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

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判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7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

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8.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正面战场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

10.“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 A.郡县制的推动 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C.内阁制度的建立 D.科举制的实行

11.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这段话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 A.仍为政权的执政机构 B.与“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

C.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D.政协和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12.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14.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15.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

年宪法 (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16.2012年9月1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派出特使警告以色列不要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有 ( )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

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④任命议会成员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7.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

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 政权发生更替

B. 社会形态转变

C. 国力对比变化

D. 文化途径迥异

18.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

19.按下列诗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②“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

③“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④“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今日何日,专制死,自由生。”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20.1950年1月6 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

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

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

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

A.苏联拥有对巴尔干半岛的绝对控制权

B.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C.巴尔干半岛成为“冷战”的桥头堡

D.两极格局下双方势均力敌

22.“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着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在领导

方面举棋不定,我们就会使全世界的和平受到威胁,我们也必定使我国的繁荣受到危

害。”,表明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 ( ) A.消灭苏联 B.解除苏联对欧洲的威胁

C.维护世界和平 D.在全世界范围反共

23.二战后为日本发展现代化经济奠定基础的措施是: ( )

A.美国的扶植

B.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C.加强投资和重视教育

D.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4.《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

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趋势“脱胎

换骨”,这里的“脱胎换骨”主要是指: ( )

A.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C.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D.彻底摆脱美国政治控制

25.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

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卷Ⅱ(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6分)

——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关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2分)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并分析指出其变化的主客观原因。(4分)

(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分析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导致这种不同的因素有哪些?(3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图表组

欧共体总部大厦二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表左起:印度总理尼赫鲁、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尼总统苏加诺、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材料二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1)材料一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8分)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 史 答 题 卷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 (1) (2) (3) 27 (1)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2)(3)

28 (1)

(2)(3)

参考答案

26.

(1)特点: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或一脉相承);效果有限。(每点二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实践: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

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制衡行政权。(每点二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主要内容:规定了基本人权;逐渐放宽了选举权在种族、性别和年龄方面的限制。实质:美国实行由少数人的民主向多数人的民主的转变。(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6分)

27.

(1)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2分,答孤立,封锁中国等亦可给分。)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分,答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可给分。)

(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2分)主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或回答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经济衰退。回答其中一点即给2分)客观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回答其中一点即给2分

(3)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2分)因素:史观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史料的挖掘和运用的程度不同等。(回答其中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3分。)

2014年七年级英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通州中学七年级英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学校班级得分 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20分) 1. -- you join us to play basketball? --No, I . A. Can, can’t B. Can, don’t C. Do, can’t D. Are, am not 2. Jim has to his bed and clean his room on Sundays. A. to make B. make C. makes D. making 3. He is a good student. He is late for school. A. often B. usually C. never D. sometimes 4. His sister usually at six in the morning. A. get up B. gets up C. get up D. gets to 5. They arrived Shanghai very late last night. A. to B. in C. on D. at 6. Do you play soccer very . A. well B. good C. nice D. easy 7. --What can you do? --I can . A. play the guitar B. play violin C. play the basketball D. play piano 8. --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o school? --About twenty minutes. A. How B. How long C. How far D. How often 9. Now it’s seven o’clock. I have to school now. A. come to B. get to C. be from D. leave for 10. What time does she school and home. A. get, go B. get to, get to C. go to, get D. go, get to 11. Either Mike or Mary you with your English. A. help B. helps c. to help D. helping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 .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 .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2.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 . 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 .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 . 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 . 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 .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 .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 .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4.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 . 秦孝公大力支持 B .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 .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 . “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5. 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6.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 .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7.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8.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 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 . 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 . 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 . 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9. 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 . 反对禁欲主义 B . 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 矛头直指教皇 D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10.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 . 日本重农抑商 B . 资本主义萌芽 C . 日本商业发展 D . 封建统治动摇资*源% 11.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 . 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 .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 .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 . 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2.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 A . 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 B . 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

2015-2016学年度下3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下3月月考试卷 物理试卷 学校: 班级: 教师: 科目: 得分: ※理化考试时间共150分钟物理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28分。1~8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2.2012年6月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着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关于火箭发射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B.火箭升空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C.火箭刚开始上升时,动能不变 D.火箭刚开始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图中花叶上有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汽化B.熔化C.液化D.升华 4.夜里,小明卧室的电灯突然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试电笔检测A、B、C、D 四点(电路如图所示),发现氖管均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火线断了B.灯泡短路C.灯丝烧断了D.零线断了

