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技术现状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89.42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污水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介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工作,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网络,包括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污泥处理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建立为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其中,生物法因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3. 污水处理效果与挑战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设施老旧、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地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善、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加,给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未来展望1. 加强政策引导与投入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评估。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
2. 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针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应加快推进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加大对老旧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效果。
同时,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3. 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合理高效的污水处理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意义重大。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城市污水产生量大幅增加。
然而,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污水处理需求。
其次是运维管理不足。
投资不足和人才缺乏导致许多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营和维护,进而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此外,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的一大问题。
然而,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国内城市污水处理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首先是封闭地下渠道。
通过修建封闭地下渠道,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水外流和地下水污染,还能提高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环境。
其次是加强了源头治理。
在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分散式污水处理,采用了提高一体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覆盖率,确保城市每个角落的污水得到处理。
二、国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国内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例如,日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成熟,能够高效处理各类污水。
德国的污水处理系统覆盖范围广泛,水质也较好。
同时,国外一些城市还注重资源回收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源,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发展展望为了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未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提高投资回报率。
其次,要加强运维管理。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设施运营和维护的水平,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
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要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探索新的处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仅关系到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因此,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分析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然后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一)技术种类与特点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物理法主要包括格栅拦截、沉淀、气浮等,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化学法如混凝、氧化等,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生物法则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
(二)技术应用情况现阶段,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技术组合处理污水。
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同,技术应用水平和处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部分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亟待升级改造。
(三)存在的问题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仍面临一些问题。
如技术更新换代慢,部分地区仍采用落后的处理技术;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不到位,导致设备老化、故障频发;污水处理成本较高,影响污水处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
例如,采用高级氧化技术、纳米技术等手段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这些技术创新将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二)政策支持与推广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例如,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综合治理与循环利用未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现状及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污水问题日益凸显。
城镇污水处理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现状1. 污水处理工艺概述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来降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2. 现有工艺特点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现有工艺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另一方面,针对工业废水等特殊污水的处理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
此外,部分老旧污水处理厂的设施设备陈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
3. 工艺实施情况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已建立污水处理厂,但运行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地区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运行效率低下。
