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一体化建设与黄河防汛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23.16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水利信息化工作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水利行业也在逐步进行信息化改革。
2024年,我们水利部门在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下面就对这一年的水利信息化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建设与完善水利信息化平台2024年,我们在水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平台,并逐步推进了平台的升级和优化。
平台的建设使得水利部门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实现互通互联,同时也提供了便利的数据共享和查询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二、推动水利监测系统的信息化在水利监测系统的信息化方面,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
通过信息化技术,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情变化,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为水利调度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的监测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利用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
三、推进水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四、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和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需要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了水利部门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人才的全面管理和评价,为水利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2024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们在建设和完善水利信息化平台、推动水利监测系统的信息化、推进水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以及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提高水利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水利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信息安全问题、人才培养和管理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解决。
数字孪生守护黄河安澜作者:陈燕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02期2023 年,河南黄河数字孪生建设的“大明星”当数马渡黄河边的一块“小石头”。
2022 年年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对其点赞,使得这块“小石头”迅速火出圈。
其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第18 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并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上再获李国英部长肯定,多次被新华社、《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报道……它就是装置了多种传感器、能第一时间感知坝岸险情的“智能石头”。
这仅仅是河南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是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驱动和支撑,也是实现河南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3 年,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整体谋划、统一部署,初步建成“全域智能感知、高速互联互通、统一共享平台、智慧业务应用”的数字孪生体系,给黄河装上了“智慧大脑”。
布局先行构建智能高效感知网络数字孪生黄河是利用数字技术,实时监测、模拟黄河的运行状态,从而预测黄河的一举一动。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基础,也是关键。
2023 年,河南黄河河务局全面铺开“五级四线”全覆盖建设,监测感知点位布局不断优化,扁平化的新型感知网络贯通大河,成为河南黄河监测数据汇聚的重要载体。
在711 千米的黄河两岸布设804 处视频点、26 处高空摄像头,在86 道坝岸上布设根石走失监测设备,重点河段安装水尺44 处、智能语音警示系统220 处,全方位实时监测河道、工程等动态,是工程险情的“侦察兵”。
在马渡、赵口2 处工程部署全天候、全自动河道巡查预警机,配合95 架无人机,开展常态化河道巡查,高空视野俯瞰河势变化、工程抢险情况,既是“千里眼”,又是“顺风耳”。
部署河南黄河云视讯平台,接入终端171 台(套),实现“1+6+26+N”视频会议实时召开,发挥指挥中枢作用。
多项技术叠加优化,共同打造河南黄河信息敏锐感知的“末梢神经”。
工程信息化在河道治理建设中的应用
李亚娟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年(卷),期】2024()3
【摘要】通过调研凌源市青龙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以凌源市青龙河(瓦房—东营子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平台设计为例,实现建设管理单位对河段的监管,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为抵御洪水及保障河道安全以及构建青龙河河道数字孪生提供技术支撑。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李亚娟
【作者单位】凌源市水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工程测量在河道治理工程的应用要点简析——以鄢陵县双洎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2.HEC-RAS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的应用——以滦平县兴洲河路南营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河道建设中的应用——以惠州市西枝江连通东江(新开河)河道建设为例
4.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水利互联网数据化资源存在主要问题及整合措施研究新乡黄河河务局原阳黄河河务局,河南新乡 453500摘要:水资源的网络化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
主要内容有:水、雨、灾害、水旱、水量、水质、水环境、水工程等。
网络水资源的数字化利用,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
实现黄河水资源网络资源的数据化,可实现对黄河水资源网络数据的采集、传输、储存、处理、利用,提升黄河水资源网络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数据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全方位涵盖了因特网数字化架构,提高了黄河水资源的使用,并对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评估。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了提升和发展,推动其合理发展、高效利用、合理分配、综合保护、有效保护和水资源综合管理。
在实现黄河水资源网络化利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化对现代水资网络化的影响,以及网络化对黄河水资源网络化开发的影响。
关键词:系统建设;互联网数据化;主要问题;智能网络0 引言文章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水资源利用数字化生产的需要,以及建立网络环境下水资源利用数字化生产的策略与措施。
黄河水环境特点鲜明,供需矛盾突出,这就要求对黄河水进行有效的集约化管理。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流域水资源网络化正逐渐得到拓展与强化,然而,从现实的管理进程与结果来看,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对黄河水资源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水资源的使用范围很广,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运用,并与本区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智能化的网络和业务流程,实现对黄河水资源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对推动现代水资源信息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基层互联网数据化管理系统建设1.1 系统需求分析1.1.1 业务范围的流程分析从黄河水资源特征及黄河水资源综合治理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即科学调度、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监测等。
浅谈黄河防汛工作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内容摘要::黄河防汛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由于今年汛期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黄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做好黄河下游的防洪工作,解决当前黄河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确保黄河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指出了黄河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沿黄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农村分田到户,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
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
官兵不相识、组织纪律松懈、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1.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
黄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
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
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1.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
由于近几年黄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人认为黄河下游防洪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1.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
一是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獾狐、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
二是堤防老口门多,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
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未经大洪水考验。
四是黄河下游现有险工、控导工程标准低,整体滑塌险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1.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
