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设计理念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809.12 KB
- 文档页数:3
当代家具品牌跨界联合设计模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家具品牌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突破传统的设计和市场模式,许多家具品牌开始尝试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希望通过联合设计来打造独特的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提升品牌价值。
本文将介绍当代家具品牌跨界联合设计模式的研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建议。
二、传统家具品牌的困境传统家具品牌在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时,往往面临着以下困境:1. 设计同质化:传统家具品牌的设计往往较为保守,缺乏新意和创新性,导致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 市场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家具品牌的销售下滑,特别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他们对家具品牌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风格和个性化方面。
3. 品牌认知度低:由于传统家具品牌在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方面的不足,导致其知名度相对较低,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了应对传统家具品牌的困境,许多家具品牌开始尝试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联合设计,取得了以下优势:1. 创新设计:与其他行业合作可以将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和创新思维融合在家具设计中,创造出独具个性和创新的产品。
2. 扩大目标群体:跨界联合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对特定行业感兴趣的消费者,从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3. 增加品牌认知度:与知名的跨界合作伙伴合作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进一步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
尽管当代家具品牌跨界联合设计具有诸多优势,但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1. 跨界合作风险: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可能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难题可能会造成合作的困难。
2. 品牌定位困难:跨界联合设计需要家具品牌重新定位自己,但在定位过程中容易迷失原有的品牌形象,导致消费者困惑和不认同的情况。
3. 市场权威性和可接受性:一些传统的消费者对于跨界合作持保守态度,认为跨界联合设计缺乏专业性和可接受性,影响了产品的市场表现。
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家具设计课程的主要创新点:1、突破了中国一般本科院校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框架与不足(我国家具设计专业分别起源于林业大学的木材加工专业和轻工艺术设计学院的美术专业,而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设计大学的家具设计专业都是起源于建筑学设计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在对珠江三角洲家具产业对家具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调研基础上,又学习借鉴了国际现代家具设计教育模式先进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家具设计课程体系。
构建了以家具设计为主,兼顾现代制造工艺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高职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2、突破了传统单向授受式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教学模式。
3、根据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家具设计专业改革思路,初步形成了从理论教学与实际设计项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型、案例型、应用型的家具设计特色课程。
4、创新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以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将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展览、企业人才招聘会三合一,把家具市场调查,家具设计方案,家具设计定位,家具工艺设计,家具实物产品制造,家具品牌形象设计,家具销售环境与家具展览设计,家具设计报告与论文等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全部整合,形成一个全面强化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特别是将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展览与家具企业人才招聘结合在一起的改革措施,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岗位的质量。
附件一:一.家具设计课程改革的已经完成的初步研究成果1.2003年国家首批精品课程“家具设计”课程2.国家教育部II14-2课题:《高职高专文科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家具设计实训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4.主编全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示范教材《家具设计与制造》1本5.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家具设计与工艺》1本6.在全国核心期刊与专业杂志发表家具设计教学研究论文52篇7.编著完成并正式出版家具设计专业书及教学参考书7本8.配套出版家具设计课程多媒体教学光盘2张9.设计制作家具设计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26项10.完成校企合作家具产品设计开发项目5项11.指导学生设计家具作品在全国各类家具设计大赛获奖103项11.200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家具设计课程改革的主要研究成果简介1.2003年国家首批精品课程“家具设计”课程1.1课程基本情况家具设计课程在课程建设上,采取了先从市场、企业调查入手的做法,对珠江三角洲的家具企业进行了初步的专项调查,了解家具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广泛的家具市场和家具行业调研,对家具设计课程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大调整,决定强化家具设计课程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突出现代家具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家具设计课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家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家具设计领域的认识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 家具设计基础知识了解家具设计的历史、流派、风格、材料、工艺等基础知识,为后续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2. 家具设计方法学习家具设计的方法,包括创意构思、草图绘制、效果图制作、三维建模等。
3. 家具设计实践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实际家具设计,包括选题、方案构思、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家具设计的历史、流派、风格、材料、工艺等基础知识。
(2)确定实验主题,明确设计要求。
(3)准备实验所需工具和材料。
2. 实验实施(1)创意构思: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创意构思,包括家具的形状、结构、功能、材料等。
(2)草图绘制:将创意构思转化为草图,进行初步的方案表达。
(3)效果图制作:根据草图,绘制效果图,进一步表达设计方案。
(4)三维建模: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三维模型。
(5)方案优化:根据效果图和三维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6)材料选择: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
(7)工艺制作:根据设计方案和材料,确定制作工艺。
3. 实验总结(1)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总结实验经验,提高设计能力。
(3)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成果本次实验设计了一款具有现代简约风格的家具,包括沙发、茶几、电视柜等。
