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2.71 KB
- 文档页数:3
酸雨异地采样观测常见问题及对策廖其瑞严琦颖易小兰黄俊霖樊俏丽发布时间:2022-03-02T13:39:15.049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10月下20期作者:廖其瑞严琦颖易小兰黄俊霖樊俏丽[导读] 局站分离的台站酸雨观测业务实行异地采集观测,观测记录、数据处理方法有其特殊性。
南宁市邕宁区气象局廖其瑞严琦颖易小兰黄俊霖樊俏丽广西南宁 530299 [摘要] 局站分离的台站酸雨观测业务实行异地采集观测,观测记录、数据处理方法有其特殊性,本文根据本站酸雨观测业务实行异地采样观测的做法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酸雨观测,异地采样,处理对策 1 前言随着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推进,气象台站气象观测业务逐步实现自动化观测。
目前有酸雨观测任务的台站也安装了自动观测仪器,但还没进入业务化。
本站自2018年1月1日开始实行局站分离,2020年4月1日起正式开展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工作,而酸雨观测业务尚未实现自动化,对于实行局站分离的台站酸雨观测样品的采集、观测记录和数据处理有其特殊之处。
现根据本站2020年4月1日以来酸雨业务实行异地采样观测遇到的疑难问题,结合酸雨观测业务有关规定,对酸雨样品采集、观测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解决对策进行总结归纳。
2 问题与对策 2.1 异地采样由于台站的迁移,本站与气象局业务办公不在同一地址,实行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后台站已不执行观测站内值守班,转为在气象局办公所在地进行远程监控,酸雨观测样品的采集观测也只能在局办公所在地进行。
因此局办公所在地需按照《酸雨观测业务技术规范》要求,建设酸雨观测场地和酸雨观测实验室,实行异地采集降水样品和观测测量。
2.2 采样记录酸雨观测样品的采集需记录安放、收取采样桶时间。
《酸雨观测业务规范》规定采样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应以实际的采样桶安放、收取时间进行记录,因此台站应按规定以局办公所在地的降水情况进行安放和收取采样桶,并记录每次安放和收取的时间。
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是什么?酸雨的形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那分别是什么呢?酸雨带来的危害又有哪些?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是什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酸雨形成的原因一、空中的酸碱物质与酸雨现代工业、农业和交通排放更大量,种类更多的污染物(包括酸碱性物质),且与尘埃一起升到高空,通过扩散、迁移、转化而后重力沉降到地面,或经雨雪冲刷到达地面。
酸性物质可破坏植被,酸化土壤,酸化水域,造成水生和陆地生态失衡,加速岩石风化和金属腐蚀。
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若干物质形成酸雨;其中有的物质是中性的,如风吹浪沫漂向空中的海盐,NaCl,KCl 等;有的物质是酸性的,如SOx 和NOx 及酸性尘埃(火山灰)等;有的是碱性的,如 NH3及来自风扫沙漠和碱性土壤扬起的颗粒;有的本身并无酸碱性,但在酸碱物质的的迁移转化中可起催化作用,如CO和臭氧;降水的pH值是它们在雨水冲刷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彼此中和的结果。
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的排放规律完全不同:在较长时间内,如一个世纪以至几个世纪,前者的排放量大致不变;而后者,在某些经济正在腾飞地区几十年甚至十年内就有明显增加。
二、酸性物质SOx的天然排放酸性物质SOx 有四类天然排放源: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x;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x气体;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SOx 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某地地下蕴藏含高硫量的石煤, 开采价值不大, 但原因不明地在地下自燃数年, 通过洞穴和岩缝, 每年逸出大量SOx 。
既是自燃, 也归属于天然排放源。
安徽省铜陵市铜山铜矿的矿石为富硫的硫化铜矿石, 其含硫量平均为20% , 最高为41.3% , 世间罕见。
高硫矿石遇空气可自燃。
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酸雨,被视为“无声的灾祸”,是当今人类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降水质量及酸雨污染特征逐渐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本文通过统计、整理嘉兴市“十一五”期间降水pH值、酸雨率、降水离子组分的相关数据对降水质量进行分析,阐述了降水质量变化趋势、酸雨污染季节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了控制我市酸雨污染的相应对策建议。
标签:酸雨酸碱平衡重度酸雨区1 降水质量现状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以pH值5.60作为划分酸雨的界限,pH值小于5.60的降水即为酸雨。
根据国家对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污染控制的要求,评价目前我市的酸雨污染现状(见表1)。
表1 酸雨类别划分情况■1.1 pH值及酸雨率2010年,嘉兴市6个城市均开展了酸雨监测,全市6个降水监测点共收集降水样品519个,其中酸雨样品471个,酸雨样品率为90.8%;采水量8181毫米,其中酸雨量7602毫米,酸雨量占比为92.9%。
全市降水pH值范围处于3.39 ~6.87之间,均值为4.50,属于中酸雨区,但也是重度酸雨区的临界线。
pH均值最高的是平湖(4.89),最低的是海盐(4.05)。
酸雨样品率最高的是嘉善(100%),最低的是嘉兴市区(67.9%)。
与2009年相比,全市pH均值上升0.12个pH单位,酸雨率下降了5.7个百分点,各城市pH均值都有所上升,酸雨样品率除嘉善外都略微下降,我市由重酸雨区上升为中酸雨区,酸雨污染有所减轻,酸雨状况得到缓解。
其中,市区和海宁的降水质量有显著改善,酸雨样品率降幅分别为20.9个百分点和8.8个百分点。
1.2 降水离子组分2010年,市区、海宁、海盐和桐乡开展了降水离子组分分析。
结果如表2显示,各县(市、区)降水的pH均值处于4.05~4.64之间。
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58.1%和25.8%;主要阳离子为NH4+和Ca2+,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35.5%和38.7%。
农业与生态环境12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5.127浅析中国的酸雨分布现状及其成因①蔡朋程(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 641112)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煤炭等燃料的消耗迅速增长,从而使大气中排放的酸性污染物质大幅度增加,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是世界上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分布区。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酸雨分布面积和程度呈现着继续扩大的趋势。
