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40
第一章环境问题的由来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人工环境: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湿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我国酸雨特点:频率高、酸度大、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富山事件(骨痛病):镉(1931-1975) 米糠事件:多氯联苯(1968) 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粉尘,重金属(1955) 水俣事件:甲基汞(1953-1961)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5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48)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1943)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30)第二章地球环境地球环境:又称地质环境,它是由岩石、浮土、水和大气这些地球物质组成的体系。
它提供人类的物质来源;提供人类栖息的场所和活动空间;提供人类以矿物和能源。
地质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氧革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氮,并用其在体内合成蛋白质;而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又将蛋白质转化成氮气进入大气。
使得原来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主的还原性大气,转化为以氧气、氮气为主的氧化性大气。
大气中游离氧对生物有重要的意义:1、生物的代谢方式从厌氧生活发展为有氧生活;2、氧浓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形成臭氧层。
环保专责复习题环保专责复习题环保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下是一些环保专责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A.人口增长B.气候变化C.资源浪费D.所有选项都是2.以下哪个是可再生能源的例子?A.煤炭B.天然气C.太阳能D.石油3.以下哪个是最常见的污染源?A.工厂B.汽车尾气C.家庭垃圾D.所有选项都是4.以下哪项行为有助于减少塑料污染?A.购物时使用塑料袋B.使用一次性塑料杯C.回收利用塑料制品D.随意丢弃塑料垃圾5.以下哪个是环保的最佳实践?A.节约用水B.大量使用化学肥料C.乱倒废弃物D.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二、判断题1.环境污染只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问题。
()2.节约用电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4.垃圾分类是一种有效的环保措施。
()5.环境保护只是政府的责任,个人并不需要参与。
()三、填空题1.____________是指通过改变自然环境,使其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行为。
2.____________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____________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
4.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5.____________是指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列举三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并说明其危害。
3.简要介绍一种有效的环保措施,并说明其重要性。
4.解释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并举例说明。
5.你认为个人在环保方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请阐述你的观点。
五、综合题请你以一个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介绍你参与的一次环保活动。
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你的感受和体会。
1. 1979年,环保法2. 生态系统由2大部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4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3. 路域生态系统的范围,应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宽50〜70m。
4. 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3种保护方式(就地迁地离体);保护生物群落及其生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5. 自然保护区的3个圈:核心区(禁止任何人进入)、缓冲区、实验区(公路进入需审批)6. 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7. 大型施工场地的选址,应尽可能离开居民集中点200m以外,否则应停止夜间高噪声作业的施工。
8. 声屏障的5种类型:土堤结构、砼结构、木结构、金属和复合材料结构、组合式结构9. 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
洒水降尘70% (P80)。
边坡覆盖率不应小于70% (P189)10. 灰土拌合应尽可能采取厂拌,且距敏感点300m以上,避免扬尘影响。
(81)11. 沥青拌合应尽可能采取厂拌,且距敏感点300m以上,避免苯并芘的影响。
(81)12. 沥青摊铺时所产生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50m之内。
(81)13. 粉状建材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100m以上(P82)14. 对于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应修建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但最近一条必须离滑动裂缝面最少5m以外。
(P145)15. 声屏障高度一般为2〜5m,不宜超过5m。
16. 截水沟设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m并进行防水渗加固(P168)17. 铺砌草块用的草坪机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
18. 生活垃圾堆放点30m范围内应无生活用水体和渔用水体。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在原( D )、农业化学等学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学科。
A.农业气象学B.生态学C.水土保持学D.土壤学2.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 B )召开。
A瑞典斯德哥尔摩 B巴西里约热内卢 C丹麦哥本哈根 D法国巴黎3. 自然环境既包括未受或很少受到人类影响的“原始状态”,也包括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创造的一些人工条件,前者常常被称之为自然环境或( A )环境。
A原生 B人为 C次生 D人文4.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以下属于自然原因的是( C )。
A 砍伐森林 B废水排放 C 火山爆发 D废气排放5.以下不属当前我国用量最大的农用化学品的是( D )。
A.化肥B.农药C.农膜D.种衣剂6. 我国农药生产中,产量最多的是( A )。
A杀虫剂 B.杀菌剂 C.杀螨剂 D. 除草剂7. 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中,“四位”不包含以下哪一个? ( D )A日光温室 B.沼气池 C.畜禽圈 D. 厨房8. 以下哪一项不是“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 ( C )A.“三同时”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 限期治理制度D.排污收费制度9.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属于农村人居环境中的(B )。
A. 自然系统B.支撑系统C.社会系统D. 居住系统10.水产立体养殖、多层次立体种植利用的是( D )原理A.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B.生物相克C.食物链D.生态位√13.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稻草、玉米秸秆和( B )3种秸秆数量一般占秸秆总量的75%以上。
A高粱秸 B. 麦秸 C.大豆秸 D.花生秸14.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15. 在水产养殖污染中,属于人为污染的是( A )。
A 饵食残余造成的污染 B. 水生生物死亡造成的污染C. 水体中细菌造成的污染D. 水体中病毒造成的污染16. 以下哪一项不是“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 ( D )A.“三同时”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 排污收费制度D.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1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目前最通用、节俭的是( A )A.沼气处理技术B.三格化粪池处理技术C.稳定塘处理技术D.人工湿地处理技术18.“谷物喂鸡、鸡粪还田”利用的是( C )原理。
环境保护复习题纲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三、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五、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七、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P15页表格)八、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尊重和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A.表现:水资源短缺B.形成原因: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水量加大;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③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④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浪费B.形成原因:①人口增长;②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③土壤次生盐碱化;④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⑤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3.矿产资源问题A.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B.形成原因:①人口增长;②总量不足;③浪费严重;④利用率不高。
生态环保知识点总结复习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下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对生态环保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复,以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1. 什么是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以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它涉及到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
2. 主要生态环保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人们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所导致的现象。
这一问题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2)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然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家庭污水等都对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威胁到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
(3)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功能丧失。
3. 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生态环保对现代社会和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关乎着自然界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永续发展。
4. 生态环保的应对策略(1)减少污染减少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提倡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可以减少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需求的同时,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通过促进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循环利用等,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环境保护人才,并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保行动。
结论生态环保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