该家具设计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创意和审美。
2. 实验分析(1)设计过程中,通过创意构思,将现代简约风格与实用功能相结合,体现了设计者的创新意识。
(2)在草图绘制阶段,设计者注重方案的简洁性和功能性,为后续效果图制作奠定了基础。
(3)效果图制作过程中,设计者注重细节处理,使设计方案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
“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产品设计的跨界融合新趋势研究作者:熊微周鑫刘邦来源:《中国艺术》2024年第01期摘要:本文响应“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号召,以“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整合性(跨界融合)思维视角,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品设计与环境艺术的跨界融合”趋势进行探讨,重点介绍和分析具备跨界融合理念的可装配式舱体设计——“民宿·太空舱”,以及这一案例的概念、类型、设计原则和设计实践。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设计师通过“可持续性”材料设计、“可装配式”结构设计和“可沉浸感”体验设计,不仅使产品展现出更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更能满足人们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美丽中国产品设计跨界融合可装配式舱体设计一、吹响“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号角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 年12 月27 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7 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到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为此,我们需要做到“全领域转型”和“全方位提升”的发展战略。
全领域转型指的是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全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全方位提升指的是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家具设计论文:家私造型设计教程革新与优化东北林业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掌握人才市场需求,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ZG家具产业正处在转型期,国际化进程日渐明显,各种先进的治理体制、设计技术、生产技术、产品宣传与营销技术被广泛采纳,在这一前提下,就需要学生具备有效解决问题和应对各种工作局面的能力,即具备综合素养的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家具企业的人才需求动机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得出家具企业人才的需求排序,排在前十位的有“:制造性的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精神”“样品或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形态设计能力”“手绘设计草图”“色彩与肌理感觉“”家具市场”“公共关系处理”“家具材料及配件”“家具营销”。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以侧重学生的理性思维训练为主导,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教学主旨和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重视生产程序方法论、设计原则的学习,将社会各种资源视为教育资源,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树立多样化的教学观念,制定高效的课程操作程序多样化的教学观念是设计教育进展的方向。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进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作为从事家具设计行业的设计人员,必须要时刻了解各种技术的进展趋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多样化的教学观念能够因地制宜,因市场需求而进展,可以分层次、分类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高度的创新意识与非常强的创新能力。
在多样化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本课程制定了一系列高效的操作程序,具体表现为加快了全程教学录像上XX和更新升级XX 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步伐;课前进行参观学习和课程项目情境教学;课上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大量设计实例,生动、深入地讲解知识要点和难点;课后通过综合实训及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课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XX络互动,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将各种教学资源和大型设计XX站进行链接,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空间,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书本之上,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有用。
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风格对中国家具设计的启示【摘要】菲利普·斯塔克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设计大师,他的设计风格以简约、实用且充满未来感而闻名。
在中国家具设计领域,传统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是当前的主流趋势。
本文从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理念和作品特点出发,探讨其在中国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并指出中国家具设计师可以借鉴的地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风格为中国家具设计带来了启示,同时也为未来中国家具设计提供了发展方向。
菲利普·斯塔克在中国家具设计中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为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菲利普·斯塔克、设计风格、中国家具设计、设计理念、作品特点、传统特色、设计应用、借鉴、启示、发展方向、影响。
1. 引言1.1 介绍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风格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法国设计师,他被公认为是当代设计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风格独具个性,大胆前卫,充满创新和想象力。
他的设计作品通常具有简约、现代和功能性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元素,给人以惊喜和愉悦的感觉。
菲利普·斯塔克注重设计与生活的融合,他主张设计应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让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他的设计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表达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菲利1.2 介绍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中国家具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在古代,中国家具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简洁、典雅的造型,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协调,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家具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在当今社会,中国家具设计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家具设计的要求不仅仅是实用性和美观性,更加注重创新性和环保性。
职业教育 Vocationaleducation28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关于高职院校创意与创新教学设计的探讨——以《家具设计》课程为例文/张君双代摘要: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产品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创新设计是产品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最好途径,作为高职院校更应该紧跟行业步伐。
