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美、英、法终身教育比较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57.79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美、英、法终身教育比较的启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这一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现代社会知识剧增,信息爆炸,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知识很快就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亦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一、终身教育的理论溯源及意义终身教育发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开始付诸实施实践于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它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已成为知识(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
法国学者保罗?朗格让的著作《终身教育导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对终身教育概念的形成与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正式确认了保罗?朗格让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倡导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20世纪90年代,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各国都纷纷采取对策,不仅在法律和政策上确认了终身教育的地位,而且将终身教育纳入了本国的教育发展规划。
如日本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提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美国于1997年制订了《克林顿总统的教育十点计划》,从各个角度强调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终身教育的对策,如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第11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1999年初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又明确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
第1篇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层出不穷。
在阅读了多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后,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三项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
二、读书心得体会1.《教育的艺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艺术》一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教育的真谛。
书中提到,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师是艺术家,学生是作品。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1)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在快乐、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2.《教育方法与技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与技巧》一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教育方法与技巧。
阅读此书,使我深刻认识到,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不同,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3.《教育的未来》——展望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的未来》一书,探讨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教育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试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作者:冯淑红宋学丹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6期摘要“终身教育”这一观念在1964年就被提出,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终身教育法”作为推动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统一的终身教育立法,本文仅从研究国内外终身教育现状出发,试研究如果建立我国的终身教育立法体系。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育体系教育立法作者简介:冯淑红、宋学丹,内蒙古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230-031964年在联合国国际教科文会议上法国人保罗。
朗格(Parl Lengrand)提出了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
这一概念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和赞同,并被很多国家运用为教育和发展的原则。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把终身教育立法作为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了或者正在积极制定终身教育法。
建立终身教育系统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手段之一。
十六大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重大任务。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影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思想。
本文试研究国内外终身教育现状及对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启示。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和特征(一)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这一概念是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ParlLengrand)正式提出的,第一次提出是在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至今为止,已经在很多教育先进的国家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非常的激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可以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
关于终身教育的概念,有以下几种比较权威的观点:1.第一种观点是由保罗·朗格朗提出的,他认为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全部和总和,是某种贯穿于一生的某种思想或者原则。
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王坚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04期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尔.郎格郎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教育思想。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成人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必经途径,所以如何完善和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继续教育这一个概念早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各个国家(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因其出发点和国情不同,对继续教育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别,却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即继续教育是学校正规教育之后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已经具有一定职业和对生活承担一定职责、义务的成人。
其目的是使人的智慧和思维在一定基础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完善和发展,并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及其它方面的文明与进步。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之际,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国外继续教育的发展情况20世纪80年代,继续教育被许多国家作为构建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型社会成为世界教育界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继续教育作为增新知识的教育,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迅速发展兴盛起来。
1美国的继续教育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继续教育的国家,也是继续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目前美国全国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超过2千万人,并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
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使其继续教育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
立法是国家干涉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美国自1862年起相继颁布了《莫里尔法案》(1862年)、《职业教育法案》(1963年)、《职业训练合作法案》(1982年)、《职业培训计划》(1992年)等10余部法案,这些法案对美国继续教育法案立法工作起了推动作用,保障了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此外,美国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经费所承担的比例,规定了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对职工教育经费所承担的义务,并积极倡导、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投资教育,从而保证继续教育资金的来源。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校教育制度》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学校教育制度决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①性质②任务③入学标准④学年⑤课程安排A : ①②③B : ①②③④C : ①②④⑤D : 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学制是由国家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2、判断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3、多选题义务教育的特点是_____。
A : 系统性B : 普及性C : 强制性D : 免费性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D 解析: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4、单选题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_____。
A : 《终身教育》B : 《论终身教育》C : 《终身教育导论》D : 《终身教育——21 世纪的教育改革》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D 解析: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1929 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的《终身教育》5、简答题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 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6、单选题“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人_____A :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 : 制度化教育阶段C :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 : 学校教育萌芽阶段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制度化教育阶段是以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但题干所述为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因此属于制度化教育之前的阶段,即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英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成功的几大范例之一。
英国的职业教育情况与中国最为相似,在传统上较为不重视职业教育。
但是近年来,英国职业教育受新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迅速发展,贯穿始终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关键能力”培养的思维都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英国职业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范例之一。
二战之后,英国转变了“重学术,轻技术”的传统观念,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后起之秀,且发展势头强劲。
英国在新职业主义的发展的浪潮中,采取了如“培养关键能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职业教育体系。
因此,本文将阐明新职业主义的概念,简要的介绍一下英国在推进新职业主义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简介(一)新职业主义思潮的影响新职业主义是相对于过去的狭隘的、模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的,是一种在新经济背景下所出现的教育流派,它的出现是为了重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对于新型的职业人才的需求。
新职业主义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职业教育成为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改变职业教育以往在英国低下的社会地位,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将职业教育融入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
(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
自从关键能力这一概念被引入英国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英国社会的广泛地支持。
为使关键能力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英国将关键能力分层次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六方面的能力:交流能力、数字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改进自身行为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立法研究起步较早,而我国则相对落后,成人教育也是世界各国比较重视的一种教育形式,而且目前在全球发展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在发展成人教育中的一些立法、政策法规,挖掘共同经验,推动我国的成人教育立法进程。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成人教育立法(一英国成人教育立法英国被称为“世界继续教育之乡”,其成人教育对西方及世界各地的成人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英国成人教育体制与设施都有法规基础,各种成人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都以立法为依据。
1919年,英国成人教育复兴委员会通过的《史密斯报告》不仅论证了成人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而且还提出对每个人的教育应该予以重视,从而使英国成人教育作为制度得到确认。
1924年,英国教育部颁发了《成人教育章程》,该章程主要强调了申请政府经补助的成人教育课程的主办单位必须是经过政府批准认可的单位;成人教育课程的学习者必须是年满18岁的成人,而课程的学习内容应以人文教育为主,强调其非职业性的特征。
虽然该章程仅仅是有关申请政府成人教育课程经费补助文件,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和发展意向,也对英国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44年,英国颁布了《1944年教育法案》。
该法案第7条规定公共教育体系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初等、中等与扩充教育(指16岁以上者的教育,但不含高等教育,要求各地方教育当局确实有效地提供各阶段的教育以应民众所需,并负责促进社区各方面的发展。
该法案第41条、第42条要求各地方教育当局提供足够的扩充教育设施。
该法案第53条规定,地方教育当局必须与志愿团体合作提供各教育阶段足够的娱乐、社交和身体训练设施,因而经部长同意可设立或维持野营娱乐场地,以及支付办理比赛等活动费用。
可以说,这是英国成人教育史上一部重要的法案,其后英国成人教育就是依据该法案而具体展开的。
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案》重新界定了地方当局在义务教育阶段后教育的角色与责任,继续以扩充教育涵盖所有非高等教育领域的成人教育活动,并首次从法律上区分了高等教育与扩充教育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