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8
河北省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2. (2分)“未经检讨与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这句话表明苏格拉底()A . 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B . 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C . 追求美德,改善人类的灵魂D . 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3. (2分)在中国古籍中,日本长期被称为“倭国”,下列有关日本国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日本一词源于第一次遣隋使递交的国书中“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②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世纪③公元1世纪大和国改国名为日本④公元3世纪,日本进入封建社会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②4. (2分) (2020高二下·鹤岗期末) 据此可知()A . 推行“推恩令”的条件更加成熟B .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 郡国并行制下汉朝疆域不断扩大D .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5. (2分) (2019高三下·普陀模拟) 下图为“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主要反映的西周社会特点是()A . 经济繁荣B . 封邦建国C . 礼制文化D . 工艺精湛6. (2分) (2020高一下·深圳月考)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的是()A . 耧车B . 翻车C . 曲辕犁D . 水排7. (2分)英国于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 . 国王权利进一步加强B . 内阁拥有立法权C . 国王权利进一步被架空D . 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8. (2分) (2019高一上·宣城月考)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卷(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題共48小题,共48分。
在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
这说明A. 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B.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C. 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D. “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答案】C【解析】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制,君主将国放到大家,显然是借助家庭伦理来强化君主专制,故C正确;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思想,故A错误;B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D中专制集权与家国一体的特征不符。
点睛: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1)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2)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
这说明分封制A.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 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解析】分封制度下不仅是臣服天子,土地也认为是国家的,体现出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正确;宗法等级秩序材料没有体现,故A错误;拱卫周王室的目的与材料中国家意识不符,故B错误;D中开拓疆土不是主要手段。
3.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 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答案】A【解析】由“亲亲”到“尊尊”,反映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格局混战,故排除BD;材料的主旨不是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排除C。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2.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与此背离的是A. 汉中外朝制B. 唐三省六部制C. 宋二府三司制D. 元一省制3.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这种“制度”是A. 科举制度B. 世卿世禄制度C. 征辟制度D. 军功爵制度4.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5.《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了”。
直接导致“机构倒塌”的历史事件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俄国十月革命C. 俄国二月革命D. 《四月提纲》的发表6.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A.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B.设转运使C.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D.“杯酒释兵权”7.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河北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2019·定远模拟) 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
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
这反映了在商代()A .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B . 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C . 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D . 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2. (2分)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3. (2分) (2016高一上·赣州月考)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 .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 .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C .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D .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4. (2分)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 .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 .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 . 扩大了统治基础D . 实现了选贤任能5. (2分) (2018高一下·江门月考)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 .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 .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 .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6. (2分) (2018高二下·南京期末)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最高外事裁判官,专门审理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纠纷,其不囿于传统立法束缚,以公平、正义理念审理纠纷,形成了罗马法的一部分。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试卷一一、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2分)1.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同一时期是少见的。
从下面的青铜器皿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A.礼器和兵器 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3.春秋末年,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300亩B.500亩C.200亩D.100亩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我国历史上笫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7.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大秦使者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送给东汉皇帝B.中国铁器、丝绸西传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D.佛教传入中国8.翦伯赞诗写道:“汉武雄图载史篇,征城万里通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作者认为昭君出塞A.加强汉族与匈奴之间和平交流B.是我们汉民族有史以来奇耻大辱C.让匈奴心甘情愿臣服汉朝天子D.没有改变匈奴与汉朝的紧张关系9.两汉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频繁而影响深远。
河北省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6题;共52分)1. (2分) (2017高一上·湖南期中) 公元前323年,魏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A . 推动了诸侯变法改革B . 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C . 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D . 动摇了王位世袭传统2. (2分) (2019高一下·洛阳月考) 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
这一规定()A . 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 .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达C . 促进了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D . 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3. (2分)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6次”、“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 . 玄奘西行B . 鉴真东渡C . 唐蕃和亲D . 唐蕃会盟4. (2分)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 .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 .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 . 封建经济逐步兴起5. (2分) (2018高二下·三明开学考)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②③D . ①②③④6. (2分) (2018高二上·扶余月考) 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等主张。
河北省2021年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A . 郡县制度B . 三公九卿制C . 皇帝制度D . 宗法制度2. (2分) (2017高三·太原月考)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A . 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B . 《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C . 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D . 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3. (2分) (2015高二上·云南期中)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A . 都符合事实B . 都与史实不符合C . 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D . 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4. (2分) (2016·天水模拟)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但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广庆认为,中国古代的工商业天生患有资本主义基因缺乏症,所谓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根本不存在的伪问题、伪命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考试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表为中原地区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铜器与玉石器统计。