本文从教学的时代性特点出发,把创新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创意设计与家具设计融合的教学形式,并且通过“六步教学法”教学体系、任务情景式、实训进行导论,这是通过创造性思维课程促进家具设计创新人才的成长,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自己的教育特色, 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家具设计;创意创新1 高职院校家具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意义新时代的新形势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趋势到来,我国高职艺术教育正处于不断适合和改革中。
而家具设计作为设计行业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的单件家具产品形态的专业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家具设计》这门课程在教学规划和设计上应遵循家具产品的研发规律,围绕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需要保持敏锐且持续的行业市场调研,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准确掌握行业动态,不断调整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家具设计教育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学科,可这些年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培养不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设计类课程不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创新思维的挖掘和培养;课程考核形式和考评方法单一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尝试在教学中通过等数字“六步教学法”教学体系、任务情景式手段对家具设计进行创新教学,使学生由外及内地了解家具,激发学生对于家具设计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家具设计专业人才。
2 提升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的方法2.1 “六步教学法”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大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企业、实训室”的教学链,通过各种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家具造型的要素及形态设计的原理,掌握家具功能、结构、材料、人体工学、细部及色彩与家具形态的关系。
第1篇一、引言家具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材料学、美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家具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家具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家具实践教学的内涵1. 家具实践教学是以家具设计为核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家具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 家具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材料运用和工艺技能。
4. 家具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家具行业输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三、家具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设计思维。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家具行业现状,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家具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1. 实验室教学:设置家具实验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家具设计、制作和测试。
2. 工作坊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家具制作工作坊,学习家具设计、制作和工艺技能。
3. 项目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家具设计、制作和推广全过程。
4. 比赛教学:举办家具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5. 企业实习: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和实际工作环境。
五、家具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描述:实践教学资源不足,设备老化,实验室利用率低。
改进措施: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更新设备,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与企业合作,共享资源。
2. 问题描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改进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3. 问题描述: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不足。
改进措施:开展创新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团队协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风格对中国家具设计的启示1. 引言1.1 菲利普·斯塔克简介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法国著名设计师,出生于1949年。
他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设计师之一,被誉为“设计之父”。
斯塔克擅长跨领域设计,涉及建筑、室内、家具、灯具等多个领域,作品风格多变且充满创意。
他的设计作品为人们所熟知,如阿莲塔椅、橙色榨汁机等,成为设计界的经典之作。
斯塔克的设计理念是“设计应当为人类服务”,他注重设计与人的关系,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而前卫,总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斯塔克也秉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崇“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致力于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斯塔克的设计作品备受推崇,成为设计界的典范。
他的设计风格开创了新的潮流,影响了无数后起之秀。
斯塔克的设计思想不仅在设计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其他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启发作用。
其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与对人类生活的关怀,让他的设计作品独树一帜,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1.2 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中国家具设计作为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延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家具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和工业化所取代,一些传统工艺和技术逐渐失传。
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也让中国家具设计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家具设计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灵感来推动行业的发展。