同时,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三、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展望1. 技术创新与升级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升级。
一方面,将引进和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法等;另一方面,将加强工业废水、特殊污水的处理技术研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将逐步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3. 绿色环保理念在未来的城镇污水处理中,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
通过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减少能耗和药剂使用量,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污水处理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了解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 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投入巨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处理技术和方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
其中,生物处理法因其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新兴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也在部分城市得到应用。
3. 处理效果及问题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另一方面,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不善,处理效果不理想。
此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
此外,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违规排放污水。
2. 资金投入不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3. 公众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市民对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环保意识。
这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市民随意倾倒生活污水,加剧了城市污水问题。
四、展望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机制,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污水处理行业的未来展望与新规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行业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污水处理的水平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污水处理行业的未来展望和新规,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未来展望1.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行业将注重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未来的污水处理工艺将趋向于节能、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
2.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新趋势。
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污水处理设备可以自动监测、运行和管理,提高处理效率和运营成本。
3.去中心化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集中处理城市的废水,但这种集中式处理方式需要长距离输送和运输成本,同时也容易出现系统故障造成的环境风险。
未来的趋势是将污水处理过程下放到社区、小区乃至家庭级别,实现去中心化处理,降低运输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处理效果和灵活性。
4.资源回收利用:污水中含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如有机物、氮、磷等。
一方面,未来的污水处理工艺将更加注重这些资源的回收利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有用的物质;另一方面,提倡“从源头减排”,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废水的排放和资源浪费。
新规政策1.环境标准的提高:为了保护水源和水环境的安全,各国政府将加强对污水处理行业的监管,提高废水排放标准。
在新规政策下,污水处理厂和企业将面临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排放标准,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满足要求。
2.水资源税:为了引导企业和公众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废水排放,一些地区开始实施水资源税。
未来的新规将加大对水资源消耗者的税收惩罚力度,同时鼓励和支持实施节水措施和污水处理再利用。
3.政府支持投资: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国家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
政府将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摘要: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加强城镇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实现城镇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也是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建议;引言当前,随着城镇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致使城镇的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城镇污水的治理工作,将其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以此有效改善城镇环境。
经相关调查发现,受技术、环境、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适应性较差、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不足,因此,相关责任部门要加强重视城镇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且要确保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1.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很多法律法规都是从环境保护的层面进行规定的,其中涉及污水处理的内容,但是法律法规的内容并不具有针对性,只能从宏观上进行指导,没有考虑城镇的现实情况,也没有考虑生活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
只有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法律依据。
1.2污水处理技术的适应性较差目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种类繁多,但是在城镇应用时出现很多现实问题。
有的污水处理技术成本非常高,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只能对部分污染物进行处理,污水处理效果非常差。
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情况比较多样,单一的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要求,目前缺少一种与城镇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3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目前,国内对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城镇地区的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其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有限,导致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缺乏相应保障。
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正文】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了保护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一、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国内外污水处理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口仍然居住在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污水排放区域,这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技术创新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水质处理要求,新兴的技术如生物处理、膜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应运而生。