5.以下估测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生活中比较舒适的室温为39℃B.中学生脚的长度约为25cm C.人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为100次D.即将毕业的你质量约为600kg 6.下列四幅图中能够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7.在下列各种发电站中所利用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力发电B.潮汐发电C。水力发电D.核能发电 8.下列各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9.生活中手机被人们广泛使用,下列与手机相关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有A.红色的手机外壳能反射红光 B.手机上的指示灯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C.手机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015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最新整理)

2015 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综历史卷 (文综历史卷,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计 48 分) 1.(原创)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几种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③“理在先,气在后” A.①②③ B.③①② C. ①③② D.③②① 2.(改编自福建省泉州五校2015 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第9 题)“史实”“史论”“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改编自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中学 2015 届高三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第 13 题)有学者说:“(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 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②可有效制约君权③提高了行政效率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4.(改编自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中学2015 届高三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第 16 题)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 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5.(改编自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第 9 题)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2014年第一次月考四年级语文听力课外阅读测试题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楚源实验小学2014年上学期3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卷 (四年级语文听力) 一、认真听故事第一个故事,完成下面练习(25分) 1、外国客人送给国王什么样礼物? A 、小狗 B 、小猫 C 、小羊 2、布告上写:公主的宠物丢了,谁捡到送来,就奖励( )两黄金 A 、一万 B 、一百 C 、一十 3、国王第一次贴上布告,有人送来了( )动物 A 、山羊 B 、猴子 C 、狗 4、国王第二次贴上布告,有人送来了( )动物 A 、猴子 B 、猫头鹰 C 、狗 5、国王第三次贴上布告,有人送来了( )动物 A 、老虎 B 、猴子 C 、狗 二、认真听故事第二个故事,完成下面练习(25分) 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 A 、扁鹊 B 、李时珍 C 、华佗 2、文主人公几岁的时候拜一位姓蔡的医生学艺?( ) A 、9岁 B 、7岁 C 、10岁 3、主人公用什么方法吧桑树最高枝条上的叶子采下来的?( ) A 、爬梯子上去采 B 、爬树上去采 C 、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系了一块小石头,然后将它往最高的树枝上抛。绳子将那根树枝拉了下来,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4、主人公用什么方法把两只打架的山羊拉开的?( ) A 、直接用手拉开 B 、用棍子敢开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密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C 、给山羊喂鲜嫩绿草,山羊自然就不打架了 5、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年级课外阅读) 回顾《爱的教育》,完成练习。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6分) 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 ) 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 ( ) 3.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 ) 4.“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是校长说的。( ) 二.选择题(写序号)(16分) 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 A.克洛西 B.代洛西 C.弗兰蒂 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 ) A .洛贝谛 B.安利柯 C.铁匠的儿子 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 ) 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B.严厉批评了克洛西。 4.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 A 、品行太坏 B 、成绩太差 C 、不尊敬父母 三、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8分) 1、这本书是写______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______。 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______。 4、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________。 《爱的教育》阅读练习题。 我每从乞丐那里听到这种话时,觉得反不能不感谢乞丐,觉得乞丐所报我的比我所给他的更多,常这样抱了满足回到家里来。你碰着无依的盲人,饥饿的母亲,无父母的孤儿的时候,可从钱囊中把钱分给他们。单在学校附近看,不是就有不少贫民吗?贫民所欢喜的,特别是小孩的施与,因为大人施与他们时,他们觉得比较低下,从小孩受物是不足耻的。大人的施与不过只是慈善的行为,小孩的施与于慈善外还有着亲切,——你懂吗?用譬喻说,好像从你手里落下花和钱来的样子。你要想想:你什么都不缺乏,世间有缺乏着一切的;你在求奢侈,世间有但求不死就算满足的。你又要想想:在充满了殿堂车马的都会之中,在穿着美丽服装的小孩们之中,竟有着无食的女人和小孩,这是何等可寒。心的事啊!他们没有食物哪!不可怜吗?说这大都会之中,有许多素质也同样的好,也有才能的小孩,穷得没有食物,像荒野的兽一样!啊!安利柯啊!从此以后,如逢有乞食的母亲,不要再不给一钱管自走开了!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 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判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7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 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12.25)