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将是中国家具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家具设计的重要课题,需要寻找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菲利普·斯塔克作为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对中国家具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跨界创新力:如何将不同领域的思维碰撞融合,激发创造力Introduction1.1 OverviewIn today's rapidly evolving world, innovation is crucial for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o thriv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re no longer sufficient, and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explore new avenues of creativity and problem-solving. One such approach that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s the concept of cross-disciplinary or cross-domain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delve into the realm of cross-domain innovation by exploring how different fields of thinking can collide and converge, sparking creativity in the process.1.2 Research BackgroundCross-domain innovation involves bringing together diverse perspectives from various fields and leveraging their interactions to generate novel ideas and solutions. By combining knowledge, insights, and techniques from disparate domains, individuals can break free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linear thinking patterns and tap into a broader spectrum of possibilities.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ed light on how cross-disciplinary thinking can stimulate creativity and foster innovative outcomes. By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of merging diverse mindsets, we can perceive the potential for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in both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pursuits. Furthermore, this exploration encourages individuals to cultivate an open mindset that embraces collaboration across boundaries, ultimately driving societal progress as a whole.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concepts such as cross-domain thinking, its importance in fueling innovative processes, and the value created through such fusion, we aim to inspire readers to embrac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n their endeavors. Additionally, by presenting practical methods and real-life case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equip individuals with tools to apply cross-disciplinary principles effectively.By delving deeper into these aspects throughout this piece, readers will gain insights into how they can leverage cross-disciplinary thinking practices to unlock their creative potential while seeking solutions thattranscend traditional boundaries.2. 跨界创新力的概念2.1 定义跨界创新力跨界创新力是指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和融合,激发多元领域之间的创造力。
43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2年第7期总第129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文章编号:1003-9104(2012)07-0433-03跨界设计理念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李文贞(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广西桂林541006)摘要:设计行业本身的边缘性,让跨界设计理念大行其道。
跨界设计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一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和推动不容小觑。
家具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家具设计教学不断的自我更新和提升,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跨界观念的导入无疑会带来一个具有指向性和开创性的变化。
关键词:跨界理念;家具设计教学;整合;导入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Cross-over Design Conception in Furniture Design TeachingLI Wen-zhen一、新锐与兼容的设计理念———跨界设计跨界,是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英文为crossover即交叉和跨越之意,也被解释为多领域与多风格的成功交汇。
[1]设计,作为有目的性的创造活动,在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同样受到跨界风潮的深刻影响和独到诠释。
所谓跨界设计,指跨越两个或多个不同领域、不同门类、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设计的领域、形式、风格或行业等,如德国设计大师马蒂亚斯对现代设计重新定义所言,所谓设计创意创意就是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或领域结合起来。
跨界秉承双赢的理念,在这个创新的时代,跨界设计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真正做到了多元的交叉,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的定势。
跨界是一个吐故纳新的生命体,当今的设计界,跨界已经形成了潮流,许多不同领域的跨界设计合作,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譬如时尚品牌LV与奥迪R8的跨界令奢华与灵动完美结合,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LV与奥迪,俘获了无数世人的芳心。
二、现代家具设计迎来跨界设计的创新风潮家具,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为目的,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是人们最熟悉的日常用品之一。
人类历史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之后,家具设计成为工业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大致包括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等三个方面。
家具设计既古老又时尚,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
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往功能单一,形式枯燥的家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新技术、新材料尤其是新观念的诞生,为家具设计和创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无限空间,[2]现代家具设计已经提升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及娱乐方式的设计,呈现出极强的现代品质和风尚。
跨界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和推动不容小觑,它不仅表现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反映了现代家具设计语言上在地域、民族、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同构与兼容,以及从共性走向个性,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趋势。
(图1)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创新,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开放和思想文化的*作者简介:李文贞(1978-),女,壮族,广西桂林人,武汉大学工程(数码媒体艺术学)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李文贞跨界设计理念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HUNDRED SCHOOLS IN ARTS434活力,同时也反映出设计师大胆的创新精神和敢于突破传统的特点。
