思考题1.围护结构的传热量由那几部分组成,得热量与围护结构有何关系。
2.何为谐波反映法,冷负荷系数法,简略说明其原理。
3.通常在围护结构中设置一空气间层以减少冬季从室内向室外的传热,试问空气层应设在靠室外一侧还是靠室内一侧对保温效果更好,为什么?4.窗户的材料对传热是否有影响,目前常用的几种类型窗户有那些,那种窗户的传热量少?5.室内水面自然蒸发是否导致室内热负荷变化?试阐述有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6.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外遮阳比内遮阳更有利。
7.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8.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9.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10.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11.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12.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13.围护结构内表面上的长波辐射对负荷有何影响?14.夜间建筑物可通过玻璃窗长波辐射把热量散出去吗?15.如果一个由6面实体墙(包括楼板)围合的房间室内温度恒定,把几面实体墙的得热叠加,再加上室内热源得热与渗风得热,就等于房间的冷负荷吗?16.如果有两套户型设计一模一样的公寓,但一个主要窗户朝东,另一个朝西。
第五章网格布一、概念由玻璃纤维织成的网格布为基布,表面涂覆高分子耐碱涂层制成的网格布。
埋入抹面层用于提高防护层抗冲击性和抗裂性。
一般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两种。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1、标准名称及代号《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GJ32/J22—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GB/T 1549-2008《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 841—2007《增强用玻璃纤维网布第2部分:聚合物基外墙外保温用玻璃纤维网布》JC 561.2—2006《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2部分:经、纬密度的测定》GB/T 7689.2—2001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3部分:宽度和长度的测定》GB/T 7689.3—2001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GB/T 7689.5—2001《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GB/T 9914.2—2001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9914.3—2001《玻璃纤维网布耐碱性试验方法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法》GB/T 20102—20062、技术指标由于不同检测标准中网格布的技术指标不同,所以在这里选取常用的几种列出。
(二)根据《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GJ32/J22—2006,耐碱网格布三、试验方法不同检测标准中网格布的检测参数各异,同一参数试验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教材仅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予以介绍,具体试验中严格按产品标准要求进行。
1、断裂强力试验依据GB/T 7689.5—2001适用于JG 158—2004 、DGJ32/J22—2006、JG149—2003标准中网格布的断裂强力试验。
(一)环境要求:标准试验室环境为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第五章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稳定度大气除有水平方向的运动之外,还有其空气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又称为空气对流运动,它包括空气的上升运动和空气的下沉运动。
与空气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相比,空气的垂直运动的平均速率那么稍小些。
但有时候空气的垂直运动相当强,例如龙卷、热带气旋和热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空气垂直运动的速率较大。
正因为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过程中空气绝热冷却,饱和和水气凝结,才会有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垂直上升较强时会出现阵雨,雷雨和冰雹,并伴有大到强风的天气,这是空气一般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如空气中出现逆温,上升运动很弱或没有空气的上升运动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现象, 空气的水平运动很弱,这是空气处于稳定的状态;如空气产生下沉运动,这是天气状况很好,天空少云,风力又较小。
所以各种天气现象如表所示都是由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处于稳定与否所定的。
表天气现象符号一空气的垂直运动Air Vertical Motion1空气垂直运动的类型空气的垂直运动能引起空气中的热量、水汽和固体杂志等的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输送,对天气晴好与否、云雾降水、强对流天气、风雨天气、雷暴天气、海上的大风浪和涌浪等现象的形成和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空气的垂直运动的强弱与大气稳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气中任何一单位质量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受到作用力要有二个:一个是重力,方向指向地心,即向下;另一个是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梯度力,人们常说的浮力,方向指向地心的反方向,即沿下垫面垂直向上。
当垂直气压梯度力小于重力时,空气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该气块原来是静止,就会因此产生下降运动,类似于高气压反气旋天气系统中的向下运动气流;当垂直气压梯度力大于重力时,空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如果该气块原来是静止的,就会因此而产生上升运动,类似于天气系统低压气旋的向上运动气流。
由此可见,空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气块垂直方向上受力不平衡而引起的。
所以将空气的垂直运动主要可分为对流与系统性垂直运动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