这些先进技术能够更高效、更节能地处理污水,提高废水的回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污水处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在环保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污水处理行业进行了支持和引导。
例如,针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严格的排污标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给予经济奖励和税收优惠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四、行业整合与发展当前,污水处理行业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分散和低效益的特点。
未来随着行业整合的深入推进,大型污水处理企业将会逐渐崛起。
通过企业间的合并、重组和资本运作,污水处理行业将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和规模效应,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五、技术与服务的输出我国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一些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开始输出技术与服务。
随着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的发展,中国的技术和经验也将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需求。
这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在国际舞台上走向更高水平提供了机会。
六、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处理污水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未来,随着环保教育的深入和环保法规的完善,公众对于优质饮用水和清洁环境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城市污水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且城市污水的来源和组成也比较复杂,但是相对应我国众多城市在污水处理上,存在技术问题,难以满足处理需求,致使污水在经过二次处理后,仍然存在部分指标严重超标的情况。
如果不经过再次处理就进行排放,很容易威胁到自然饮用水的卫生条件,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对于污水问题及其处理技术的探讨,十分必要。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特点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生活污水处理占据较大比例。
合理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大众生活质量,同时确保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国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发生了转变,逐渐从传统简单的污染源处理转化为污染物达标化处理。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特点包括下述几方面:处理污水的资金耗费量巨大、占用面积广、处理成本低、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较大、运行效果稳定、资源再利用效果一般等。
生活污水处理中,不仅需要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整合,还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水平、特殊情况等进行处理。
如居民数量、居民用水量、城市规模、当地地理条件等,这对保护污水厂长期合理运行起到了积极影响。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1.污水处理的排放系统较为简单,处理能力受限。
城市发展中,并未提高对水资源、径流面源的控制效果。
新时期,可充分利用雨水排放、分流排水资源,将水排放到城市之外。
如果雨水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当下,污水处理方面还存在科技手段不完善的状况,排水系统过于简单,缺乏系统化的污水处理方法。
2.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缺乏系统规划性。
国内城市发展中,其用水指标和城市规模参考存在一定差异性,污水处理中必须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要求、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加强回归外推理论的有效应用,保证长期进行用水状况的妥善处理和控制。
这一方法并未具有安全可靠性,引发污水处理方案规划不明确,配套设备设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存在资金投入匮乏的状况。
小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技术现状与展望王华丽1,刘长青2,张亚雷1,杨海真2(1.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要:小城镇污水具有水量小,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在总结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对投资少、管理方便的一体化技术和好氧-厌氧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种AmOn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设想。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一体化;好氧-厌氧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42(2006)02-0031-03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spectofTownshipWastewaterIntegratedTreatmentTechnologyWANGHua-li,LIUChang-qing,ZHANGYa-lei,YANGHai-zhenAbstract: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ownshipsewage,suchaslittleyield,greatfluctuatinginwaterqualityandquantity,thepaperintroducedtheintegratedtechnologywithlittleinvestmentandaerobic-anaerobictechnologies.Thepaperalsosummarizedtheconceptandclassificationofintegratedtechnology.ThenitproposedakindofthenewintegratedtechnologyofAmOn.Keywords:Townshipwastewater;Integratedtechnology;Aerobic-anaerobic收稿日期:2005-07-11修回日期:2006-01-12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2004AA649310)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3BA808A17)资助.作者简介:王华丽(1981-),女,浙江上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0引言小城镇排放的污水主要由居民生活污水和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水组成,其污染物质主要有SS,COD,BOD,TN,TP,动植物油和大肠杆菌群。
就一般而言,ρ(BOD5)为100~150mg・L-1,ρ(COD)为250~300mg・L-1,ρ(SS)为200mg・L-1左右[1]。
由于小城镇污水水量小,水质、水量波动大,所以发展投资少、管理方便的一体化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必要。
1一体化技术1.1概念一体化技术是将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反应、沉淀和污泥回流集中于一个反应器中完成,不但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反应器耐受水质和水量冲击的能力,并可根据要求实现脱氮除磷。
根据污水在反应器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反应类型,一体化技术的工艺方法可以分为3类:(1)是按时间和多个空间将反应、沉淀和污泥回流等工序调配,最终完成污水的处理。
按时间进行调配的工艺有SBR、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和Unitank等。
按空间调配的工艺如三沟式氧化沟等[2]。