1 学校 年 班 考号 姓名 ------------------------------------------------------密--------------------------------------------封----------------------------------------------线-----------------------------------------------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物理测试卷 一、选择题1. 但用测电笔测试灯头两端的火线和零线时,氖管都发光;而有时是所有支路的灯泡都出现上述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A .前者是该支路零线断路,后者整个电路短路 B .前者是该支路短路,后者是进户线零线断路 C .两者都是进户零线断路 D .前者是该支路零线断路,后者是进户线零线断路 2. 关于电功和电功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大; 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 D .千瓦时电功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 3.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置一根电阻丝,且R 甲大于R 乙,通电一段时间后,甲瓶玻璃管中的煤油上升得比乙高.该现象能够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电荷量 B .电流 C .电阻 D .通电时间 4. 甲、乙两个电阻的U-I 图线如图所示,若把 两个电阻串联接在同一电路中,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甲的电阻值小于乙的电阻值 B.通过甲、乙两个电阻的电流之比是2:1 C.甲、乙两个电阻两端电压之比是2:1 D.甲、乙两个电阻的电功率之比是1:4 5. 在“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 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但测试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达不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 A 、变阻器总电阻太大 B 、电压表量程太大了 C 、电源电压太低 D 、灯泡灯丝断开 6.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多少的装置。R 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右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能知道油箱内油量的多少,则 ( ) A .油量增加,R 增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B .油量增加,R 减少,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C .油量减少,R 增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D .油量减少,R 减少,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7. 将“220V 15W ”的灯泡L1和“220V 60W ”的灯泡L2,串联在220V 的电源上,组成闭合的回路(设灯丝电阻不变),则( ) A .灯泡L1比灯泡L2亮 B .灯泡L2比灯泡L1亮 C .两灯的总功率大于15W D .两灯的实际功率都变为额定功率的一半 8. 一盏灯标有“36V 40W ”的字样,将它接入电路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A ,则灯的实际功率将( ) A .小于40W B .大于40W C .等于40W D .无法判断 9. 如图2所示电路中,当开关接通时,电灯不发光,若用测电笔在A ,B ,C ,D 各点测试,发现在A ,B ,C 三点氖泡都发光,在D 点氖泡不发光,可以判断线路故障是( ) A .在CD 段断路 B .在BC 段导线断路 C .在BC 段短路 D .在AB 段导线断路 10.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电压 表示数为9V ;若将两表互换位置,并同时闭合S1和S2时,电流表示数为0.5A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仍为9V B .R 1的阻值为18Ω C . R 2 的阻值为45Ω D.R 2消耗的功率为6.75W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11. 图11甲是小灯泡L 和电阻R 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将它们按图11乙所示接人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 ;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变化了 A ,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W 。 12. 照明电路的两根导线中,有一根连着地, 叫 线,另一根叫 线,两根导线之间的电压等于 V .在家庭电路中,开关和电灯是_____联的. 13. 家用电热驱蚊器中的发热元件是由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器,其电阻R 随温度t 的变化关系如图6所示,通电后,电阻器发热、温度上升,使药片散发出驱蚊药味.当电阻器产生的热量与向外散发的热量平衡时,电阻器的温度达到一个稳定值,并保持这个稳定的温度工作.由图可以判断,通电后该电阻器的功率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稳定时的温度可能在_____区间内.(选填“0~t 1”、“t 1~t 2”或“t 2~t 3”)