[3]跨界,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了新鲜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配置以及功能利用的最大化,成为现代家具设计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在各种风尚盛行的今天,不管家具设计如何变化但有两点始终不变:一方面要保持家具的功能性和舒适度,另一方面设计创意和趣味要符合现代人强烈的个性意识,即“敢于跨界”散发出新的元素。
跨界设计的选择性非常宽泛,不同时代、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家具自由组合与随性搭配,民族与世界、奢华与简约、原生态与高科技融为一炉,呈现潮流与个性的姿态。
正如中国最大的家具制造企业之一的美克美家总裁寇卫平所指出,现代家具设计风格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纯粹一种风格存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设计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
家具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家具设计专业教学不断的更新与提升,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跨界观念的导入无疑会带来一个具有指向性和开创性的变化。
图1中式元素与欧式风格跨界所得的优雅设计三、整合与创新———家具设计教学中的跨界思想的导入(一)设计师身份的跨界自设计这一边缘性概念出现以来,就没有明显的界定和鸿沟,它包含了感性思维与理性逻辑在种种创意及造物活动中的渗透。
现代家具设计“跨界”先驱们是最早的开拓者,如西方现代设计鼻祖莫里斯(Morris )从壁纸、地毯设计、灯具设计跨越到家具设计的领域,(图2)再如高迪(Gaudi )从宏观的建筑到微观的家具部件的横亘,在这些设计的语境中没有领域之分,没有门类之别,有的只是设计师对造物价值观的坚持和天才创造力的表现,一脉相承地传递着设计师的思想脉络与设计哲学。
当前是一个设计合作的时代,许多现代家具都是通过不同领域的设计“跨界”来实现的,设计师被赋予了多重身份,彼此之间相互贯穿和交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范畴之中。
如2011中国文博会上一套名为《青花瓷·婉》的桌椅,整体造型像一只青花瓷碗,桌椅用白色的藤条编制而成,上面印有传统青花瓷纹样,只要轻轻拉出“碗沿”整个青花瓷就会变为一个圆桌和五把椅子,婉约精致让观众惊艳不已。
而这套家具的设计师,却是由著名顶级摄影师潘杰跨界而来,这件作品也获得了德国科隆庭园家具博览会金奖、第16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银奖等荣誉。
(图3)虽然现代设计的细化带来了设计领域的专业化,但设计是相通的,专业的细化绝不是界域固化,每一种设计跨界,都是一次对想象力的放纵,都是一次设计师触角的敏锐感知,家具设计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在设计领域上大胆跨界,引导学生树立大设计的概念,从其他设计门类或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
打破设计师的身份之别和“门第”之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身份跨界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点,让学生从中体验灵感所带来的设计趣味,从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延伸到发散性思维,跨越不同设计门类以综合性的设计参与形成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通过不同设计门类的跨界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尝试,灵活运用不同设计专业或学科背景知识,探索家具设计新的路径,实现设计思想和理念新的跨越。
(二)设计风格的跨界《金刚经》有云:“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没有固定的法则就是最好的法则,推而论之没有固定的风格就是最好的风格。
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特征和风格迥异的家具设计,这种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样式是现代家具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如中国的明式家具用材讲究,结构科学,不愧为中华民族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日本的榻榻米席地而坐,温馨舒适;北欧森林资源丰富,流行自然美的实木家具,造型紧凑,精炼实用;法国浪漫崇尚浪漫奢华,家具典雅精巧,装饰华贵,这些富涵东西方历史、文脉的家具设计风格见证了人类设计发展的文化历程。
现代社会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结合,东方与西方交汇的多元化时代,家具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在设计语言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沟通与互动,创造出许多跨越古今,融汇东西,与时代精神相联系图2莫里斯的家具和饰品设计图3桌椅设计《青花瓷·婉》43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2年第7期总第129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的作品。
丹麦设计师汉斯·维格纳,就从中国明式座椅和英国温莎椅中汲取灵感,在已有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跨界构思,设计出了饶有别致,在国际上获得圣誉和巨大商业价值的“中国椅”与“孔雀椅”,既是对中国东方神韵的再现,又有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演绎,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椅子”。
家具设计教学不能无视这些经典,应当应势利导,不失时机的推动学生从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对世界多元文化内涵的深层感悟,不断归纳和提炼,恰当地汲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精神和风格特点。
如设计一套客厅休憩家具,可选择中式酒柜,边上装饰却带有巴洛克的气息,茶几的造型可能是静谧雅致的东南亚风格,散发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和悠悠的禅韵……无形之中形成各种主题和风格的设计情境,现代家具的丰富感和多样性跃然而生,也有利于学生找寻到能够佳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设计语言。
在一件家具上也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多种风格和元素的跨界,如一个沙发的框架是巴洛克的法兰西风格,欧式铁艺铁艺混搭中式与波西米亚式的坐垫及抱枕,在奢华与简洁,坚硬与舒软之间彰显现代生活的随性和惬意。
(图4)图4跨界沙发设计(三)材质运用的跨界材质为家具提供了丰富的质感和肌理,是构成家具工艺美和材料美的重要因素,有视觉和触觉的双重属性,同时还给人的身理及心理产生影响,如引起冷、暖、软、硬、粗、细、轻、重等各种的感觉。
材料美学的法则是现代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家具设计的跨界不局限于风格的多样化,也表现在材质的使用和搭配上。
塑料与铁艺、实木与皮革、木材与瓷器、皮革与布料等等大胆而自由而大胆的组合,辅以装饰的跨界,能在冲突的极致之中产生别样的融合,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如一种叫“书虫”(Book Worm )的书架,材料用的是塑料因而能够任意的弯曲,这种书架的设计就是用材料跨界的方法让书架具有了任意改变形态的优势,打破传统木质或金属材料的垄断,适合狭小以及特别的空间,也大大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需求。
因此,家具设计教学应在材质上多做文章,通过运用多种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跨界要素增强设计的新奇感,让家具更具先锋性和实验性。
现代家具设计在材料上可谓无所不用,呈现出多元跨界的趋势,如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复合材料等等,大大拓展了设计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而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如透光石材、金属丝帘、光导纤维、声控材料、各种艺术玻璃和人造饰板等等,为家具材料的选择和跨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材质的跨界强调各种和各类材料的综合运用,以最佳的材质结合点创造出美的设计形式和质感。
一方面突出材料本身质感的跨界搭配,如木材、石材、金属、竹藤、塑料、玻璃、皮革、布艺等的跨界组合,搭配运用;另一方面同一种材料的不同加工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如对玻璃的不同加工可得到喷砂玻璃、刻花玻璃、镜面玻璃、彩色玻璃等不同艺术效果,通过心手合一的训练,实现学生从“匠”到“师”的转化。
(四)造型及功能的跨界家具设计不仅具有一般造型艺术的特点,更是一门与美学、力学、仿生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建筑学相结合的学科。
从发展趋势看,现代家具越来越趋向造型艺术化及功能的复合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更加需要可以随时调整使用功能与组合搭配的家具,如一改传统单一风格的可隐藏、叠加、旋转的设计,这种造型及功能上的跨界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占地较少,灵活性大,造型转换简便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