(2)是指不作时间和空间的调配,通过反应器内空间的分区优化完成反应、沉淀等过程,如MSBR,一体化氧化沟,OCO,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等。
(3)是指各种化学、物理、生物等污水处理方法的组合,如生物-化学一体化、化学-生物-物理一体化等工艺组合。
1.2一体化技术方法1.2.1SBR法SBR法投入应用的时间比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早,其每个反应周期的基本操作流程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等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
该工艺设备简单、造价低、运行方式灵活、可脱氮除磷,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和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
适用于小流量水的处理。
1.1.2CAST法CAST法(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是SBR工艺的一种变型,与传统SBR法不同的是CAST工艺在反应器的进水处设置一生物选择器,它是一容积较小的污水污泥接触区,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和从主反应区内回流的活性污泥在此相互混合接触。
泥水混合液通过主反应区,依次经过缺氧-好氧-缺氧-厌氧环境。
其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除磷脱氮的效果显第19卷第2期2006年4月江苏环境科技Jiangsu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Vol.19No.2Apr.2006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4月著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稳定,且占地面积少。
1.2.3Unitank法Unitank即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又称交替生物池法。
它是由3个水力相连通的矩形池组成,每个池中均设有供氧设备,在矩形池两侧外边,设有固定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口,该池既可作曝气池,又可作沉淀池,中间的矩形池只作曝气池。
进入系统的污水,通过进水闸控制可分时序分别进入3只矩形池中任意一只池[3]。
据报道,广东珠江啤酒厂采用了该项技术,处理效果良好。
澳门的凼仔污水厂和路环污水厂也均采用该项技术。
1.2.4三沟式氧化沟法三沟式氧化沟是由3条平行的同体积环形沟并联组成,在不同时间阶段里每一条沟停留在污水处理的不同状态。
三沟式氧化沟运行灵活、稳定,管理方便,在我国投入使用后很快便得到重视,如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莒县污水处理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泥布湾污水处理厂、枣庄滕南新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均采用此项技术。
1.2.5MSBR法MSBR法综合了A2/O,SBR,UCT等工艺的优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和不同的处理要求灵活地设置运行方式。
一般由6个功能池组成,分别为厌氧池、缺氧池、主曝气池、泥水分离池和2个序批池。
污水经过厌氧、好氧、缺氧、沉淀等过程后出水。
该工艺脱氮除磷功能较好,且能实现连续进出水。
1.2.6一体化氧化沟法一体化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需建造单独的二沉池。
一体化氧化沟技术开发至今迅速得到发展和应用[4]。
1.2.7一体化OCO法OCO工艺[5]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物反应步骤在一个圆形反应器中完成的。
原水经过预处理后与回流污泥混合,并在反应器的内圆中进行厌氧反应,回流污泥释磷后,进入缺氧反硝化,最后进入好氧区进行氧化、硝化和吸磷。
由于生物反应器的特殊结构,使泥水在运动中,产生良好的湍动效果,有利于有机质与生物充分反应。
由于随循环污泥一起返回厌氧区的硝酸根有利于聚磷菌的厌氧释磷,因而,茂名学院的李德豪等[4]设计开发了一体化膜泥法OCO污水处理工艺。
他们在原来OCO的基础上将生物反应器与二次沉淀池合建,二次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除少量作为剩余污泥排放外,其余自动返回缺氧和好氧混合区;并在厌氧区放置填料,即将生物膜法应用于厌氧区。
这样既利用了活性污泥法流体运动阻力小,污泥与污水混合良好等优点,又使厌氧菌和好氧菌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不断循环以实现脱氮,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的BOD。
经研究,这种一体化膜泥法OCO工艺使COD,氨氮、总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98%,80%及90%以上,出水水质好。
1.2.8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法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复合反应器[5]为一圆柱形塔,底部进水,顶部出水,塔内由下往上依次为厌氧带、缺氧带和好氧带。
厌氧部分充满了微生物颗粒,类似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厌氧带和缺氧带用特殊的物质隔离,中间充满了特殊的生物膜,污水以较高速度上流,进水中的有机物被转化成易降解的化合物。
缺氧带和好氧带填充塑料环以便生物膜的附着,之间有一部分污水回流,以进行反硝化。
复合塔适合处理含有复杂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如制药废水,当ρ(COD)=200mg・L-1,ρ(BOD5)=20mg・L-1,ρ(TKN)=80mg・L-1,ρ(NH3-N)=70mg・L-1,ρ(NHx-N)<1mg・L-1,ρ(P-PO43+)=5mg・L-1时,出水可达ρ(COD)=100mg・L-1,ρ(BOD5)<5mg・L-1,ρ(NH3-N)≤10mg・L-1,ρ(NHx-N)≤10mg・L-1。
可见脱氮除磷效果好,适于处理生活污水。
1.2.9生物-化学一体化法生物-化学一体化处理装置[6]的主要工艺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短暂的(30~120min)曝气阶段,加入高效的化学絮凝剂,使生物氧化与化学混凝强化处理相结合,将固液分离,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2好氧-厌氧技术好氧-厌氧技术是废水生物处理一种很有效的生化技术组合。
厌氧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同时进行反硝化和放磷;而好氧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污染物,进行硝化和吸磷;这2种技术的不同组合可以达到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的效果,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2.1气提式好氧-厌氧内循环技术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的新型生物反应器,已成功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其基本原理是:在反应器内投加生物载体,污水和空气从底部进入中心提升管,被提升的气、液、固三相进行强烈搅动接触,并上升到顶部,通过下降区回流到底部,形成流体循环,实现各种传质间的接触和反应,完成对有机物等的降解。
32第19卷第2期王宏哲等[7]提出了气提式好氧-厌氧内循环污水回用处理技术。
他们对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进行改进,内筒上半部设弹性立体填料,外筒设大孔隙度粒状填料,反应器底部设过滤层,顶部设悬浮圆形填料;由内筒下部进水,反应器外筒的底部出水。
内筒设弹性立体填料的目的是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形成生物膜,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同时,利于培养难以固定的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
外筒设填料,起生物厌(缺)氧滤池作用。
内筒经曝气的污水由上部进入外筒填料,沿程逐渐过渡形成厌氧区,进行反硝化作用,经此过程污水中的磷得到进一步吸收、转化。
外筒出水部分经内循环回流,部分经过滤后排放。
悬浮圆形颗粒的作用是靠颗粒表面的生物膜截留内筒出水中的剩余氧量,使得在有效空间内各部分处理效率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2上流式厌氧复合反应器(UAMR)-一体化氧化沟组合工艺李彦春等[8]在UASB和AF的基础上,设计了上流式厌氧复合反应器(UAMR)与一体化氧化沟的有机组合,在四川省彭州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系统生产性试验研究。
研究指出此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效果良好,在厌氧(UAMR)段的HRT≥3h,好氧(一体化氧化沟)段的HRT≥8h的条件下,出水ρ(COD)≤60mg・L-1,ρ(SS)≤20mg・L-1,ρ(BOD5)≤20mg・L-1。
厌氧复合床对BOD5的去除率为41%~51.5%,对SS的去除率为33.7%~48.9%。
组合工艺与常规好氧工艺相比,其投资和运行费可节省20%~25%,能耗可节省约30%,是一个流程短、投资省、维护与管理方便的实用技术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