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黄河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2024年水利信息化总体工作计划为了推动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和高效运行,提高水利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2023年水利信息化总体工作计划将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 加强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提升网络带宽和覆盖范围,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和可靠性。
2. 完善水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水利监测、预警、调度等系统,并提升其集成能力。
3. 推广使用水利信息化设备和工具,如传感器、无人机等,提高水利数据采集的精确度和灵活性。
二、水利数据管理与共享1. 加强水利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数据分类和归档体系,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2. 推动水利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建立水利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数据交流与合作。
3.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水利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水利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利信息化应用推广1. 推广水利遥感技术的应用,提高水利资源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加强对水灾、旱灾等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2. 推动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调度灵活性,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水环境监测和评估技术,加强水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能力。
4. 推广智慧水利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包括智能水表、水电一体化系统等,提高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水利信息化安全保障1. 加强水利信息化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对水利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2.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与国内外水利信息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水利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 积极参与国际水利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升我国水利信息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推动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将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宣传,提高水利部门和单位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
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库、水闸、蓄滞洪区运行管理数字孪生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10.14•【文号】水运管〔2024〕269号•【施行日期】2024.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库、水闸、蓄滞洪区运行管理数字孪生的指导意见水运管〔2024〕269号部直属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现就推进水库、水闸、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以下简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数字孪生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强化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推动已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数字赋能和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保障水利工程高水平安全运行、效益充分发挥。
到2027年,推进具有防洪任务的已建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大型水闸、国家蓄滞洪区数字孪生建设,迭代优化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先行先试建设成果,促进数字孪生工程与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初步建成运行管理智能应用体系。
积极开展信息化基础好、资金有保障等具备条件的中小型水库、水闸智能化升级。
到2030年,基本完成具有防洪任务的已建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大型水闸、国家蓄滞洪区数字孪生建设,实现运行管理各项业务与数字孪生深度融合,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运行管理。
初步完成具备条件的中小型水库、水闸智能化升级。
二、建设任务(一)加快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水利工程位移形变、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加密布设工程关键部位监测设施,确保监测设施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性能可靠。
2024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模版1.背景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水利部门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制定并实施2024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总体目标在2024年,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建设现代化的水利信息化系统;- 提高水利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提升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水利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能力。
3.工作重点(1)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 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等;- 建设全国统一的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级水利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升级现有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数据管理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水利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 推进水利数据开放共享,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水利数据资源;- 提升水利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为水利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智能水利建设- 推动智能水利系统的建设,包括远程监测、自动控制、智能调度等;- 加强对传感器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水利设施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推进水利物联网的发展,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管理。
(4)人才培养和管理- 培养和引进水利信息化人才,提高水利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 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和运行。
4.工作计划(1)全面调研和规划阶段(1月-3月)- 组织水利信息化调研,了解各级水利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和需求;- 制定2024年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实施路径;- 确定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投入计划。
(2)系统建设和升级阶段(4月-9月)- 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工作,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系统的开发;- 建设全国统一的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推进水利数据的开放共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
2024年水利信息化总体工作计划
2024年水利信息化总体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综合水利信息平台:完善水利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和系统架构,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和共享能力,实现水利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
2. 强化水利数据管理:加强水利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数
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提升数据质量和完整性。
3. 推进水利信息化应用:深化水利信息化在水资源管理、水文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
的应用,提高水利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4.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加强水利信息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完善安全管
理机制,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
5. 提升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人
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水利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能。
6. 加强水利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水利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
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水利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活动,推动水
利信息化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水利合作与交流。
以上是2024年水利信息化总体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