这表明( )B.青铜冶炼占据主导地位C.早期政治文明有所发展D.早期礼乐制度渐趋成熟2.汉代的“侍中”最初为皇帝亲信,职位重要,但多为宦人担任,地位不高,且职无专掌。
到了东汉初年则以士人“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侍中得以进入王朝的官僚行政体系。
这一变化反映出汉代( )A.宦官专权得到了遏制B.官僚政治的逐渐成熟C.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败D.中枢权力运行的调整3.唐代的长安城中,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崇仁坊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长安( )A.坊市制度完全解体B.抑商政策的废除C.城市经济得到发展D.富商群体的壮大4.下图为元四家之一吴镇的《松石图》,以凋零枯萎的松树作为绘画主体物,独立于河岸之上,展现了傲骨之风。
据此可知,该画( )《松石图》A.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分裂的忧愤B.彰显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与意旨C.标志着传统中国画达到了顶峰D.表明了文化下移的社会发展态势5.明代重视商业的言论旨在阐释士、农、工、商各业的共存关系,认为士、农、工、商皆为国家、社会发展进步所需,都是本业,不存在本与末的问题,并没有表现出对金银的炽热渴求。
这反映出( )A.农耕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主导了商业政策调整C.经济发展冲击士人的观念D.明朝社会结构完成了重建6.1858年,针对美方提出的华工保护问题,清廷代表直隶总督谭廷襄则说“敝国大皇帝抚有万民,漂流海外者,何暇顾及……敝国大皇帝之富,不可数计,何暇与此类游民,计及锱铢”。
这表明当时( )A.华工保护问题得到解决B.美国借助条约掠夺中国劳工C.地方督抚把控了外交权D.清政府受传统华夷观念影响7.自1914年开始,棉货在欧美市场日益紧俏,同一时期,国内市场也因为供给问题价格暴涨,甚至出现了棉纱“曾有百两(每件)而跃至两百两以上”的状况。
河北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 . 分封制和郡县制B . 宗法制和郡县制C . 分封制和皇帝制D . 世袭制和行省制2. (2分)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 .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 . 全国有通行的文字、车轨C .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3. (2分)《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削弱皇权加强相权B . 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C . 提高行政效率D . 加强中央集权4. (2分)依据下列史料反映的信息,按时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 ②③④①B . ②③①④C . ③②④①D . ③④②①5. (2分) (2020高三上·泸县开学考) 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
后来又设大理寺,与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
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
这一举措()A . 避免利用权力干预司法B . 使皇帝的权力渐趋衰弱C . 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D . 遏制了朝廷官场的腐败6. (2分)(2019·蚌埠模拟)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
他强调了()A . 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B . 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C . 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D . 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7. (2分) (2017高二下·眉山期末) 有人认为美国政体优于英国政体,也有人认为英国政体优于美国政体。
河北省高三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 . 实行郡国并行制B . 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 .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 . 分封同姓诸侯国2. (2分)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 .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 .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 .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 .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3. (2分) (2016高一上·武邑月考)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
据此无法推论的是()A . 从汉代到唐朝区域不断扩大B . 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C . 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 . 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4. (2分)(2020·抚州模拟) 唐代科举有公卷、通榜之制,参考学子以平日诗文成绩和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而不是专凭考试之一曰短长。
但在宋代被废止,并出现了糊名之制,所凭只是考试成绩。
这种变化反映出()A . 科举制度更趋严密化、规范化B . 唐代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C . 科举逐步丧失人才选拔的功能D . 宋代僵化专制的制度设计5. (2分) (2017高一上·湖南期中)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 .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C .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 .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6. (2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2.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与此背离的是A. 汉中外朝制B. 唐三省六部制C. 宋二府三司制D. 元一省制3.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这种“制度”是A. 科举制度B. 世卿世禄制度C. 征辟制度D. 军功爵制度4.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5.《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了”。
直接导致“机构倒塌”的历史事件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俄国十月革命C. 俄国二月革命D. 《四月提纲》的发表6.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A.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B.设转运使C.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D.“杯酒释兵权”7.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材料意在说明明朝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C.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8.这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这一组织是A.欧洲煤钢共同体B.不结盟运动C.亚太经合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9.有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A. 《晨曦中的汴河》B. 《商帮的兴衰》C. 《坊墙倒塌以后》D. 《草市饮食大全》10.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艴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
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11.如果当时你是雅典城邦中最支持梭伦改革的人,那么,你极有可能是()A.部落贵族 B.破落小农阶级C.外邦人 D.新兴工商业者12.南宋时,杭州城市各街巷,到处散布有茶坊、酒肆、面店、财帛、绒线、酒酱、粮米等商店,所售货品极为丰富繁多,商贩顾客往来不绝。
大商店的交易额更是惊人,“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杭州()A. 政治色彩已经消失殆尽B. 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非常发达C. 商业活动已经不受政府的监督D. 商业兼并之风盛行13.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
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
此政策变化()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14.将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为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④蒋介石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1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
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 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 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 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 土地兼并更加严重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正确的是()①经济地位优越②政治地位低下③遭受全社会的鄙视④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下表为英国议会改革的重大事件列表。
表格反映的主要趋势是()A.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B.由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C.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D.议会主权原则逐渐确立18.【美联社莫斯科1917年11月7日电】今天(俄历10月25日)俄国政府在今年一年中第二次被推翻,这次革命的组织者是激进的布尔维克党A. 在发达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B. 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C. 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典范19.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洋布比土布更具竞争优势 B.通商口岸被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手工业彻底破产 D.反映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2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200万人。
”通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
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
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材料二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中正庐山抗战声明(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认识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发表的背景。
并列举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两场中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造成的不同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公民大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材料三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四:近代主要政体形式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图三和图四体现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4)根据材料四的图示,完成下列表格。
(5)请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