迫切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酸雨现状研究,其中包括中国酸雨分布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
关键词:酸雨 酸雨分布现状 酸雨成因 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27-02①作者简介:蔡朋程(1989,9—),男,四川通江人,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地理科学。
1 中国的酸雨分布现状我国酸雨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在不同的地区酸雨的污染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但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酸雨的污染程度也不同。
因此,我国的酸雨的分布具有空间与时间的分布特性。
1.1 中国酸雨的空间分布1.1.1 中国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当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东北东南部、华北的大部以及西南和华南沿海等广大地区,酸雨分布区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1]。
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我国三大酸雨区[2]分别为:(1)西南酸雨分布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分布区的降水污染严重。
(2)华中酸雨分布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污染中心强度最高、范围最大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分布区:该区域的污染强度较华中、西南酸雨分布区低。
1.1.2 中国酸雨的具体空间分布情况我国的酸雨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pH值小于5.6的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等的广大地区;华中、西南等地区存在着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仅在青岛、图们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情况。
南宁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梁剑明(广西师范学院资环学院 530001)摘要:本文主要从水、大气、噪声,以及城市绿化等方面,对南宁城市生态环境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结论:南宁市水环境受到污染,邕江水质为三级,邕江支流污染较重水质达五级;大气环境质量良好达二级左右,酸雨频率为38.6%;南宁市区区域环境噪声为55.4分贝达到国家标准,但是南宁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全部超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公共绿地率为3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总之,南宁市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是水污染不容忽视,必须抓紧整治。
关键词:南宁市、生态环境、基本良好An analysis about the Ecology environment of Nanning, ChinaLiang Jianming(Facul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 530001, China) Abstract:It analyses the ecology environment of Nanning mainly according to water ,noise ,greenbelt in the city and the other aspects.Conclusi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Nanning is polluted,especially minor rivers. For instance ,water quality of Yong River reaches Band 3, but its minor river just reaches Band 5 because of serious pollution. Atmophere environment quality here is good enough to reach about Band 2. frequency of acid rain is 38,6%. The noise in Nanning city poper is 55.4% decibel which fits for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 However, all the noise on this city traffic line has been out of standard. Green area in the city proper reaches 38.7%. The public green area rate is 32.1%, per capital green area is 9.5 m2. In addition, the whole situation of ecology environment in Nanning is good enough. We have to deal with the pollution of water quality here, it can not be regretted.Key words: Nanning , Ecology environment, Good enough南宁,简称“邕”,广西省会城市,介于东经107°45′——180°51′,北纬22°12′——23°32′,地形平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四面山丘环绕,地处亚热带,呈典型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湿冬干,夏长冬短,气候温和,全市年平均气温为21℃,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9%。
酸雨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与降雨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酸性降水。
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1. 污染源排放酸雨的主要排放源包括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
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它们在大气中被氧化后形成硫酸和硝酸,与降雨相结合形成酸雨。
2.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礼物物质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与氧气和水蒸气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进而污染大气降水。