2015高三全国名校历史模拟试题专题考点分类汇编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5届湖北浠水县实验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届浙江桐乡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5届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4.(2015届甘肃天水市秦安二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2014年九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2014年九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单选(共15分,每题一分) ()1. -- ____ did you get there? — By ___ a taxi. A. How; taking B. How ; take C. How; took D. What; taking ()2.____ you eat, ____ you will get. A. The much ; the fat B. The more ; fatter C. The more ; the fatter D. More; the fatter ()3. She found ___ hard to finish the work by herself.. A. that B. it’s C. it D. this ()4. Tina is so shy that she is afraid of ____ in front of a group. A. to speak B. speak C. speaking D. spoke ()5.The policeman warned us ________ football on the street. A.don't play B.not to play C.not play D.no playin ()6.The best way _____ English is doing more practice. A. learn B. learning C. learns D. to learn ()7. —Shall we go for a picnic tomorrow? —Well, it all _____ the weather. A. belongs to B. happens to C .depends on D. concentrate on ()8. They ____ five days finishing the work. A. paid B. took C. spent D. cost ()9.—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__? —Yes. There is one on Center Street. A.where can I buy some stamps B.when you will take your vacation C.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D.if there are any good restaurants around here ()10.—Do you know________?—Yes, I do. He went by skateboarding! A.whether Paul will go or not B.when will Paul go to the party C.how Paul went to the party D.how did Paul go to the party ()11.You can improve your English________reading more. A. in B.with C.of Dby ( )12.__What’s the matter? —I’m having trouble_____who has taken my book. A.looking after B.looking for C. looking up D.looking out ( )13.My grandma used to_______TV at home after dinner. But now she is used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201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襄阳四中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出题人:加亚萍2015年3月29日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并将整个句子抄写下来。(2分) 生如夏花之旋烂,死如秋叶之净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襄阳,既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地,又是政治、军事家们叱咤()风云的战场。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襄阳广德寺多宝佛塔结构严谨,独具匠心,有很高的建筑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B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课堂上的学习讨论,大家的发言一定要单刀直入,不能转弯抹角。C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疾的互联网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泛滥的现象,公安部正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整治行动。 D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孩子马上要毕业了,妈妈对她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今后如何加强相互之间的经贸往来,两国领导人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获得,取决于襄阳市民文明程度的高低。 C通过精心准备,李老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演讲赛中荣获大奖。 D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有人认为,汉语正面临着危机。______________。它不仅造就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①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②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 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 6名著导读(2分)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凡尔纳的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默写。(8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4)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5)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抒情言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酒振奋精神”,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乐观。(6)幸福是苏轼(《水调歌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二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10分) 8同桌张欣不愿阅读语文课本上推荐的文学名著,觉得费时低效。你将这样劝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8分)(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帮忙把活动形式补充完整。(2分) A演唱赞美春天的歌曲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句与春天有关的农谚。(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是一个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季节,但最近襄阳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是雾霾中重要的有毒物质。比较下面两个图表中的数据,写出某校所在小区PM2.5污染源与襄阳市的区别。(2分) 三阅读与赏析(40分) (一)回忆《赤壁》答题(4分) 10这首诗虽为______________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___________,后两句发议论感慨。(2分) 11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1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2分) (1)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 (2)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非:非子天机清妙者自非亭午夜分 B绝: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 C之:斯之不远乃记之而去 D皆:皆生寒树皆出酒食 14翻译(2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是中有深趣矣! 15同为书信,【甲】借景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乙】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斯之不远”中“斯”所指代的内容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如果苹果会说话 (1)去年初春的一天,我坐车回老家,想到很久没见三姨了,顺路到她家去看看。栅栏门虚掩着,连喊几声无人应答,估计应该走不远,我进到院里等候。 (2)乡间的风,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地拂过我的面颊。然而这和暖的风中,却夹杂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我绕到屋子的后面,一排石头砌成的猪圈,地上堆了不少猪粪,气味便是从这里散发出来。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8) 一、选择题 1.福建莆田是妈祖的故乡。《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在重建庙宇时将妈祖神像迁入正殿之中,而以原来居中、居左的神像陪祀于左、右,“以正序位”。以上资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A.民间信俗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乡土历史 2.“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3.《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4.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 A.采用焦炭冶铁 B.广泛使用脚踏三锭纺车 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5.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 A.战国 B.西汉 C.宋代 D.元代 6.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 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西游记》 8.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9.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2014年第一次月考六年级语文听力课外阅读测试题

楚源实验小学2014年上学期3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卷 (六年级语文听力) 一、认真听故事第一个故事,完成下面练习(25分) 1、文中讲的是哪两个人?() A、孔子和孟子 B、孔子和老子 C、孔子和项橐(tuó) 2、文中说的什么水没有鱼?() A、海水 B、河水 C、井水 3、文中说的什么火没有烟?() A、焰火 B、萤火 C、柴火 4、文中说的什么树没有叶?() A、桃树 B、梨树 C、枯树 5、文中说的什么花没有枝?() A、雪花 B、桃花 C、烟花 二、认真听故事第二个故事,完成下面练习(25分) 1、十二生肖里有属猫的吗?() A、有 B、没有 2、猫为什么没有报上名?() A、捉老鼠去了 B、睡懒觉 C、忘记时间了 3、十二生肖哪种动物排在第一名() A、老鼠 B、兔子 C、猪 4、十二生肖哪种动物排在第二名() A、龙 B、蛇 C、牛

密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5、老鼠在牛身上唱什么歌( ) A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B 、牛哥哥,牛哥哥,你真好,你真棒,驾,驾,快点儿罗! (六年级课外阅读) 一、填空题。(14分) 1、《桥下一家人》中的主要人物有( ) ( )( )( ) 2.阿曼德在( )遇到了凯尔西特夫人一家。 3、阿曼德和孩子们通过( )赚到了一笔钱。 4、阿曼德和凯尔西特夫人在吉卜赛人的驻地,结识了( )。 二、判断题。(14分) 1、阿曼德叫小孩子们为“八哥”,是因为小孩子们爱说话。( ) 2、阿曼德在街上遇见了圣诞老人。( ) 3、阿曼德刚开始很喜欢女人和小孩。( ) 4、他们在途经海利斯市场时,遇见了夏洛特、玛格丽特还有路易斯。( ) 5、阿曼德不得不离开这群孩子,可是没多久他就又开始想念他们了。( ) 6、阿曼德最后没有放弃游民的生活,让孩子们继续跟着他过着游荡的生活。( ) 三、问答题。(22分) 1、凯尔西特夫人一家为什么抢占了阿曼德的地盘,住在桥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是什么原因让阿曼德想改变自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改变后的阿曼德是什么样子呢?(字数100左右)(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