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圳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2012年广东中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评说(一)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1.(1)学而不思则罔(2)山回路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休将白发唱黄鸡。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拮据沉湎月明风清随声附和3.B4.示例: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是对书法的钻研非常执着。
只见他拿起了毛笔,胸有成竹地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写完后,老人自信地把字幅挂起来让大家欣赏。
5.(1)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二、(一)6.D7.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8.因己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9.C(二)10.C11.第一从颜色判别,毒胶囊颜色深、鲜艳。
第二从柔韧度判别,毒胶囊易捏碎。
第三从工艺判别,毒胶囊封口松,易拧开。
12.示例: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毒胶囊含有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分辨,无需恐慌的。
(三)13.A(铺垫错)14.(1)母亲对儿子的“淡淡的深情”为线索(2)在送行时,儿子在委屈赌气,对母亲无牵无挂,心里轻松;大学四年,回想母亲,常心里发热,泪水无意流下;成家结婚后,母亲的询问,儿子恍然大悟;取得一点成就,对母亲的爱感到震惊,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15.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愁进行对比,写出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强烈的爱子之情。
(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走后,母亲作了一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
)16.“平静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行为,“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
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信息卷一)语文卷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20+1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案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和红笔。
4.考试结束时,将试卷交回。
一、基础(25分)1. 根据课文默写或填空。
(10分)(1)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2) 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观刈麦》白居易)(1分)(3) 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堪称“千古奇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 凡曝沙之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袁宏道《满井游记》)(2分)(5) 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4分)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líng luò(),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2) 上帝在这对难念的眼睛中看到了wú yǔ lún 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一种新的东西。
(3) 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lián yī()。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之人。
3. 下面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组句子是( )(3分)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分)(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1分)(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
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2分)(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4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母亲对我们的 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 chén miǎn 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敬意。
(3)yuè míng fēng qīng 的夜晚,人们有时看见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 suí shēng fù hè着。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2012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全卷共计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汉字书写。
将下列词语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工整、规范、美观。
(2分)认真审题深思明辨细心作答不留遗憾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1)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lánshān的样子。
(2)桥在河上,位置较低,kuí情duó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
(3)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kuíwú!(4)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kuòchuò。
3.将下边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找出来,然后改正。
(4分)迎刃而解信口雌黄惨绝人寰不言而谕相形见绌以德抱怨义愤填膺遍稽群籍不屑置辨戛然而止旁移斜出万恶不赦4.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4处,标点使用错误的是()(2分)(1)有两则新闻引人思考: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文化经A典教育交流会上,一个11岁的男孩表演了正、倒背诵《老子》81章的绝技。
深圳一名5岁女“神童”,一口气BCD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3020位,其父母正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
(2分)(1)几年前,我与母亲之间就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我们之间是否真的存在血缘关系。
(2)一次在外祖母家,母亲又为学习方面的事情唠唠叨叨,我顶撞了几句,正当“硝烟四起”时,外祖母把我拉到另一个房间。
“鸿沟”:。
“硝烟四起”:。
6.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1)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2)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足,毅力不强。
7.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2分)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8.古代诗文填空。
(7分)(1)---------,化作春泥更护花。
深圳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 2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孪.生luán 悲怆.chuàng 羁绊.pàn 戛.然而止g ā B .奔丧.s āng 绯.闻f ēi 陨.落y ǔn 相形见绌.chù C .执拗.niù 迁徙.xí 狡黠.xiá 媚.上欺下mãi D .慰藉.jí 亵.渎xiâ 媲.美pì 风雪载.途z ǎi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B .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 缝.。
C .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D .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B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C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全面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
D .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在设计上结合了充分的地形地貌特点。
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
B .“昨晚,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深圳大运中心的落成。
”这句话的主干是“嘉宾见证落成。
”C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
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D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机密★启用前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说明:1.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3.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题号分值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 251 10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1) 1 学而不思则罔(2) 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 1 休将白发唱黄鸡(4) 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 4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2 4 拮据沉湎月明风清随声附和 (每小题1分)3 3 B4 4 示例一:一提起李老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她虽然表面上严厉,但是对待学生像母亲一样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尤其是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呵护、不厌其烦地教导。
示例二:小张是个充满自信的人,平时做事总是深思熟虑,显得胸有成竹。
他常说:“我们如果做事之前准备充分、计划周密,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甚至事半功倍。
”(每个词语1分,共2分;关联词、语意连贯2分)5 4 (1)示例:人生的温度(态度)决定人生的状态(高度)。
(要突出“人生的温度或态度”和“人生的状态或高度”的关系。
只答“人生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得1分)(2)①只有保持炽热的人生态度(温度),我们的人生(世界)才会宽广美丽(或者:我们要有炽热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②保持人生的常态,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要有生活的激情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要浑浑噩噩,碌碌无为。
(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即可)二 45(一) 126 3 D7 3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广东深圳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中国人的“忍”⑴“忍”字头上一把刀。
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⑵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⑶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
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
高宗喟叹,原来如此。
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⑸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
”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
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⑹一个忍字,两副面孔。
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
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
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⑺“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⑻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2期)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案】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
10.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3分)【答案】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了忍的成功和不忍的失败,鲜明地证明了该忍时候要忍的道理。
2012深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新华中学)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D 2.A 3.C 4.A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5.(1)——(11)略(1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一)课内文言阅读(10分)6.解释加点词语。
(2分)(1)蕃.:多(2)陶后鲜.有闻:少(3)环.而攻之而不胜:围(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不庄重地玩弄啊。
(2分)(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2分)8.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不炫耀夸饰;正直无私,豁达大度;不结党营私,不攀附富贵;德名远播,卓尔不群。
(2分)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与人为善,宽容待人,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赢得友谊与信任,获得支持与帮助。