二、酸雨的预防措施1. 减少污染源排放通过采取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减少工厂、汽车和燃煤等污染源的排放量,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这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法规的执行,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以及控制车辆尾气的排放等方法来实现。
2. 促进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酸雨危害的认识,以及行动的重要性。
这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供关于酸雨形成原因和预防知识的宣传资料,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3. 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重要方法之一。
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能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防止酸雨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各国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4.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并不受一国之内控制,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对于解决酸雨问题至关重要。
各国应互相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和实施降低酸雨的措施,达成全球环境保护的共识。
总结: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污染源排放和化学反应。
为了预防酸雨的形成,我们应减少污染源排放、促进环境保护意识、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建立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酸雨的祸害及造成原因有哪些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近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那么酸雨的祸害及造成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吧。
酸雨的危害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
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
[4]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
4.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四川,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城市,和新疆,辽宁,河南等北方城市,近年来的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的具体实例,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关键词:酸雨沉降机制我国不同地区分布特征一.我国酸雨沉降机制及输送态势酸雨,因其危害民众健康、腐蚀文物古迹、破坏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受酸雨影响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中唯一面积还在继续扩大的地区。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酸雨和主要致酸气体(二氧化硫)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悬浮于大气中的酸性颗粒物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是造成我国许多城市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酸雨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据估计2020年能源总需求将达到23.2~31.0亿吨标准煤,其中90%是化石燃料。
可以预见主要致酸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将持续显著增加,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我国环境酸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给我国已处于重负之下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威胁。
酸雨的形成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
酸雨的产生不仅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有关,同时受大气中氨、颗粒物和大气氧化能力的影响;酸性物质可在大气中传输而导致酸沉降的跨界影响;酸沉降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作用机制涉及致酸物质在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典型环境介质之间的迁移过程。
因此酸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酸雨的形成和沉降机制与欧美两大酸雨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我国酸雨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大气氧化性较强、致酸物质生成速度快;二、我国排放源复杂,大气污染物的成分特征异于欧美,尤其是我国大气中气态氨和颗粒物浓度很高,且北方大气中存在大量碱性颗粒物,我国酸雨的形成机理和反应途径有其独特之处;三、青藏高原和南方多山导致我国大气流场较欧美地区复杂;四、我国低纬度酸雨区的土壤及生态系统与欧美有明显不同,对酸沉降敏感度存在较大差异。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1、酸雨的形成原因1.1酸雨的发现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2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x NO 。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的概念。
酸雨只是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1.2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2SO 、X NO 经气相反应生成42SO H 、3HNO 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24SO 和-3NO 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2SO 、X NO 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24SO 和-3NO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24SO 和-3NO 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2SO 、X NO ,再在水相中转化成-24SO 和-3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