(2分)(二)说明文阅读(8分)10.(2分)(1)农业的开发(2)狩猎、捕捞(3)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4)环境污染(回答出一个0.5分)11.(3分)不能。
因为“可能”表示推测,表明“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只是一种大致估计,事实上也无法精确计算。
如果删去,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
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2.(2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用:举亚马逊雨林消失的实例,列举翔实的数据并与天安门广场比较,具体地说明了农业的开发是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三)文学作品阅读(15分)13.(4分)(1)在南京郊野独坐草地看叶落,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引人遐思。
(2分)(2)在南京的城墙边感受暮色和秋色,感受秋天的苍凉(沉郁悲凉)的意境。
(2分)14.(3分)作者眼前的山“山容澄清而微黄,蓝天显得更高了”,是“神圣的、美丽的、深沉的、苍郁的、沉雄的”,呈现出难以描摹复制的美,作者一再强调美术老师画不出来,表达的是对柳州的秋天的喜爱、对美好自然的敬畏。
广东省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题(33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2分)(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
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2分)(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4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参考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休将白发唱黄鸡。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文背诵与默写水平,除四小题均为上下句对接,背过会写字即可得分,难度不大。
第四个小题只要审清题干也没有问题,所以要细心,在准中取胜。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6分)(1)我母亲对我们的jieju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chenmia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敬意。
(3)yue ming feng qing 的夜晚,人们有时看见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sui sheng fu he 着。
【参考答案】来拮据沉湎月明风清随声附和【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掌握情况,出现的字都是常见易错的字,但只要平时注意词语成语的积累,此题做起来难度还是不大的。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在“一个人”后面加“否”)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
(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
深圳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4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褶皱(zhě)汲取(jí)峥嵘(róng)锲而不舍(qì)B.剽悍(piāo)荫蔽(yìn)伫立(zhù)面面相觑(qù)C.追溯(sù)叱咤(chà)箱箧(qiè)瘦骨嶙峋(xún)D.骷髅(lóu)殷红(yīn)炽痛(chì)盛气凌人(lín)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这堂诗歌鉴赏课,语文老师匠心独运,以画配诗,诗画相得益彰....,意蕴无穷。
C..欧洲杯盛大开幕,各路绿茵豪强捉对厮杀,一时成为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D..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
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①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②《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③“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④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⑤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
A.⑤③②④①B.①⑤②④③C.⑤④②③①D.②⑤①③④4.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
”这个单句的主干是“妹妹没有台词”。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12年深圳中考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4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 褶.皱zhě汲.取jí峥嵘.róng 锲.而不舍qìB. 剽.悍piāo 荫.蔽yìn 伫.立zhù面面相觑.qùC. 追溯.sù叱咤.chà箱箧.qiè瘦骨嶙峋.xúnD. 骷髅.lóu 殷.红yīn 炽.痛chì盛气凌.人lín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这堂诗歌鉴赏课,语文老师匠心独运,以画配诗,诗画相得益彰....,意蕴无穷C.欧洲杯盛大开幕,各路绿荫豪强捉对厮杀,一时成为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D.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1)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2)《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3)“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4)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5)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A.(5)(3)(2)(4)(1) B (1)(5)(2)(4)(3)C (5)(4)(2)(3)(1)D (2)(5)(1)(3)(4)4.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
”这个单句的主干是“妹妹没有台词”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通过新闻传媒对深圳‘5.26’酒后飙车致人伤亡事件”的追踪报道,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醉驾的严重危害。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18)二、本大题共1小题,没空1分,共15分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空相应的句子。
(1)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2),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4),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5)月下飞天境,(李白《渡荆门送别》)(6)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7),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8),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10)水是眼波横,(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1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世世代代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终身追求,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大道践行,是才华被埋没时韩愈借千里马发出的“”的愤懑控诉,是孟子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而提出的“,”的谆谆告诫,更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吟诵----万千语言表达,一样赤子情怀。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为天下唱.(2)楚人怜.之(3)置人所罾.鱼腹中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卒中往往语,截指目陈胜(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8.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3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9分)中国人的“忍”(1)“忍”字头上一把刀。
每个耳聪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2)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3)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
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
高宗喟叹,原来如此。
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后来却因忘记了忍字诀,过于张扬高调,终被刘邦默许装在麻袋里用竹签扎死。
一字之差,原来关系功名性命。
(4)“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当下的种种不堪。
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得;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
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思的“忍”字上找到源头。
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6)一个忍字,两副面孔。
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另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
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
只因他在崇尚忍耐为美德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7)“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8)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作者:东方小四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2期,有删改)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10.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3分)11.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12.“忍”是一柄双刃剑。
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2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4分)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1)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
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
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
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
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2)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亲的手心。
(3)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起……(4)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
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
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5)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6)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7)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
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
良久,父亲看着我,轻轻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8)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
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
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9)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母。
(10)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
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
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11)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
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
(12)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作者:马家越选自《读者》2012第11期,有删改)13.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我”所领悟到的父亲表情和眼神中的“难于言说”的情感包括哪些?(3分)14.写出第11段“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这个句子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它在句中的含义。
(2分)15.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6.请品析..第8段划线的句子(3分)17.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温暖了万千家庭;也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心灵与心灵的距离。
读完上文,请结合你和父母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3分)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8.命题作文你是挫折,为我的世界荡开圈圈涟漪;你是拼搏,为我的世界激起朵朵浪花;你是追梦,为我的世界犁出段段航程;你是呵护的春风,是关爱的雨露,是友善的阳光;你是思辨的春雨,是求索的夏风,是奉献的秋实,是感恩的冬雪……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让我的世界变得如此亮丽。